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華西村的發展歷程
1957年原屬瓠岱鄉的華西村,1957年撤區並鄉後,改屬華墅鄉,取名華墅鄉第23高級社。吳仁寶任華士鄉第23高級社黨支部書記。
1958年8月,23社與附近的泰清、馬橋、立新三個高級社合並,稱躍進社,吳仁寶改任躍進社黨支部書記。
1961年10月15日,華墅人民公社17大隊,分為華西因在華墅人民公社最西邊,故名。吳仁寶任華西大隊黨支部書記。華西村原叫華西大隊,華西大隊初建時,人口667人,集體資產2.5萬元,欠債1.5萬元,人均分配53元。
1964年冬,華西村制定了「五個一」的《華西十五年遠景規劃》。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華西村就是農村的先進典型,實行以隊為基礎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隊、生產隊三級所有,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華西村實行大隊統一核算。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在農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後,華西大隊改為華西村。
1996年被農業部評定為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
2001年開始,組成了一個「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機場」的鄉村。
2001年6月,華西村周邊的三個行政村加盟華西村,合並成為華西一村。
2012年,華西村總收入524.5億,華西村旗下華西集團1996年被農業部評定為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
2010年,華西村的人均收入達8.5萬元,而同期,上海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過3萬元多點。
2015年,華西村周邊的20個經濟薄弱村加入華西村大家庭。
2016年,中國最富有的六個村子之一。
(1)華西股份和華西村有關系嗎擴展閱讀
1、第一產業
2012年開始,華西的農業已經向綠色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轉型。華西都市農業示範園區主要由園藝中心、無公害蔬菜水果、畜牧水產、花卉苗木、稻麥油料基地等組成。智能化溫室總面積12000多平方米。
2、第二產業
截至2013年,全村58家企業(其中一家上市公司),已形成帶管、毛紡等六大系列,1000多個品種、10000多隻產品的生產規模,有50多隻產品獲省、市和國家優質產品稱號。
「華西村」牌系列酒、煙暢銷四方,「仁寶」牌、「華西村」牌西服、襯衫等產品已成為「三真」(說真話、售真貨、定真價)、「三公認」(用戶公認、專家公認、主管部門鑒定公認)產品。
華西集團
2012年,集團公司現有職工2.5萬人,其中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2000多人,大多數企業已從國外引進了當今世界一流的生產設備,所生產的面料、西服、化纖、針織染整、線材、熱帶、法蘭等系列產品,現已發展到1000多個品種,10000多個規格,並遠銷亞、歐、美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並且,還創造出馳名國內外的「華西村」牌和「仁寶」牌系列名牌產品。同時,「華西村」A股股票1999年在深圳上市,華西村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第一家以村命名的上市公司,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體稱其為「中國農村第一股」。
華西海工
2010年2月,「華西5000」全回轉起重工程船進入籌備階段。於2010年4月,公司正式成立。2010年8月,「華西5000」全回轉起重工程船舉行開工儀式。2010年10月,華西海工項目啟動儀式成功舉行。2012年5月,「華西5000」試吊4950噸獲得圓滿成功,標志著公司正式投入運營。
2013年月1月22日,華西海工圓滿完成第一個海上施工項目——綏中36-1項目二期調整項目。2013年3月13日,華西海工成功召開了「走向海洋,服務世界——華西海工發展論壇」。2013年3月29日,華西海工全回轉起重支持船「華西900」在完成吊重實驗。
3、第三產業
華西集團未經審計營業總收入為265.66億元,凈利潤3.08億元。傳統工業企業對華西村的利潤貢獻比例已降至37%,而約有64%的利潤貢獻來自服務業。
2011年10月8日,由華西村村民每戶出資1000萬元,籌資30億元人民幣建起的高328米的「黃金酒店」。
華西村自1978年起正式對外開放,已有109個國家和地區的賓客到華西訪問、旅遊。
村內設有中、高檔床位3500多張,餐飲一次可接待5000多人,適合各類層次消費。華西村自1974年經國家批准對外開放以來,已成為江南田園旅遊中心,共接待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賓客來華西考察、訪問。
B. 無錫江陰市為什麼這么發達,和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很有關系
江陰發達源於她處在長江三角洲,周圍有大城市;再者江陰在長江南岸,有港口,方便貨物運輸,,,華西村只是其中一個突出的典範罷了,沒有這地理優勢也就沒有華西村。。。
C. 華西村股票代碼
000936 華西股份
江蘇華西村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江蘇華西集團公司為主發起人設立的上市公內司。1999年7月13日,經中容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行字(1999)81號文批准,公司3500萬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公司主要經營范圍:創業投資及相關咨詢業務;從事非證券股權投資活動及相關咨詢業務;受託管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從事投資管理及相關咨詢服務業務;受託資產管理(不含國有資產);金融信息咨詢服務;危險化學品的銷售(按許可證所列項目經營);化工原料(危險品除外)、化學纖維品的製造。
D. 華西村是怎麼成為神話的
近日,一篇題為《中國最富村負債389億,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到底經歷了什麼?》的文章在網路上發酵。
該文稱,截止到2016年第一季度,華西集團總負債高達389.07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8.78%,有息負債245.7億元。大公國際於2017年7月17日的信用評級顯示,華西集團截止2017年3月止,總資產541.26億元,利潤總額為0.55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7.83%。可以說,文中負債情況基本符合事實。
如果說信貸支持是華西村在發展經濟過程中獲得最早的政治紅利,那麼自2001年以來通過並村獲得的土地資源和收入分配模式則是目前還在享用的政治紅利。不過,華西村到底能走多遠,作為一個企業,還是需要其核心競爭力——更好的產品和更好的服務。不過從目前來看,華西村在這方面的競爭力還稍遜一籌。
華西村能走多遠?我們拭目以待。
E. 華西股份是華西村的嗎
華西股份不是華西村的
F. 華西村成功的原因給我們的啟示
國家政策傾向,經濟發展環境好,基礎設施配套,當地人民素質比較高
G. 這么多年來華西村不斷發展壯大的關鍵原因是什麼
集體凝聚力、經濟緊扣政治。 華西村的靈魂人物吳仁寶,牢牢把握國家方針政策,不斷開拓創新,帶領村民搞「集體」企業而致富。其中還有關鍵一點,他高舉社會主義旗幟,不斷成為時代的典型,樹立了較高的政治威望,為華西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有「天下第一村」之稱的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病逝之後,華西村發跡的神話,正面臨嚴峻的考驗,除了股價一路下滑之外,兩年前大張旗鼓開幕樓高74層的「華西龍希國際酒店」,目前仍處於虧蝕狀態,華西鋼鐵更因虧損已在年初關門停產;村民今年股份分紅,部分被改發消費券,並且只能在村內消費,村內「內需」一片興旺,不少村民更持券入住龍希大酒店,而且一住就一個月。成功以村辦企業模式帶領華西村致富的吳仁寶,一度是全國共產黨黨員的楷模,除了得到中央的肯定之外,各地幹部亦紛紛率團到華西村聆聽吳仁寶的演講,親自了解華西村的實際狀況,對村民居住的歐陸式別墅,對全國第8最高大樓拔土而立,莫不嘖嘖稱奇,艷羨不已。
根據新京報報道,吳仁寶今年3月病逝之後,上市公司「華西股份」舉行股東大會,部分股東對股價持續下跌表示不滿,又批評大股東「華西集團」遲遲沒將優質資產注入「華西股份」,導致公司股份持續疲弱。華西股份1999年在深交所上市,股價面值為8.3元(人民幣,下同),成為全中國第一家村級上市公司。2002年之前,這只股票的價格在20至30元之間徘徊,但從2011年開始,華西股份就進入了一個持續的下跌通道,截至4月16日早上,每股股價只有3.55元。股價下跌主因是華西股份賺錢的兩大支柱鋼鐵和紡織業績疲乏,華西鋼鐵有限公司的不銹鋼廠由於2012年出現虧蝕,今年春節後就關門停產。該廠的總經理楊永昌也是華西村黨委書記,楊說,由於行情不太好,一些電爐煉鋼的項目也已經停了下來,但軋鋼的項目還在根據訂單量進行生產,為了節約成本,現在都是「以銷定產」,並非滿負荷生產。至於一度吸引500個中外記者采訪的龍希國際大酒店,副總經理戴立明亦指,酒店目前處於虧損狀態,加上受中央力倡節儉影響,預料酒店收入難有大幅增長。
為增加村企收入,華西村去年已對村民股份分紅政策作出調整,降低現金分紅比例,並將一成二股金以消費券的形式下發。這些消費券只能用於村內的酒店、商場,村民使用消費券可「擴大內需」;現不少村民均持券入住龍希大酒店。為了安排村民有序入住,華西村甚至為村民安排了時間表,每個月都有幾十戶的入住安排。在龍希酒店,不時有村民的孩子在大堂嬉戲玩耍,這里已經成為他們新的樂園。造價高達30多億元的龍希酒店,位於酒店60樓的金匯所內一頭由純金打造的金牛,價值高達3億多元,成為旅客的焦點。
不僅是酒店,華西村的直升機觀光、婚慶等服務項目,對「內需」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賴。
在吳仁寶的領導下,華西村趁著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規劃了新農村計劃,開辦了多項村辦企業,包括五金製造業、農業、發電、化纖、酒店、地產和旅遊,以及到了最近還經辦以直升機為主的航空和遠洋航運等企業。
H. 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角度比較華西村和小崗村的發展方式
小崗村在進行改革之前是非常貧窮的。「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就是對小崗村的明了的寫照。在改革的前一年,一個勞動日只有1角2分錢。在當時,一斤大米雖然便宜,也得1角8分錢。干一天活得到的報酬賣不到一斤大米。小崗村人的生活是以大米為主的,可見小崗村人當時的生活窘迫程度。改革頭一年,不但交足了公購糧,而且小崗村人的糧食吃不完了。小崗村改革的成功,全國農村基本上實行了小崗村改革模式,很快他們都大變樣。在當時,雖然與小崗村改革以前一樣的村莊不多,但是,只是稍微比小崗村好一點而已。一般農村勞動一天的收入在1角到兩角上下,生活也是難得溫飽,非常窘迫的。實行了小崗村改革模式之後,農村解決了溫飽問題。在全國出現了賣糧難的現象。由於放開了農民的手腳,農民收入大大增加,生活徹底變了樣。少數在改革前比較好的村莊,如華西村,大寨,也變化非常大。特別是華西村,素有「南大寨」之稱。因為過去只能偷偷摸摸地干,發展非常,,因為小崗村的改革放開了手腳。可以大幹過去錯誤認為的資本主義,再加上小崗村改革使他們能夠社會化組合,提高了生產力,突飛猛進的發展起來,成為「天下第一村」。全國農村無不是因為小崗村改革得到了發展的最好機會,發展起來了,小崗村改革使農村全部得到了益處。
華西村在改革前就在暗地裡頂著干,但是終究因為是在暗地裡頂著干而展不開手腳,發展速度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雖然比其它的農村好,但是,距離它自己能夠發展的速度相差很遠。小崗村的改革改變了舊的經濟機制,使華西村能夠根據自己的條件自由發展,不再跟在他人的後面大呼隆地干,走自己的路,所以,經濟發展非常迅速,成為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富裕是非常富裕的了,但是,因為他利用了自己獨有的條件,這是其它農村基本沒有的,所以,不能移植到其它村莊。比如,吳仁寶特有的發展經濟的靈活頭腦,所以有一個村莊就是得到華西村的經濟援助也不行。後來,華西村把它合並到華西村才發展起來。所以,華西村的經驗是不能移植的經驗,只有在吳仁寶的領導下才行。所以,華西村要想使全國農村得到益處,成為華西村,只有合並到華西村才行。但是,就是華西村「全身都是丁」,比起全國農村的數量來,也沒有幾個。所以要想使全國農村都得到華西村的益處,是遠遠不行的。因為華西村靠的是自己特有的條件,而不是改革農村中普遍存在的影響經濟發展的機制問題,所以,小崗村改革雖然沒有實現經濟發展第一,但是,農村普遍推行小崗村模式,效果非常大。而華西村不行。
這就是小崗村、華西村發展的不同之處,在比較之中,對我們是啟示是:
1、改革是發展的基礎,沒有改革,就沒有高速度發展。不管是華西村還是南街村,都是如此。華西村在改革前是比一般的農村發展的,但是,從華西村改革前的發展速度和改革後的發展速度比較來看,華西村的在改革前的發展速度並沒有達到它應該有的速度,而且比較起來其速度應該是相當底的。不管華西村如何自己認為(或者許多人也認為),華西村是一個堅持了集體化道路(應該如實地說是大呼隆集體化)的典型,但是,如果細細考察起來,華西村已經不是那樣的大呼隆集體化道路,而是改革以後的責任制或者是大包乾的集體化道路。在華西村,雖然福利比較高,但是,福利制度不是共產主義的分界線,恰恰它只是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一個過渡點,共產主義的標志不是福利制度,而是共產主義的生產方式。如果福利制度就是共產主義的標志的話,那麼,就應該說,西方國家早已是共產主義了。華西村也沒有資本主義制度,有的只是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為新的社會的出現創造的過渡形式。因此,華西村只能是和全國一樣,還只能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只是在有的方面因為發展程度因有些差異而已。比如福利制度,因為經濟發展的關系,有的地方多一些,有的地方少一些甚至沒有,僅僅是如此區別而已,別無其它。南街村也是如此。因為改革,華西村和全國一樣,完善了社會主義制度,使不完善的社會主義制度完善了起來,使大呼隆的生產勞動制度變成了責任制的生產勞動制度,更加好的執行了社會主義的「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所以才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但是,因為華西村多少保留了一些大呼隆集體化的制度的成分(其實是把福利制度應用於農業生產方面,在農業生產中實行了大呼隆的集體生產勞動形式,只是講出勤,不講效率),所以,在它有條件實現農業現代化生產時沒有實現現代化。所以,它遠遠沒有能夠達到能夠幫助周邊村莊發展的應該有的能力。南街村只是更加多的實行了大呼隆的集體勞動生產的形式而已。但是,因為改革為它的發展創造了諸多的條件,所以,它趁改革的東風,發展起來了。所以,它的發展並不是因為它恢復了大呼隆形式的集體化,而是改革的力量。恰恰正因為它在許多地方逆改革而動,所以,它的發展缺少強勁的勢頭,沒有幾年,就出現了挫折。現在,他們或者開始認識到了,在工商業生產方面實現了股份制。這些都證明,沒有改革,就不可能有大的發展。如果不相信改革,似是而非,甚至拒絕,發展只能夠是一時地,不能持久的。只有不斷改革,反左防左,才是發展之路。
2、不管是大呼隆集體化或者是責任制集體化,都一樣能夠使全體村民共同致富,雖然大呼隆集體化致富的機會是比較少的。但是,必須有一個主要的條件,那就是必須有一個大公無私的甘願奉獻的帶頭人。但是,只是有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主要的一點,就是他不但甘願奉獻(沒有這一點,他是不能用自己的能力帶領共同致富的),而且,他必須有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能力。如果沒有後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一定不行的,甚至只知道苦幹而是盲乾的帶頭人不但不能發展,反而使經濟倒退。所以,社會化和各盡所能才非常重要。近來,有一些人在鼓吹恢復到大呼隆集體化,說只有那樣才是共同致富之路。這之中不乏一些村委帶頭人。他們要求中央重新走大呼隆集體化之路,說那樣才是發展的根本。可是,他們或者不知道或者根本不願意知道與考慮,他有能力帶領群眾嗎?如果他有能力,他自己已經發展起來了,那麼,誰阻止群眾跟他一起發展呢?如果他現在只有一腔熱情,而他自己也沒有發展得像個樣子,那個群眾又能夠相信他能夠帶領他們致富呢?不要太相信自己,相信群眾吧,還是干一些實事讓群眾看到,你沒有準備欺騙他們,相信你是一個好手,群眾自然會跟你一起發展的。如果群眾不相信你,還是希望你不要強迫他們承認你是他們的救世主,讓他們各盡所能,或者讓他們跟他們認為能夠使他們得到好處的人自由合作,一定比強迫他們會得到更多的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