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春蘭股份有可能重組嗎

春蘭股份有可能重組嗎

發布時間:2021-05-22 23:55:57

A. 關於春蘭集團的戰略分析

春蘭現有電器、自動車、新能源三大支柱產業,主導產品包括空調器、洗衣機、除濕機、中重型卡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高能動力鎳氫電池、摩托車發動機、空調壓縮機等。
春蘭是中國的歷史最早的一批空調企業。從80年代末就空調形成空調批量生產能力,成為中國空調業的「龍頭」。 春蘭被譽為「中國空調之父」。
90年代初,最終形成空調規模生產能力,1994年,春蘭成為中國最大空調生產基地、世界空調七強之一。 90年代末,春蘭開始進行多樣化發展戰略,但沖淡了春蘭在空調等白色家電上繼續發展的重心,急速的多樣化擴張,犯下中國家電業的通病。

典型數字:

1997年,春蘭電器公司經國家統計局評定:春蘭牌系列空調器連續八年(1990-1997)全國產銷量第一,累計銷量超1000萬台;榮獲「中國空調第一品牌」稱號。

國家統計局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2000年-2004年 中國空調行業春蘭櫃式空調、窗式空調產銷量四年連續第一。

2008年3月,中國名牌網公布了2007年「中國最著名空調排行榜」,春蘭空調因技術、質量和服務出色而位列該榜前三甲。

2009年6月16日,由世界品牌實驗室和世界經理人周刊聯合主辦的2009年(第六屆)世界品牌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會上發布了由其編制的2009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春蘭以高達160. 13億元(RMB)的品牌價值再度上榜,成為中國同行業中為數不多的連續五屆獲此榮銜的品牌。
http://www.chunlan.com/1enter/credit_proct.htm
近年春蘭的側重點一直偏於汽車、新能源發展;至於空調,似乎做得有些低調,現在廣告打得很少,中國人很在乎一個產品的廣告響亮,這點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春蘭開始急速多樣化發展,不管怎樣都沖淡了春蘭在空調上業務的重心,被中外品牌競爭對手兩面夾擊。空調的高端領域被海爾超越,普通家用空調被格力,美的強勢猛追,變頻領域海信發力成為變頻空調領導者。

導讀:
有論者在探討中國企業失敗的基因時,曾將具有濃烈和獨特中國式特徵的政商博弈導致的企業覆滅稱為「中國式失敗」。宏觀調控的利益分野導致了很多著名的敗局,如健力寶、德隆等。如今,春蘭是否將重蹈覆轍再次演繹「中國式失敗」,讓業內人士不禁投去關注的目光。

3度虧損3億暫別股市

10年前,春蘭曾是中國空調業的老大,而2006冷凍年春蘭空調的銷量為75萬台,2007冷凍年進一步縮小至不到70萬台。作為中國家電企業的代表,春蘭的運氣沒有TCL好,面臨連續兩年虧損的尷尬,TCL躲過去了,春蘭卻因3度虧損而暫別股市。

春蘭在公告中稱,由於公司主營業務空調器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有增無減,且由於公司政策的不穩定性,在客戶中產生大量的費用結算遺留問題,導致2007年正常銷售下降,且主要原材料等的高位運行,主要盈利未達預期;此外,公司自2007年9月開始,對經營方式進行了調整,由經銷制改為代理制,影響了第四季度的銷售。

業績衰落從改制失敗開始

對於春蘭的公告,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如今春蘭的失落很大程度上在於當年改制被政府叫停。

春蘭的改制方案從2000年8月底首次提出後,進展異常迅速,到當年底時,春蘭員工已經開始繳款。但轉過年來春節剛過,調查組就進駐了春蘭,認為改制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對於8年前那次改制的失敗,多數春蘭人仍記憶猶新,他們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掌門人陶建幸以及每一名員工的積極性。但春蘭上下並不認為陶建幸的失落是為了自己在企業中的股權利益。當年制定改制方案時,陶建幸拒絕了有人提出的管理層控大股的建議,而堅持要對全體員工實行「普惠制」,這相當於他主動放棄了價值上億元的股份
此外,當地政府當時還提出要對陶建幸額外給予春蘭集團10%股份作為獎勵,也被他謝絕了。他說心裡早已把春蘭當作自己的企業,所以錢對自己已經沒有驅動力。

不過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陶建幸在此次春蘭改制失敗後就開始異常低調,從此幾乎不再面對媒體。也正是從那時起,春蘭的業績開始走下坡路——2001年,春蘭改制被叫停;2002年,春蘭股份凈利潤同比下降44%;2003年,春蘭股份凈利潤同比再降48.93%;2005年,春蘭股份首度出現虧損,虧損額0.26億元;2006年,虧損額1.99億元;2007年,虧損額3.15億元,直至黯然停牌。

多元化是餡餅非陷阱

春蘭現有電器、電動車、新能源三大支柱產業。主導產品包括空調器、洗衣機、除濕機、中重型卡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高能動力鎳氫電池、摩托車發動機、空調壓縮機等,是一個多元化的公司。因此,很多人將此次春蘭退市歸因為多元化戰略拖累。

春蘭主業是空調,虧損直接原因也是空調,就企業的發展方向來說,春蘭的退市多元化未必拖累了空調,但至少企業領導由於多元化,精力分散,沒有將主業做好,這是不能推脫的原因。

事實上,從1996年起春蘭集團開始推行多元化擴張戰略,涉足家電、電動車、電子、海外產業及新興產業。盡管遇到了不少挫折,但目前鎳氫電池、基因修復技術等已開始盈利。正如國泰君安此前的調研報告所說:「我們對春蘭空調業務並不樂觀,而春蘭集團下屬研究院的高能鎳氫電池使用范圍寬、供電穩定,與鉛酸電池相比,容量為2倍~3倍,使用壽命為4倍,價格約為2倍。集團掌握鎳氫電池核心技術,業務前景廣闊,值得期待。」

當然,對於股民來講,最期待的莫過於春蘭集團讓上市公司分羹這塊新興產業。而春蘭的財務狀況也不算太糟糕,2007年前三個季度已成功扭虧為盈,在有基本財務數據支撐情況下,只要進行適當的重組,春蘭的春天指日可待。不過,重組並不是拍腦袋那麼簡單,尤其對於一個產權和體制都足夠古老的企業,也許就要考驗政府的決心和魄力了。

B. 春蘭集團會將新能源注入春蘭股份嗎

在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
春蘭集團會將新能源注入春蘭股份是存在這種可能性和預期的。

C. *ST春蘭大家有什麼見解

現在大盤指數低 退出ST的買其他好股票為妙

D. 春蘭股票原名是春蘭股份,為什麼變成*ST 春蘭

06年是虧損的,07年前三個季度是微利但並不意味著年報也是盈利,估計年報已經虧損了,但是我們還沒有公開的財務報告看到。

E. 急急急``!!!求春蘭多元化經營的得與失!

關於春蘭以及春蘭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陶建幸本人的各種傳聞,已經在媒體上傳播了整整兩個月。
事情緣於春蘭製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600854.SH,下簡稱"*ST春蘭")今年1月18日發布的<暫停上市風險提示公告>。

該公告稱"預計公司2007年度仍將發生重大虧損"。按相關規定,因連續3年虧損,上海證交所將從*ST春蘭2007年報披露日(2008年4月26日)起,對其股票實施停牌。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春蘭的轉折是多元化惹的禍。2008年3月18日下午,春蘭集團新聞處向本報記者提供的書面材料,則正面回應了外界的質疑。該材料如是表述:"投資方向多極化是春蘭集團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許多人士考察了世界產業發展趨勢後,均認為春蘭集團投資多極化的戰略是正確的。"

對於各媒體的采訪要求,春蘭集團新聞處以"上海證監局多次來人來電,要求我們在4月26日前不得違規披露信息"為由婉拒,並稱給本報記者的材料,可回答媒體對春蘭多元化戰略的質疑。

堅持多元化

春蘭集團在給記者的書面材料中撇清了上市公司與大股東的關系:春蘭股份只是春蘭集團的一個部分,春蘭集團僅持有它21%的股權,雖然春蘭股份持續虧損,但春蘭集團運行良好,因此股份公司的虧損對集團的影響極其有限。

記者在泰州采訪時發現,春蘭的生產經營依然有條不紊。春蘭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馮斌忙得不可開交,"我們的出口形勢不錯,今天南歐來了一個大客戶。"

針對高盛將介入重組的傳聞,*ST春蘭3月18日發布了澄清公告稱,經大股東回函明確表示,大股東沒有與任何機構或企事業單位關於重組事宜有過接觸。但如果不重組,*ST春蘭或有退市危機。

根據證監會出台最新的退市辦法,公司連續3年虧損,其股票即暫停上市。暫停上市後第一個半年度如果公司實現盈利,可以按照辦法規定的程序申請恢復上市。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它的摩托車、汽車、高能動力電池、電子信息、大規模集成電路等產業沒有形成經濟規模,卻拖累了空調主業的發展。"

但春蘭對多元化顯然痴情不改。其書面材料表示:"春蘭股份產品單一,但春蘭集團卻擁有除空調外的動力機械、汽車、新能源以及貿易、投資、科研、賓館和房地產等眾多企業、產品與項目,尤其以高能動力鎳氫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在完成商業化生產布局後,發展迅速,基本實現了目標效益。"

春蘭還透露了它在科研方面的一項重要進展:由集團在美國矽谷投資興建的葯物研究中心,聚集了130多位生物學、葯理學、化學、基因工程學等領域的專家,正夜以繼日地從事著世界前沿生物技術??人體基因修復技術的攻關,目前這項技術已累計申請了3000多項專利,並取得突破性進展。而這個項目與春蘭現在從事的所有產業無關。

戰線過長?

春蘭的盛況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彼時,春蘭不但是中國空調業的龍頭老大,也是被國家有關部門多次表彰的中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在從1985年至1998年的13年間,春蘭集團總資產的年均遞增率高達90.3%,陶建幸本人也因此當選為中共第15屆和16屆中央候補委員。

要將春蘭建成"世界著名的多元化公司"是陶建幸多年夢想,對多元化項目他精心篩選,並進行了長期准備。

早在1996年11月29日,陶建幸就向出席泰州市工業經濟工作會議的代表們透露,春蘭正在研究並准備實施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項目,其中包括汽車、0.5微米的大規模集成電路、40英寸的等離子平板顯示器以及汽車和摩托車使用的高能電池。"我們已經向市委、市政府,也向省委、省政府作了報告,准備投資150億上汽車,……如果項目最後真正動工,那就不是300億了,而是准備向千億沖刺。"

雖然此前春蘭在股票市場有較高斬獲,但上述幾個緊跟國際一流水平的大項目,每一個都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無一不需要巨額投入。僅依靠春蘭一個企業的資金和人才,顯然力不能及。

此外,一些客觀因素也給春蘭的多元化帶來一些干擾。

2000年8月11日,中國顯示器生產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由春蘭和台灣劍度公司各投資30億元的TFT-LCD(液晶顯示器)項目合資意向書簽字儀式在上海舉行。劍度是國際著名的高科技企業,它在TFT-LCD方面的多項技術處於世界前沿。據知情者回憶,為了規避台灣當局的限制,確保項目合作成功,當時劍度特意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公司,採取迂迴的方式與春蘭合作。但盡管劍度小心翼翼,它與春蘭的合資仍被"害怕技術外泄"的台灣當局發現並被緊急叫停,春蘭進軍平板顯示器的宏偉計劃不得不束之高閣。

難言之隱

春蘭在汽車項目上更有難言之隱。1997年11月,春蘭以7.2億元收購了南京東風汽車公司,兼並了南京東風專用車廠,組建了南京春蘭汽車有限公司。1999年,春蘭自己生產的轎車在展會上公開亮相,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春蘭涉足汽車領域的時間幾乎與奇瑞、吉利同步,但它希望獲得國家有關部門"准生證"的努力卻一次次付諸東流。

2003年,百般無奈的春蘭企圖通過與國內轎車企業的合資、合作,曲線進入轎車領域。當時曾有媒體撰文:"牽手雲雀,春蘭欲圓汽車夢",披露了春蘭可能與貴州雲雀汽車公司重組的消息。然而,雙方的談判沒有結出碩果,據知情者說,"兩家的條件談不攏"。

在轎車項目上遭遇重挫的春蘭將全部力量投入到中卡和重卡項目。2003年底,陶建幸曾向本報記者坦承,春蘭投資卡車,一方面是因為這個領域競爭不激烈,投資強度不大;另一方面,外國品牌基本沒介入。"天賜良機,為何不幹?"陶說。

但春蘭卡車近兩年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春蘭重卡的銷量未進入行業前三,春蘭中卡與行業前兩名仍相距甚遠。

事實上,春蘭在卡車項目上本可以取得成功。陶建幸為春蘭卡車設計的發展路徑是通過合資發展重卡。2001年10月22日,出席廣交會的陶建幸曾向記者透露:"重型卡車我們正跟外國公司在談合作。"據記者了解,當時與春蘭接觸的外國汽車公司既有歐洲企業,也有日本企業。

經過一系列考察、接觸與談判,春蘭最終與日本日野公司走到了一起,雙方同意各投入50%的股份,組建一家年產6萬輛重卡的合資企業,生產當前國際市場仍暢銷的25噸以上重卡。資料顯示,去年中國市場銷量第一的中國重汽的重卡產量也不過4萬輛。

"日野一直想進入中國市場,但國家不允許外商獨資,因此它不得不尋找合資夥伴,與我們一拍即合。"2003年9月30日,春蘭的一位幹部曾告訴記者,"這個合資項目已報發改委,正等待審批。"

泰州市政府的一位幹部近日也回憶說:"為這個項目我們市領導專程到日本去過,並為它預留了一塊土地"。

一切似乎萬事俱備:為了與這個項目配套,日野與上海一家企業共同投資的發動機項目已經動工;在泰州,春蘭與日野成立了合資項目聯合工作組;在北京,春蘭駐京辦的幹部將合資項目的進展情況不止一次向國家有關部門做了匯報。

但始料不及的是,直到2005年,春蘭與日野的合資項目也沒有獲得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同年,日野正式從泰州撤離。記者此次采訪時獲知,泰州市政府為這個項目預留的位於春蘭工業園邊上的近千畝土地至今仍在嗷嗷待哺。

F. 現在的春蘭股份評論

誰說的啊?春蘭今年沒虧錢。
真要擔心退市風險的是那些ST和*ST股,而不是春蘭。

G. 春蘭股份怎麼樣

春蘭股份這只股票短線走勢已經處於上漲趨勢中,後市還會有上漲的空間,耐心持有為主。。。

H. 邵淳的救市

八億資金 秘密救市 他在冰與火之間拉了中國股市一把 我們沒有叫救市 華夏內部的說法不叫救市 我們的叫法叫第三線保衛戰一份自查文件 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我們公司資金一下子增加了三十億 就是都回到保證金里了 原來是分散在各分支機構十年回首 他認為中國股市轉折在望如果舉個例子 不妨可以看成中國證券 就像中國紅軍從井岡山下來 已經過了湘江 正在向遵義前進 我覺得現在正處在這種狀況如今的邵淳,喜歡養養貓,拍拍照,閑時給企業做做顧問,生活平靜而悠閑。但如果把時間往回撥幾年,卻是另外一種情景:作為中國最早三大全國性證券公司之一——華夏證券的第二任總裁、第二任董事長,一路上的驚濤駭浪,他見了不少,也經歷了許多,他的歷程不僅復原了一段華夏的歷史,甚至復原了中國證券業早年的一段歷史。邵淳在北京土生土長,早年醉心藝術,精於木雕,但陰差陽錯,1962年,進入中央財金大學,就讀金融系,先後就職北京工商總行,華能集團,連同審計長李金華、中國再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鳳舉等人,被譽為中央財金「黃浦軍團」中的一員。不過,在1993年成為華夏證券總裁之前,邵淳並不熟悉股票。邵總 您是從什麼時候第一次接觸股票的我第一次接觸股票 那應該是90年 還是91年 有一次到深圳出差 坐火車回去 在火車站被人拉住了說 先生 您要不要股票 當時我說不要 誰要那個東西 當時在我頭腦里頭 股票還是從矛盾《子夜》看來的 那個好象都是買空賣空 都是那些投機倒把 資本家的投機行為 所以我說誰要那個東西 但是沒想到 後來過了兩年多吧 兩三年 自己就干起這行來了 沒想到不懂行的邵淳只好到申銀證券請來外援,給華夏員工講企業改制,講發行,邊學習邊摸索。邵淳證券生涯中最難忘的一段時光是在江蘇,當時幾大券商碰在一起,為了春蘭股份、海爾、寧滬高速等項目激戰起來,這場爭奪戰,最後以邵淳的勝利而告終。在這個時候 您到了江蘇 親自到了江蘇 然後去怎麼把這些項目又拉回來的我們就跟人家說 就是不會影響你項目的進程 無論是在時間上 在質量上 都不會有任何影響 我們照樣會完成這個項目 保質保量 那人家提出來 你給我的方案咱們要接著談 我們也想接著談 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哪些地方我們不滿意 現場 每天談完了晚上就加班修改 我就在旁邊看著 修改處理稿我看 看能不能體現人家客戶的意思 如果說能 好 那咱們睡覺 第二天把這交過去再討論 如果不能 我們自己再修改 盡量把它修改完善 然後這樣大概是二十多天吧搶項目的時候最激烈的是哪個項目最激烈的那就屬春蘭 很激烈當時有幾家爭這個項目好多家 好多家 至少有四五家 應該說他這么好的公司啊 幾乎所有的投行 就比較強的公司都盯著他包括萬國 包括申銀 包括南方 還包括新成立的君安都盯它春蘭項目最後落入華夏證券囊中,據說是因為春蘭老總陶建幸和邵淳兩人都愛看金庸的武俠小說,由此打開了僵局,經過深入了解,發現雙方都有共同的理念,共同的語言,最後春蘭項目給了華夏也就水到渠成了。您是第一代券商 當時就是這一代人 應該都是很有激情的一代 他們再創業階段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這個呢 確實是很有激情 所以要是說概括說 讓我回憶當初的那段時光 我覺得就像那個電影里邊的名字一樣 是激情燃燒的歲月當時大家都是怎麼干呢都希望 當時大家有一個想法 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把華夏建立成為一流的證券公司 而且爭取在十年到十五年辦成像摩根士丹利 美林那樣在世界上一流的公司 在國際競爭中應該是和他們能夠抗衡的 當時大家抱著這樣一個目標理想 那時候真是拚命地幹活我記得我們有的搞投行的同志 出去給企業辦項目 一出去四五個月不回家 有的愛人在家裡生小孩 都回不來 回來的時候小孩在家已經三個半月了那華夏最輝煌的時候 投行項目情況 最多的時候做過多少個項目最多的一年 做了有二十幾個項目吧 (那是哪一年) 95年 二十幾個可能連主承銷 帶做副主承銷一個不懂股票的外行,僅僅用了短短的兩、三年時間就把華夏的投行帶到了行業頂峰。此時的邵淳應該是意氣風發,做事情時不僅大膽,而且帶著一些俠氣。96年底的一次秘密救市或可成為最好的註解。我們沒有叫救市 我們華夏內部的說法不叫救市 我們的叫法叫第三線保衛戰情況是這樣 96年底12月16號 15號晚上廣播的 16日早上登的報 人民日報社論呢 就針對在此之前的一段 股市不斷不斷地上升 而且呢當時有一個特點就是 不管是效益好的公司還是不好的公司 只要是股票就一路地往上沖 股價 大概從95年開始吧 一路沖上來 後來可能上面覺得風險積累 越積累越高吧 然後就發了一篇社論 說雞犬升天是不對的 這裡面有很多違規行為 其中還點了我們的名 因為 我們確實在石油大明裡面 我們的投行 是有一些失誤 在那裡邊也被點了 然後 社論出來以後 沒想到社論一出 當天所有的股票 沒有一個例外 都是跌停 10% 跌10% 第二天繼續又是一個全面10% 這很不正常 因為社論寫的是比較嚴厲 對 就所有人都看空 這個很奇怪 於是早上一出現就這種情況 以前從來沒見過呀 一看那個屏幕啊 就像一個綠的竹簾一樣 掛到底兒 哎呀 我說這是怎麼了 我就到底下各個營業部去看 一看 那個那些股民 一看楞在那兒 傻在那兒 瞪著屏幕不知道怎麼著好 全都楞了 下午再去看 有人在那兒哇哇哭 哎呀 有的在那兒撞牆 頭撞牆 都有 (情緒很激動) 情緒很激動 而且是到了第二天還是那樣 反正一種很絕望的氣息 目光全都呆滯了 瞪著 就這樣一個一個的 人還是滿滿的 在那營業部裡面 我們一看 這可不好 然後這時候呢 證監會就頭一天就要求我們兩小時一報情況 你那個華夏在全國各地有機構啊 各地營業部的情況報到總公司 總公司報到證監會 其他公司也都要報的 兩小時一報 兩小時一報 因為證監會他們看到這個情況 也應該比較著急 上海市場就是選的是長虹 (當時的長虹是龍頭股 是吧) 是龍頭股 對大盤影響比較大 當時的市盈率也並不高 相對來說 市盈率不算高 深圳是深發展了 當時還是不錯的1996年12月18日,在這天早上,在彌漫這恐慌性拋盤的氣氛中,邵淳做了最後的准備。您是親自指揮的嗎我在那看著 因為這種事 都是應該他指揮 但我就坐那 我記得當時我坐在桌子上那看 非常緊張 然後他就在這發指令發指令 但是就看見屏幕沒有動靜 一直上午都過了一個多鍾頭 一個半鍾頭 那時候砸進去多少資金啊一上午就三個億吧 三個億就進去了 是 我們很平均 市場資金分配很平均 因為我們想讓兩個市場同時擺脫全面跌停 然後剩四個億呢 是准備第二天 第二天用的 結果三個億出去了 一上午也快結束了 還是全面跌停 這個時候都覺得 這時候 心裡就有點打鼓了 我說怎麼還沒有動靜啊 還是跌停啊三個億進去了還沒有動靜 這東西 是有點出汗這三個億全進去了 是不是到上午截止 到上午休市還沒有 沒有全進去 上午反正三個億萬全進去了 到上午收盤的時候 稍微有點抬頭 這股票 我記得好象稍微有點抬頭那決定下午還繼續那隻能繼續 你不能半途而廢啊 然後下午 但是下午開盤之後 明顯地感覺不止我們一家做了 肯定有別人 因為很快很快它就上去了 然後就漲停了 這兩支股票漲停 長虹和深發展對 它兩支漲停 在它們倆漲停的時候 其他下面的股票也開始翻紅了 這種反映大概到了下午兩點左右 當您看到大盤部分飄紅了 您這時候心裡是什麼感覺哎喲 這心裡一塊石頭落了地 一塊石頭落了地看到大盤恢復生機,邵淳認為華夏證券穩定市場的目的已經達到,於是獲利出場。此後的1997 年,國家頒布了《證券法》,關於連續買賣股票,導致股價波動等等類似的市場行為界定為違法。這給當時券商人二級市場的操作出了一個難題。我們覺得這個東西 和我們當時做的沖突太大了 因為原來的二級市場辦法 都是什麼呢 普遍的都是這樣子 一開始叫吸貨 然後洗盤 然後打壓 然後集中籌碼拉高出貨 但是這每一個環節 用新的刑法和證券法來衡量 都是違法的在新的法律條件下,邵淳開始探索券商自營的出路。後來找著一個 就是福建的福耀玻璃 當時的價格真不高 四塊多 可它這個企業效益特別好 它是中亞的 或者說亞洲最大的汽車玻璃供應商 他是和法國聖戈班 世界最大的汽車玻璃供應商 和他們合作的 而且有聖戈班的股份 聖戈班因為入了他的股 聖戈班不往東亞賣 東亞這塊就依靠福耀玻璃 實際上日本的什麼本田啦 日產 本田 什麼一汽的奧迪 上海桑塔納 國產汽車大部分都用了他的玻璃 但是這個事情並不是人人都知道每天(買的)量不大 幾萬股 幾十萬股 頂多是這樣 但是我們也不搞洗盤 也不搞打壓 也不做莊 我也不持很大比例 實際上和後來基金的做法差不多 當時還沒有基金一年半後,在福耀玻璃這支股票上,華夏證獲利頗豐,在當時採用價值發現的辦法做自營,可以說是開了業界的先河。後來華夏有沒有繼續沿用這一思路 因為後來華夏證券發生很多變化 我也離開了這個職務當然人員變了 那麼思路可能也變了 這也是必然的 後來可惜 沒有繼續下去在執掌華夏證券七年之後,1999年底,邵淳不得不離開自己一手帶大的華夏證券,他的離開,和華夏證券在94年初開始實業投資有關。那我們實業投資總的金額是多少?實業一塊 債權債務一塊 反正是這樣 當初我們投了有三十六七個億 如果加上這些年的資金成本 應該有一個 四十來個億 應該是這個數 加成本和國內其他券商一樣,華夏證券初期也進行了許多實業投資,從房地產到高速公路,從典當行到油井,幾乎無所不包,這和當時的客觀情況有關。我記得93年最低的時候 有那麼一段時間 上海和深圳兩個交易所 加起來就兩三億的交易量 全國就沒有什麼交易 有的時候這一天 你看那個指數啊 就像死人的心電圖是直的 所以呢證券公司收入大受影響。然後93年底的時候三大證券公司成立一周年 人民銀行就召集三大證券的董事長 開了一個會 就是交流一下情況看南方人家搞得挺紅火的 人家還能有收入 咱們也搞一點就這樣華夏證券也開始了實業投資,並且差點捲入上世紀初的海南房地產投資熱潮,即使是膽識過人的邵淳,現在回想起來,他仍然感覺有點後怕。哎喲 差一點兒 差一點兒 也是我看怎麼說呢 真的差一點兒 差一點兒 我們有一個項目 三十平公里 叫月亮灣 當時海南這邊 也是政府吧 他向我們推薦的項目 希望我們做 也給了很多優惠政策 非常優惠 而且人家很誠懇 我們確實也 也真的心動了 就到那也去考察 春節期間到那去考察 風景確實好 風景極好 確實如果要搞 從長遠來看 有潛力的地方 我們也確實心動了 差一點兒做 但是後來猶豫來猶豫去 最後來還是覺得它如果小一點 我們就做了 假如三平方公里 可能我們真的就做了 但是後來 真的太大了 這樣開發得要多少錢啦 可能承擔不了 就是猶豫了很多次 再看看 再研究研究 最後還是不行 算了 放棄了當時國內的券商哪些還有在海南地產有投資當時不少 反正萬國是太陽灣 是給了萬國了 南方是星星灣吧 給我們留的是月亮灣 月亮灣 還有些個其他的 當時在海南搞地產的真是多 也很慶幸 真是一念之差的事情 那我們實業投資的資金來源呢資金來源當時是這樣 一個呢 當時的資本金還有富餘 然後就是從銀行借錢 那時候借錢也容易 拆借錢來搞項目還有沒有少量的客戶保證金這個不好說 因為什麼呢 因為當初啊 人們並沒有一個保證金 不能夠動 要單獨擺起來 沒有這個觀念 證監會也沒有明確的規定沒有 都沒有 這個是哪年提出來的啊 就是挪用保證金的說法 大概是 不早於97年 可能97年 還是98年才用的這個說法也就在華夏逐漸走向顛峰的1996年,華夏證券的領導層開始意識到,實業投資其實並沒有原先預想的樂觀,華夏證券開始進行全系統的風險控制。94年開始搞 它96年並沒有如期地產生效益 另外有些項目 下面項目出了問題趕緊報給總公司 出問題之前我們不知道 對沒有風險控制機制 後來 就講不行 96年實際上我們的前任的董事長 是黃玉俊 他首先提出來 這個事情可能有風險 要注意風險 他首先提出這個來 當時我還沒意識到 然後後來看 對 董事長 說的有道理 然後從97年開始就 96年開始提出來要開始剎車 要開始注意風險 要控制 要摸清底數 然後97年 我們就全面停止 把原來的一業為主 多種經營這個政策就宣布停止 今後總公司也不搞 各分支機構誰也不許再搞在此之後,邵淳深感總部對分公司控制力太弱,於是開始收權。 1998年,當邵淳把華夏和實力相當的申銀萬國進行對比的時候,發現華夏這個行業龍頭老大的股民保證金竟然比申銀萬國少30多億元,這令邵淳很不安。終於在1998年7月10日,華夏證券總部突擊自查,查出了隱匿在分公司的巨額保證金,同時引發了一場風暴,邵淳也在此後黯然離去。98年當時查出的結果是 什麼樣一個狀態我們公司資金一下子增加了三十億 就是都回到保證金里了 原來是分散在各分支機構自查呢 可能會涉及一些人的利益 當時聽說有人寫了匿名信 給您列了九大罪狀 有這事嗎告狀的事情 也有 告的什麼內容我不知道 後來也來確實是查過 查過最後結論 就是前些年搞這個 一業為主多種經營 這個應該屬於你的失誤 這個我承認 我說那確實是 如果這件事情要追究責任的話 我一個人承擔與中國其他早期的券商一樣,實業投資、自營、委託理財、挪用保證金都是共有的,哪些是悠關於華夏衰敗的原因,有不同的說法,其中有人把問題歸結於華夏前任領導的實業投資。那您走的時候 給華夏留下的家底有多厚家底呢有各種各樣的說法 就說呢 有一種說法 是就是說留了多少億的窟窿 留了多少億的虧損 多少億保證金窟窿 我覺得這個說法不準確在利潤上 當初華夏沒有那麼多債務啊 當初可能 公司的負債也就十來個億啊 十來個億 正常的經常有的 我們債權經常也有十來個億 債務也是在這個范圍內 這是一個很輕松的 這么一個狀況 還有一些利潤儲備還想請您就您在任期間那個實業投資做一個功過的評價我們從96年開始剎車 97年全部停止 開始清理 到來98年 就是把這個數就全部都清理出來了 那麼到99年的時候 數字都已經全清楚了 然後經過這幾年的繼續清理收回 我們有些項目呢也比如說該處理的都處理了有的項目實現效益了 這么加起來算 現在我們總的也收回了四十來個億 另外現在我們還剩下一塊資產 剩下這塊資產呢 應該剩20十個億的各種資產吧 但是這裡面我還能至少還能收回一半雖然我們在上面也做了 雖然沒有虧 現在我不認為我做那個是對的 認為它是個彎路 現在算起來這方面沒虧損 我是僥幸邵淳離開5年之後北京朝陽門內大街188號,是華夏證券總部的所在地,如同北京傍晚的陽光,華夏證券的光芒正漸漸地淡去。這里的最高領導人幾經更迭,恰好印證了華夏證券的多事之秋,門前威風凜凜的青銅獸似乎在向人們講述著華夏證券一路風雨,門前的車流飛馳,朝著它們想去的方向,那華夏呢?華夏的命運如何?純粹從客觀立場說 我覺得她的出路是在重組可以具體的說 現在中信不是在 也在積極地 他也想 如果這個事成了 那麼對華夏 絕對是好事情 對中信也是個好事 我希望他成功但是我覺得即使合並 也是一個將來的事情 我說的是中信證券和華夏證券的合並 這個在目前來說是不可能的 現在的重組不會是中信證券 和華夏之間重組 它會是中信集團 過來和華夏重組 然後把華夏證券整理一番 整理一番之後 具備一定條件 才會再和華夏證券合 我的看法是這樣關於中國證券,如今的邵淳有說不盡的話題,令他最為驕傲的一件事是,1998年他作為中國證券代表團團長出訪溫哥華,參加當年國際證券業協會年會的一段經歷。那次會通過一條決議 叫什麼呢 就是 國際證券業協會通過決議 要求所有的成員國 都要施行T+3 結果這個協會一討論 很多國家哇哇叫結果我一看這個局面 我等著 我不發言 讓他們都說完當時,即使在證券市場發達的國家如美國、日本也只是施行T+3,有不少成員國還在施行T+4甚至T+5我說我們早就實現T+1了 實際上我們還施行了兩年T+0 只是由於我們自己出於控制投機的需要 要抑制投機嗎 我們才主動把T+0改成T+1結果這一發言 好多國家直瞪眼 真的嗎 是真的嗎 我說是真的 歡迎你們到中國去看那一次我特別自豪轉折在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階段 我認為在這個行業 我所能夠做的我都已經盡力做了 再往後的發展 不一定是我力所能及的。

I. 春蘭股份整體上市極高盛入主的可能性

越朦朧越好吧!

老牌家電企業春蘭股份(600854.SH,下稱「春蘭」)(行情,資訊)去年業績再次預
虧。
據春蘭27日公告,江蘇春蘭製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經初步測算,預計2006年春蘭全
年虧損1.9億元左右,具體數據將以今年4月27日披露的2006年年度報告為准。由於春
蘭2005年虧損約2595萬元,公司將因連續兩年虧損而實行退市風險警示。
至於虧損的原因,春蘭在公告中稱,為了提升市場佔有率和盈利能力,春蘭在去年
第四季度對銷售策略、政策及產品價格進行了調整,加大了對終端零售的投入,造成營
業性費用階段性上升;其次,因應收賬款余額的賬齡延長,使得計提的壞賬准備相應增
加。
開拓二三級市場成本增加
一位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去年家電零售大賣場整合加快,大賣場對
家電製造企業的壓力增大,春蘭因此加大了在渠道建設上的投入,去年春蘭投入過億元
,在二三級市場新增加了5000個銷售網點,以形成多元化的銷售渠道,經營費用因而上
升。
目前,空調仍然是春蘭銷售收入中最大的一塊業務。蘇寧空調事業部部長王明祥
昨天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春蘭空調去年在蘇寧體系的銷售額增長了70%。而據
《空調銷售》雜志調查,去年春蘭空調在國內的銷量大約近百萬台,與前年差不多。
據一位接近春蘭的人士介紹,2007冷凍年開局之後(註:從2006年9月份開始),春
蘭空調加大了三四級市場的開拓力度,像江西省有50~60個縣,派了大約60個業務員,
網點的擴張,意味著成本的增加,但是9月份才投進去,不可能一下子產出就提升。而且
,春蘭空調2006冷凍年的銷量與2005冷凍年差不多,但是2006冷凍年銅價飛漲,春蘭空
調產品的漲價不能完全抵消原材料成本的漲幅。
激勵機制有待完善
上述人士還直言,春蘭空調在上世紀90年代初至2002、2003年在中國空調行業內
的品牌影響力是很大的,後來產銷量逐步下滑。這與春蘭的人員激勵機制不到位有關,
此前春蘭的MBO被喊停;另外,新產品的數量一直沒有跟上市場的節奏。
去年,春蘭在股改方案中提到,股改後春蘭將來可能引入股票期權激勵機制。不過
,廣州證券的分析師鍾楚宏認為,空調行業競爭完全白熱化,激勵機制只是因素之一。
春蘭的現狀與它的戰略定位、經營機制、成本控制、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原因都有關,
從目前情況看,春蘭還沒有真正突破發展中的瓶頸。
春蘭方面有關人士強調,春蘭空調去年並不是沒有亮色,出口增長不錯。春蘭進出
口公司總經理馮斌昨天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春蘭空調的出口去年仍有一定增
長,尤其在東歐、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開拓得非常好。

J. 春蘭到底有沒有倒閉

江蘇春蘭製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2011年年度報告,其在去年實現營業收入9.6億元,同比減少8.28%;實現凈利潤1837.3萬元,完成扭虧為盈。

閱讀全文

與春蘭股份有可能重組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債券投資的第一要義 瀏覽:940
港幣1260換算人民幣 瀏覽:563
湘鋼鋼筋價格表 瀏覽:334
A股融資方法 瀏覽:669
分級基金不讓買了么 瀏覽:829
期權在券商和期貨公司 瀏覽:813
紅棗期貨和價格換算 瀏覽:651
紅棗期貨即將上市 瀏覽:878
愛建信託客服 瀏覽:508
基金外包服務市場 瀏覽:293
融資融券c 瀏覽:125
2015年神秘資金 瀏覽:909
黃驊外匯 瀏覽:832
悟空理財體驗金什麼用 瀏覽:327
擇期外匯交易是 瀏覽:844
投資大連油虧損情況 瀏覽:532
尿素期貨有 瀏覽:585
資金佔用監管核查的專項說明 瀏覽:312
投資是藝術不是科學的區別 瀏覽:922
基金華夏2號凈值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