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華特集團董事長

華特集團董事長

發布時間:2021-05-26 03:15:30

Ⅰ 星球大戰9的幕後製作

迪士尼與盧卡斯影業非常早就開始著手《星球大戰8》和《星球大戰9》的籌備了。迪士尼和盧卡斯影業已經聘請編劇勞倫斯-卡斯丹(Lawrence Kasdan)和西蒙-金伯格(Simon Kinberg)創作《星球大戰8、9》的劇本。他們除了編劇也將擔任這兩部《星球大戰》電影的製片。 在2015年D23博覽會上,華特迪士尼影業集團董事長艾倫·霍恩(Alan Horn)宣布,科林·特萊沃若(Colin Trevorrow)將導演《星球大戰:第九部》。科林·特萊沃若的代表作為《侏羅紀世界》;《星球大戰:第九部》擬定於2019年在北美上映。

Ⅱ 迪士尼的老闆是誰

迪士尼的老闆是華特·迪士尼(迪士尼公司創始人)。

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1901年12月5日—1966年12月15日),全名華特·埃利亞斯·迪士尼(Walter Elias Disney),又譯沃爾特·迪斯尼;

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美國著名動畫大師、企業家、導演、製片人、編劇、配音演員、卡通設計者、舉世聞名的迪士尼公司創始人,也是一位受美國人民熱愛和懷念的長者。

華特·迪士尼獲得了56個奧斯卡獎提名和7個艾美獎,是世界上獲得奧斯卡獎最多的人。華特有2個女兒Diane Disney和Sharon Disney(Sharon是其領養的)。

他和他的職員一起創造了許許多多著名、受世人歡迎的卡通角色,包括那個被無數人喜愛的經典卡通形象、華特·迪士尼的好友——米老鼠(Mickey Mouse)。

(2)華特集團董事長擴展閱讀:

個人生活

華特·迪士尼的父親是伊利亞斯·迪士尼(Elias Disney)是一名愛爾蘭裔加拿大人,母親是弗羅拉·考爾·迪士尼(Flora Call Disney)是德美混血。

華特有三個哥哥和一個妹妹,分別為大哥赫伯特·迪士尼(Herbert Disney)、二哥雷蒙德·迪士尼(Raymond Disney)、三哥洛伊·奧利佛·迪士尼(Roy Oliver Disney)和妹妹露斯·弗洛拉·迪士尼(Ruth Disney)。

Ⅲ 華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華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於2011年9月19日在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高文川,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對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投資(法律、法規另有規定除外)等。
法定代表人:高文川
成立時間:2011-09-19
注冊資本:3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20020007058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廈門市思明區塔埔東路166號3203單元

Ⅳ 美國八大電影公司老闆都是猶太人

美國八大電影公司簡介:

1、華納(Warner Brothers Movies)

華納兄弟影業公司(Warner Bros.)

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1923年4月由華納4兄弟創建。當時總部設在紐約,製片廠設在好萊塢附近的伯班克。華納兄弟1917年開始在紐約從事電影的發行放映業務,建立華納公司攝制影片是業務的擴展。1925年接管維泰葛拉夫製片公司,並於1927年攝制、發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影片《爵士歌手》,從而使華納公司於30年代初進入了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的行列。華納公司在30年代以拍攝強盜片、歌舞片和傳記片著稱,尤以E.G.魯賓遜、J.賈克奈、H.鮑嘉等人主演的強盜片最有觀眾。傳記片中也有不少受歡迎的作品,如P.茂尼主演的《左拉傳》(1937)等。華納的影片一般都比較樸素、緊湊,成本也較低,其主題都或多或少與30年代初發生的美國經濟危機有聯系。50年代美國電影蕭條時期,華納把財力轉向製作電視系列片。6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地採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製片方式。它成功地拍攝了《窈窕淑女》(1964)、《誰害伯弗吉尼亞.沃爾夫》(1966)、《邦妮和克萊德》(1967)等。1967年加拿大發行電視片的七藝公司買下了華納公司,改名為華納—七藝公司。兩年後,華納—七藝公司又轉讓到一個大企業集團金尼全國服務公司手中,改組為華納交流公司。這個公司經營的業務范圍甚廣,製片和發行影片僅是其中的一個項目。

著名的《黑客帝國》系列、《蝙蝠俠》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終結者》系列、《史酷比》系列、《選美小姐》系列,其他代表作還有《人工智慧》、《貓女》、《特洛伊》,湯帥《最後的武士》……

2、哥倫比亞三星(Columbia Tristar )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Columbia Pictures Corp.)

1920年,原來在環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了一家攝制喜劇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電影銷售公司。1924 年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並於30年代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這主要是由於H. 科恩的精明強乾和公司導演F.卡普拉的創作才能起了作用。卡普拉在公司工作10年,拍攝了不少頗受歡迎的喜劇,其中包括《一夜風流>(1934)、《弟斯先生進城》(1936)、《史密斯先生上華盛頓》(1939)等。50年代,哥倫比亞公司開始採用對獨立製片人和導演資助的辦法拍攝影片。公司先後資助一些頗有名氣的導演人拍片,如:S.施皮格爾、D.里恩、O.普雷明格、E.卡善、R.羅森和F.齊納曼,拍出了不少質量高、影響大的影片,如《生於昨天》 (1950)、《永垂不朽》(1953)、《在江邊》(1954)、《桂河大橋》(1957)、《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猜猜誰來吃晚餐》 (1967)等。50-60年代的美國電影危機年代,哥倫比亞公司通過它的子公司銀幕珍品公司向電視台出售公司以前的舊片並為電視台攝制電視片,成為好萊塢最早與電視結合的大公司之一。1968年公司改組,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工業公司,下屬兩個主要分支機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和銀幕珍品公司,繼續從事對獨立製片的投資、電視片攝制和新興的錄像帶工業。80年代該公司附屬於美國可口可樂公司。1989年,被索尼公司所收購。

部分代表作:《愛國者》《霹靂嬌娃》《最終幻想》《蜘蛛俠》《極限特工系列》《絕密飛行》《佐羅傳奇》《2012》等。

3、20世紀福斯(20th Century Fox)

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 (20th Century-Fox Film Co.)

成立於1935年5月,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而成,是30-40年代好柒塢8家大電影公司之一。當時公司擁有導演E.劉別謙、E.卡善、O.普雷明格等人,並擁有不少受觀眾歡迎的電影明星,如S.鄧波兒、L楊、H.方達、G.佩克等,他們曾拍攝了一些有一定質量的影片。這一時期,公司生產的影片樣式不一,影片的技術質量都比較高。

1940年J.福特為公司導演的《怒火之花》可作為藝術與技術質量俱佳的例子。從50年代開始,美國電影業進入衰退時期。該公司為了與新興的電視抗衡,曾致力於研究寬銀幕在商業上的應用。1953年9月16日根據聖經故事改編拍攝的寬銀幕故事片《長袍》在紐約羅克亞影院上映,這第一部寬銀幕故事片不僅是該公司成立以來最賺錢的影片,也是電影從默片進入有聲片以來在技術上的一次突破。60年代,攝制了美國電影史上成本空前的影片《埃及艷後》(1963),遭到失敗。1972年又推出《海神號遇險記》,開創了泛濫於70年代的災難片樣式。1985年,被傳媒大亨默多克所收購。

4、派拉蒙(ParamountMotion Pictures)

派拉蒙影業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Inc.)

1912年的7月14號,一個名叫阿道夫·楚克的年輕人,在好萊塢附近租下了一個簡陋的馬棚,開始電影拍攝工作——這里就是後來的「派拉蒙電影公司」。

20世紀30年代,派拉蒙的規模逐漸擴大,成為與米高梅、二十世紀—福克斯和華納兄弟等齊名的好萊塢8大「電影巨頭」之一。40年代到50年代初,派拉蒙出品了一系列經典佳作,包括:《公民凱恩》、《龍鳳配》、《與我同行》等,以及與希區柯克合作的《精神病患者》、《後窗》、《眩暈》等等。從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派拉蒙和眾多好萊塢電影公司一起經受了經濟大蕭條的打擊,影片產量大大減少。60年代末,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派拉蒙以一部真實感人的《愛情故事》告別了好萊塢華麗輕浮的歌舞片時代,也為美國電影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派拉蒙電影公司進入其電影拍攝的「黃金時期」——不僅推出了青春歌舞片《油脂》和《周末狂歡夜》,戰爭片《壯志凌雲》,還有《星際旅行》、《印第安那·瓊斯》和《教父》等經典系列。

從1994年到2004年,派拉蒙在雪莉・蘭辛的管理下,進入了又一個興盛期,出品了《勇敢的心》、《阿甘正傳》、《泰坦尼克號》(與二十世紀福克斯共同出資)、《碟中諜》、《變臉》、《楚門的世界》和《拯救大兵瑞恩》這些名片,但派拉蒙也是好萊塢大公司中最不擅長開發系列電影的,只有《星際旅行》、《碟中諜》和《古墓麗影》寥寥幾套系列電影。2005年年底,派拉蒙收購了夢工廠,不過,這筆交易中並不包含夢工廠最能賺錢的部門——夢工廠動畫,但對於這派拉蒙來說,這仍舊意義重大,因為2004年前後,派拉蒙似乎迷失了方向,出品的電影很少有重磅炸彈級別的,而作為製片人的斯蒂文・斯皮爾伯格正好能為派拉蒙帶來一批獲利重大的項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變形金剛》。

5、環球(Universal Pictures)

環球影片公司(UniversalPicture Co.)

1912年美國獨立電影公司的老闆C.萊默爾把他的公司和N.鮑爾斯等六七家小電影公司合並,組成環球影片公司,在30—40年代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

萊默爾於1914年在好萊塢北面建起了攝影棚和供拍外景用的場地,命名為環球城。1915年3月環球城正式啟用;當年生產影片250部。30-40年代生產了大量低成本影片,其中大多是西部片、音樂片、恐怖片和滑稽片。如B.卡洛夫主演的恐怖片,D.竇萍主演的音樂片,B.阿博和L.卡斯特洛主演的滑稽片,都有很高的票房價值,贏利頗豐。在它的產品中,象《西線無戰事》(1930)那樣的嚴肅作品極少。1946年環球公司和國際影片公司合並為環球國際公司。1952年德卡唱片公司購得了環球國際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之後,恢復了舊名。以後該公司又歸美國音樂公司(MGA)所有,直到80年代。50年代一改過去大量攝制低成本片的做法,採取少拍片以提高技術質量的方針。同時採用資助獨立製片人拍攝影片的方法,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如《斯巴達克斯》(1960)。 60年代,公司集中全力提供電視片和供電視放映的影片。同時還把環球城作為好萊塢的一個旅遊中心向旅遊者開放而利潤倍增。70 年代攝制了頗有影響的《美國風情畫》(1973)以及該公司歷史上獲利最多的娛樂影片《大白鯊》(1975)。
部分代表作:《諜影重重系列》《速度與激情系列》《木乃伊系列》《媽媽咪呀》《卑鄙的我》《美國派系列》《BJ單身日記》等。

6、新線(New Line Cinema )

新線是1967年就成立的一家獨立製片發行公司,以面對美國高校發行歐洲及本土低成本恐怖片為主,1979年進入製片業,投資拍攝低成本恐怖片。1990年通過向FOX購買其不敢發行的香港嘉禾電影《忍者神龜》並大獲成功後,成為有廣泛影響的獨立電影發行公司。1993年新線被電視巨頭特納收購,因特納控股時代華納,因此新線隨即被並入時代華納集團,但新線的原總裁謝伊當年在被特納收購時仍持有新線主要股權,並且享有公司的自主經營權,所以新線目前雖然同屬時代華納集團,但其電影經營與集團內部的其他電影公司並無相關。最著名莫過於《指環王》系列了,其他還有《七宗罪》《刀鋒戰士》等。
7、米高梅(MGM Motion Pictures )

1924年5月17日,美國洛氏公司的老闆M.洛把該公司所屬的米特羅影片公司和高爾溫影片公司、L.B.梅耶製片公司合並,組成米高梅公司。30年代好萊塢鼎盛時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這一時期擁有美國最受觀眾歡迎的影星和導演,影星如G.嘉寶、C.蓋博、J.哈羅、S.屈賽、R.泰勒、J.克勞馥、N.希拉等等,導演如E.von斯特勞亨、K.維多、F.朗格、G.顧柯、V.弗萊明等等。從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米高梅攝制了數以百計的影片,除了少數影片如《塊肉餘生》、《叛艦喋血記》(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 (1942)、《雙城記》等之外,90%為平庸之作,內容淺薄、脫離現實,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虛構的故事、美滿的結尾,配上受觀眾歡迎的大明星和較高的攝制技巧去招徠觀眾。米高梅公司日復一日地象工廠生產工業品的流水裝配線那樣大量生產這種影片,為好萊塢贏得「夢幻工廠」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 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攝大場面歌舞片為重點,生產了幾部頗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50年代美國電影業發生危機,到60年代初該公司連年虧損,影片產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國拉斯韋加斯的大資本家K.克科里安買下了米高梅公司。新的主管人員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裝等統統拍賣出去,並把資金投入拉斯韋加斯、里諾等賭城的房地產、旅館業和其他能獲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榮,但製片卻只是這個公司的廣泛業務范圍之一,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改名為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今年,MGM被以索尼為首的國際財團出資48億美元收購.

2010年10月29日,米高梅的債權人通過望遠鏡影業的合並方案 望遠鏡影業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加里-巴爾博(Gary Barber)和羅傑-伯恩鮑姆(Roger Birnbaum)將成為米高梅董事會新一任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 2010年11月3日,米高梅正式申請破產,他們願意通過交出公司所有權來償還超過40億美元的債務。公司的股東們是在債主們投票通過之後作出的這個決定。

8、華特迪斯尼(Walt Disney Studios)

華特·迪斯尼於1901年12月5日出生於美國芝加哥市。沃爾特.迪斯尼以40美元起家,為人類開創了「動畫世界」,「迪斯尼」這個「兒童娛樂王國」從此經久不衰:兒童影視娛樂產品風靡全球,游樂園步入歐亞,專賣店每天吸引2.5億顧客。去年該公司盈利250多億美元,總資產超過436億美元。

在卡通世界與Disney競爭,失敗者比比皆是。從90年代開始,Disney的動畫形象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米老鼠和唐老鴨等老面孔,而是樹立了許多嶄新的動畫形象,各大競爭者只能望而興嘆。1992藉助《天方夜談》的名篇《阿拉丁》,Disney開始重新崛起,並擴大自己的知名度。隨後1994年的《美女與野獸》、《風中奇緣》等均受到人們的歡迎,而《獅子王》一片更是確立了它在動畫領域的霸主地位。當然,Disney也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1995年的《101斑點狗》,1998年的《蟲蟲危機》以及《花木蘭》,Disney的視野不斷拓寬,使得人們一提起美國動畫片就於Disney聯系起來。也許,Disney天生就是美國動畫的代名詞。

夢工廠(Dreamworks)

公司始建於1994年10月,三位創始人分別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代表DreamWorks SKG中的「S」),傑弗瑞·卡森伯格(代表DreamWorks SKG中的「K」)和大衛·格芬(代表DreamWorks SKG中的「G」)夢
工廠的產品包括電影、動畫片、電視節目、家庭視頻娛樂、唱片、書籍、玩具和消費產品。動畫方面夢工
廠是唯一能與迪士尼抗衡的電影公司 製作的動畫包括《埃及王子》,《怪物Shrek》,《小馬精靈》,《辛巴達七海傳奇》,《小雞快跑》《馴龍記》等。

Ⅳ 深圳華特城的董事長是誰呀能不能幫忙簡單介紹下

好像是叫王瑜•吉嘎,她還是深圳市平湖土特產批發市場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深圳華特城的管委會主席,深圳市政協委員。

閱讀全文

與華特集團董事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雲健康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992
父母投資 瀏覽:708
五一後基金行情 瀏覽:474
證券投資方法 瀏覽:637
外匯穩嗎 瀏覽:631
股票趨勢圖怎麼畫 瀏覽:466
原油期貨現在是多少 瀏覽:15
銀行房產抵押貸款40萬還款5年 瀏覽:525
股指期貨交割是促使股指期貨 瀏覽:287
2018中公教育股票歷史價格 瀏覽:76
中國彩票股票 瀏覽:105
210000韓元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1
推銷理財產品話術 瀏覽:912
泰禾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576
上海君勉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瀏覽:441
b類杠杠基金 瀏覽:770
三元食品在新樂市的投資 瀏覽:162
精選醫療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891
中航信託姚江濤哪裡人 瀏覽:302
駕駛證貸款的口子 瀏覽: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