❶ 會計創建者是誰呢
盧卡·帕喬利被稱為「近代會計之父」。
影響會計發展進程的六大歷史事件
作者:王寶慶 王晉臨
義大利位於地中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東西方文化的連接點。中世紀,義大利的地區貿易和國際貿易促使商品貨幣經濟關系迅速發展,隨著貿易的發展,義大利的商業和金融業獲得長足發展,居歐洲領先地位。此時,在佛羅倫薩、熱那亞、威尼斯等地出現復式簿記的萌芽。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盧卡。帕喬利,在總結前人的實踐基礎上出版《數學大全》(又名《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在第三部分的簿記中詳細論述了借貸記賬方法,提出「借」、「貸」符號、會計基本恆等式、財產清算方法,日記賬、分錄賬、總賬登記方法,以及試算平衡方法。盧卡·帕喬利由此被稱為「近代會計之父」。商業革命促使了復式簿記的誕生。
1600年成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著好望角以東各國的貿易權。由於東印度公司在每次航海後都沒有足夠的現金向股東支付股利,於是便用下次航海的股份來代替,這就是股票股利的前身。當最後清算股本時,需要極其復雜的會計核算,於是,1657年9月該公司發布新章程,允許簽發永久性的股份,作為未來所有航海冒險活動的一種聯合投資。將每次清算轉換為永久性股份,提出每年而不是每次冒險活動結束時結算利潤,從而形成了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的概念,同時也產生了股份公司。這些引起會計思想的巨大變化,對建立以年度為報告期的劃分基礎,確定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固定資產和固定負債的劃分界限,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隨著1733年飛梭的發明、1764年珍妮紡紗機的出現、1769年瓦特蒸氣機的試製成功,英國進行了開始於18世紀60年代、完成於19世紀30~40年代的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中出現了工廠制度和批量生產,導致固定資產成本在生產中所佔比例上升,使折舊概念變得越來越重要。企業規模的擴大導致經營活動更加復雜,對生產成本信息需求的增長,使成本會計應運而生。同時由於工廠制度的出現,大額資本的需要導致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從而使向不參與經營的所有者提供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成為會計的主要目標之一。正是股份公司和工業革命的美滿婚配,促使成本會計的分娩,使以商品買賣活動為主的傳統會計向以工業化生產為主的近代會計轉變。
1711年,英國人羅伯特。哈利建立了南海公司,主要業務是發展南大西洋貿易,開始時該公司股息保證6%,所以股票銷售很快。1718年,英王喬治一世親任董事長,公司信譽大增,不久以後付出100%的股息。1720年1月,經議會同意,南海公司承諾接受全部國債,以國家公債約1000萬英磅換作公司股票,國家債權人換作公司股東,使股票行市大漲,股價漲至128.5%,8月竟突破1000%.然而,9月股票開始暴跌,12月跌至124%.無數債權人和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強烈要求嚴懲欺詐者並賠償損失。英國議會組織了特別委員會調查這一事件,發現公司會計記錄嚴重失實,存在明顯舞弊行為,為此,委員會聘請精通會計實務的查爾斯。斯內爾(Charles Snell)對南海公司的會計賬目進行調查,並編制了一份審計報告書,指出企業存在的舞弊行為。南海公司泡沫事件促使1720年議會頒布《泡沫公司取締法》,禁止成立有限責任公司,直至1825年廢除該法。1844年英國通過「股份公司法」,肯定了審計的法律地位。1855年的《有限責任法》,允許股東承擔有限責任。至此符合現代意義的股份公司基本確立。南海公司泡沫事件揭開了民間審計走向現代的序幕。
20世紀30年代,由美國為首、大多數發達國家爆發了經濟危機,公司股票和債券大量在證券市場上拋售,許多公司陷入無力償付債務的窘迫局面,紛紛破產倒閉。政府和社會公眾認為,鬆散的會計實務是導致美國資本市場崩潰和蕭條的主要原因,強烈要求公司會計報表能夠真實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此美國政府於1933年公布《證券法》,1934年公布《證券交易法》,要求股份公司在向公眾出售股票之前,必須向證券交易委員會登記,並通過證券交易委員會公布會計報表;股份公司的會計報表必須按照公認會計原則編制,並經獨立會計師審定;授權SEC負責制訂統一會計規則。但是SEC從未行使制訂權,而是授權美國會計師協會(AIA,1957年改名為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制訂。公認會計原則的確立,標志著傳統會計發展成為財務會計。其特徵是:會計信息的加工、處理和報告,是為了滿足各個利益關系人的需要;在加工過程中,必須遵守公認會計原則;財務報表完成後,必須由注冊會計師審計。此外,20世紀初,隨著「泰羅制」和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50~60年代,管理會計從財務會計中脫穎而出。1952年在世界會計師聯合會上正式通過「管理會計」這個專門術語。從此,企業會計就正式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領域。
1991年,美國經濟走出低谷,持續穩定地增長了近10年。美國《商業周刊》在1996年12月30日發表了一組文章,提出新經濟的概念。一般認為,新經濟的含義涵蓋三個方面:知識經濟是新的社會經濟形態,虛擬經濟是新的經濟活動模式,網路經濟是新的經濟運行方式。新經濟的到來,給現行會計帶來全新挑戰。一個顯著特點是軟資產日益重要。軟資產是相對傳統的有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商標權、工業產權、商譽等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組織資源。傳統的會計確認與計量理論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在知識經濟時代一籌莫展,安然公司的舞弊案就是很好的證明。安然公司的舞弊案件固然有治理結構、獨立董事、證券分析師、注冊會計師、財務總監、股票期權等方面問題,但更有會計的規則無法滿足其「金融創新」、「交易策劃」「組織設計」和「扁平化」管理的需要等原因,致使舞弊行為不斷。這對會計准則提出了全新的挑戰:會計准則應該使公司不易通過交易策劃所規避,使公司和注冊會計師職業判斷得以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模式和經營方式應該有一個全新的變革。
❷ 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是靠什麼賺錢的詳細點好吧
微軟公司是世界PC機軟體開發的先導,比爾·蓋茨是它的核心。微軟公司1981年為IBM-PC機開發的操作系統軟體MS-DOS曾用在數以億計的IBM-PC機及其兼容機上。但隨著微軟公司的日益壯大,Microsoft與IBM已在許多方面成為競爭對手。1991年,IBM公司和蘋果公司解除了與微軟公司的合作關系,但IBM與微軟的合作關系從未間斷過,兩個公司保持著既競爭又合作的復雜關系。微軟公司的產品包括文件系統軟體(MS-DOS和Xenix)、操作環境軟體(窗口系統Windows系列)、應用軟體MS-Office等、多媒體及計算機游戲、有關計算機的書籍以及CDROM產品。1992年,公司買進Fox公司,邁進了資料庫軟體市場。
1975年,19歲的比爾·蓋茨從哈佛大學退學,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羅·艾倫一起賣BASIC語言程序編寫本。當蓋茨還在哈佛大學讀書時,他們曾為MITS公司的Altair編制語言。後來,蓋茨和艾倫搬到阿爾伯克基,並在當地一家旅館房間里創建了微軟公司。1979年,MITS公司關閉,微軟公司以修改BASIC程序為主要業務繼續發展。
1977年,微軟公司搬到西雅圖的貝爾維尤(雷德蒙德),在那裡開發PC機編程軟體。1980年,IBM公司選中微軟公司為其新PC機編寫關鍵的操作系統軟體,這是公司發展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由於時間緊迫,程序復雜,微軟公司以5萬美元的價格從西雅圖的一位程序編制者帕特森手中買下了一個操作系統的使用權,再把它改寫為磁碟操作系統軟體(MS-DOS)。公司目前在6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辦公室,全世界雇員人數接近44,000人。
IBM-PC機的普及使MS-DO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為其他PC製造者都希望與IBM兼容。MS-DOS在很多家公司被特許使用,因此80年代,它成了PC機的標准操作系統。到1984年,微軟公司的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隨後,微軟公司繼續為IBM、蘋果公司以及無線電器材公司的計算機開發軟體,但在91年後,由於利益的沖突,IBM、蘋果公司已經與Microsoft反目。1983年,保羅·艾倫患霍奇金氏病離開微軟公司,後來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艾倫擁有微軟公司15%的股份,至今仍列席董事會。1986年,公司轉為公營。蓋茨保留公司45%的股權,這使其成為1987年PC產業中的第一位億萬富翁。1996年,他的個人資產總值已超過180億美元。1997年,則達到了340億美元,98年超過了500億大關,成為理所當然的全球首富。
微軟的拳頭產品Windows98/NT/2000/Me/XP/Server2003成功地佔有了從PC機到商用工作站甚至伺服器的廣闊市場,為微軟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公司在Internet軟體方面也是後來居上,搶佔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在IT軟體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句告戒:「永遠不要去做微軟想做的事情」。可見,微軟的巨大潛力已經滲透到了軟體界的方方面面,簡直是無孔不入,而且是所向披靡。微軟的巨大影響已經對軟體同行構成了極大的壓力,也把自己推上了反壟斷法的被告位置。連多年來可靠的合作夥伴Intel也與之反目,對薄公堂。2001年9月,鑒於經濟低迷,美國政府有意重振美國信息產業,拒絕拆分微軟。至此,訴微軟反壟斷法案告一段落。
微軟的組織結構支持公司包括以下核心業務組:
個人服務組(PSG):由集團副總裁 Bob Muglia 領導, 致力於為個人用戶和商業用戶提供更容易的在線連接,並且為各種各樣的設備提供軟體服務。PSG 包含了微軟的個人.NET倡議、服務平台部、移 動組、MSN的互聯網訪問服務、用戶設備組以及用戶界面平台部。
MSN 和個人服務業務組:由副總裁Yusuf Mehdi 領導,負責網路程序開發、業務發展以及MSN和微軟其它服務世界范圍內的市場和銷售,包括:MSN eShop, MSN Carpoint, MSN HomeAdvisor, the MSNBC venture, Slate 和 MSNTV平台組,由集團副總裁Jim Allchin 領導,負責在各個方面不斷對Windows平台做出改進 –例如把存儲、通訊、消息通知、共享圖象及聽音樂等變為Windows經歷的自然擴展。此外,本組包括.NET企業伺服器組、開發工具部和Windows數字媒體部。
辦公和商務服務組:由集團副總裁Jeff Raikes 領導,負責開發提高生產力和商業流程的應用和服務。工作包括將功能完善且性能強大的Microsoft Office逐步演化為以服務於基礎的產品。除Office部門之外,商用工具部門,包括bCentral和Great Plains的商用應用程序部門都將屬於該部門。
全球銷售、市場和服務組:由集團副總裁Orlando Ayala 領導,集成了微軟的銷售和服務夥伴,以滿足世界范圍內微軟用戶的需要。這些用戶包括:企業用戶、中小型組織、教育機構、程序開發人員和個人用戶。此外,本組包括微軟產品支持服務、網路解決方案組、企業夥伴組、市場營銷組織和微軟全球三大地區的業務組織。
微軟研究院 (MSR):由資深副總裁Rick Rashid 領導,負責對今天或明天的計算課題提出創造性的建議和解決方案,使計算機變得更加易於使用。同時負責為下一代的硬體產品設計軟體,改進軟體設計流程和研究計算機科學的數學基礎。關於MSR更詳細的信息可參見 Microsoft Research Web page。
運營組:由總裁和首席運營官Rick Belluzzo 領導,負責管理商業運作和全部的商業計劃。包括公司的財政、行政管理、人力資源和信息技術部門。
微軟公司(NASDAQ:MSFT, HKEx: 4338) 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體提供商,總部設在華盛頓州的雷德蒙市(Redmond,大西雅圖的市郊)。公司於1975年由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成立。公司最初以「Micro-soft」的名稱(意思為「微型軟體」)發展和銷售BASIC解釋器。最初的總部是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史蒂夫·巴爾默(Steve Ballmer)是現在的首席執行官。
使得微軟如此令人矚目的原因有以下一些:
它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體公司
在經濟學,它是一個驚人的網路外部性的例子
它在操作系統和辦公軟體方面扮演著事實上的壟斷者地位
它使得它的創立者躋身於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列;特別是掌門人比爾·蓋茨多年來位居世界首富
任何公開買賣公司中,它有最大的公司市值
多年來它官司不斷,和業界其他公司的明爭暗鬥已經成為IT文化的一部分。
微軟的產品
微軟生產的軟體產品包括了很多的種類:
Windows - 稱為「視窗」的圖形操作系統;它有很多版本。目前桌上版最新版本是Windows XP,伺服器最新版本是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幾乎預裝在所有的IBM兼容的個人電腦上。請參看Microsoft Windows的歷史獲取更多詳細資料。
MS-DOS - 微軟公司的早期產品,它是一個命令行界面。早期的Windows版本要在MS-DOS下運行,但是到了Windows NT以及以後的產品已經可以脫離MS-DOS運行了,但基於用戶因軟硬體在 Windows NT 不能正常運作,微軟同時間繼續推出Windows 95, Windows 98, Windows Me 在MS-DOS下運行的過渡產品。
Microsoft Office - 它是微軟公司的辦公軟體套件,根據版本不同可能包括Word(文字處理)、Excel(試算表)、Access(桌面資料庫)、PowerPoint(幻燈片製作)、Outlook(個人郵件和日程管理)、Project(項目管理)和Publisher(電子排版)等軟體。微軟也為Apple Macintosh生產使用於蘋果電腦的版本。
Internet Explorer - 它是微軟的網頁瀏覽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瀏覽器,從Windows 95開始,被設置為微軟各版本的Windows的默認瀏覽器。它在Apple Macintosh上也可以使用。微軟投資了四億美元來把這種瀏覽器預裝在蘋果機上。
Microsoft FrontPage - 它是一款所見即所得的網頁編輯軟體。
Windows Media Player - 它是一個用於播放音頻和視頻的程序。
微軟也生產一系列參考產品,例如網路全書和地圖冊,使用Encarta的名稱。
微軟還開發用於應用系統開發的集成開發環境,命名為Microsoft Visual Studio。目前已發布用於.NET環境編程的相應開發工具Visual Studio .NET。
游戲
帝國時代 (Age of Empires)
微軟模擬飛行 (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
微軟模擬火車
微軟模擬貨車
Halo(Halo)
halo2(Halo2)
注:《光環》為Microsoft旗下工作室開發.
「生態體系」
微軟公司試圖在其產品周圍建立「生態體系」,以為其產品以及品牌增值。
網路產品
1990年代中期,微軟開始將其產品線擴張到計算機網路領域。微軟在1995年8月24日推出了在線服務MSN(Microsoft Network,微軟網路)。MSN是美國在線的直接競爭對手,也是微軟其他網路產品的主打品牌。
1996年,微軟以及美國的廣播業巨擎NBC(國家廣播公司)聯合創立了MSNBC,一個綜合性的24小時新聞頻道以及在線新聞服務供應商。
1997年末,微軟收購了Hotmail,最早以及最受歡迎的webmail服務商。Hotmail被重新命名為MSN Hotmail,並成為.NET Passport,一個綜合登入服務系統的平台。
MSN Messenger是一個即時信息客戶程序,由微軟在1999年推出,是美國在線的AOL Instant Messager(AIM)及ICQ的主要競爭對手。
培訓
微軟創立了多所培訓中心,旨在訓練出一批低成本、只精通微軟產品的雇員。最著名的就是MCSE考核(全稱「微軟認證系統工程師」)。雖然MCSE確實認證對微軟產品的熟悉程度,它卻並不是一個工程師的考核。一些苛刻的評論人員將MCSE稱作「必須咨詢那些有經驗的人」(「Must Consult Someone Experienced」)。
硬體產品
雖然微軟總體上是一家軟體公司,它也生產一些電腦硬體產品,通常用來支援其特殊的軟體商品策略:
早期的一個例子是微軟滑鼠,用來鼓勵更多用戶使用微軟操作系統的圖形用戶界面(GUI)。由於使用GUI而不用到滑鼠是很罕見的,因此滑鼠的流行會幫助更多用戶使用Windows。微軟確立了IntelliMouse(中鍵帶滾輪的滑鼠)滑鼠標准,新增的滾輪方便了用戶在瀏覽網頁時上下翻頁。
微軟還售賣游戲桿等游戲硬體產品。
公司還購買了互聯網設備公司WebTV,以支援其MSN互聯網服務。
2001年公司推出的Xbox游戲機標志著公司開始進入價值上百億美元的游戲終端市場,這個市場之前一直由索尼公司(Sony)和任天堂(Nintendo)兩家公司主導。
微軟歷史
微軟公司創立於1975年,公司創立初期以銷售
微軟公司(NASDAQ:MSFT)創建於1975年,是世界個人和商用計算機軟體行業的領袖。微軟公司為用戶提供范圍廣泛的產品和服務,並通過優秀的軟體予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設備進行溝通的能力。
微軟於1975年4月4日由威廉.H.蓋茨和保羅.艾倫合夥成立, 並且於1981年6月25日重組為公司。總部位於雷特蒙德,公司目前在6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辦公室,全世界雇員人數接近44,000人。
微軟大事年表
1975年4月4日 微軟成立
1979年1月1日 微軟從新墨西哥州的Albuquerque遷至華盛頓州的Bellevue
1981年6月25日 微軟組成公司
1981年8月12日 IBM推出帶有微軟16位操作系統MS-DOS 1.0的個人計算機
1986年2月26日 微軟將總部遷至華盛頓州的Redmond
1986年3月13日 微軟股票上市
1990年5月22日 微軟推出Windows 3.0
1995年8月24日 微軟推出Windows 95
1995年12月7日 比爾·蓋茨宣布微軟將全力支持和發展互聯網
1998年6月25日 微軟推出Windows 98
2000年2月17日 微軟推出Windows 2000
2000年6月22日 微軟推出Microsoft.NET戰略
2001年10月25日 微軟推出 Windows XP
2002年1月15日 比爾·蓋茨提出「可信賴計算」概念,
強調軟體產品安全性是重中之重
2002年1月15日 微軟宣布.NET進入第二階段
❸ 誰知道 湖北武漢市的 易瓦特(中國)有限公司 的具體情況
企業2,300人,注冊資金為500萬元,公司老闆是趙國成,是民營企業。原來是主要是做電力儀器設備的,現在剛剛拿到了美國合作項目主要做民用無人機了。廠子規模算比較大的。正規公司。普通銷售人員5W年薪還不包括獎金。車間里普工算上加班工資也能到年薪4W。主要是項目看好,訂單市場潛力大。
❹ 西門子是哪個國家的
西門子是德國的,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創立於1847年,是全球電子電氣工程領域的領先企業。西門子自1872年進入中國,140餘年來以創新的技術、卓越的解決方案和產品堅持不懈地對中國的發展提供全面支持,並以出眾的品質和令人信賴的可靠性、領先的技術成就、不懈的創新追求,確立了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
繼1850年和1855年分別在倫敦和聖彼得堡設立辦事處後,西門子迅速在全球其他地區建立起了辦事處,如布魯塞爾(1871年)、巴黎和海牙(1879年)、維也納和華沙(1879年)、斯德哥爾摩和都靈(1880年)、紐約(1886年)、東京(1887年)、里約熱內盧(1888年)、布達佩斯(1890年)、芝加哥(1892年)和約翰內斯堡(1895年)。
(4)易瓦特股東擴展閱讀:
西門子變頻器是由德國西門子公司研發、生產、銷售的知名變頻器品牌,主要用於控制和調節三相交流非同步電機的速度。並以其穩定的性能、豐富的組合功能、高性能的矢量控制技術、低速高轉矩輸出、良好的動態特性、超強的過載能力、創新的BiCo(內部功能互聯)功能以及無可比擬的靈活性,在變頻器市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西門子按控制規模來進行分類:
可以分為大型機、中型機和小型機。
小型機:小型機的控制點一般在256點之內,適合於單機控制或小型系統的控制。
西門子小型機有S7-200:處理速度0.8~1.2ms,存貯器2k,數字量248點,模擬量35路。
中型機:中型機的控制點一般不大於2048點,可用於對設備進行直接控制,還可以對多個下一級的可編程序控制器進行監控,它適合中型或大型控制系統的控制。
西門子中型機有S7-300:處理速度0.8~1.2ms,存貯器2k,數字量1024點,模擬量128路,網路PROFIBU,工業乙太網,MPI。
大型機:大型機的控制點一般大於2048點,不僅能完成較復雜的算術運算還能進行復雜的矩陣運算。它不僅可用於對設備進行直接控制,還可以對多個下一級的可編程序控制器進行監控。
❺ 光伏十巨頭有哪些
8月25日,浙江省省內知名太陽能上市公司向日葵發布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收6.13億元,同比減少50.9%;凈利潤-1.68億元,同比減少227.47%。上市兩年來,向日葵首次成為一家虧損企業。
跟這份慘淡的半年報相對應的是,公司的股價也從上市之初29.5元的最高價,一路下滑到8月24日收盤的6.2元。公司董事長吳建龍的個人財富縮水也同樣有些慘不忍睹。這位當年創業板「二富」的資產也從當初的最高近百億元,變成如今的20億元。
其實吳建龍和他的向日葵只是整個光伏產業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如今國內十大光伏巨頭負債達1110億元,整個行業正面臨破產的邊緣。
那麼,光伏這個曾經的朝陽產業何以迅速陷入全行業困境?對於很多進入這一行業的企業來說,是否真的還沒有見到朝陽,便已迎來夕陽?
自向日葵2010年8月27日登陸創業板之後,吳建龍大部分時間里都只能看著其市值和身家一天天往下滑落。
以8月24日收盤價6.2元計算,向日葵的總市值僅有31.56億元。根據25日公布的半年報,吳建龍所持有的股份市值也只有20.2億元。
雖然,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依然是個天文數字,但相對於上市之初,向日葵目前的市值縮水程度則跟很多虧得找不著北的散戶差不多。而隨著整個行業陷入困境,目前的市值依然可能會繼續縮水。
在2010年上市的那會兒,吳建龍曾是中國新能源行業的首富,個人財富一度在創業板排名第二。當年11月,在135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之中,吳建龍以82億元的財富數字位列第二,僅次於智飛生物董事長蔣仁生家族的104億元。吳建龍的家族財富數字峰值是97億元,當年,向日葵最高股價為29.5元。
然而,向日葵剛踏入創業板之門不久,太陽能光伏行業即步入漫長的「寒冬」。向日葵產品的主要市場德國,對於太陽能電池板的需求劇減。
進入2011年之後,向日葵營業收入開始下滑16.74%,僅為19.38億元,營業利潤同比下滑94.13%,僅為0.16億元。而進入2012年之後,向日葵的境遇沒有絲毫好轉,反而首次陷入虧損,而且一虧就是近1.7億元。
向日葵的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為61262.98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0.9%,由於本期受光伏行業持續低迷影響,產品銷售價格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同時,由於報告期內歐元匯率大幅下跌,導致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819.94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27.47%。
創業板「二富」的財富幻影
為什麼一個被視為朝陽產業的光伏產業,會頃刻之間面臨全行業的破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產能過剩。」趙永紅如此認為。
受到2010年光伏產品熱銷的鼓舞,去年下半年國內很多企業開始迅速擴大產能,而且還有很多場外的資本紛紛進入光伏產業。而這些產能正好在今年釋放,又逢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兩者疊加之下就造成了供需的進一步失衡。
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陸川介紹,目前中國已有及在建的組件產能總量約在40GW,而2011年全球新增的裝機容量只有29.7GW。「一般國外自己需要消化10GW的產能,這樣留給中國企業的市場只有不到20GW。這相當於有一半的產能處於過剩狀態。」
除了一哄而上導致供過於求,匯率變化也是眾多光伏企業受困的原因之一。由於光伏企業的市場基本都在國外,產品以出口為主,大量使用外匯結算,匯率風險較大。尤其是最主要市場歐洲的歐元一直在貶值,給很多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匯兌損失。向日葵中報顯示,上半年歐元匯率從8.1625下降至7.871,公司財務費用中產生匯兌損失2100萬元。
而美國的「雙反」則令更多的光伏企業雪上加霜。今年5月18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實行反傾銷措施,徵收高達31%到250%的反傾銷稅。「原本很多企業認為是最初的4%左右,可30%的反傾銷稅直接可以讓企業虧損。」
不過相對於眼前的困境,中國光伏產業的真正危機還在後頭。7月24日,德國光伏企業SolarWorld正式向歐盟遞交了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立案的調查申請。如果歐盟批准立案,將會對中國光伏產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歐盟市場佔了我省光伏企業出口市場的80%。」趙永紅介紹,在當前本身行業就面臨困境的情況,一旦這個市場對我們進行「雙反」,那麼我省光伏企業受到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
吳建龍和他的向日葵所面臨的困境並非個案,而是整個光伏產業的真實寫照。美國投資機構MaximGroup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的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國內整個光伏產業已接近破產邊緣,其中江西賽維和尚德電力破產的可能性最大。
從已經披露201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的光伏行業A股上市公司來看,業績預減者佔比近八成,而在海外上市的十大光伏巨頭僅今年一季度就虧損了6.12億美元。
江西賽維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凈利潤虧損10.8億人民幣,負債總額266.76億元,負債率為88%左右。無錫尚德的經營狀況同樣不容樂觀,在其第一季度財報發布時已經承認,「債務負擔使公司破產的可能性」已成為投資者應持續關注的風險。財報顯示,尚德電力第一季度毛利率僅為0.6%,而總債務卻達到35.8億美元。
相比海外上市的,在A股市場上市的光伏企業也未見好多少。據向日葵半年報顯示,組件銷售價格大幅下跌,較去年同期下降53.57%,使得營業收入大幅下降55.6%;同時由於相關營業成本沒有同比下降,使得電池片及電池組件的銷售平均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6.29%,下降至0.04%,毛利額大幅下跌。
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是大家都看得見的,那麼省內眾多沒有上市企業的情況又如何呢?「跟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也都差不多。」杭州太陽能光伏產業協會秘書長趙永紅介紹說,他們最近剛剛走訪了紹興、寧波、台州以及海寧等地的一些光伏企業,情況不容樂觀。
據介紹,目前省內從事光伏產業相關領域的企業中,除了一些處於個別行業細分市場的企業情況稍好之外,其他企業基本上面臨資金鏈緊張以及虧損的壓力。
光伏十巨頭負債超千億
「真正」的行業危機還在後頭
一個曾經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到如今危機四伏,光伏產業面臨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還是一個「漫漫長夜」?
「光伏這個產業本身是沒有問題的。這一市場規模的增長非常快,即使在去年那種環境下增長幅度還是超過50%。」趙永紅說,能源危機離我們很近了,光伏產業作為一個新能源產業的前景依然光明。
「目前世界各國都依然非常重視這個產業。如果國外不重視這個產業,那他們也不會來反我們。」不過趙永紅認為,光能能夠完全成為一個替代能源,肯定還是有個痛苦的過程。而目前中國的光伏企業就處在這樣一個痛苦過程之中。
陸川也認為行業的前景是好的。而隨著發電成本下降,對於政策依賴度越來越小,光電的前景不可限量。「目前的危機很大原因就是對政策依賴度太大,一旦美國、歐盟經濟不好,政府減少了對光伏的補貼,隨之而來的就是整個行業的危機。」
在危機中尋找機會,這是浙商一慣的做派。在這次嚴冬中,很多浙江光伏企業並沒有「睡著」,而是在積極布局,謀求行業新一輪的機會。
「我們在2010年4月份就開始准備過冬了。」陸川介紹說,正泰太陽能當時就加大了電站的投入,在產能方面不再追加投入,這一步棋讓正泰太陽能避免了如今的虧損局面。「預計今年全年正泰太陽能會有2—3億元的盈利。」
據介紹,去年正泰太陽能自建電站的規模達到了190MW(兆瓦),而今年預計規模將達到470MW。「按照目前正泰的產能800MW來算,我們自己的電站就基本能夠消化我們一半的產能。」陸川表示,而且賣給自己電站的產品還能保證一定的利潤,因此,對於正泰來說危機並不是很嚴重。
不過正泰自建電站也有其他光伏企業所沒有的優勢,那就是正泰集團一直從事低壓電器、輸配電等領域。「這樣一來,自建電站就能夠購買自己公司的產品,相對於其他沒有配套的企業來說,要省10%。」
趙永紅告訴記者,危機爆發以來,很多企業通過管理來壓縮成本,自主地選擇更穩定的客戶。「他們都在尋找非洲、日本等一些新市場和新的合作夥伴。有的企業則是對產品進行重新布局。此外還有很多企業在發揮各自的優勢抱團過冬。」
❻ 發明蒸汽機的人是誰不是瓦特!
詹姆斯·瓦特 蘇格蘭發明家詹姆斯·瓦特經常被稱為蒸汽機發明家,是工業革命的關鍵人物。 實際上瓦特並不是第一個發明蒸汽機的人。公元一世紀,亞歷山大·希羅曾設計過類似的機器。1698年,湯姆斯·薩威利獲得了用蒸汽機抽水的專利權。1712年英國人湯姆斯·牛考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牛考門蒸汽機效率非常低,只能用於煤礦排水。 1764年瓦特在修理一台牛考門蒸汽機時,自己對這種機器發生了興趣。瓦特雖然只受過一年的機械製造訓練,但卻具有非凡的發明天才。他對牛考門機所做的改進非常重要,所以人們認為是他發明了第一台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 瓦特所做的第一項重大革新就是增加一個獨立的凝汽室,於1769年獲得專利權。他還使蒸汽缸與外界絕緣,又於1782年發明了雙動發動機。連同一些較小的革新一起,這些發明使蒸汽機的效率至少提高了四倍。實際上效率的提高意味著一台華而不實的裝置與一台有巨大工業價值的機械之間的差別。 1781年,瓦特還發明了一套齒輪,從而使蒸汽機的往復運動變換成為旋轉運動。這套齒輪使蒸汽機的用途增多。瓦特又發明了自動調節蒸汽機運轉速度的離心式調速器(1788年)、壓力計(1790年)、計數器、示功器、節流閥以及許多其他儀器。 瓦特本人沒有很好的經商頭腦。但是他在1775年同一個非常能乾的商人、工程師馬婁·布爾頓合股成立了一個瓦特—布爾頓公司。該公司生產了大量的蒸汽機,兩個股東也都成了富翁。 對蒸汽機的重要性無論怎樣估計都不為過分。當然在工業革命中出現了許多其他發明,如在采礦,冶煉和許多工業機械等方面都有所發明。其中的幾項發明如滑輪梭子(約翰·凱,1733年)和勒尼紡紗機(詹姆斯·哈格瑞夫斯法,1764年)皆出在瓦特著手之前。其他發明中的大多數只代表了小改小革,沒有哪一項能單獨地對工業革命起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蒸汽機則不同,它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沒有它,工業革命就會面目全非。在它之前雖然風車和水輪有一定的用途,但是主要的動力源一向是人的肌體,這個因素嚴重地限制了工業生產力。隨著蒸汽機的發明,這條限制消除了。現在有了可供生產使用的巨大能量,生產也就隨之有了巨大的增長。1973年禁運石油使我們認識到缺乏能量會多麼嚴重地阻礙工業的發展,這個經歷會使我們粗淺地認識到瓦特的發明對工業革命的重要意義。 蒸汽機除了作為工廠動力來源外,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的應用。1783年馬貴斯·朱費羅伊·達班斯成功地使用蒸汽機驅動船的航行。1804年理查德,特利維西克製造出第一台蒸汽機車。不過這兩種機型從經濟上來看都不是成功的。然而數十年之內,輪船和鐵路使水陸交通都發生了革命。 在歷史上,工業革命 與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幾乎是同一時期出現的。雖然人們當時似乎對工業革命認識不清楚,但是今天我們可以看出它對人類日常生活的作用顯然要比那兩場偉大政治革命都重要得多。因此,詹姆斯·瓦特是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❼ 是誰發明的蒸汽機
蘇格蘭發明家詹姆斯·瓦特經常被稱為蒸汽機發明家,是工業革命的關鍵人物。 實際上瓦特並不是第一個發明蒸汽機的人。公元一世紀,亞歷山大·希羅曾設計過類似的機器。1698年,湯姆斯·薩威利獲得了用蒸汽機抽水的專利權。1712年英國人湯姆斯·牛考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牛考門蒸汽機效率非常低,只能用於煤礦排水。 1764年瓦特在修理一台牛考門蒸汽機時,自己對這種機器發生了興趣。瓦特雖然只受過一年的機械製造訓練,但卻具有非凡的發明天才。他對牛考門機所做的改進非常重要,所以人們認為是他發明了第一台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 瓦特所做的第一項重大革新就是增加一個獨立的凝汽室,於1769年獲得專利權。他還使蒸汽缸與外界絕緣,又於1782年發明了雙動發動機。連同一些較小的革新一起,這些發明使蒸汽機的效率至少提高了四倍。實際上效率的提高意味著一台華而不實的裝置與一台有巨大工業價值的機械之間的差別。 1781年,瓦特還發明了一套齒輪,從而使蒸汽機的往復運動變換成為旋轉運動。這套齒輪使蒸汽機的用途增多。瓦特又發明了自動調節蒸汽機運轉速度的離心式調速器(1788年)、壓力計(1790年)、計數器、示功器、節流閥以及許多其他儀器。 瓦特本人沒有很好的經商頭腦。但是他在1775年同一個非常能乾的商人、工程師馬婁·布爾頓合股成立了一個瓦特—布爾頓公司。該公司生產了大量的蒸汽機,兩個股東也都成了富翁。 對蒸汽機的重要性無論怎樣估計都不為過分。當然在工業革命中出現了許多其他發明,如在采礦,冶煉和許多工業機械等方面都有所發明。其中的幾項發明如滑輪梭子(約翰·凱,1733年)和勒尼紡紗機(詹姆斯·哈格瑞夫斯法,1764年)皆出在瓦特著手之前。其他發明中的大多數只代表了小改小革,沒有哪一項能單獨地對工業革命起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蒸汽機則不同,它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沒有它,工業革命就會面目全非。在它之前雖然風車和水輪有一定的用途,但是主要的動力源一向是人的肌體,這個因素嚴重地限制了工業生產力。隨著蒸汽機的發明,這條限制消除了。現在有了可供生產使用的巨大能量,生產也就隨之有了巨大的增長。1973年禁運石油使我們認識到缺乏能量會多麼嚴重地阻礙工業的發展,這個經歷會使我們粗淺地認識到瓦特的發明對工業革命的重要意義。 蒸汽機除了作為工廠動力來源外,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的應用。1783年馬貴斯·朱費羅伊·達班斯成功地使用蒸汽機驅動船的航行。1804年理查德,特利維西克製造出第一台蒸汽機車。不過這兩種機型從經濟上來看都不是成功的。然而數十年之內,輪船和鐵路使水陸交通都發生了革命。 在歷史上,工業革命 與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幾乎是同一時期出現的。雖然人們當時似乎對工業革命認識不清楚,但是今天我們可以看出它對人類日常生活的作用顯然要比那兩場偉大政治革命都重要得多。因此,詹姆斯·瓦特是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❽ 為什麼很多人都說聯想賣國求榮
水軍在那裡鬧騰的。去年2.019年到現在華為出了多少款5g手機了?從mate20到p40都有3款了吧內?用到5g了嗎?而聯想容不投5g,這不是明擺著知道華為是啥嗎?而且又不是華為才有5g,先不說美國有沒有,人家三星也出5g手機了。華為算個啥?今年蘋果也打算5g了,我們都還沒用上5g,不知道明年年初能不能用上5g。聯想至今為止,寧願拿產品說話,也不說5g怎麼怎麼滴。還有什麼可黑的。順帶講一下聯想價格問題,你同樣價格買蘋果還是買微軟還是買戴爾?你從你們國家漂洋過海過來,成本高,人家根本不關心。
順帶一提,還有一些品牌在專業領域沒有進入中國,比如松下也在賣很貴的筆記本。而且還有什麼雷蛇啦。vaio等一大堆牌子。聯想現在還主打低端價位性價比呢。比如小新系列,thinkbook,thinkpad x395等型號。可以說4000塊錢屏幕最好(72色域1080p),鍵盤又做工最好,而不是像人家抄襲蘋果外觀,而且還只是金屬那樣隨便一架子,鍵盤就手感普通的。也就聯想的thinkpad 395和宏基蜂鳥、華碩、惠普等了。就這樣還有競爭呢。但是今年聯想就繼續出了,你還能說啥?說聯想賣國嗎?那些人就是扯淡。
❾ mva是什麼單位
電力中的MVA是變壓器容量單位或者是功率的單位或者發電機發電功率單位等。
VA=W
MVA=MW(兆瓦)
伏特×安培=瓦特
兆伏特×安培=兆瓦特。
M=兆=10^6=1000000
(9)易瓦特股東擴展閱讀:
1MW=1000KW=1000000W
千瓦(Kilowatt),早期為電的功率單位,現在有延伸為整個物理學領域功率單位的趨勢。在電學上,千瓦時(Kilowatt-hour)與度完全相等,只是稱謂不同。
1 千瓦 = 1,000 瓦特(Watt) = 1000 焦耳(Joule)/秒(Second)。
1 千瓦 = 1,000 牛頓·米/秒(N·m/s)
1 千瓦 = 0.239千卡/秒(kcal/s)
1 千瓦 = 1.36 馬力
瓦特是國際單位制的功率單位。瓦特的定義是1焦耳/秒(1J/s),即每秒轉換、使用或耗散的(以焦耳為量度的)能量的速率。在電學單位制中,是伏特乘安培乘功率因數(1V·A,簡稱1伏安)。
單位轉換:瓦特由對蒸汽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英國科學家詹姆斯·瓦特的名字命名。這一單位名稱首先在1889年被英國科學促進協會第2次會議採用。1960年,國際計量大會第11次會議採用瓦特為國際單位制中功率的單位。人們常用功率單位乘以時間單位來表示能量。例如,1千瓦時就是一個功率為1千瓦的耗能設備在1小時內所消耗的能量,等於3.6×1000000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