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方大集團近幾年發展情況

方大集團近幾年發展情況

發布時間:2021-05-21 20:22:54

㈠ 方大集團的主要產業

方大集團節能環保產業以低碳排放和可持續發展為研發方向,以節能、環保、高效、安全為產品特點,引導和改變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觀念。
方大集團節能環保主要產品有:太陽能光電幕牆、通風式節能環保幕牆、斷熱式節能門窗和幕牆、遮陽式節能門窗和幕牆、LED彩顯幕牆、防火鋁塑復合板、納米自潔鋁板、蜂窩鋁板等。這些產品分別由方大集團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方大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和方大新材料(江西)有限公司設計、生產、製造。
方大集團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積極發展太陽能光電幕牆、節能幕牆,先後開發出一批具有國內、國際領先水平的太陽能光電幕牆及節能幕牆產品。有124項幕牆產品專利(其中發明專利8項)。
方大幕牆、方大鋁板等產品先後參與建設了北京外交部大樓、北京盈科中心、北京IBM大廈、中國注冊會計師北京培訓基地、上海中心廣場、上海港匯廣場、上海金陵海欣大廈、上海華廈金融廣場、上海新源廣場、上海國際商城、中國銀聯上海信息處理中心、廣州健力寶大廈、廣州大廈、廣東省公安廳指揮中心、廣州合銀廣場、廣州中泰國際廣場、廣州華普廣場、廣州天河城東塔樓大廈、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深圳新聞中心大廈、深圳五洲賓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深圳城市廣場、深圳新世界商務中心、深圳市第二十六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主體育館、深圳灣體育中心、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南京中級人民法院大樓、南京中國人壽廣場、南京銀河大廈、南京泉峰總部辦公大樓、重慶時代廣場、重慶帝都廣場、呼和浩特香格里拉大酒店、寧波香格里拉大酒店、鄭州薜店國際機場、三亞國際機場、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湖南新聞大廈、大連世界貿易中心、南昌紅谷大廈、廣西柳州文昌綜合樓、武漢新世界中心、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西安歐亞經濟合作論壇、廈門海峽交流中心、廈門國際物流中心、南昌皇冠假日酒店、澳門科技館、阿聯酋迪拜雙子塔、阿聯酋阿布杜大學城、莫斯科KAPA超級市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圖書館、倫敦奧運會標志項目——Castle House摩天大廈等數百項大型工程。
方大集團承建的多項幕牆工程獲國家「魯班獎」、「詹天佑土木工程獎」、「建國50周年經典建築」、「優質樣板工程」、「白玉蘭」獎和「用戶滿意工程」獎項。方大幕牆榮獲「中國幕牆行業最具競爭力十強」等稱號。
近二十年來,方大集團在太陽能光電幕牆及節能幕牆上創造了許多第一:全國第一幢通風換氣節能幕牆工程——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幕牆工程,全國第一幢光電一體化建築幕牆工程——深圳方大大廈光電幕牆工程,第一幢國家級建築節能示範工程——清華大學奧運節能示範工程,第一幢彩板節能幕牆工程——深圳新聞大廈彩板幕牆工程,全國第一幢超高層住宅建築節能示範工程——杭州城市芯宇幕牆工程,全國第一幢水密性達到1000Ph的高性能門窗幕牆工程——深圳紅樹西岸門窗工程,全球最大的層疊狀螺旋式點式玻璃結構形式幕牆工程——深圳新世界商務中心橄欖球幕牆工程,全球最大的LED彩顯幕牆工程——上海花旗銀行LED彩顯幕牆工程等。 方大集團的軌道交通設備產業以高科技產品地鐵屏蔽門系統為代表,由方大集團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方大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負責。
地鐵屏蔽門系統主要應用於城市軌道交通,是集機械、智能控制、網路等於一體的高科技產品。地鐵屏蔽門不僅可以保證地鐵的安全運行,每年還可以節約地鐵站台近1/3的電力消耗,同時可以控制車站的環境溫度。由於地鐵屏蔽門能夠同時將節能環保和安全相結合,符合社會和諧、自然和諧的理念,已成為地鐵建設必需的組成部分。
1999年,方大集團在我國率先進入地鐵屏蔽門領域並率先研製成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屏蔽門系統,填補了地鐵屏蔽門領域的國內空白。2005年,方大自主知識產權的軌道交通屏蔽門系統通過國家建設部驗收;2006年通過了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委員會的專家評審,技術標准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此後,方大屏蔽門系統先後獲得深圳市科技創新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和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
在自主知識產權軌道交通屏蔽門的基礎上,方大主編了我國首部《軌道交通站台屏蔽門》行業標准。該標准2006年4月通過審核,並於2007年3月1日起作為國家標准實施。該標準的發布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對我國軌道交通屏蔽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也樹立了方大在軌道交通屏蔽門領域中的領先優勢和主導地位。
方大集團地鐵站台屏蔽門系統有187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38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3項,占國內同行業專利總數的半數以上。
到目前為止,方大已承擔了北京、上海、天津、沈陽、南京、廣州、深圳、武漢、香港、台北等城市的軌道屏蔽門的建設任務。方大屏蔽門系統在我國軌道交通領域已佔據市場佔有率、品牌影響力、專利擁有量、標准制定和維保專業化服務等多項第一。方大已迅速成長為我國第一,全球前三的軌道交通屏蔽門供應商,在世界軌道交通屏蔽門領域占據重要位置。 方大集團半導體照明產業包括半導體外延片、晶元、封裝及各種LED燈具、LED泛光和景觀照明系統應用等。
半導體照明被稱為第四代照明光源,具有節能、環保、壽命長、體積小等特點,可廣泛應用於各種指示、顯示、裝飾、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領域。方大集團在我國率先進軍半導體照明產業,研究、開發、生產以GaN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在我國首次研製成功、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功率高亮度半導體發光晶元,實現了我國半導體照明領域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方大集團在半導體照明領域有專利136項,其中發明專利36項,專利擁有量行業領先。
方大集團方大半導體照明產業承擔並完成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化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國家「863」半導體照明工程重大項目「高效大功率氮化鎵LED晶元及半導體照明白光源製造技術」、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氮化鎵基藍光外延片表面粗化的金屬有機物氣相沉積生長技術」和深圳市「80密耳半導體照明用藍光LED 晶元的研製」等科技計劃項目。開發並研製成功的「Tiger」系列半導體照明晶元、半導體照明台燈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承建的上海市花旗銀行LED彩顯幕牆獲首屆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創新大賽工程應用創新獎。方大集團半導體照明產業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
方大集團是深圳市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單位和深圳市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究和開發中心。
方大集團已形成一條從氮化鎵(GaN)基LED外延片、晶元、封裝、熒光粉到半導體照明工程應用產品開發、製造直至終端市場推廣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成功實現氮化鎵基半導體照明外延片、晶元「中國造」。

㈡ 汽車行業近幾年的發展狀況如何

看到了汽車行業的品牌與壟斷,很容易讓人聯想起80、90年代的啤酒銷售區域與壟斷。在那個時代,每個地區對基本上都有自己品牌的啤酒廠,當地政府制定了嚴格的政策,禁止非本地區生產的啤酒進入本地區進行銷售。從而在政策上制定了啤酒銷售的壁壘,為本地區生產的啤酒營造了良好的競爭環境。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這種迴避競爭地方保護主義的政策逐漸得到了破除,啤酒市場也打破了地區銷售界限的限制,從而變得更加的自有和透明。目前,汽車行業的品牌與壟斷,與啤酒行業的區域性壟斷有異曲同工之妙。

㈢ 方大集團的社會責任

在企業飛速發展中,方大集團沒有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已累計向社會捐資捐物近千萬元,用於辦學、賑災、城市建設等諸多方面……
1995年和1996年,方大集團共捐資100多萬元在井岡山、延安革命老區和南昌等地興建了三所 「方大希望小學」; 1998年,當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肆虐長江中下游地區時,方大集團向災區捐贈價值100萬元的大米和食品;2003年,當「非典」惡魔襲擊全國時,方大集團向社會捐贈了價值100萬元的醫療設備;2003年以來,方大集團每年向南山區的老幹部和困難戶贈送《南山日報》、《深圳特區報》等報紙;2006年7月,華南地區遭受風暴「碧利斯」肆虐,方大集團全體員工為災區現場募捐;2007年12月,方大集團向深圳市南山區慈善會捐款100萬元。2008年5月,汶川地震突如其來,方大集團在第一時間捐款支援災區……2009年,方大向社會捐資捐物200多萬元,用於建設希望小學、資助弱勢群體等。此外,方大集團還多次組織集團員工進行愛心募捐活動,幫扶公司困難員工與社會各界需要救助的人們渡過難關……
在長期發展歷程中,方大集團高擎創新的旗幟,秉承科學的精神,碩果累累,譜寫了華麗篇章。面向未來,在新的征程上,方大集團將繼續堅持「科技為本,創新為源」的理念,繼續堅持企業節能環保、低碳排放的產業發展方向,奮發向上,攀登新的高峰!

㈣ 中國近幾年發展情況

中國經濟目前進入調整期和恢復期,以前的高速增長勢頭將不再重現,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產業會逐漸轉型,房地產所聚起的巨大泡沫將逐漸被濾干,GDP不再是國家發展唯一衡量標准。

㈤ 遼寧方大集團實業有限公司的集團簡介

遼寧方大集團實業有限公司(簡稱「方大集團」)以炭素、鋼鐵、化工、醫療為主業,兼營礦山、焦化、房地產等產業。多年來,方大集團秉承「聽黨的話,跟黨走」的企業方針,憑借良好的社會形象、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科學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高效的運營機制,整合了多家國有企業,形成了跨行業、跨地區、多元化、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方大集團總部位於中國首都北京,現旗下擁有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方大炭素」)、方大特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方大特鋼」)、方大錦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方大化工」)三家上市公司和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江西萍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萍鋼公司」)及一個研究院、一個設計院等70多家公司。其中方大炭素是中國最大的炭素聯合企業,方大特鋼是中國最大的彈簧扁鋼和汽車零部件用鋼生產基地,方大化工是新中國化學工業的搖籃,萍鋼公司是中國建築用鋼最大生產基地之一。所屬公司分布於遼寧、甘肅、江西等二十餘個省、市、自治區,擁有員工5萬多人,資產總額已達700多億元,銷售收入800多億元。方大集團生產經營的產品廣泛應用於冶金、化工、機械製造、工程建築、醫療器械、航空航天等眾多領域,為民族工業的振興和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了貢獻。方大集團按照「四大板塊兩個院」發展戰略,實現了炭素、鋼鐵、化工等產業的全面發展(醫療板塊正在規劃中)。為打造產業價值鏈,方大集團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科技創新,建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方大集團堅定地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與國際知名企業進行合作和交流,吸收和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推進了方大集團國際化的發展進程。方大集團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誠信為先」的企業精神,在「三個有利」的企業價值觀和「三個團結」的企業原則下,廣泛開展與國內外企業的「雙贏」和「多贏」合作。方大集團在發展中堅持「黨建為魂」的企業文化,所屬各公司都具有完備的黨、工、團組織機構。方大集團通過黨建文化鑄造發展靈魂,引領發展方向。經過多年的發展,方大集團已凝聚了強大的前進動力。展望未來,方大集團將構建一個主業清晰、核心競爭力突出、管理科學,且在相關行業形成較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國際化大型企業集團,努力打造方大集團的長青基業。

㈥ 中國近幾年的發展變化有哪些

  1. 孩子上得起學。

2004年,我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3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1年。但教育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7.2%,教育投依然嚴重不足。2006年,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將成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財政性教育支增長將高於財政支出的增長,教師工資、生均公用經費等逐步增長,辦學條件差、運轉困難、教育亂收費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到2010 年,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將接近100%。

2.看病心裡舒暢。

過去的5年,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突破了靠政府單一發展的模式,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但醫療體制、機制還存在著諸多障礙,公立醫療機構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傾向嚴重,小病「大處方」、「濫檢查」,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面將擴大到40%,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現象將得到進一步遏制;國家將落實必要的經費,支持鄉衛生院和縣醫院的建設,為農民提供安全、廉價的基本醫療服務;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將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保障。

3.支起「保護傘」。

2005年前10個月,我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80萬人,「十五」期間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000萬人的目標已提前實現。但我國已進入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高峰期,今後幾年裡,每年勞動力供求缺口仍將達到1300萬~1400萬人。今後,企業不得集中將富餘人員推向社會,國家也將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指標體系。「十一五」期間,將新增4500萬個就業崗位。一些歧視性就業協議將被禁止。優化就業環境,成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3.居者有其屋。

2005年,在國務院統一部署下,多部門聯手出擊調控房地產市場,市場秩序得到好轉。但對普通百姓而言,商品房價格仍然「高高在上」。隨著中央穩定住房價格政策的陸續實施,房地產市場將朝著遏制投資、控制投資、引導合理消費、穩定房價的預期目標方向發展,投機性購房行為將得到遏制,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將會得到更多關注,房價將在更大范圍與百姓對接。

4.老有所養。

統計顯示,全國離退休人員社會保險費19年增長119倍。但目前我國公共養老覆蓋面只佔總人口的15%,一部分退休人員生活窘迫,農村老人基本不享受社會保障。隨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以非公有制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工作為重點,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將逐步擴大。國家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越來越多的人將過上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生活。

㈦ 全國近幾年民營企業發展現狀的數據

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民營企業的現狀究竟如何?產生的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中國的民營企業適合怎樣的管理模式和發展模式?民營企業想要做大做強,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民營經濟怎樣做才能真正走出去,並在國際經濟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更大的背景從上個世紀開始講起,上世紀我們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革命,第二件事就是改革,建國以前都是革命,1949年建國以後主題還是革命。1980年以前,一直在革命。以後就是改革。

開始是民族資本工業化運動,在農村搞公社,其主題,就是把私變成公,把民族資本改革到國有企業,農村裡面搞人民公社,所謂變成公就是兩種所有制,一種叫全民所有制,一種叫集體所有制。1980年兩種公有制佔中國經濟幾乎是百分之百。經濟很不景氣,問題很多,我們與一些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就企業本身來講,大量企業都是虧損的,維持不下去。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從80年代開始慢慢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 就是把公的變成私的。

首先是提倡個體戶的發展,後來慢慢允許私人辦工廠。中國的民營經濟是這樣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當然還有很多下放青年到農村沒事干,很多待業青年,還有下崗職工沒事干,這樣不得不允許他們干一些個體私營,這樣是發展增量,按照公有制的存量不變,發展個體、私有增量。80年代後半期,主要是90年代,公有制的存量慢慢開始改革,把集體所有制賣給職工、廠長,分給大家,到後來把國有企業或者賣一個車間賣給職工、廠長,這樣使得存量改革。民營經濟發展分兩塊,一塊是存量,後來增加了一塊私營的,個體戶、私營企業。除此之外,80年代後期特別是90年代以後,是存量改革,即把國有制企業逐步改為私有制,因此中國的民營經濟是通過這兩個辦法發展起來的

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應該這么講,現在已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某些領域當中起到支柱作用,有一些產業逐漸起到骨幹作用。這是從靜態來看。從動態來看,在各個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包括我們創造財富,包括我們提供就業。這20年來,民營企業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民營企業無論在增加就業、創造稅收、提供財富、社會穩定方面都起到很大作用,而且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民營企業的問題一個是資本的問題,幾十個億、幾十個億的錢怎麼掙那麼快?民營經濟資本原始積累的來歷,我有兩個判斷。第一個判斷,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的財富是合法的。第二個,絕大多數民營企業是通過自己的正常經營賺的。有兩個少數,真正靠非法所得是少數。真正靠投機炒股票、炒地發家的是少數。

對少數人的暴富怎麼看?要分兩個方面來看,政府要檢討自己,為什麼能夠暴富?政府的政策漏洞太多,政府的政策就像企業的產品一樣,產品質量太差,政策漏洞太多。一個不好的政策,漏洞很大的政策長期得不到修正,影響是很大的。很多人靠房地產暴富,比如北京或者上海一塊地是這個單位的這個工廠的這個企業的,這個地明確規定是國有資產的,企業有什麼權利把這個地拿出來賣?

對民營企業來講,最棘手的問題一個是融資問題,民營企業發展到現在靠自有資金是不夠的,我們現有的金融體系對民營經濟無論從觀念上、體制上還是技術上,對民營經濟融資支持力度不如國有企業。怎麼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我有一個看法,發展中國的民營經濟需要三「小」。一個是需要小銀行,股份制的民間銀行,由小銀行為小的民營企業服務。第二個是小的擔保公司。第三,發展小型的交易所到現在為止,我們所經歷過的企業制度有這么幾種,有國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股份制包括上市公司、家族企業。我個人看法,這幾種企業模式裡面最有優勢的要算家族模式,當然每個行業不一樣。中國這幾年比如浙江、廣東、福建經濟發展很不錯,浙江、廣東、福建成了老闆省,家家戶戶當老闆。湖北、湖南、四川、東北、江西成了打工省,家家戶戶去打工。為什麼有這么大的差別?差別來自體制。家族模式要不要改?要不要搞職業經理人?要考慮幾個因素。第一個,要考慮企業的產業特徵。第二個,要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個,看產業的外部環境。中國民營企業怎麼做強有一個絕招,向格蘭仕學習。中國企業最應該學習的是格蘭仕。

中國民營企業現狀

1、我國民營企業中,有限責任公司約佔70%,股份公司約14.6% 。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由最大股東擔任,且董事長和總經理合一的占絕對地位。少有外來的職業經理人專門負責企業的經營管理。企業治理是形式上的分權,實質上仍然處於所有權與經營權兩權合一的古典集權狀態,沒有達到所有權與經營權有效分離、合理制衡的現代企業制度要求。
2、民營企業中擁有管理股和技術股的不足10%,擁有職工股的企業不足20%,這表明:民營企業仍然停留在貨幣資本入股的方式,不重視管理、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股,股權結構的發展明顯滯後於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
3、企業規模偏小,總體經濟實力不強。
4、資本結構單一,融資渠道狹窄。主要是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
5、家族企業占絕對比重,經營管理集權化。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約占總數的70%。
6、管理模式落後,從業者整體素質不高,忽視對人才的投資和管理。
7、企業文化定位模糊,缺乏對企業文化的本質認識和足夠重視。

更多介紹您參考這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http://company286.blog.163.com/blog/static/3202726820093884733239/

㈧ 中國近幾年的發展

中國近幾年來的經濟方面的成就

我國增長模式轉型與發展戰略選擇
2007年9月2日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成就,可以用三個基本數字概括:13億人口的一個國家,在27年的時間內,保持了9%以上的平均增長速度。而且這樣的增長勢頭看起來還要保持下去。在人類歷史上,如此的發展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總結中國經濟的發展經驗,探討今後的發展道路,首先對已有的增長模式要有正確的認識和評估。

正確認識和評估已有的增長模式

在微觀層面上,改革主要做了兩件事情:「放開」和「改造」。「放開」就是允許和鼓勵發展多種非國有經濟,包括集體、私人企業,股份制企業,也包括外資企業。「改造」是指對國有經濟部分的改革和重組。

觀察中國經濟的兩條基本線索

一條線索是獨特的要素組合優勢。中國的經濟增長,依託於一系列基本要素的組合:世界上最大的潛在或現實的市場;大量的勞動力特別是農村勞動力的存在和流動,使勞動力成本被壓到較低水平,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價格也被控制在相當低水平;較為完整的工業基礎體系和逐步完善的產業配套條件;勤勞、節儉、進取的民族傳統和文化;尤其是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在國際范圍內,這些要素條件在一個國家同時出現是少見的,就規模而言,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另一條線索是消費結構升級帶動主導產業,主導產業帶動經濟的快速增長。從產業角度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主要是主導產業的出現和帶動,而這些主導產業是由市場需求,最終是由消費結構升級帶動的。上世紀80年代,主導產業是輕工、紡織等。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後,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直接原因是出現了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新一代家電產品、房地產、股票等一批新的主導產業,90年代末經濟乏力,2002年下半年經濟形勢又出現變化。起先導作用的是住宅、汽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電子通訊等行業,從而拉動了一批中間投資品性質的產業和基礎行業的增長。

把這兩條線索結合起來,我們就可以看到經濟模式的基本架構。第一條線索是從空間上觀察的,可以看到多種經濟增長所需要的基本要素;第二條線索是從時間上觀察的,可以看到主導產業的依次出現。把這兩條線索結合起來看,消費結構升級產生巨大需求,多種基本要素的組合形成供給,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主導產業的依次出現和更替,拉動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

理解改革開放

在這一增長模式中,改革開放起了何種作用?概括地說,改革創造了使各種生產要素有效組合的體制和機制,開放則使我們可以在更大范圍內調整和優化生產要素的組合。

在微觀層面上,改革主要做了兩件事情:「放開」和「改造」。「放開」就是允許和鼓勵發展多種非國有經濟,包括集體、私人企業,股份制企業,也包括外資企業。「改造」是指對國有經濟部分的改革和重組。將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同時大多數被改造為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業。不論是放開還是改造,其結果是形成了大批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這些企業能夠將前面講到的諸多生產要素有效地加以組合和利用,構成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動力基礎。

開放是在更大范圍內為優化配置和利用生產要素提供可能。本地缺少的要素可以「引進來」,比如引進外資;富餘的要素則「送出去」,比如輸出富餘勞動力,從而使本地的增長空間擴大,競爭力增強。發展中國家經濟起步階段通常缺少資金,所以很重視引進外資。但是,近幾年來我國總體上說資金已不缺乏,而且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資金過剩,為什麼還要引進外資?因為在這些資金的背後,有技術、管理,有品牌、供應鏈、分銷渠道,或者還有企業文化等。這些資金背後的要素是我們需要但缺少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資金是多種要素的載體。

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與面臨的重要問題

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大多數農民進入非農產業和城市。工業化進程,實質上是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村人口進入非農產業和城市,其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使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

根據可借鑒的國際經驗和我國經濟增長顯示出的潛力,我國經濟繼續保持20年左右的快速和較快增長,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對我國下一步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和特點,對這個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下面就幾個大家較為關注的問題作一簡要分析

增長模式轉型首先要有正確目標。中央提出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為增長模式轉型的目標確定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礎。增長應當是「以人為本」,全面均衡和可持續的。

第一,擴大內需戰略。擴大內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要繼續推動消費結構升級,以帶動需求擴大。重點是保持居民住房、汽車等消費的持續增長,保持城市化的持續推進;在鼓勵中高收入階層消費結構升級的同時,要通過多種途徑擴大低收入群體的消費需求;在產業選擇上,讓各種有條件發展起來的產業都發展起來,不要輕言某個產業不能發展。這既有利於擴大內需,也有利於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第二,自主創新戰略。這里我們重點強調技術的自主創新。其中最重要的是企業成為負責任的、有長遠眼光的創新主體。企業有沒有自主創新的意願和能力,是自主創新成敗的關鍵。

第三,資源節約戰略。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最為可行、最容易見到成效的是加強資源節約。要進一步推動資源價格的市場化,資源價格能夠由市場決定的,要盡可能地交給市場。推動政府管制重點由經濟型管制轉向社會性管制。管制的重點要放在資源節約標準的實施、新節能產品或措施的推廣、環境保護等方面。

第四,穩定增長戰略。我國經濟波動較大,有技術方面的原因,更多的則是體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對那些處在先導位置的競爭性的行業來說,低地價(甚至零地價)、低電價、低人價(不提供勞動保護條件、社會保障等),將刺激投資者的過度進入。在另一方面,經濟提速,煤電油運等基礎行業就緊張起來,其中最緊張的是鐵路運輸,原因是壟斷經營。解決這些問題,提高經濟增長的穩定性,要重點推進兩個方面的改革:一是糾正人為壓低要素、環境成本的行為,改革政府投資體制;二是加快推進基礎行業特別是鐵路運輸行業的改革和開放,重點是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引入新的投資者。

第五,金融改革戰略。金融改革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有:加快銀行體系改革,重點是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通過重組、上市等途徑,改造其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降低不良資產率,按照國際規范調整資產結構,改進資產質量;在按照加入WTO承諾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加大金融體系對內開放,特別是對非國有經濟開放的力度,促進新型股份制銀行和中小銀行的發展,重點解決中小企業、高科技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改變過度倚重銀行融資的狀況,加快金融結構調整。抓緊解決困擾證券市場發展的深層體制問題,恢復證券市場的正常功能。擴大債券在融資結構中的比重。促進金融創新,鼓勵多種類型適應現階段我國實際情況的金融機構、產品的創新和供給。

第六,開放升級戰略。今後對外開放的重點,要由范圍和數量轉向結構和質量,即「開放升級」。實行適度的「角色轉換」。由過去較為被動的適應國際環境,轉向一定程度上影響國際環境;由過去主要是適應規則,轉向在更大程度上參與制定規則。在國際貨幣(匯率)、貿易、投資、金融、區域經濟合作等領域,發揮更為主動積極的作用。相應地,在對外貿易活動中,要強調自由貿易、公平競爭原則。由於我們在許多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強調這一原則,對我們的國家利益是有利的。

㈨ 近10年來經濟發展成果有哪些

加入WTO
載人衛星上天

閱讀全文

與方大集團近幾年發展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燃油價格和PTA有關聯嗎 瀏覽:958
銀融國際融資公司 瀏覽:966
2019年5月22日紙黃金價格 瀏覽:478
後門融資假說 瀏覽:367
中國銀行理財很低 瀏覽:872
私募基金持股合夥企業 瀏覽:683
金易國際期貨平台 瀏覽:397
做醫葯理財 瀏覽:155
波濤系統交易方法pdf 瀏覽:294
股權融資協議範本 瀏覽:409
股票荷蘭上市什麼意思 瀏覽:532
信託中的資金池業務 瀏覽:551
賭股票的人 瀏覽:760
硅鐵出口國外價格 瀏覽:340
銀行基金收益是當天 瀏覽:715
編制銀行資金明細表的作用是 瀏覽:14
工行往國外匯款手續費 瀏覽:328
債券投資的第一要義 瀏覽:940
港幣1260換算人民幣 瀏覽:563
湘鋼鋼筋價格表 瀏覽: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