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信國金 私有化
預計中信集團將聯合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共同收購中信國金(183.HK)上市流通的30.33%公眾持股股份。
私有化後兩大股東持股比例約佔70%與30%。
收購達成之後中信國金依然是中信集團的子公司,由中信集團控股70%,所以還是屬於國有企業,不過失去了上市地位。
中信國金今年每股凈資產5港元,收購價每股9港元以上才屬合理。本人持有這只股票。
B. 中信證券股票的合理估值是多少錢
估值這個東西其實很玄乎,因為不同的人估值的標准不一樣。
現在的中信無論是盈利還是市場佔有上,都具備優勢,在業內也算是龍頭。
財務狀況也良好,股價也跌到位了,准確來說現在的股價是相對合理的。
但是考慮到實際情況,券商在牛市比較值錢,在熊市就不好說了。另外你也明白,中信有政策面的風險,畢竟是中信集團。加上國企的尿性,假如沒有的的行業機會,增長空間是一個追到的問題。
對於未來 ,國內的資本市場還是有很多空間,但是從最近監管層在遇到股災後作出的應對,個人還是偏悲觀的,假如國內資本市場能有一次大改革,中信現在的估值非常合理。
C. 中信股份在香港整體上市的動因
這個中信股份在香港整體上市的動因主要還是資本的推動,因為要想發展,就必須有足夠的資金,那麼沒有資金的時候候就會想辦法融資融資最好的方法呢,就是上市
D. 關於中信公司的問題,謝謝
據我所知,中信公司不單單是經營證券和銀行業,他還有龐大的實體企業,分布很廣,目前雖然大多數子公司分公司企業處於不贏利狀態,甚至破產狀態,但是正像你所說,他這個機構太龐大了。
E.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的金融業務
中信集團擁有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資產管理、期貨
等門類齊全的金融業務,金融綜合服務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 2008年,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進一步大力推進中信集團所屬金融子公司之間,以及金融子公司與非金融子公司之間的業務協同,建立了「中信網上金融超市」,發展網上綜合金融業務,各金融子公司之間通過金融交叉產品銷售以及對重大項目進行聯合市場營銷,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綜合金融服務;在 20個地區建立了由金融子公司與非金融子公司共同參與的地方分支機構聯席會議制度,推進子公司客戶、網點、銷售等資源共享;全面完成客戶信息系統的整合與遷移工作,著手規劃和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為各子公司共享客戶資源及交叉銷售創造條件。 截至 2008年末,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總資產 13,204億元,同比增長 16.6%;營業收入 750億元,同比增長 35.6%; 2008年實現利潤總額 212億元,同比增長 46.2%。 銀行業務是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信集團在中國境內控股上市公司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中信銀行國際化發展戰略繼續穩步推進。2010年5月,中信嘉華銀行正式更名為中信銀行國際,標志著購並完成後相關戰略整合進程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中信銀行國際全年實現合並稅後凈利潤10.57億港元,同比增長10.9%,在創歷史最高盈利的同時,各項經營指標均呈現健康較快的發展態勢,並購協同效應逐步體現。本行與BBVA、中信銀行國際組成的「三位一體」戰略聯盟不斷將各業務合作推向縱深,年度內本行與BBVA在汽車金融、私人銀行方面的合資項目正積極推進審批,資金資本、國際業務、養老金等領域業務合作規模也得到迅速增長。
2010年,中信銀行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首次突破200億,達215.0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50.20%。平均權益回報率(ROAE)19.29%,每股收益0.55元,分別較上年提高6.38個百分點和增長0.18元,經營效益創歷史新高;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繼續保持雙降,撥備覆蓋率提升至213.51%,資產質量保持良好;總資產首次突破兩萬億,達20,813.14億元,各項存款18,724.79億元,各項貸款12,642.45億元,業務規模再上新台階。基於穩健的業績表現和良好的市場聲譽,本行在《金融時報》社聯合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共同舉辦的「金龍獎」評選中,繼2009年獲得唯一「最佳股份制商業銀行」獎項後,2010年再度蟬聯該獎項,體現了市場和業界對本行綜合競爭能力的充分肯定。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是中信集團在香港控股經營的上市金融機構,也是中信金融業在海外的重要平台。 2008年11月5日,在中信集團的安排下,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利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香港資本市場調整的有利時機,成功實現私有化,從香港聯交所退市,消除了交叉持股,為中信集團整合旗下商業銀行業務打下了基礎。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所屬中信嘉華銀行核心業務盈利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全年營業收入18億港幣,凈利潤 1.3億港幣。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紀、股票承銷、債券承銷、投行和基金等業務市場份額繼續提升,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通過完善制度、改進內部協作、建設信息平台、降低自營規模和嚴格承銷項目審核等措施,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增資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通過與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嘗試拓展海外業務;成立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並發起設立綿陽產業基金,進一步加快買方業務發展。2008年中信證券公司實現凈利潤73.05億元,盡管同比下降40%,但佔全行業凈利潤的比例由9%提高到約15%。
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中信證券公司的主要子公司。截至2008年底,中信建投證券公司總資產358.18億元,凈資產52.14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17.39億元。中信金通證券公司總資產103.89億元,凈資產17.69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7.07億元。中信萬通證券公司總資產58.51億元,凈資產16.67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3.73億元。 中信集團與英國保誠集團各占股50%的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已在中國10個省市的30個城市開展業務,銀保業務發展較快,期繳業務比例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2008年規模保費 37.1億元,新單年繳化保費 10億元,內含價值達 27.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23%、17%和43%,新單年繳化保費在外資及合資壽險公司中居第二位。
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標准組建的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主要經營財產保險和健康保險等業務。中信集團持有該公司 27.62%的股份,為其主要股東之一。截至 2008年底,天安保險股份公司擁有 32家分公司、 1200家營銷網點, 2008年該公司保費規模近70億,近幾年規模保費位於中小保險公司前列。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均為中信證券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截至 2008年底,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總資產 21.9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12.2億元;中信基金管理公司總資產 2.6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0.48億元。 2008年中信證券公司對旗下基金業務進行整合,由華夏基金吸收合並中信基金,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
中信信託公司、英國保誠集團各持股 49%的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資產總規模為 222.5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3091萬元。
F. 請問,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信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的股票代碼
這些公司上市不一定是整體上市的,只是一些子公司上市,比如中信集團的中信證券專600030,中石化600028算整屬體的,而且還在不停的收購其他上市公司,比如吉化退市000618(已被中石化要約收購),和石油大明。至於華潤集團,在我的印象里好像都是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有子公司,但無內地上市公司。
G. 中信證券哪年上市的,上市首日股價多少
中信證券 (600030)上市日期是2003的1月6日,上市首日開盤價5.53元,上市首日收盤價5.01元。
公司名稱: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稱:CITIC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
法人代表:王東明
上市日期:2003的1月6日 發行量:40000萬股 ,每股面值:1元,上市首日開盤價: 5.53元,上市首日收盤價:5.01元。
2015年6月23 日止:總股本1211690.84萬股,流通A股981466.17萬股。
注冊地址: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中心三路8號卓越時代廣場(二期)北座
辦公地址: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中心三路8號中信證券大廈
經營范圍:證券經紀(限山東省、河南省、浙江省天台縣、浙江省蒼南縣以外區域);證券投資咨詢;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融資融券;證券投資基金代銷;為期貨公司提供中間介紹業務;代銷金融產品;股票期權做市。
主營業務:券承銷和上市推薦、證券自營買賣、資產管理和證券代理買賣等業務。歷史介紹:公司的前身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經中國人民銀行銀復[1995]313號文批准,由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信興業信託投資公司、中信上海信託投資公司和中信寧波公司於1995年10月25日出資設立的。公司經中國證監會核准於1999年12月29日由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增資改制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為20.815億元。營業執照號:1000001001830。
H. 中信集團香港外匯基金股票靠譜嗎
百分百是騙子 建議報警。
I. 中信集團的股票代碼是多少中信的股票怎麼買
您好,針對您的抄問題,國泰君安襲上海分公司給予如下解答
中信集團計劃赴香港上市。
購買內地以外的市場的股票需要開立股票所在地的證券賬戶。如果近期沒有計劃前往國外,可以通過國泰君安證券香港分公司開通相關證券賬戶。
國泰君安香港全資子公司國泰君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已獲在港金融業務的全牌照資格,為投資者提供包括港股、內地B股、美國、加拿大、日本及台灣等其它市場的證券和期貨交易、企業融資、資產管理與基金管理等服務。
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可以通過香港分公司為我們的客戶代開香港賬戶,需要身份證和水電煤等相關證明材料。具體您可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咨詢。
詳情歡迎您登錄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網站人工咨詢。
回答人: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理財顧問曾經理
工號:011891
國泰君安證券——網路知道企業平台樂意為您服務!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官網或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J. 榮智健的被調查
中信泰富在2009年1月2日晚間披露17名董事正接受香港證監會的調查。這是繼2008年10月22日香港證監會宣布介入調查中信泰富事務以來,上市公司首度披露被調查對象。中信泰富指出,公司董事榮智健、榮明傑、范鴻齡、常振明等17人正因該公司事務接受證監會的調查。
涉及信息披露問題
中信泰富在2008年10月21日公告外匯衍生產品爆出百億虧損,隨後股價持續下滑,但在此之前市場沽單已經增多。香港媒體指出中信泰富董事會在2008年9月份即已知悉衍生產品出現虧損,香港市場有指責其拖延公告重大事項的嫌疑。
香港證監會在其監管方式和對象的說明中,與中信泰富現時情況一致的監管內容是,「就上市公司涉嫌進行損害股東利益或有欺詐成分的交易或向公眾提供虛假或具誤導性資料的行為進行查詢。」
此前有分析師指出,由於虧損發生和消息披露有一定的時間差距,港證監會的調查或集中於這一點上。
中信泰富在1月2日收盤後披露榮智健等17人接受調查,1月2日,中信泰富股價大幅飆升,收報10.20港元,漲幅達到21.72%,成交量也創下一個月來的新高,達到4.29億港元。
遭調查人數仍不清楚
實際受到調查的中信泰富員工人數仍不清楚,因為此次披露是應2009年開始執行的香港交易所上市規則13.51(B)條款作出的。
該規則要求董事在任期間,如某些資料有變,上市公司必須通知交易所,並公布有關董事最新資料。僅憑這一公告尚無法知悉榮智健之女前財務主管榮明方,以及已解僱的前財務董事和財務總監是否在調查之列。
這一事件已經影響到在其他公司任董事的人。中信泰富董事常振明也是中信銀行董事,因此中信銀行同期發表董事接受調查的公告,但稱該事項無關中信銀行。
2009年4月7日,香港警務處商業罪案調查科搜查中信泰富的公司總部,調查公司在2008年投資外匯巨虧的事件。而在2009年4月8日,榮智健宣布辭職。
2014年9月11日,香港證監會發布公告稱,已經對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股份,00267.HK)以及包括前董事局主席榮智健在內的五名前董事展開法律程序和研訊程序。在2008年中信泰富(中信股份整體上市前公司)的外匯投資巨虧事件中,中信泰富及榮智健、董事總經理范鴻齡、副董事總經理張立憲和李松興及執行董事周志賢等五名前董事被認定披露虛假或者具有誤導性的財務狀況資料,需要賠償4500名投資者損失。香港證券界人士估計,賠償金額可能超過10億港元。受此影響,9月12日,中信股份早盤大跌逾4% 。 浮虧一度高達147億港元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發布公告稱,為了減低西澳大利亞鐵礦項目面對的貨幣風險,曾簽訂若干杠桿式外匯交易合約。2008年9月7日以來,中信泰富覺察到合約的潛在風險,公司
終止了部分當時仍生效的杠桿式外匯合約,虧損6.27億港元。公司又買賣了一些遠期澳元以調控澳元之風險,再虧損1.29億港元。加上其他一系列交易,截至2008年10月17日,中信泰富已變現的虧損為8.077億港元。與此同時,中信泰富手上還有一部分仍生效的杠桿式外匯合約。截至2008年10月17日,按公允價值計算虧損為147億港元。公告發布後,中信泰富股價一度暴跌七成,市值損失也超過200億港元。
隨後,其母公司中信集團伸出援手,向中信泰富注入15億美元後,中信泰富最終的虧損額定格在91.55億港元。 日前美國福布斯雜志推出了全球富豪資產縮水榜,全球排名前十的富豪資產損失一共達到1500億美元。按照損失的幅度來計算,來自中國的兩位富豪榮智健和黃光裕榜上有名。
其中,中信泰富因為在2008年10月份出現外匯衍生產品百億巨虧,榮智健的資產從2008年的30億美元跌到7.5億美元,損失高達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