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目前中國批准偉哥生產的國內葯企有幾家
傳中國首批生產偉哥葯企名單曝光.援引媒體報道,輝瑞公司偉哥專利7月1日即內將失效,容目前國內公司中,廣州白雲山制葯、聯環葯業、珠海生化制葯和常山股份等4家企業都在申請「偉哥」(枸櫞酸西地那非)仿製葯批文。
B. 仿製葯的仿製市場
不但在發達國家,仿製葯在發展中國家同樣受到重視。我國的近鄰印度盡管與我國一樣,也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但是在全球葯品市場中,仿製葯的地位正日益提高,據印度海關統計顯示,印度每年出口的葯品大部分為非專利葯,2000年非專利葯出口額已達16億美元,預計2005年達到50億美元,而我國除了少數中葯產品出口外,化學葯制劑出口僅為區區幾千萬美元。
據了解,印度的制葯業已經為人矚目,2012年印度至少有20家制葯企業通過了美國FDA認證,其中,南新、西普拉等正在成長為跨國制葯公司,南新的非專利葯2012年已經在美國取得了10%的市場份額。
有關專家認為,仿製葯最大的好處是極大降低了葯價。如有一種葯,發明者每噸要賣6000美元,過保護期後在印度仿製,每噸只賣60美元,極大地刺激了消費。又如2011年2月,總部設在孟買的CIPIN公司宣布,將原來治療艾滋病的三合一葯物的價格降至350美元,即每天不到1美元,大大低於原研葯的價格,這一舉措使得印度的抗艾葯大舉殺進非洲和拉美等一些沒有申請專利的國家,跨國制葯巨頭對此大為震驚。
不久前有國外媒體報道,制葯巨頭紛紛放棄「重磅炸彈」葯物,轉而將目光投向仿製葯。我國仿製葯有待提高。
盡管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制葯行業有了長足進步,從制葯行業的基本空白到2012年能夠基本滿足國民一般用葯的需要。但是,不得不承認,我國制葯業在新葯創制方面是一個弱項。創制一個新葯,需要巨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還有很大的風險。基於我國的國情,財力有限,制葯科研實力薄弱,不可能在創制新葯方面大做文章。
因此,我國從1950年到2012年,上市的新葯絕大多數為仿製產品,仿製葯佔97%以上。然而,我國的仿製葯生產與美國、印度等國家仿製葯生產的差距在於還處在低水平仿製和低利潤混戰當中。目前我國共有6000多家葯廠,但是這些廠家多數集中在低水平的價格層面競爭,這種情況下仿製葯的利潤平均只有5%~10%,與國際上仿製葯平均40%~60%的利潤率不可相提並論。仿製葯品也要出新。
針對上述現象,有關專家呼籲,即使是仿製葯品,同樣要在一個「新」字上做文章。原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葯學院院長朱寶泉在:2003年11月4日上海召開的「2003年國際制葯大會」上呼籲:要把仿製的重點放到新劑型、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上,要選擇原有品牌葯有一定市場的、專利糾紛較少的、工藝具有一定難度的,以避免競爭。他同時認為大力發展非專利葯將是我國醫葯企業的首選,東歐、印度、南美等生產仿製葯的企業,正以低價搶灘歐美市場,我國葯企沒有理由裹足不前,國家應該鼓勵國內企業和科研單位加強仿製葯的研發。
當然,從長遠來看,仿創結合是我國化學制葯生產的必由之路。原國家經貿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於明德表示,中國醫葯行業當前要鼓勵發展非專利葯。於明德認為:「我國的國情決定了葯品研究與開發將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完全仿製,第二步是模仿創新,第三步才是實現自主創新。」相信通過發展非專利葯即仿製葯,對於我國醫葯產品走向國際市場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關鍵在於提高仿製葯的技術等級和產品質量。
C. 為什麼說中國是"仿製葯大國
中國不是一個仿製葯大國。
1、中國是一個制葯大國,消費葯品大國,但是中國卻沒有一個世界級的葯物品牌。這水平,連印度都趕不上,真的趕不上。
2、我們所說的進口葯有很多都是跨國葯企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生產的,雖然嚴格意義上應該算是國產的,只是這類產品是按照國外的標准生產的,打著外國葯企的牌子。
3、中國已有的葯品批准文號總數高達18萬個,其中化學葯品有12萬個,95%以上為仿製葯。也就是說,目前中國葯品市場上的國產葯絕大部分為仿製葯。但是中國仿製葯水平達不到外國的水平。
4、2009年出版的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年鑒顯示,中國進入世衛組織采購目錄的品種數量為6個,印度則是194個,遠超中國。這一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大多數仿製葯的質量達不到世衛組織的要求。要知道,絕大部分世衛組織采購的葯都用於非洲,所以坊間一直流傳著一個段子,說中國的國產葯連非洲難民都不吃。
D. 仿製葯的行業分析
中國仿製葯市場這一蛋糕對外資葯企來講又酸又甜。一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仿製葯市場,另一方面,外資葯企又面臨基本葯物招標難題。然而,這仍然阻擋不住外資葯企進軍中國市場的步伐。
繼並購廣東倍康葯業之後,阿斯利康斥資2.3億美元(約合14.5億人民幣)在江蘇泰州設立全球最大的獨立生產基地,將主要生產品牌仿製葯。而覬覦這一蛋糕的並不止阿斯利康一家,2012年輝瑞、葛蘭素史克、諾華等多家外資葯企都在積極謀劃。
仿製葯規模極大
2011年全球仿製葯市場規模已超過1300億美元。在過去的10年中,全球仿製葯市場發展的增速是專利葯的2倍以上。今後幾年,將是葯品專利到期的高峰,2011~2015年預計將有770億美元銷售的專利葯到期。這一龐大的市場,讓不少以新葯為主的外資葯企開始重新調整戰略規劃。
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仿製葯市場,但是這一蛋糕對外資葯企來講卻又酸又甜。在新醫改政策下,我國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扶持,這將大大拉動對優質價廉的仿製葯市場需求,據IMS Health咨詢公司預測,我國仿製葯的年增長速度將超過25%.
阿斯利康葯政事務和品牌仿製葯品執行總監黃彬表示,外企確實面臨基本葯物招標難題,但這主要看企業對價格的承受程度,如果通過降低成本等來降低價格,外企也可以搶占市場。
收購小廠成重點
收購中國小型葯企有利於快速獲得產品上市許可,也可以快速切入原有的市場。阿斯利康表示將收購中國小型葯企以進軍仿製葯。阿斯利康2012年1月已與廣東從化一家民營仿製葯生產企業——廣東倍康制葯有限公司簽訂收購協議,擬著力抗感染葯品生產和銷售。
建生產基地、並購中國中小葯企的措施不止阿斯利康一家採用。來自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葯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的數據顯示,2012年該協會旗下的37家會員公司中70%以上已在中國設立了生產廠,工廠數量達到50家。而並購合作方面,諾華制葯則與華海葯業簽訂了戰略協議,合作的主要方向正是專利到期的葯物;輝瑞也與浙江海正葯業成立合資公司,總投資額為2.95億美元,新公司就定位於生產品牌仿製葯。
E. 醫葯類龍頭股有哪些
國內仿製葯龍頭股:恆瑞醫葯、華東醫葯、華海葯業、普利制葯、京新葯業、信立泰。
1、恆瑞醫葯
江蘇恆瑞醫葯股份有限公司是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由連雲港恆瑞集團有限公司等五家發起人於1997年4月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抗腫瘤葯物的研究和生產基地。
2、華東醫葯
杭州華東醫葯集團公司前身為浙江制葯廠,創建於1952年,後更名為杭州第二制葯廠、杭州華東制葯廠。
1992年12月16日,在杭州華東制葯廠的基礎上組建了杭州華東制葯集團公司,已發展成為擁有一家股份制企業--華東醫葯股份有限公司、四家中外合資企業(杭州中美華東制葯有限公司、杭州默沙東制葯有限公司、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華義醫葯有限公司)等10多家控股醫葯企業。
3、華海葯業
浙江華海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初創於1989年,其前身為臨海市汛橋合成化工廠,2001年1月整體變更設立為浙江華海葯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3月,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簡稱:華海葯業,股票代碼:600521。
4、普利制葯
海南普利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92年,是專業從事化學葯物制劑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已通過中國醫葯企業制劑國際化先導企業認證。公司旗下有浙江普利葯業有限公司和杭州賽利葯物研究所兩家全資子公司。
5、京新葯業
浙江京新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74年,現已發展成為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制葯百強企業。2004年7月,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
6、信立泰
深圳信立泰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系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商務部關於同意深圳信立泰葯業有限公司改制為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的批復》(商資批[2007]1016 號) 批准,並取得商務部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台港澳僑投資企業批准證書》,於2007 年6 月29 日由深圳信立泰葯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信立泰")依法整體變更設立的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8,500 萬元,同時領取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號為:440301501124347。
政策法規
2018年4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葯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要圍繞仿製葯行業面臨的突出問題,推動醫葯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葯品供應保障能力,降低全社會葯品費用負擔,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用葯需求,加快我國由制葯大國向制葯強國跨越,並針對促進仿製葯研發、提升仿製葯質量療效、完善支持政策等三方面提出了具體工作意見。
F. 愛博新國內仿製葯什麼時候可以上市
什麼時候可以上市啊,還是要看這個公司的能力了,它需不需要融資。
G. 生產抗癌葯物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這點的話,公司有很多呀。
但是這個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麼癌症、
以及正確的治療辦法。
比方肺癌,靶向的話。
就可以了解(堅持到底也為)知道。
H. 中國有那些企業不是仿製葯,誰知道
康緣制葯,中成葯。不少是自主研發的
I. 醫葯股票有哪些
醫葯股票有:國葯股份、上海醫葯、魯抗醫葯、中國醫葯、沃華醫葯等等。
一、沃華醫葯
沃華醫葯於1959年1月在萬和堂葯庄中葯加工部與山東省昌濰中心葯材公司飲片加工組的基礎上,組建了山東省濰坊中葯廠。2002年2月改制為濰坊沃華醫葯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1月24日公司股票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濰坊市首家上市的醫葯企業。
二、國葯股份
國葯集團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於2002年11月2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國葯集團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發起設立,經國家經貿委批准,於1999年12月21日正式成立。
三、上海醫葯
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股票代號:601607)是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全國性國有控股醫葯產業集團,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在醫葯產品和分銷市場方面均居領先地位的醫葯上市公司,入選上證180指數、滬深300指數樣本股。
四、魯抗醫葯
山東魯抗醫葯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重要的抗生素生產基地,魯抗的前身濟寧抗生素廠創建於1966年,1984年在全省首批實行廠長負責制,1992年改制為山東省醫葯系統首家大型股份制企業。1997年「魯抗醫葯」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五、中國醫葯
中國醫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票簡稱:「中國醫葯」,證券代碼:600056)。
中國醫葯的前身是中技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1997年5月8日,是經原國家體改委「體改生[1997]41號」文和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1997]外經貿政審函字第773號」文批准,由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獨家發起,以社會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