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汶川地震與三峽有關系嗎
汶川地震與三峽沒有關系,汶川地震與板塊運動有關。
汶川地震發生原因:由於印度洋板塊在以每年約15cm的速度向北移動,使得亞歐板塊受到壓力,並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又由於受重力影響,青藏高原東面沿龍門山在逐漸下沉,且面臨著四川盆地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壓力在龍門山北川至映秀地區突然釋放。造成了逆沖、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四川特大地震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20千米,與地表近,持續時間較長 (約2分鍾),因此破壞性巨大,影響強烈。
汶川大地震影響范圍
5·12汶川地震包括震中50千米范圍內的縣城和200千米范圍內的大中城市。中國除黑龍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川陝甘三省震情最為嚴重。甚至泰國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內,菲律賓、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地震烈度: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達11度,汶川地震的10度區面積則為約3144平方千米,呈北東向狹長展布,東北端達四川省青川縣,西南端達汶川。
以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和北川縣縣城兩個中心呈長條狀分布,面積約2419平方千米。其中,映秀11度區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北川11度區沿安縣——北川——平武方向分布。
9度區的面積約7738平方千米,同樣呈北東向狹長展布,東北端達到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和陝西省寧強縣的交界地帶,西南端達到汶川縣。
⑵ 三峽工程有何利弊
三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最大的工程。它是綜合治理長江中下游防洪問題的一項關鍵性措施。並兼有發電、航運、灌溉、供水和發展庫區經濟等巨大的綜合經濟效益,對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提高綜合國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峽工程壩址在湖北省宜昌縣三斗坪鎮,距宜昌市40多公里。工程主要由大壩、兩岸電站廠房和26台機組、雙線五級通航船閘等建築物組成。工程攔河大壩全長1983米,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75米。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786萬千瓦,年發電量840億千瓦小時,相當於1991年全國發電量的八分之一,是葛洲壩工程發電量的六倍,其工程量則是葛洲壩工程的兩倍。三峽工程的裝機容量幾乎超過當今世界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的一倍,它的26台單機容量68萬千瓦水輪發電機,差不多每一台都抵得上一座大型水電站。
三峽工程將採用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大壩壩頂高程185米和「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建設方案和分三期進行建設的施工方法。
工程效益:
防洪:水庫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能有效控制上游進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遇百年一遇洪水,可在不動用荊江分洪區的情況下控制荊江河段的流量在安全范圍以內,遇千年一遇洪水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站流量不超過80000立方米/秒。是解除長江中游洪水威脅,防止荊江河段發生毀滅性災害最有效的措施。
發電:電站裝機容量1768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840億千瓦小時,可供電華中、華東以及川東地區。每年約可替代煤炭5000萬噸,可減輕上述地區的煤炭運輸壓力,並可減輕因火電燃煤引起的環境污染。
航運:三峽工程建成後,水庫回水形成660公里長的深水航道,可改善重慶以下的航道條件。由於險灘淹沒,航深增加,坡降變緩,流速減小,船舶的運輸效率將明顯提高,運輸成本可較目前降低35%~37%,必將大力加速長江航運事業的發展。
但是問題更是不少:
為了三峽工程的早日建成,四川、重慶、湖北等省市做出了巨大犧牲,淹沒大片良田、搬遷成千上萬的工礦。
1.長江上游影響河床演變作為關鍵的造床質是礫亂卵石,不是泥沙。三峽一帶屬石灰岩地貌,那水的壓力如此之大,而三峽地區的脈形縱橫交錯,是極易發生地震的板塊擠壓地區,如此多的水聚積在一個狹長的河谷中,危險至極修壩後原來年年逐出夔門的礫卵石將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內就堵塞重慶港,並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沒江津河川一帶。
2.中國水資源最為豐富,在全球為第一,不是某些人說的第六。中國所缺的是有水處的耕田。水庫完成後淹地五十萬畝,將來更多,用來換取電力,實不可取。詳見《論降水川流與水資源的關系》。
3.三峽電站經濟可行性考慮到卵石沉積是不成立的,它比山區大中型電站要貴兩三倍。報告中的經濟核算是錯誤的。十八年內只有支付,沒有產出,也無以解決當前缺電的問題。
4.三峽水庫對於長江中游防洪雖有幫助,但作用不大,而其代價是使守堤防洪時期加長,和利用的電能減少,實不可取。長江中游防洪當今迫在眉睫,除應加強堤防外,必須在堤身內建穴分流,長年送沙流向兩岸,以淤高其窪地,並疏浚江槽。<br>
5.軍事上的,大壩開建之日便成為潛在的敵人瞄準的對象。大壩幾乎會成為被要挾的靶子。
6.是水患。說大壩一旦建成將抵禦百年不遇的洪水,長江水患一朝清除。因為98年的大水證明,長江洪水並非主要來自長江三峽之上的幹流,而是來自三峽之東的支流。長江支脈也大多在三峽之東,如漢江、清江、湘江、贛江等等,哪一條江河都不是好惹的主兒。若無這些峽東支流上的眾多水壩支持,下游照舊會受支流洪水的威脅。至於文物方面的損失則不去計算了。
7.水庫淹沒耕地,移民和城鎮遷建,會加劇本來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並由此而可能加劇植物的破壞、水土流失和生態惡化。
8.目前庫區的工業和生活廢水年排放量已超過1Gt,沿江城市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較嚴重的污染帶。建庫後,庫區水體流速減緩,復氧和擴散能力下降,將加重局部水域污染。
9.三峽工程將改變庫區及長江中下游水生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一些珍稀、瀕危物種的生存條件進一步惡化;對四大家魚的自然繁殖也會帶來不利影響。
10.三峽水庫運行後,長江中下遊河道出現沖淤變化;對長江中游平原湖區低窪農田土壤潛育化、沼澤化有一定影響;下遊河口的海水入侵危害有可能增加。對上海的影響尤其明顯。
11.三峽建壩後,庫區水面抬高加寬,沿江部分文物古跡將被淹沒,三峽自然景觀也會收到影響。
12.三峽工程運行後,將導致重慶市江段泥沙淤積、水質下降,現有給排水設施受到影響。
13.三峽工程對局部地質災害和人群健康等也有一定影響
⑶ 三峽水庫的修建對中國有什麼好處與壞處
三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最大的工程。它是綜合治理長江中下游防洪問題的一項關鍵性措施。並兼有發電、航運、灌溉、供水和發展庫區經濟等巨大的綜合經濟效益,對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提高綜合國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峽工程壩址在湖北省宜昌縣三斗坪鎮,距宜昌市40多公里。工程主要由大壩、兩岸電站廠房和26台機組、雙線五級通航船閘等建築物組成。工程攔河大壩全長1983米,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75米。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786萬千瓦,年發電量840億千瓦小時,相當於1991年全國發電量的八分之一,是葛洲壩工程發電量的六倍,其工程量則是葛洲壩工程的兩倍。三峽工程的裝機容量幾乎超過當今世界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的一倍,它的26台單機容量68萬千瓦水輪發電機,差不多每一台都抵得上一座大型水電站。
三峽工程將採用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大壩壩頂高程185米和「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建設方案和分三期進行建設的施工方法。
工程效益:
防洪:水庫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能有效控制上游進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遇百年一遇洪水,可在不動用荊江分洪區的情況下控制荊江河段的流量在安全范圍以內,遇千年一遇洪水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站流量不超過80000立方米/秒。是解除長江中游洪水威脅,防止荊江河段發生毀滅性災害最有效的措施。
發電:電站裝機容量1768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840億千瓦小時,可供電華中、華東以及川東地區。每年約可替代煤炭5000萬噸,可減輕上述地區的煤炭運輸壓力,並可減輕因火電燃煤引起的環境污染。
航運:三峽工程建成後,水庫回水形成660公里長的深水航道,可改善重慶以下的航道條件。由於險灘淹沒,航深增加,坡降變緩,流速減小,船舶的運輸效率將明顯提高,運輸成本可較目前降低35%~37%,必將大力加速長江航運事業的發展。
但是問題更是不少:
為了三峽工程的早日建成,四川、重慶、湖北等省市做出了巨大犧牲,淹沒大片良田、搬遷成千上萬的工礦企業。
1.長江上游影響河床演變作為關鍵的造床質是礫亂卵石,不是泥沙。三峽一帶屬石灰岩地貌,那水的壓力如此之大,而三峽地區的脈形縱橫交錯,是極易發生地震的板塊擠壓地區,如此多的水聚積在一個狹長的河谷中,危險至極修壩後原來年年逐出夔門的礫卵石將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內就堵塞重慶港,並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沒江津河川一帶。
2.中國水資源最為豐富,在全球為第一,不是某些人說的第六。中國所缺的是有水處的耕田。水庫完成後淹地五十萬畝,將來更多,用來換取電力,實不可取。詳見《論降水川流與水資源的關系》。
3.三峽電站經濟可行性考慮到卵石沉積是不成立的,它比山區大中型電站要貴兩三倍。報告中的經濟核算是錯誤的。十八年內只有支付,沒有產出,也無以解決當前缺電的問題。
4.三峽水庫對於長江中游防洪雖有幫助,但作用不大,而其代價是使守堤防洪時期加長,和利用的電能減少,實不可取。長江中游防洪當今迫在眉睫,除應加強堤防外,必須在堤身內建穴分流,長年送沙流向兩岸,以淤高其窪地,並疏浚江槽。<br>
5.軍事上的,大壩開建之日便成為潛在的敵人瞄準的對象。大壩幾乎會成為被要挾的靶子。
6.是水患。說大壩一旦建成將抵禦百年不遇的洪水,長江水患一朝清除。因為98年的大水證明,長江洪水並非主要來自長江三峽之上的幹流,而是來自三峽之東的支流。長江支脈也大多在三峽之東,如漢江、清江、湘江、贛江等等,哪一條江河都不是好惹的主兒。若無這些峽東支流上的眾多水壩支持,下游照舊會受支流洪水的威脅。至於文物方面的損失則不去計算了。
7.水庫淹沒耕地,移民和城鎮遷建,會加劇本來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並由此而可能加劇植物的破壞、水土流失和生態惡化。
8.目前庫區的工業和生活廢水年排放量已超過1Gt,沿江城市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較嚴重的污染帶。建庫後,庫區水體流速減緩,復氧和擴散能力下降,將加重局部水域污染。
9.三峽工程將改變庫區及長江中下游水生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一些珍稀、瀕危物種的生存條件進一步惡化;對四大家魚的自然繁殖也會帶來不利影響。
10.三峽水庫運行後,長江中下遊河道出現沖淤變化;對長江中游平原湖區低窪農田土壤潛育化、沼澤化有一定影響;下遊河口的海水入侵危害有可能增加。對上海的影響尤其明顯。
11.三峽建壩後,庫區水面抬高加寬,沿江部分文物古跡將被淹沒,三峽自然景觀也會收到影響。
12.三峽工程運行後,將導致重慶市江段泥沙淤積、水質下降,現有給排水設施受到影響。
13.三峽工程對局部地質災害和人群健康等也有一定影響
⑷ 中國地震跟長江三峽有關系嗎
開始修建三峽的時候就有論證會不會引發地震
但最終結果是決定修
這樣的話 這個問題應該解決了
不過一般來說,這樣大的水利工程對地殼有一定的影響,但地震不是一個三峽就能解釋的,其原因是很復雜的.
⑸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的企業管理
隨著中國三峽總公司(以下簡稱總公司)逐步由項目法人向集團化管理架構的轉變,逐步加強了戰略管理、投融資管理、資產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職能,增強集團的管控能力。 戰略管理:初步建立健全了總公司的戰略管理體系。總經理辦公會是總公司的戰略決策機構,負責總公司戰略體系內各層次戰略、規劃、計劃的審批;投資委員會是總公司戰略決策的參謀機構,負責總公司戰略體系內各層次戰略、規劃、計劃的審議,並在總公司重大戰略性事項方面為總經理辦公會提供決策和專業咨詢意見;計劃發展部是總公司戰略管理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制定總公司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3―5年發展規劃,對總公司戰略實施情況進行分析、評估和監控,提出改進建議;各二級經營單位在總公司發展戰略規劃的指導下,明確自身的業務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和發展思路。 投資管理:建立了投資項目立項申報和審批制度。對於屬於企業長期投資、收購、兼並等資本性經營行為,要求先提出立項報告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全資子公司上報總公司的立項申請報告,由總公司有關職能部門按照管理程序進行組織評審,評審意見和主管部門意見報總經理辦公會研究決策;對總公司控股企業,按照項目的立項審批程序報請董事會、股東會決策,總公司派出的董事和股東代表在徵求有關職能部門意見的基礎上,並經總公司授權後代表總公司提出審批意見。 財務管理:執行統一的企業會計制度,對基本建設和生產經營並帳並軌核算,組建了三峽壩區、溪洛渡、向家壩、北京和總部機關五個會計核算中心;推進財務信息系統建設,建立了統一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信息平台,初步形成了「資金集中管理、會計分級核算、全面預算控制、數據綜合分析」的集團化財務管理體制。對各工程建設部和二級公司全面實行了經營業績考核,建立了內部績效考核體系,實現了預算控制、績效考核、工資掛鉤聯動。 人力資源管理:按照「統一規劃、分權管理、靈活高效、資源共享」的原則,逐步構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集團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根據總公司發展戰略對各業務板塊人才的總體需求,制訂總公司人力資源規劃,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快人才結構調整,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開發了人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依靠現代化手段對集團人力資源實行優化配置和總量控制,為總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信息管理:依靠信息化手段促進管理體制創新和管理流程再造。開發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三峽工程管理信息系統(TGPMS),系統全面覆蓋項目管理的各個層面,如合同管理、成本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安全管理、技術供應、物資設備采購等各環節,實現了對工程建設的全方位、全過程式控制制。開發了電力生產管理信息系統(ePMS),構建了集成化的電力生產經營管理平台,滿足了三峽電廠和葛洲壩電廠設備維護、安全運行、計劃、合同、財務、文檔、人力資源綜合管理的需要,提高了電廠的運行管理水平。
⑹ 三峽大壩建好後有哪些好處和壞處
好處:
三峽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發電和航運,其中防洪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水力發電。水電站大壩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庫長600餘公里,安裝32台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是全世界最大的(裝機容量)水力發電站。
三峽水電開發是中國可持續發展,尤其是清潔能源開發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三峽工程會對環境產生有益的作用。水能是一種清潔能源,三峽水電站的建設,將會代替大批火電機組,使每年的煤炭消耗減少5000萬噸,並減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引起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間接實現了環保。
壞處:
三峽工程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非常廣,其中對庫區的影響最直接和顯著,對長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響。
庫區人們對三峽工程影響環境的最大擔憂來自於水庫的污染。目前三峽兩岸城鎮和遊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長江。在蓄水後,由於水流靜態化,污染物不能及時下瀉而蓄積在水庫中,因此已經造成了水質惡化和垃圾漂浮,並可能引發傳染病,部分城鎮已在其他水源採集生活用水。同時大批移民開墾荒地,也加劇了水體污染,並產生水土流失的現象。對此,當地政府正在大力興建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以期解決污染問題,如果發現污染過於嚴重,也可能會採取大壩增加下泄流量來實現換水。
三峽工程將會對周邊生態造成嚴重的沖擊。因為有大壩阻隔,魚類無法正常通過三峽,它們的生活習性和遺傳等會發生變異。三峽完全蓄水後將淹沒560多種陸生珍稀植物,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淹沒線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兩種完全在淹沒線以下,現均已遷植。
三峽建成後,壩區附近的天氣氣候受到明顯的影響,冷暖無常,破壞了幾千年來的地質環境,進而破壞了微生物群體,所帶來的無形損失不可估量。
⑺ 三峽大壩建好後有哪些好處,又有什麼壞處
三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最大的工程。它是綜合治理長江中下游防洪問題的一項關鍵性措施。並兼有發電、航運、灌溉、供水和發展庫區經濟等巨大的綜合經濟效益,對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提高綜合國力具有重要意義。<br>
三峽工程壩址在湖北省宜昌縣三斗坪鎮,距宜昌市40多公里。工程主要由大壩、兩岸電站廠房和26台機組、雙線五級通航船閘等建築物組成。工程攔河大壩全長1983米,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75米。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786萬千瓦,年發電量840億千瓦小時,相當於1991年全國發電量的八分之一,是葛洲壩工程發電量的六倍,其工程量則是葛洲壩工程的兩倍。三峽工程的裝機容量幾乎超過當今世界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的一倍,它的26台單機容量68萬千瓦水輪發電機,差不多每一台都抵得上一座大型水電站。中國12億人將由此每人每年增加70度電,也相當於建十座中國南部的大亞灣核電站。工程靜態總投資900億元以上(1995年價格)。整個工程建設工期17年,工程建築的第9年即可發電受益,預計在工程建成後不太長的時間里,即能償還全部建設資金。<br>
三峽工程將採用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大壩壩頂高程185米和「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建設方案和分三期進行建設的施工方法。<br>
工程效益:<br>
防洪:水庫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能有效控制上游進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遇百年一遇洪水,可在不動用荊江分洪區的情況下控制荊江河段的流量在安全范圍以內,遇千年一遇洪水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站流量不超過80000立方米/秒。是解除長江中游洪水威脅,防止荊江河段發生毀滅性災害最有效的措施。<br>
發電:電站裝機容量1768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840億千瓦小時,可供電華中、華東以及川東地區。每年約可替代煤炭5000萬噸,可減輕上述地區的煤炭運輸壓力,並可減輕因火電燃煤引起的環境污染。<br>
航運:三峽工程建成後,水庫回水形成660公里長的深水航道,可改善重慶以下的航道條件。由於險灘淹沒,航深增加,坡降變緩,流速減小,船舶的運輸效率將明顯提高,運輸成本可較目前降低35%~37%,必將大力加速長江航運事業的發展。但是問題更是不少:<br>
為了三峽工程的早日建成,四川、重慶、湖北等省市做出了巨大犧牲,淹沒大片良田、搬遷成千上萬的工礦企業。<br>
1.長江上游影響河床演變作為關鍵的造床質是礫亂卵石,不是泥沙。三峽一帶屬石灰岩地貌,這壩得怎麼建才能防止滴水穿石?那水的壓力如此之大,而三峽地區的脈形縱橫交錯,是極易發生地震的板塊擠壓地區,如此多的水聚積在一個狹長的河谷中,危險至極修壩後原來年年逐出夔門的礫卵石將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內就堵塞重慶港,並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沒江津河川一帶。 <br>
2.中國水資源最為豐富,在全球為第一,不是某些人說的第六。中國所缺的是有水處的耕田。水庫完成後淹地五十萬畝,將來更多,用來換取電力,實不可取。詳見《論降水川流與水資源的關系》。<br>
3.三峽電站經濟可行性考慮到卵石沉積是不成立的,它比山區大中型電站要貴兩三倍。報告中的經濟核算是錯誤的。十八年內只有支付,沒有產出,也無以解決當前缺電的問題。<br>
4.三峽水庫對於長江中游防洪雖有幫助,但作用不大,而其代價是使守堤防洪時期加長,和利用的電能減少,實不可取。長江中游防洪當今迫在眉睫,除應加強堤防外,必須在堤身內建穴分流,長年送沙流向兩岸,以淤高其窪地,並疏浚江槽。<br>
5.是軍事上的,大壩開建之日便成為潛在的敵人瞄準的對象。大壩幾乎會成為被要挾的靶子.。<br>
6.是水患。說大壩一旦建成將抵禦百年不遇的洪水,長江水患一朝清除。因為98年的大水證明,長江洪水並非主要來自長江三峽之上的幹流,而是來自三峽之東的支流。長江支脈也大多在三峽之東,如漢江、清江、湘江、贛江等等,哪一條江河都不是好惹的主兒。若無這些峽東支流上的眾多水壩支持,下游照舊會受支流洪水的威脅。至於文物方面的損失則不去計算了。<br>
7.水庫淹沒耕地,移民和城鎮遷建,會加劇本來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並由此而可能加劇植物的破壞、水土流失和生態惡化。<br>
8.目前庫區的工業和生活廢水年排放量已超過1Gt,沿江城市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較嚴重的污染帶。建庫後,庫區水體流速減緩,復氧和擴散能力下降,將加重局部水域污染。<br>
9.三峽工程將改變庫區及長江中下游水生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一些珍稀、瀕危物種的生存條件進一步惡化;對四大家魚的自然繁殖也會帶來不利影響。<br>
10.三峽水庫運行後,長江中下遊河道出現沖淤變化;對長江中游平原湖區低窪農田土壤潛育化、沼澤化有一定影響;下遊河口的海水入侵危害有可能增加。對上海的影響尤其明顯。<br>
11.三峽建壩後,庫區水面抬高加寬,沿江部分文物古跡將被淹沒,三峽自然景觀也會收到影響。<br>
12.三峽工程運行後,將導致重慶市江段泥沙淤積、水質下降,現有給排水設施受到影響。<br>
13.三峽工程對局部地質災害和人群健康等也有一定影響
⑻ 土木工程建築板塊的龍頭
水利的話 好像中水還是很牛的吧 還有三峽集團
⑼ 有關於長江三峽的資料
請參考
http://..com/question/15336930.html?fr=qrl3
全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