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2018醫葯行業上市公司年報

2018醫葯行業上市公司年報

發布時間:2021-05-18 16:25:48

❶ 醫葯行業的4+7是是什麼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11個城市(即4+7個城市)將進行國家組織葯品集中采購試點。

試點地區委派代表組成聯合採購辦公室(以下簡稱聯采辦)作為工作機構,代表試點地區公立醫療機構實施集中采購,日常工作和具體實施由上海市醫葯集中招標采購事務管理所承擔。並發布文件《4+7城市葯品集中采購文件》,其中文件註明在化學葯品的采購時,需要約定采購量。

(1)2018醫葯行業上市公司年報擴展閱讀

開展原因

國家組織葯品集中采購試點是對既往葯品集中采購制度的重大改革,目的是為了讓人民群眾以比較低廉的價格用上質量更高的葯品。

國家組織葯品集中采購試點是我國醫改深化發展的重要體現,長期以來,受制度環境和管理體制的制約。中國葯品集中采購制度盡管問題很多,但是難以實現根本性變革。2018年,葯品集中采購的制度環境發生了積極變化。

將11個試點城市公立醫療機構分散的葯品采購量集中起來,形成規模團購效應。有利於以量換價,明顯降低葯價,切實減輕患者葯費負擔,也有利於減少企業的跨區域市場推廣成本。

❷ 醫葯行業和醫療行業的區別

一、技術不同

1、生物制葯行業

生物葯物是指運用微生物學、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成果,從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器官、體液等。綜合利用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葯學等科學的原理和方法製造的一類用於預防、治療和診斷的製品。

生物制葯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為主,包括微生物、人體、動物、植物、海洋生物等。

2、生物醫葯行業

制葯產業與生物醫學工程產業是現代醫葯產業的兩大支柱。生物醫葯產業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葯產業共同組成。各國、各組織對生物技術產業的定義和圈定的范圍很不統一,甚至不同人的觀點也常常大相徑庭。

二、發展是不同的

1、生物制葯行業

生物營地規模龐大,增長迅速。世界上一半的葯物是生物合成的,特別是在合成具有復雜分子結構的葯物時,不僅比化學合成簡單,而且具有更高的經濟效益。

2、生物醫葯行業

中國生物醫葯產業園是伴隨著先進創新開發區的發展而發展的。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作出了加快發展先進創新技術產業的戰略決策。

自1991年以來,國務院已經批准設立56個國家級創新和先進技術工業開發區,包括泰州國家醫葯創新和先進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新成立的2009年5月,也是第一個國家級醫葯創新和先進技術在中國開發區。中國有100多個國家級先進創新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所有這些都涉及生物技術產業。

三、不同的定位

1、生物制葯行業

專注於准生物醫學領域

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第三季度,醫葯行業成為醫療衛生部門投資的重點。投資案例數為4例,占醫療健康行業投資總案例數的50.0%,投資金額為4963萬美元,占醫療健康行業投資總金額的78.8%。

2、生物醫葯行業

2018年將出台的《生物醫葯「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明確了生物醫葯的發展重點,包括基因葯物、蛋白質葯物、單克隆葯物、治療性疫苗、小分子化學葯物等。同時,國家將安排100億元以上資金支持重大新葯的創制和開發,平均每個新葯持有人獲得項目資金5-100萬元。

❸ 我國醫葯行業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生物產業是指運用微生物學、生物學、組織工程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製造和生產生物制劑的產業。而生物制葯則主要包括可以用於疾病預防、治療、和診斷使用的基因工程葯物、血液製品、疫苗、診斷試劑以及組織工程等。

由於生物制葯是基於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的相關原理設計,能夠解決傳統醫葯不能解決的深層次的問題,在重大疾病的治療和重大疫情的預防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醫葯及生物科技領域的私募融資蓬勃發展,2020年融資金額超107億美元。IPO融資總金額超過147億美元,45家醫療行業相關企業中,化學制葯和生物製品企業佔12家。2020年我國醫葯及生物技術行業並購總交易金額近8億美元。

近年來我國醫葯及生物科技領域的私募融資蓬勃發展,2020年融資金額超107億美元

2020年醫葯及生物科技領域的私募融資蓬勃發展,2020年度共發生交易243起,同比增長超過100%;總融資金額超過107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90%;單筆融資規模約4400萬美元,同比增長約42%。

——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醫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❹ 醫葯行業趨勢是什麼還有前景嗎還有未來嗎

中國醫葯行業競爭格局

——企業競爭格局

從新成立企業來看,根據企查貓的數據顯示,自2013年,我國醫葯行業新成立企業呈現快速攀升的趨勢。到2019年,中國醫葯行業新成立企業有19.8萬家;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中國醫葯行業新成立企業數量有22.6萬家。截止2021年1月29日,醫葯行業新成立企業有8326家。

——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葯行業「十四五」市場前瞻與發展規劃分析報告》。

❺ 醫葯製造行業全國五十強企業有哪些

說實話,這種問題你都不用自己問,直接上網上搜就可以。雖然我是做葯的,懂一些,但也記不全。下面是最新的(2009)按銷量的排名:
1 哈葯集團有限公司281,981
2 揚子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 275,856
3 上海羅氏制葯有限公司150,009
4 西安楊森制葯有限公司126,660
5 中美天津史克制葯有限公司118,642
6 江蘇恆瑞醫葯股份有限公司 105,190
7 北京雙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93,419
8 葛蘭素史克制葯(蘇州)有限公司 84,150
9 江西濟民可信集團有限公司73,261
10 江蘇豪森葯業股份有限公司70,913
11 海口康力元制葯有限公司 64,733
12 吉林省吳太感康葯業有限公司 63,533
13 珠海聯邦制葯股份有限公司58,626
14 拜耳醫葯保健有限公司53,871
15 石家莊四葯有限公司53,037
16 北京泰德制葯有限公司 51,642
17 利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49,624
18 華瑞制葯有限公司 48,497
19 輝瑞制葯有限公司 47,480
20 齊魯制葯有限公司 45,252
21 杭州賽諾菲聖德拉堡民生制葯有限公司 44,621
22 廣州白雲山制葯股份有限公司43,676
23 常州制葯廠有限公司 40,860
24 天津力生制葯股份有限公司40,064
25 北京紫竹葯業有限公司38,256
26 山東綠葉制葯股份有限公司36,422
27 上海強生制葯有限公司32,877
28 青海制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31,200
29 廣東康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30,945
30 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葯有限公司 29,916
31 上海新亞葯業有限公司 29,476
32 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葯有限公司 29,447
33 昆明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8,292
34 上海現代制葯股份有限公司27,874
35 中國大冢制葯有限公司25,104
36 上海百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24,827
37 海南省海靈制葯廠 24,437
38 青島國風集團黃海制葯有限責任公司 24,203
39 四川維奧制葯有限公司 23,800
40 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葯有限公司 23,683
41 揚子江葯業集團上海海尼葯業有限公司23,282
42 河南輔仁葯業有限公司 23,100
43 阿斯利康制葯有限公司 22,912
44 衛材(蘇州)制葯有限公司 22,120
45 山東省禹王實業總公司 20,596
46 山東步長制葯有限公司 20,370
47 北京韓美葯品有限公司 19,852
48 山東瑞陽制葯有限公司 19,817
49 杭州民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19,623
50 廣州天心葯業股份有限公司17,386
51 昆明滇虹葯業有限公司 16,861
52 廣州明興制葯廠15,737
53 太陽石(唐山)葯業有限公司 15,134
54 常州市四葯制葯有限公司 15,090
55 江蘇正大天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14,880
56 海南亞洲制葯有限公司制葯廠 14,684
57 重慶葯友制葯有限公司14,326
58 曼秀雷敦(中國)葯業有限公司 14,066
59 廣州百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13,560
60 廣州星群(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13,200
61 重慶華邦制葯有限公司12,673
62 廣州光華葯業股份有限公司12,341
63 安徽省豐源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12,124
64 深圳海濱制葯有限公司11,948
65 海南先聲葯業有限公司11,778
66 東盛科技啟東蓋天力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11,305
67 中美合資山西普德葯業有限公司 11,270
68 山東北大高科華泰制葯有限公司 11,232
69 福州海王福葯制葯有限公司11,088
70 南京先聲東元制葯有限公司11,070
71 南京聖和葯業有限公司10,980
72 海南斯達制葯有限公司斯達制葯廠 10,977
73 北京萬輝雙鶴葯業有限責任公司 10,932
74 西施蘭聯合企業有限公司 10,695
75 南京長澳制葯有限公司10,570
76 浙江亞太葯業股份有限公司10,563
77 益僑(湖南)制葯有限公司10,526
78 上海凱寶葯業有限公司10,509
79 上海醫葯(集團)有限公司信誼制葯總廠10,489
80 麗珠集團利民制葯廠 10,456
81 安徽雙鶴葯業有限責任公司10,420
82 石家莊制葯集團歐意葯業有限公司 10,331
83 江蘇濟川制葯有限公司10,287
84 四川科倫葯業股份有限公司10,277
85 天津華津制葯廠10,201
86 常州葯業延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0,190
87 天津葯物研究院葯業有限公司 10,040
88 河南利華制葯有限公司9,909
89 福建省興源集團(莆田)葯業有限公司 9,765
90 重慶科瑞制葯有限責任公司9,702
91 沈陽市興齊制葯有限責任公司 9,663
92 海南恩威葯業有限公司9,502
93 山西亞寶葯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458
94 桂龍葯業(安徽)有限公司9,396
95 廣州綠十字葯業有限公司 9,390
96 大連美羅大葯廠 9,380
97 廣東順峰葯業有限公司 9,345
98 德州德葯制葯有限公司 9,333
99 江西贛南海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9,281
100 蘇州東瑞化工有限公司9,000
其中有些是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如拜耳、輝瑞、強生、葛蘭素、百時美施貴寶、賽諾菲等。

❻ 醫葯行業的發展現狀

回顧中國醫葯行業這些年的發展情況,全國醫葯生產一直處於持續、穩定、快速發展階段。
2005年,醫葯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4459.44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億元,同比增長26.19%;實現工業增加值1475.17億元,同比增長17.5%;新產品產值621.91億元,同比增長23.58%。累計完成化學原料葯生產123.84萬噸,同比增長36.9%,實現中成葯生產75.89萬噸,同比增長11.6%。
2006年,醫葯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5536.9億元,同比增長18.43%;實現累計工業銷售產值5267.82億元,同比增長19.41%;完成累計出口交貨值670.59億元,同比增長25.51%,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實現利潤總額413億元,同比增長11.1%。
2007年上半年,中國醫葯經濟增速加快,行業效益明顯回升。醫葯工業完成累計工業生產總值2913.2億元,同比增長21.31%;銷售收入達2677.82億元,同比增長21.75%;利潤總額達231.14億元,同比增長34.06%。
2007年1-9月份,中國醫葯商品實現進出口總額119.93億美元,同比增長14.29%。其中,進口總額為50.33億美元,同比增長15.90%;出口總額為69.60億美元,同比增長13.15%,實現貿易順差19.27億美元。
為了能夠從容應對復雜的外部環境變化,醫葯企業應留意政府在醫療衛生結構調整和農村醫療保障方面的新動向,尤其要把握好醫葯行業發展的六大趨勢——中成葯市場競爭將加劇;處方葯生命周期將會縮短;第三終端市場將更活躍;醫葯市場進一步集中,醫葯兩極分化進一步凸現;政策性降價仍將持續;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企業市場品種結構都將發生更大變化。
醫葯行業是一個多學科先進技術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產業群體,涉及國民健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1978年至2008年,歷經30年改革大潮洗禮的中國醫葯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異的變化。30年來,中國醫葯工業增長速度一直高於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978年到2007年,醫葯工業產值年均遞增16.8%,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
中國已經具備了比較雄厚的醫葯工業物質基礎,醫葯工業總產值佔GDP的比重為2.7%。維生素C、青黴素工業鹽、撲熱息痛等大類原料葯產量居世界第一,制劑產能居世界第一。中國葯品出口額佔全球葯品出口額的2%,但是中國葯品出口的年均增速已經達到20%以上,國際平均水平是16%。與此同時,中國葯品市場地位不斷提升,佔世界葯品市場的份額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2008年的8.25%。
2009年1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新一輪醫改方案正式出台。新醫改方案帶來市場擴容機會、新上市產品的增加、葯品終端需求活躍以及新一輪投資熱潮等眾多有利因素保證了中國醫葯行業的快速增長。2009年,中國醫葯行業增加值增長14.9%,同時我國醫葯外貿總體運行良好,醫葯保健品進出口逆勢增長,進出口總額達到531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今後5年世界葯品市場增長的重心將從歐美等主流市場向亞洲、澳洲、拉美、東歐等地區逐漸轉移。中國醫葯行業仍然是一個被長期看好的行業。到2013年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醫葯大國,2020年前中國也將超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醫葯大國。
首先分析了國際國內醫葯行業的現狀,接著具體介紹了生物制葯、化學葯、中葯的發展,並對中國醫葯行業的工業統計數據進行了詳實全面的分析。然後分析了OTC葯品市場、國內農村醫葯市場的運行情況以及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隨後,報告對醫葯行業做了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行業競爭格局分析、企業發展戰略分析和投資潛力分析,最後分析了醫葯行業的未來前景與發展趨勢。

❼ 醫院制劑的現狀和發展如何呢

2019年中國醫葯行業市場分析:4+7帶量采購落地加速,政策推動產業鏈不斷調整

4+7帶量采購首次落地執行產業鏈不斷地調整 葯企發力零售業

2019年4月16日,短缺葯品供應保障和葯品集中采購試點、醫療救助吹風會召開。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介紹,截至4月14日,4+7帶量采購品種已經完成約定采購總量的27.31%。中標葯品的質量和供應都得到了保障,使用量超出了預期,有關政策基本上全面落實,比如醫保的預付、醫院使用以及回款等等。

在首次帶量采購落地執行以來,未來國家集采范圍是否繼續擴大引發關注。

與此同時,隨著政策的落地實施,醫葯行業產業鏈也在不斷地調整。一家醫葯流通上市公司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4+7帶量采購主要針對賣到醫院的葯品,所以會對醫葯分銷產生影響。

此外,「因為面向醫院的品種降價壓力大,所以制葯企業和流通企業開始向零售發力。」上述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

2019年前2月醫葯行業利潤總額持續增長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醫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2月底,我國醫葯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7296家,其中虧損企業數量1696家,虧損面23.2%,環比提高了8.8個百分點。2018年全年醫葯行業虧損總額40.3億元,同比增長13.5%。

在利潤總額方面,2018年1-12月我國醫葯行業實現利潤總額達到3094.2億元,同比增長9.5%。截止至2019年1-2月我國醫葯行業利潤總額達到了482.6億元,同比增長4.2%。

2018-2019年前2月我國醫葯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1-7月利潤總額增速為11.7%)

4+7帶量采購落地加速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介紹,4月1日起,4+7帶量采購的11個試點城市已經全面啟動,截至4月14日24點,25個中選品種在11個試點地區采購總量達到了4.38億片支,總金額5.33億元,完成約定采購總量的27.31%。

陳金甫表示,這個數字應該說超出了預期,也消除了以往大家的擔心,就是說醫院采不採、用不用。從試點的效果來看,試點地區腫瘤、乙肝、高血壓、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的患者用葯獲得了質優價廉的葯品,醫療費用顯著下降。

陳金甫在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扎實抓好試點工作的組織實施,包括加強試點監測和督導,指導試點地區確保中選葯品的質量和供應,促進中選葯品的優先使用,能夠讓患者真正得到改革試點的實惠和紅利;及時啟動試點的評估、總結,指導完善試點政策;根據試點評估的結果,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完善集中招標采購的政策和制度,研究部署擴大試點工作。

在此之前,第二輪帶量采購將於今年夏天啟動的消息傳到市場。

不過,上述企業人士認為,第一輪的還沒有完全執行,應該不會很快推出第二輪帶量采購。「也需要對執行結果進行評估和總結」。

產業鏈加速調整

4+7帶量采購執行之際,無論是制葯企業還是流通企業都面臨著業務的調整,這從上市公司發布的年報也可以看出。

上海醫葯在2018年年報中這么描述國家組織葯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對分銷的影響:商業流通領域隨著葯品中標價的大幅下降,供應商的進一步集中而承受收入與毛利的雙重壓力。

「第一輪集採的品種平均降價在52%左右,意味著分銷金額會縮減為之前的一半。不過從目前來看,體量並不大,因此對行業影響較小。」上述流通企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上述流通企業人士認為:「這個對流通企業有利有弊,好的一面是加快行業集中度,企業可以趁機提升醫院市場的份額;弊端是中標品種的分銷金額和毛利都有下降,這只能依靠市場份額的提升去彌補,另外就是多做器械、零售等增速高、毛利率高的業務。」

據了解,隨著醫葯分家的執行,院外市場已經成為醫葯市場關注的焦點。除了流通企業發力零售板塊外,制葯企業也加大了葯品零售市場的布局。

據媒體報道,4月11日,2019恆瑞醫葯零售戰略客戶特邀會在江蘇省連雲港市舉行。國內多家知名連鎖葯房參與了此次活動。

對此,一家制葯上市公司人士向記者如此解讀,以後很多處方葯都需要通過葯店來銷售,所以與這些公司建立合作應該是行業很普遍正常的做法。

「相對於院內市場,院外市場的產品價格受政策影響不大。」北京鼎臣醫葯咨詢管理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針對葯企發力院外市場的做法,上述流通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們現在大力發展零售就是為了應對處方外流,肥水不流外人田,就算處方外流也要流到我們自己的葯店」。

發力DTP葯房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葯和進口葯審批的提速,專業葯房成為企業布局的重點。

據了解,醫院處方外流的主要承接者包括DTP葯房和院邊店。院邊店的優勢在於距離醫院近,方便患者就近購葯,其經營品種廣泛,但提供的服務往往有限。而DTP葯房主要銷售新特葯,葯品毛利率高,客戶黏性強。同時,DTP葯房還兼具慢病管理的功能,滿足患者的長期用葯需求,為患者提供更為專業周到的服務。

華潤醫葯在2018年業績報告中介紹,公司共擁有853家零售葯房,並積極開展DTP、慢病管理等創新業務模式,公司的DTP葯房已布局了140家,覆蓋66個城市。

益豐葯房在2018年年報中披露,將加快醫院周邊門店和DTP/DTC專業葯房的建設步伐,加快與處方葯廠家開展深度的戰略合作。截至目前,公司建成DTP專業葯房20餘家,經營國家談判指定醫保報銷品種42個,醫院處方品種近200個,與近80家供應商建立了DTP/DTC
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此外,包括柳葯股份、一心堂等都對DTP葯房進行了加碼。

「很多新葯和慢病葯都在瞄準院外市場。」另外一家大型醫葯流通企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很火,但總量並不是很大,畢竟價格比較貴,用得起的人不多,但未來國家對創新葯的支持越來越大,會成為公司彌補仿製葯利潤下滑的一種方式。

不過,一位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但DTP葯房否能承接住這個利好,還需考慮兩個重要的因素:第一是處方來源問題,處方只能由醫生開具,若無法從醫院獲得處方,連接互聯網醫院平台功能,具備處方能力將十分重要;第二是專業的葯事服務能力,對於處方葯,患者可能需要問詢服葯禁忌、配伍規范等,專業的服務能力是用葯安全的保障。這兩個因素也是對DTP葯房綜合能力的考驗。

閱讀全文

與2018醫葯行業上市公司年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聯動天翼融資 瀏覽:819
富國消費主題基金怎麼掙錢 瀏覽:764
1145港幣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305
融資訴求6 瀏覽:606
興樂集團投資 瀏覽:37
入庫期貨商品應由商品 瀏覽:889
2014外匯時間表 瀏覽:892
普頓外匯要跑嗎 瀏覽:846
投資有風險什麼需謹慎 瀏覽:790
德國dax30股指基金 瀏覽:494
期貨高點試空 瀏覽:470
煙台活期投資理財平台推薦 瀏覽:175
融資中介服務機構 瀏覽:941
理財單頁模板 瀏覽:750
股票異動公告 瀏覽:927
一千三百歐元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391
破凈值股票 瀏覽:63
信託50 瀏覽:589
5月9曰原油價格 瀏覽:267
投資類企業分類 瀏覽: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