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阜豐多少錢一斤玉米
阜豐多少錢一斤玉米?
玉米的質量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阜豐玉米每市斤大約0.8元到1.1元之間。
㈡ 呼和浩特市阜豐玉米收購價今天價格
0.61 3個水兒。
㈢ 呼和浩特阜豐生物科技公司收購玉米價格的變動在哪能查到
你可以查一下他們那邊的官方網站
㈣ 阜豐三十個水玉米什麼價格
阜豐三十個水玉米什麼價格
這個價格是在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在變化,
你需要按當時的價格來出售,
所以你要隨時關注一下批發價格是多少。
㈤ 呼倫貝爾東北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購玉米的價格
現在玉米的價格是1.3元差不多快過年了還會再漲的,不急的話,先不要賣,再等幾個月。
㈥ 呼市阜豐深加工玉米價格
一、市場價格動態 本周我省玉米平均收購價格為0.685元/斤,較上周價格上漲0.02元/斤,較去年同期價格下跌0.11元/斤,跌幅13.8%。平均出庫價格為0.705元/斤,較上周價格上漲0.015元/斤,較去年同期價格下跌0.10元/斤,跌幅12.4%。 各市價格中,唐山為0.705元/斤,上漲0.005元/斤;衡水為0.71元/斤,上漲0.04元/斤;石家莊為0.665元/斤,上漲0.02元/斤。滄州、保定、邯鄲分別為0.71元/斤0.695元/斤、0.69元/斤;秦皇島、邢台為0.685元/斤;廊坊、承德分別為0.665元/斤、0.65 元/斤。27日,我們電話了解到石家莊藁城、無極、高邑等地區玉米收購價格為0.73-0.74元/斤,行唐、雄縣為0.71-0.72元/斤;邢台平鄉為0.72元/斤;邯鄲威縣玉米價格為0.72元/斤,較前兩天回落了0.01元/斤。 二、市場分析 本周,我省玉米價格小幅上漲,主要原因一是隨著第四批國家臨時收儲玉米計劃公布,東北產區購銷市場更趨活躍,各地玉米價格均呈上行之勢。且隨著國家托市玉米的陸續收購,中間貿易商入市積極。二是由於價格上漲,農民惜售心理普遍增強,玉米上市量較少。 後期影響玉米價格的主要因素: 一是後市國家的臨時收儲玉米競價銷售將成為影響全國玉米市場價格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從2007 年底至2008年10月,共在南方銷區市場和東北產區市場進行了四十二批儲備玉米的拍賣活動,臨時收儲玉米的拍賣對全國玉米購銷市場產生了較大影響,對穩定全國玉米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國家臨時存儲糧食,將由國家有關部門按照順價銷售的原則,擇機在糧食批發市場公開競價銷售。因而,今年的國家臨時收儲玉米拍賣同樣將成為影響後期全國玉米市場的重要因素。截至2月10日,我國玉米主產區糧食企業累計收購2008年新玉米3995.7萬噸,國有占收購總量的62%。由於第三、第四批次的收儲政策均要求收購活動在今年4月份完成,這樣算來,到4月份,國家就基本掌握了4000萬噸的玉米,占東北玉米總產量的近70%,相當於收走了東北市場全部的貿易糧源。從目前的行情來看,今年國儲將成為市場上最大的貿易商,後期順價銷售原則也決定了國家對玉米市場的絕對話語權。國家托市收購價格平均為0.75元/斤,也就是說今年國儲競價銷售價格底部不會低於0.75元/斤。假設在今年7月、8月玉米青黃不接的時候國儲開始拍賣,算上烘乾、運輸等費用,玉米拍賣的底價應高於0.75元/斤。 二是國家雖然沒有在華北黃淮地區實施臨時玉米收儲,但由於全國統一的糧食市場體系已基本建立,華北黃淮地區的玉米市場不可避免將受到東北地區收購市場的影響,只是這種影響在時間上有所滯後。而隨著國家收儲力度的再次加大,政策累積效應開始在華北黃淮產區發揮作用成為必然。分析認為,國家玉米收儲計劃的加大將助推全國的玉米市場走出疲弱之勢,而華北黃淮地區玉米市場的「價格窪地」有望被快速填平。 三是目前飼料行業和深加工行業加工利潤較薄,小廠無利潤的情況也比較普遍,在養殖產品進入淡季以及深加工短期難有大規模出口機會的情況下,後期加工利潤將限制玉米漲幅。 四是國內與國際玉米價差拉大,進口可能增加。截至2月23日,按CBOT5月玉米合約收盤價格計算,4月份船期美國玉米到中國北方港口完稅價格為1654元/噸,較大連港平艙價格高出約104-124元/噸,該價格較廣東港成交價格高50-60元/噸左右。近期由於第二輪金融危機影響,國際玉米價格有所下跌。雖然按照目前理論價差美國玉米無明顯進口機會,但並不能排除印度、南美廉價玉米進口可能,這也將成為未來限制國內玉米價格大漲的因素。 預計在需求不足和政策指引下,緩慢上漲將成為玉米市場的主旋律。
㈦ 李學純的個人經歷
1982年李學純大學畢業到山東莒南縣一家白酒廠參加工作,並當上了廠長。但當時白酒行業競爭激烈,李學純不得不思考,究竟做什麼才有前途。
時值上世紀90年代初,政府提出要加快經濟改革,部分國企破產重組。李學純瞄上了與酒廠一牆之隔的山東莒南味精廠:「一方面情況熟悉,另一方面是聽說,這家廠資源不錯,就是管理不行,如果管理搞好了,肯定能賺錢。」
1999年,李學純帶領原酒廠的40多名「兄弟」集資195萬元,買下了這家凈負債2000萬元左右瀕臨破產的味精廠。在當時的沂蒙山區,195萬元不是小數目。「這個廠搞不好,很多人就要傾家盪產,所以我們沒有退路。」李學純說。
但是,要發展就必須買設備,買設備卻沒有錢。李學純告訴記者,資金嚴重缺乏,是當時制約味精廠發展的最突出矛盾。於是,李學純想出了一條另類的低成本擴張之路:用最便宜的價格,接手其他廠家的閑置設備。
當時,國內味精企業有200多家,但整個行業處於低潮期,有2/3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大量生產設備閑置。「人家一個車間的機器設備,價值1000多萬元,我們花10萬元收購回來;3台鍋爐新的要1000多萬元,我們買別人處理的二手鍋爐,只花了30多萬元。」李學純靠二手設備支撐起了企業發展。
「這就像吃臭豆腐,聽起來不雅,吃起來不錯。」李學純告訴記者,曾有來訪的領導認為滿廠的二手設備「丟面子」,但他覺得,「你們有你們的看法,民企有民企的做法。」
價格戰逼退對手
2003年,味精廠從「全國規模最小」發展到全國前十名。正當阜豐發展初上軌道之時,整個味精行業再一次陷入結構調整。
「味精成本的70%是玉米和煤炭。」李學純告訴記者,當時的生產基地逐漸喪失成本優勢,於是阜豐開始在中西部尋找新基地。但這一次,阜豐的擴張不再「丟面子」,而是打出了「阜豐速度」的旗號。
2004年,阜豐陝西寶雞設立年產6萬噸的谷氨酸(味精主要原料)工廠;在內蒙古的呼和浩特,新廠區的建設速度也讓同行豎起大拇指。
有了原材料支持,掌握了成本利器,2007年,阜豐利用內蒙古煤炭和玉米的成本優勢,發起價格戰。
「2007年開始,玉米價格大幅上漲30%,其他味精生產企業成本上升很快,此時我們主動降價。到2008年下半年,全國的味精生產企業還剩下20家。」李學純表示,通過行業整合,有實力的企業獲得了更大的盈利空間,阜豐集團的營業額也從2007年的24.5億元躍升至2008年的35.9億元。
盡管在價格戰中嘗到了甜頭,但阜豐的未來並不全然依仗價格戰。李學純告訴記者,從2003年開始,阜豐開始了黃原膠項目的4年研發歷程。據了解,黃原膠主要功能是增稠,用於食品行業和石油開采。目前生產黃原膠的企業全球只有幾家,雖然生產技術難度較高,但利潤也大。目前,阜豐的黃原膠項目年產能近4萬噸,毛利率達到35%。
「味精屬於傳統產品,雖然每年消費還在以5%左右的速度增長,但一個行業終究有限度。企業要實現長遠發展需要開發新的產品,黃原膠就具有很高的增長潛力。」李學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