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自媒體有哪些盈利模式
網路搜索新成博客,一個關注草根站長的自媒體博客
一、自媒體+廣告
互聯網最基礎的盈利模式是先積累大量的流量,然後進行流量分發,分發的方式可以是類似於網路的競價排名,也可以是CPC、CPM、CPA等付費形式的廣
告,也可以通過用戶的社交分享進行分發。移動互聯網崛起之後,類似於網路這樣的流量集中分發平台逐步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無數個「小中心」。自媒體便是其
中一種類型。
如果要問十個做自媒體的人如何盈利,9個會告訴你先積累海量粉絲,然後幫廣告主寫軟文或者直接上硬廣上banner。這種盈利方式在2015年得到了極大的釋放。據社會化媒體廣告投放平台微博易給出的數據,微博易
去年一年為自媒體提供了高達7億元的意向訂單金額,有的單個自媒體在微博易最高收益達548萬元,其中近50個破百萬,單個廣告主總計最高投入1948萬
元做社媒傳播,最多選用了7000個自媒體為品牌發聲。另外據傳,某汽車廠商宣布明年將把60%的廣告預算投放到新媒體。
相比於上千億的網路廣告市場,自媒體廣告仍然是滄海一粟,但目前的數據仍足以讓許多自媒體人興奮不已。不過通過跟許多廣告主聊天發現,除了那些牛逼哄哄的
大號以外(頭條6位數,不準甲方改文案),大部分的自媒體號在廣告市場當中仍處在弱勢地位,收費方式甚至已經苛刻到了按銷售轉換付費。通過帶參數的鏈接分
發,自媒體甚至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返利網。簡單來說,廣告主真正的意圖仍然是導流,品牌層面的推廣似乎還未輪到自媒體。
除了那些牛逼大號,自媒體廣告的次級贏家應當是那些手裡握著幾十上百個號,號稱有「矩陣」的人。舉一個例子,有個心靈雞湯號叫「悅讀」,粉絲數190萬,
單個來看,並不算什麼,但是這個號背後的公司手裡同時擁有20多個類似的賬號,粉絲數加起來近1千萬,靠著這個數據做背書,「悅讀」的頭條價格也達到了6
位數。
不過芷妹比較擔心的是,在微信朋友圈廣告門檻不斷降低,各類智能化移動廣告平台不斷推出、新的移動流量巨頭不斷形成的時候,自媒體廣告這種原始、手工、粗
糙的廣告形式將面臨巨大的挑戰。更為艱難的是,在面對這一挑戰的時候,自媒體並沒有多少招數去應對,因為所有的技術開發都掌握在騰訊手中,自媒體很難通過
自主的技術開發實現高級的智能廣告投放,更別說數字營銷了。更為嚴重的是,手工作坊式的軟文也將不斷削弱自媒體本身的價值,目前微信文章不斷低走的打開率
即是明證。
二、自媒體+付費閱讀
有人說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是知識,但是同時知識又最不值錢,互聯網的誕生和「免費」精神
更是將知識的價值沖淡到了最低。在版權意識尤為薄弱的中國,願意為知識付費的人少之又少。自媒體的崛起在為民眾爭取到更多話語空間的同時卻又製造了巨量的
垃圾,這更加劇了知識或者說內容的貶值。
內容的貶值帶來的最大後果就是自媒體人創作積極性的銳減,各大自媒體平台也意識到了這個
問題,於是在原創保護的基礎上增加了各種激勵機制。比如,微博在做長文打賞、視頻打賞、微任務廣告分成,今日頭條在做「千人萬元」計劃,目前已簽約179
個作者,今日頭條給這些作者保底1萬元收入。不過說到底,這些設置幾乎都可歸約為「打賞」,打賞的核心是「賞」,不是購買或者交易行為,打賞的動機當然可
能是覺得你寫的真好,但也有可能是覺得你辛苦了,賞你點飯錢。總之,這種機制可以讓自媒體人開心一陣,但無法持續地提高其積極性,因為當新鮮勁兒過了之
後,願意打賞的人自然會銳減,免費意識仍然占據上風。
一個比較高級的形態是做付費閱讀,這種模式比較挑領域,像財經這樣專業性強,內容生產門
檻高且信息難以獲取的領域比較容易推行。摩爾金融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摩爾金融上曾經有一篇名為《兩會催生股票「風口」分析》的文章,定價188元,短短半
天,就有超過500人購買,收入超過10萬元。也正是這樣的機制,讓很多雪球上的作者跑到了摩爾金融。
另外一個比較容易實現付費閱讀的是深度報道或者非虛構寫作,這類作品以其詳實的調查、獨到的分析能夠吸引一部分高質量的讀者群,讀者付費的意願也高於一般的內容。但是這樣的內容一般的自媒體人幾乎不可能寫出來,往往是傳統資深媒體人轉型之後在做。
總體來看,自媒體要實現打賞不難,但難以為繼,大部分都無法糊口,而付費閱讀的模式對於大部分自媒體而言也不現實。歸根到底,自媒體的內容仍不夠專業、不夠有深度。也許只有當垃圾信息已經煩得大家實在受不了的時候,真正有價值的知識才會被明碼標價進行售賣。
三、自媒體+電商
媒體驅動型電商、社會化電商、社區化電商等等名詞對於愛玩概念的國人而言並不新鮮。無論是《悅食中國》、《日食記》、《一條》這樣小而美項目的崛起,還是阿里投資微博,自建來往這樣的大手筆舉措,將媒體、社交與電商結合似乎成了解決傳統B2C獲客成本不斷高昂的有效途徑
這種模式的基本邏輯是,通過高質量的內容吸引粉絲,然後再通過軟文的方式出售自身產品。
與傳統的B2C不同,媒體驅動型的電商並不直接賣東西或赤裸裸地玩促銷,而是先洗腦讓你形成黏性然後在不知不覺當中銷售商品給你。傳統電商很大程度上看到
的只是商品,背後的品牌、人、故事是隱性的,而媒體驅動型電商正好補上了這個短板,將人物和品牌放在了產品前面。以茶葉類的自媒體「茶人王心」為例。通過
持續不斷地分享茶知識、茶道、生活方式,線下舉辦各類茶會吸引了眾多愛茶、對生活有追求的粉絲,然後再輸出有意思的軟文推廣自己的茶葉品牌——小茶婆婆,
茶人王心在死氣沉沉的茶葉市場開辟了一條清新的道路。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媒體驅動型的電商並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❶
適合該模式的往往是那些低頻高客單同時又非標准化的產品(藝術品、工藝品、需要品鑒的商品),比如大家趨之若鶩的《一條》,它賣的東西雖說算不上奢侈品,
但是也夠得上輕奢了,主要消費人群還是那些吃喝不愁的貴婦或者硬撐小資的文藝青年。一般自媒體人很難承受這種長時間不出單的品類。相反,一般的高頻快消品
如果用媒體思維來做,往往會死得很慘,因為做媒體、做內容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有這閑工夫還不如多跑跑渠道,多找人刷刷單。
❷媒體驅動型電商對內容的要求非常高。能夠帶來銷售轉化,甚至具有洗腦功能的內容絕不是單純的心靈雞湯或者搞搞笑、賣賣萌就能夠了的(當然,不排除各種
low逼網紅也能俘獲大批15線小年青的心)。舉個例子,《悅食中國》是一個標準的媒體驅動型電商,由美食家殳俏創辦,他們最早開始做的內容是視頻,單集
不超過10分鍾,主講一種地方性美食或者土特產,風格像高級版的《舌尖上的中國》。據其內部人士透露,這樣的片子單集成本超過了50W,顯然不是一般屌絲
玩得起的。但反過來看,這樣的巨額投入帶來的收益也是明顯的,2014年,光是粽子一個品類的銷售額就超過了千萬。
總體來說,自媒體要想玩電商,首先得想想自己腰包里的錢夠不夠,因為在媒體階段要耗費的資金並不是小數目,要知道《一人食》的創始人是富家千金,《日食
記》的姜老刀則自個兒就有影視工作室,如果沒錢,能像《悅食中國》那樣拿到花樣年的投資也成。其次,自媒體還得想自己要做的品類是什麼,這在很大程度上就
超出了自媒體的能力范疇。畢竟不管是媒體型電商還是情懷型電商,最終你都得賣東西,光是做代理呢你無法彰顯你的高大上和文藝范兒,但是要自己開發呢又會碰
到各種瑣碎的問題,復雜程度遠遠超過做媒體。
不過,媒體驅動型電商有一條思路仍值得嘗試,就是做平台,通過內容攢夠流量,然後分發給平台上的各種小而美的商家。目前來看,國外有Etsy、Bottica等巨頭採用這種模式,銷售各種手工作品、獨立設計師作品,但國內仍然鮮見,有一兩家也是死氣沉沉。
一句話,自媒體要往媒體驅動型電商轉,時機仍未成熟,或者說能做也只是小打小鬧,很難成氣候。畢竟國人的消費水平和購物習慣還停留在淘寶,低頻高客單的商品還未成為主流。個性化的需求的確存在,但還極其分散,召集成本對於一個自媒體而言很難負荷。
四、自媒體+IP
自媒體的最高級盈利形態是IP化的運營。所謂IP,一定具有多平台、多內容、多媒體等特點,但同時又緊緊地圍繞在一個核心品牌上,紛繁復雜的內容由一個統一的精神勾連起來。
從目前比較成功的IP型自媒體來看,主要有兩類,一類叫做拯救不開心型,比如《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等,主要通過娛樂、惡搞給人帶來快樂,技術含量
低,黏性不高,粉絲說不買賬就不買賬,比如最近萬萬大電影的折戟;一類叫精神鴉片型,羅輯思維、吳曉波讀書會都是這樣的代表,他們往往打著智力輸出的旗
號,迎合的是那部分對成功學極其渴望的人。很大程度上,這種類型的自媒體是劉一秒等成功學大師的高級版。要知道,成功才是國人最大的需求,販賣成功當然是
市場容量最大的一門生意。
這其中,羅輯思維無疑將自媒體做到了極致,也不斷地拓寬了IP的范疇,從最早的脫口秀視頻節目到後來社群打造、電商運營,羅輯思維以「有種、有趣、有料」
為核心思想,俘獲了大量渴望成功者的心。自媒體要轉換成為IP,創始人一定要具備某種魅力人格(卡里斯馬型人格),能戳中粉絲的心。芷妹曾與羅振宇有過3
天的接觸,發現他會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極端的自由主義者,喜歡用肯定語氣講話、喜歡把道理推到極端、喜歡挑戰傳統的思維、喜歡用極其形象化的語言來表述,當
然也喜歡與人爭論。這樣的結果是,許多判斷力不強的人很容易上鉤,很容易成為一個追隨者。在這個意義上,羅輯思維這樣的IP具有了某種類宗教的意味。社群
成員們把羅振宇當做神一般的人物,口中時常掛著「羅胖說過」這樣的詞彙。
如果你也具有這種潛力,你當然也有機會朝著IP的方向去努力,不過大部分人都會死在半路,因為對於受眾而言,你不夠有種、有趣、有料。所以,IP型的自媒體真的不是屌絲能玩的,屌絲頂多扮演「粉頭」(粉絲的頭)的角色。
② 這個股票中簽後大概可以賺多少錢
這個股票的發行價格是7.67元,中一千股,需要繳款7670元。發行的市盈率是22.98倍,而行業的平版均市盈率是36.6倍,僅權僅從市盈率上看,不到一倍的上升空間,但是新股炒作後一般要高於平均市盈率,所以估計一倍到兩倍的上漲空間。不過影響的因素很多,最好等漲停打開時再考慮賣出。
③ 6年前,馬雲12億買下恆大隊50%的股權,如今他賺了多少錢
就在6年前,杭州綠城在財政方面出現了問題,老闆宋衛平。到處尋找投資商,希望有人能夠投資幫助球隊渡過難關。而馬雲就是浙江人,同時他也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在宋衛平的眼中,他是能夠幫助加強球隊的一個人。當時宋衛平宣布 ,馬雲已經將49%的股份收購了,兩個人的合作,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20天的時間里,馬雲和綠城走得更近了,他坐飛機去了廣州,然後馬雲和許家印達成了合作協議,拿了12億,買了50%的恆大股份,從此以後進軍足球領域。
一、馬雲入股恆大,宋衛平公開吐槽馬雲
二、馬雲當年12億買下50%的股票,現在賺了多少?
雖然說恆大在足球這方面有著很輝煌的成績,但是中國職業聯賽市場化的程度相對較低,並不是有很多人願意去看球,所以門票收入以及周邊的收入利潤都是很少的,在中國足球整體水平較低的情況之下,並不能夠吸引很多的電商主播關注。所以中超想要維持運營,掏錢的就是俱樂部老闆,而恆大這些年都是很有名的,所以說是主人維持的好,作為俱樂部的主人,這兩個人能將俱樂部維持到這種程度,也是付出了很多。要知道恆大這么多年也是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些成績也並不是沒有用的,因為關注度在不斷的提高,上市的價值也有所提高,現如今恆大的價值是150億,馬雲有50%的股權,摺合下來就是75億,大環境不好也不能影響恆大的整體價值,如果與之前相比較的話,那馬雲相當於賺了40億。
④ 天津報業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天津報業新抄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是2012-12-21注冊襲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天津濱海高新區華苑產業區榕苑路15號1-A-1103(入駐天津智信商務秘書服務有限公司託管第13號)。
天津報業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20000058732589N,企業法人李洪江,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天津報業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新媒體網路、計算機軟體、電子產品、通信設備的技術開發、轉讓、咨詢服務;經濟信息咨詢;廣告業務;市場調研;企業營銷策劃及形象策劃;教育信息咨詢;會展服務(以上經營范圍涉及行業許可的憑許可證件,在有效期限內經營,國家有專項專營規定的按規定辦理。)。
通過愛企查查看天津報業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⑤ 當年許家印以12億元,賣給馬雲恆大50%的股份,如今馬雲掙了多少
在中國體育圈,資本介入的案例這些年並不少見,萬達的王健林、蘇寧的少東家張康陽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為中國首富,馬雲同樣也加入了這場指望靠著資本推波助瀾的足球游戲,2014年,他斥資12億元人民幣從許家印手中購買了恆大50%的股份,正式開啟了這場豪賭游戲。那麼問題來了,6年多時間過去了,馬雲這次的投資究竟是賺是賠呢?那啥,且聽我慢慢道來!
恆大足球的戰績雖說是很輝煌的,但是在中國,願意到現場去看足球比賽的人是很少的,門票的收入也是十分的低微的。想要維持球隊的運轉,就要靠投資商不斷地投資,而恆大現在可以一直處在頂尖的位置,與許家印和馬雲是有很大的關系的。
現在的俱樂部,已經獲得了很高的關注了,現在的恆大是亞洲的第一支足球股票。現在除去一些開支,馬雲可以進賬60億左右的人民幣,相比6年前,馬雲賺了40多億。
許家印和馬雲都是成功的企業家,對於中國足球的貢獻,他們有著自我非常高尚的管理方式,對於足球圈的人來說是幸福的。如果中國足球能更多像他們一樣的企業家,中國足球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⑥ 江蘇紫金文創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江蘇紫金文創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牽頭江蘇省發改委、江蘇回省文化廳、江蘇省新聞出版廣答電局、江蘇省統計局、江蘇省金融辦、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共同組建,由江蘇省文化改革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管、中國江蘇網主辦。公司成立於2014年11月,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江蘇紫金文創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整合政府各類資源,為企業提供權威、高效、專業、實用有價值的服務,同時以服務為抓手、平台為紐帶,聚合各類資源打造江蘇省文化產業的「資源共享平台」。全面聚合了江蘇、全國、乃至全球的文化高端資源,同時也沉澱了大量的人才、需求和項目等相關價值資源。江蘇紫金文創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經過2年的努力,目前成為江蘇文化產業聚合服務平台、江蘇版權服務交易中心、兩岸文創培育中心。
法定代表人:張曉東
成立時間:2014-11-07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000000113267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南京市秦淮區菱角市路66號22棟101號
⑦ 新媒股份股票2019年業績增長今年配送轉增股票嗎
星美股份股票業績增長,今年配送轉正股票,要看公司的業績,如何才能夠進行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