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上市公司和ipo區別

上市公司和ipo區別

發布時間:2021-05-18 21:58:19

上市公司和IPO的是什麼關系

不應對IPO詢價制期望過高

最近,中國證監會正式推出IPO詢價制度,從規范新股發行的詢價程序、定價機制及發行方式的角度看,這一制度對A股定價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如果不能徹底解決股權分置這一制度頑疾,A股市場的定價機制就始終會存在問題,始終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估值標准。

成熟市場股市定價功能之所以比我國的A股市場更為有效,源於股市定價機制生效的一個重要條件,即一二級市場的雙重套利機制。對於二級市場的套利機制和價值發現功能,目前討論較多,各方認識也比較一致,即認為在既定的股市環境下,二級市場的充分套利可以有效消除市場的定價偏差。

其實,從股市定價效率角度看,一級市場套利功能的重要性絕不亞於二級市場,甚至比二級市場更為重要。如果一級市場沒有充分套利的機制,二級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也將被大大削弱。例如,假設某隻股票股東發現該股二級市場定價過高,即可通過發行新股獲利,同時股價也將相應回落。顯然,這種套利行為所承擔的風險有二,一是增發可能壓低股價,造成股東原有財富縮水,從而使獲利下降,甚至得不償失;二是市場可能據此發現該股股價高估進而沽出股票,導致股價進一步下滑,股東財富進一步縮水。這也就是通常所謂的增發新股的信息反應機制。大股東減少持股的信息反應機制也與此類似。

綜合起來看,二級市場的充分套利有助於提高股票的流動性,增強和發揮市場的價值發現和資金籌集功能;一級市場的充分套利則有助於減少二級市場的過度投機,補充和完善二級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同時,一級市場的套利風險還可以有效抑制大股東的過度融資行為,從而使市場均衡得以維持。

當前A股市場的主要問題不在於二級市場套利功能的不完善,甚至也不在於流通股的一級市場定價機制問題上,而在於一級市場整個套利功能的缺失。而造成一級市場套利功能缺失的根本原因則在於股權分置的制度安排。

在股權分置的制度框架內,占據控制地位的非流通股價格不受二級市場股價波動影響。因此,如果某隻股票的非流通股股東發現該股二級市場定價過高,即可通過發行新股獲利。但是,對非流通股股東而言,成熟市場中股東在一級市場從事套利交易時所可能承擔的風險現在都不再是問題了:首先,增發有可能壓低流通股的二級市場價格,但是非流通股價格早已鎖定,故此不會受到影響;其次,只要新股增發價格高於非流通股的鎖定價格,增發新股即可獲利,非流通股股東財富不受股票二級市場表現的影響,二級市場股價波動與非流通股股東利益無關。

以某大型企業增發案為例,增發前總股本125.12億股,流通股為18.77億股,它對2004年的盈利預測為每股0.66元,中報業績為0.38元;如果按照增發50億新股,增發後170億股本攤薄的每股盈利計算,寶鋼增發價格下降的空間很大,原有的流通股股東財富縮水,但這跟大股東沒有什麼關系。非流通股股東可以享有一級市場的套利收益,卻無需承擔一級市場的套利風險,一級市場套利功能因而失效。

從這個角度看,A股市場的根本問題是由於股權分置的制度安排導致制度內生性的市場均衡缺失,市場無法自發達到均衡。因此,擱置股權分置問題,則無法消除大股東因不承擔一級市場套利風險而形成的過度融資沖動,就不可能找到制度內生的市場均衡,從而也就不可能解決A股市場定價機制失效、估值標准迷失的問題。任何單邊的一級市場發行定價機制的改革,只可能是"空中樓閣",最終的效果必然是"泥牛入海無消息"。

IPO詢價制度也許有助於壓低新股發行價格,解決新股上市跌破發行價的問題,從而在投資銀行、機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之間對IPO的收益與風險進行重新配置。但是,它並沒有對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之間風險收益的整體差異進行重新配置。

由於沒有解決一級市場內生套利風險缺失的問題,IPO詢價制度不能形成對大股東增發配股行為的自我約束機制,非流通股股東仍然會極度熱衷於增發配股。如果不對新股發行的行政管制,A股的增發配股仍將頻繁發生。因為對非流通股股東而言,一級市場的套利機會始終沒有消除,市場始終遠離均衡。為抑制非流通股股東過度融資,就仍然不得不對一級市場進行低效的強制性准入監管。但是,由於流通股股東現在已經了解到增發配股對二級市場及其切身利益的影響,以及這種影響在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之間的非對稱分布。因此,市場一旦有新股發行傳聞,股價仍會立即下行,股市籌資功能萎縮的問題不可能得到解決。

理解了這些問題之後,對於如何確立A股估值標准、解決定價機制失效、籌資功能萎縮和新股跌破發行價等問題的答案也就再清楚不過了:根本的解決之道顯然不在於對股市制度進行零敲碎打式的小修小補,這不能從根本上改變A股市場天生的制度頑疾,因此,我們也不該對IPO詢價制度抱過高的期望。解決問題的核心是要改變股權分置的制度缺陷,真正建立起股票一級市場的套利機制,完善一、二級市場的雙重套利機制,這才有可能重塑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平衡關系,從而使A股市場能夠在持續套利交易過程中自發達成其內生性的市場均衡。

⑵ 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的區別

一、上市公司是指所公開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謂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沒有上市和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准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公司法》、《證券法》修訂後,有利於更多的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特點
(1)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可為非上市公司,有股份有限公司的一般特點,如股東承擔有限責任、所有權和經營權。股東通過選舉董事會和投票參與公司決策等。
(2)上市公司要經過政府主管部門的批准。
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要上市必須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未經批准,不得上市。
(3)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交易。
發行的股票不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不是上市股票。
與一般公司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特點在於可利用證券市場進行籌資,廣泛地吸收社會上的閑散資金,從而迅速擴大企業規模,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因此,股份有限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往往將公司股票在交易所公開上市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步驟。
從國際經驗來看,世界知名的大企業幾乎全是上市公司。例如,美國500家大公司中有95%是上市公司。
首先:上市公司也是公司,是公司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講,公司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分了。
其次,上市公司是把公司的資產分成了若干分,在股票交易市場進行交易,大家都可以買這種公司的股票從而成為該公司的股東,上市是公司融資的一種重要渠道;非上市公司的股份則不能在股票交易市場交易(注意:所有公司都有股份比例:國家投資,個人投資,銀行貸款,風險投資)。上市公司需要定期向公眾披露公司的資產、交易、年報等相關信息,而非上市公司則不必。
最後,在獲利能力方面,並不能絕對的說誰好誰差,上市並不代表獲利能力多強,不上市也不代表沒有獲利能力。當然,獲利能力強的公司上市的話,會更容易受到追捧。
二、擬上市公司是指以上市為目標,上市有實質性進展並經省發展改革委確認的公司。擬上市公司享受優惠政策,要向同級發改部門提出申請,按程序經市發改部門審查並出具書面確認意見後到相關部門辦理有關手續。
擬上市公司確認條件:
一、企業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
二、公司依法設立且運作規范;
三、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同意公司發行股票並上市;
四、公司基本符合上市條件;
五、公司經營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我市的環保要求;
六、公司與合格的境內外上市保薦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
七、公司募集資金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企業發展戰略。

⑶ 企業上市與不上市有什麼區別

1、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架構不同。

非上市公司不需要按照完整的管理架構和管理制度來管理企業,上市公司就不行了,要有完整的股東大會制度,完整的董事會、監事會、董秘制度,完整的法人治理結構。非上市公司不需要按時披露自己的財務信息,上市公司要按時披露信息。

2、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產權流動性的不同。

相比於非上市的公司,上市公司的產權(股票)流動性是非常高的。如果沒有上市,公司的股權是沒有什麼流動性的。上市公司則不同,上市之後,他的股權其實是可以買賣的,並且很便利。



3、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不同。

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多了幾個融資渠道。上市公司首次上市募資,叫做IPO,都要出讓一部分股份,獲得新股東的資金。IPO得到的都是小錢,因為後邊還有大頭,就是可以不斷地增發,每一次增發都能獲得一筆資金注入。

除了股票,上市公司還可以發行債券融資,當然非上市公司也可以發債,但是從比例來說,上市公司發行的債券要多得多。不上市要想融資相對不方便些,股票不能公開交易,只能定向融資,吸引力不如上市公司。

並且,上市公司並購比非上市公司更容易,很多公司想上市較難,間接上市就與上市公司吸收合並。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在交易所交易,可以將股票變現,非上市公司變現難度大,且獲得的股份回報,遠遠不如上市公司。

4、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知名度不同。

上市公司在交易所公開交易,知名度大大提升,很多品牌都是上市後打開知名度快速增長。如樂視,不上市前,它只是個小視頻網站,上市後,它是一個有故事會講 PPT 的知名公司!

⑷ 公司上市與不上市區別

公司上市與不上市的區別:
1、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架構不同。
非上市公司不需要按照完整的管理架構和管理制度來管理企業;而上市公司要有完整的股東大會制度,完整的董事會、監事會、董秘制度,完整的法人治理結構。非上市公司不需要按時披露自己的財務信息,上市公司要按時披露信息。
2、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產權流動性不同。
相比於非上市的公司,上市公司的產權(股票)流動性是非常高的。如果沒有上市,公司的股權是沒有什麼流動性的,但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後,他的股權是可以買賣的,而且很便利。
3、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不同。
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多了幾個融資渠道。上市公司首次上市募資,叫做IPO,都要出讓一部分股份,獲得新股東的資金,後續還可以不斷地增發,每一次增發都能獲得一筆資金注入。除了股票,上市公司還可以發行債券融資,當然非上市公司也可以發債,但是從比例來說,上市公司發行的債券要多得多。不上市要想融資相對不方便些,股票不能公開交易,只能定向融資,吸引力不如上市公司。
4、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知名度不同。
上市公司在交易所公開交易,知名度大大提升,很多品牌都是上市後打開知名度快速增長的。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⑸ 什麼是IPO,IPO和上市的區別與聯系

你好,IPO的意思:
IPO的全部名稱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指的是首次公開募股,或者是首次公開發專行股票,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發屬行股票的一種方式。
上市的意思:
股票上市指的就是企業在證券交易所中向社會的投資者們發售股票,然後募集資金的一個過程。
企業上市方式有三種:
1、中國境內上的話就是到上海證券交易所,或者是去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分別是A股股票或B股股票。
2、中國公司都是到境外的交易所去上市股票,比如說紐約證券交易所以及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3、中國公司都是間接在海外設立公司,然後通過改公司的名義到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紅籌股。
發行股票:
發行股票其實就是增發股票,讓新的、更多的投資者把錢投資到公司裡面來,同時給他們些新的股票,讓他們有參與公司分紅的權利。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就簡單的把IPO理解為上市了,不過作為專業的投資者還是應該了解兩者的差別,雖然這對於大家的投資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是也是體現你投資水平的一個點。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⑹ 公司上市和不上市有什麼區別和好處

公司上市和不上市的區別和好處如下:

一、融資方式不同

公司發展總是需要資金的,如果一家公司不上市,那麼主要的資金來源就是依靠銀行貸款,銀行貸款有資金成本,而且有時間限制,可能會造成短期負債快速增加。一旦經營不順利,可能會造成無法還貸,銀行就會進行財產保全申請,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

這屬於間接融資,因為銀行的錢其實是儲戶的,銀行只是吸納存款再把錢貸給公司。

而公司上市,則是直接融資,一家企業IPO上市籌資,這個錢是股民直接出資的,而且與銀行貸款不同,貸款是債務,而上市融資是股權,貸款到期是需要償還本息的,而股票融資是沒有期限的,也不需要償還的,股民買入股票後就成為了股東,不能退股,只能將股份賣給其他人。

而且上市並不是結束,只是開始,通過首發IPO上市可以融資,上市之後還可以通過增發來融資,可以通過發行可轉債融資,上市企業的控股人、大股東還可以通過質押股權進行融資,相較於未上市的企業來說,可以獲得長期融資平台。

二、治理結構不同

沒上市的公司,大多還是以小微企業為主,一般都是老闆說了算,在管理上並不規范。即便是有些規模相對較大的公司,因為沒有強制性的信息披露要求,會使得有些公司的內部管理不夠透明規范,治理結構容易官僚化、人情化和簡單化。

而公司上市後,會受到各種上市企業制度的約束,比如說每個季度必須發布季報,每半年必須發布半年報,每年必須發布年報,而且財報需要會計師事務所出具意見。

公司重大決策需要董事會決策通過,重要事項需要股東大會表決審議,還需要設置監事以及獨立董事等等,同時上市公司還會受到大股東的制約,對管理層的權力進行制衡,可以改善企業的治理結構。

三、發展速度不同

不上市的公司,相對來說發展擴張速度要慢一些,畢竟公司發展需要資金、資源等渠道的發展,如果公司不上市,需要控制住負債率,那麼又無法獲得更多資金的支撐,當增長到一定體量之後,就很難再獲得快速發展。

公司上市後,可以藉助資本市場實現快速擴張,可以通過定向增發來上馬新項目,還可以通過增發收購資產或者對其他企業進行並購。簡單來說,上市後可以通過資本杠桿的方式進行內生擴張與外延擴張,比非上市企業獲得更大的資本支持,爭取到更快的擴張速度。

⑺ IPO和股票上市有什麼區別

上市是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本,並且股權在股票交易所交易。

發行股票說白了就是把你的公司(你的私有財產)給賣了,並且是按一定的規則去賣。
股份有限公司是一種企業組織形式。這里就要涉及公司是什麼這個大而籠統的問題。簡單的理解,公司是一種主體,我們如果把市場或者經濟體比喻成一個世界,那公司就是裡面的人。人有很多種,但在這個世界中的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要做交易,要盈利。有交易就有風險,你投資100W成立一個公司,有可能100W都虧了,也有可能100W不夠,你需要借錢去做一筆交易,這就是杠桿。
杠桿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違約了,失敗了,損失也是杠桿放大的。於是,出現一個問題:資不抵債怎麼辦?
普通企業(有限責任制誕生以前),在這種情況下承擔完全責任,也就是說,你公司欠別人120W,你就算只有100W資產,剩下20W你也要私人承擔。或許這個公司只是你一個人搞的,那看起來天經地義。但如果你和你家人,朋友一起出資搞一個企業,因為你個人經營失誤,要別人一起承擔所有後果,一起承擔這20W,看起來就有點流氓了啊。於是有限責任制誕生了。
有限責任,顧名思義,就是承擔你所應該承擔的有限責任,包括有限責任公司本身,也只承擔他可以承擔的部分。
應該承擔的部分操作起來需要一個標准,於是我們就按出資額佔比來劃分(發行股票,公司的股份化)。這個份額就叫股份。對公司的所有權我們按這個份額來劃分,相應的,我們要承擔的責任也按這個來劃分。
嚴格的股份有限公司,我沒記錯的話,發起人應該要50人以上好像。公司股東多了,所有權分散了,就形成一個新問題,這公司誰說了算,這公司誰來管。這就誕生了代理問題,可以另外開題說了。

⑻ IPO與上市的關系

你好,IPO的全部名稱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指的是首次公開募股,或者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發行股票的一種方式。而股票上市指的就是企業在證券交易所中向社會的投資者們發售股票,然後募集資金的一個過程。
ipo和上市有什麼區別?
企業上市方式有三種:
1、中國境內上的話就是到上海證券交易所,或者是去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分別是A股股票或B股股票。
2、中國公司都是到境外的交易所去上市股票,比如說紐約證券交易所以及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3、中國公司都是間接在海外設立公司,然後通過改公司的名義到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紅籌股。
發行股票:
發行股票其實就是增發股票,讓新的、更多的投資者把錢投資到公司裡面來,同時給他們些新的股票,讓他們有參與公司分紅的權利。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就簡單的把IPO理解為上市了,不過作為專業的投資者還是應該了解兩者的差別,雖然這對於大家的投資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是也是體現你投資水平的一個點。
ipo之後一定能上市嗎?
對於炒股的人都知道,新股發行稱為IPO,提到IPO就不能不說上會和過會。IPO上會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時的用語,申請發行股票的公司向證監會提交IPO申請,將在發審委的定期會議上審核,如果通過公司即可發行股票,沒有通過則不能通過股票市場融資。
IPO過會也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時的用語,申請發行股票的公司向證監會提出IPO申請,獲得通過稱為過會,公司可以通過發行股票募集資金。
新股發行需要通過證監會的審批,證監會開會討論對提出IPO申請的公司進行審核,審核通過的IPO公司獲得上市資格,這個過程就是IPO上會以及過會。當然,IPO不一定獲得證監會的審核通過,被否的IPO申請不具備上市資格。
上會被否,股票就不能上市,到二級市場流通,普通投資者不能購買。通過之後,由簽訂合同的主承銷商和分銷商(證券公司)來完成股票的分銷工作,IPO日期公布之後,大家就可以通過自己的證券賬戶購買股票了。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⑼ 介紹上市與IPO有什麼不同

1、介紹上市一般是境外發行股票的方式,在中國還沒有先例。而IPO是中國發行股票的方式。
2、介紹上市(way of introction)是已發行證券申請上市的一種方式,不需要在上市時再發行新股,因為該類申請上市的證券已有相當數量,並為公眾所持有,故可推斷其在上市後會有足夠的流通量。介紹形式上市在境外是常見的一種上市模式,截至2012年,中國國內還沒有類似的模式。介紹上市最大風險是在上市初期,公司可能面臨股份供應與交投量不足的情形。尤其對於小公司而言,可能會將流通性攤薄,易受大戶操控,股價波幅可能較大。
3、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是指一家企業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首次公開發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相應證券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 有限責任公司在申請IPO之前,應先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⑽ 公開募股(IPO)和上市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一、兩者之間沒有區別。公開募股(IPO)指的就是上市。

二、公開募股(IPO)和上市之間的聯系:

狹義的上市即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指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當大量投資者認購新股時,需要以抽簽形式分配股票,又稱為抽新股,認購的投資者期望可以用高於認購價的價格售出。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是指一家企業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首次公開發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相應證監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有限責任公司在申請IPO之前,應先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10)上市公司和ipo區別擴展閱讀:

公開募股(IPO)的發行要求:

1、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核准已公開發行。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

3、公開發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

4、股本總額超過4億元的,公開發行的比例為10%以上。

5、公司在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閱讀全文

與上市公司和ipo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頓外匯要跑嗎 瀏覽:846
投資有風險什麼需謹慎 瀏覽:790
德國dax30股指基金 瀏覽:494
期貨高點試空 瀏覽:470
煙台活期投資理財平台推薦 瀏覽:175
融資中介服務機構 瀏覽:941
理財單頁模板 瀏覽:750
股票異動公告 瀏覽:927
一千三百歐元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391
破凈值股票 瀏覽:63
信託50 瀏覽:589
5月9曰原油價格 瀏覽:267
投資類企業分類 瀏覽:543
阿狀理財 瀏覽:414
如何用股價指數進行投資 瀏覽:984
投資哪個網貸平台返利高 瀏覽:231
青島外匯交易培訓 瀏覽:699
黃金價格4月3日 瀏覽:735
什麼貸款軟體可以當天放款 瀏覽:748
匯添富科創解凍資金好久到賬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