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頭豬幾個月出欄
1、一頭豬個月出欄大約5個多月,育肥豬超90公斤後,日增重速度明顯減慢,且以脂肪沉積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銷售;不足90公斤屠宰,雖飼料利用率高,但因體重小而出肉率低,經濟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豬90~120公斤屠宰最適。
2、母豬生產一頭仔豬花費180元;仔豬哺乳期吃奶,到體重6.5公斤時斷奶,期間喂母豬飼料產奶需130元;按料肉比2.8:1(喂2.8公斤飼料長1公斤肉)、當前飼料2.2元/公斤計算,再長103.5公斤(總重約110公斤出欄)需飼料錢637.56元;每頭豬還需平攤貸款利息、土地租金約30元,防疫費約50元,人工、水電費約40元。當前出欄一頭110公斤的生豬,總成本為1067.56元。
3、多數養豬戶前幾年虧損嚴重,大量淘汰母豬壓縮產能,導致當前生豬供應量不足、豬價大漲,進一步抬高了盈利空間;二是去年秋收後至今,占飼料比例六七成的玉米,價格從前幾年2.7元/公斤降到1.6元/公斤,帶動養殖成本明顯降低。
Ⅱ 國家對2019年的生豬養殖政策是什麼
生豬作為我國最大的農業品種,2016年出欄量約為6.85億頭,市場規模早已過萬億元。同時,作為世界上生豬出欄量最大的國家,我國佔到世界生豬出欄量比重的57.46%,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潛力巨大。
據《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在養殖環節,目前我國年出欄量30萬頭以上的企業超過20家,年出欄量5萬頭以上的企業達數百家。生豬養殖行業是高投入、高風險行業。一旦出現全行業產能過剩的現象,中小養殖戶在環保和行業的雙面夾擊下生存困難,生豬養殖行業或再次面臨市場「洗牌」。
未來養豬的生態化、專業化和規模化已是大勢所趨,隨著機器設備、生產及養殖技術、投入資金等要求的不斷提高,養豬業已經成為技術和資金密集型行業。
Ⅲ 正邦集團競標平台大豬價格
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下行 2015年豬價格或將達到高點
據農業部對全國4000個養豬村版的定點監測數據顯示,權6月份 4000個監測點生豬存欄環比上漲0.2%,同比下降4.8%;能繁母豬存欄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8.2%。去年9月份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量已經持續10個月下滑,目前處於歷史較低水平,後期生豬存欄量將持續趨緊。 自去年四季度起,生豬價格便開始一路下滑。今年以來,元旦、春節等傳統的消費旺季,都沒能打破價格下跌的趨勢。隨著價格的不斷下滑,養殖企業持續處於虧損態勢。雖然5月份及7月份生豬價格有所回升,但6月份生豬存欄稍微上漲,再加上消費不旺的夏季,生豬價格短期預計還將會不溫不火。 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趨勢是判斷生豬出欄量的先行指標,從而會影響今後豬價的走勢。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下降,將直接影響到明年第二季度生豬出欄,到時生豬出欄量降低,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應量減少勢必造成價格上漲。預計2015年上半年全國生豬市場供應趨緊,生豬養殖效益將在盈虧線上或將達到高點。
Ⅳ 關於生豬出欄率的數據。
你去查閱《中國畜牧業統計年鑒》,那裡邊有比較詳細的介紹。
至於你說的世界的,很少有機構去統計了。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有一些統計資料,但是沒有寫生豬出欄率。
Ⅳ 正邦集團一共有多少個分公司
事實上,目前市場已經出現行業轉向的論調。東方證券研究員張斌梅就指出,從3月月報來看,、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大北農、、金新農的商品豬銷售均價均環比回落。隨著國家和地方一系列恢復生豬生產政策措施的落實,生豬生產已出現轉折性積極變化,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雙雙回升。據中國政府網,2020年2月能繁母豬存欄量回升至2105萬頭,同比減少2%,環比增加。至此,能繁母豬存欄已連續5個月回升。
再看正邦科技報表及其他數據的時候,隨便看到了正邦科技前幾天發布的定向增發公告。說到此類公告,其實很多投資者都不太注意,這也是沒有辦法,畢竟滬深兩市近四千家上市,每天發布的各類報告無數,我們老百姓沒有精力去研讀每份報告的,對於很多投資者言,即便是自己持有或關注的上市發公告,或許也未必去看吧。
相反,去年國內規模豬場的產能卻逆勢增長,市場佔有率明顯提升。年報披露,正邦科技、等10家養豬上市總出欄量的市場佔有率2019年已提升至,產業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
正邦科技也表示,結合飼料、養殖一體化生產優勢,春節前各下屬生豬養殖場及服務部飼料備貨在40天左右,養殖場目前飼料供應充足。
從個股的主力資金凈流入情況來看,數據顯示,4日主力資金凈流入居前的個股為斯達半導、南京證券、中國平安、正邦科技、永輝超市,均吸引了超過5億元的主力資金凈流入,其中上市以來還未開板的斯達半導吸引了億元的主力資金凈流入。
市場熱點方面:新基建持續強勢,政策利好新基建,特高壓板塊全天領漲,智慧能源、中國西電、平高電氣等十餘股漲停。大消費概念盤中崛起,走強,大北農、正邦科技、得力斯、傲農生物等多股漲停;白酒概念全天單邊拉升,山西汾酒、順鑫農業漲停,古井貢酒、五糧液等漲逾6%;金融權重股發力走高,張家港行、南京證券拉升封板,中信建投、浙商證券均一度漲停;病毒防治、網紅持續強勢,克勞斯7連板,星期六4連板;
具體來看,正邦科技全資子江西正邦畜牧發展以不超過6.66億元的自有資金,參與設立廣東邦農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作為該基金的LP;浙江東方擬出資不超過2.7億元人民幣作為有限合夥人,參與設立杭州鴻富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該基金總規模擬不低於6億元,基金運營期為5年(其中投資期三年,退出期兩年)。
業績方面,機構評級買入個股中,有61股已經公布了年度業績,凈利潤同比增幅最大的是一創業,年度業績實現凈利潤億元,同比增長。凈利潤同比增幅較高的還有皖維高新、傑瑞股份等,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有29股已經公布了年度業績快報,凈利潤增幅較高的有正邦科技、會暢通、,增幅為、、。
豬肉板塊預期中的大漲,可惜昨天賣了,板塊龍頭是正邦科技無疑,資金鎖倉得厲害,新高上方無壓力,看好,天邦這幾天散戶進太多了,主力難拉,要做的話推薦正邦科技
正邦科技從2004年通過收購原農業部定點一級種豬場「江西省養豬育種中心」介入生豬養殖業務以來,16年來一直專注於生豬養殖行業,具有豐富的生豬養殖經驗和先發優勢,正邦科技近幾年來生豬出欄規模一直排在國內三名,後續有望向二名沖擊。隨著這幾年跑馬圈地的完成,將無懼競爭對手及新進入者的競爭。
正邦科技日晚間發布2019年年報,實現營收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歸屬於上市股東凈利潤為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19年,正邦科技擬每10股派元(含稅),現金分紅金額達億元。同日,正邦科技發布2020年一季度業績報告,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歸屬於上市股東凈利潤為億元,較上年同期扭虧為盈。
正邦科技的一季報發出後,多家機構給出「買入」評級,原因很簡單,2020年生豬整體供應依然偏緊,行業屬於高景氣的時候,正邦科技2020年一季報亮點也頗為明顯:均重和價格造就了正邦科技比較優異的一季度的出欄。
Ⅵ 養豬業上市公司有哪些
2017年上半年過去,牧原生豬出欄萬頭,相當於2016年全年的量。
2017年預計在2016年的基礎上直接翻一番,將達到600萬,甚至800萬頭。
不得不說,牧原應該是這兩年生豬出欄增長最快的企業。
NO3.正大
對於正大,根據靜書統計的資料來看,其在中國的生豬產能已經有至少1500萬頭,包括在建和剛拿下的項目。但是根據今年5月豬易傳媒采訪正大高層的資料來看,正大目前的生豬出欄仍舊維持在300萬頭左右。
NO4.雛鷹農牧
對於雛鷹農牧來說,也是公司+農戶,但是其加的方式與溫氏又不同,雛鷹的農戶,養的是母豬。並且,雛鷹農牧作為上市企業第一個上市的養豬企業,如今在養豬上的心思卻不那麼專一。金融、電競、電商,食品,雛鷹農牧都有涉獵。
在生豬養殖上,進展緩慢,2017年上半年生豬出欄119萬頭,同比去年增長了16萬頭。
NO5.正邦
如果說2017年養豬的口號喊得最響亮的,那自然是正邦。
早在2013年之前,正邦就提出了2016年生豬出欄要達到1000萬頭的目標,2013年正邦生豬出欄還在114.98萬頭。
盡管目標沒有完成,但是2016年5月的時候,正邦董事長林印孫提出,2020年控制生豬規模要達到5000萬頭。其中自養1000萬,公司+農戶1000萬,飼料服務3000萬頭。
但這還不是終極目標,2017年2月,正邦集團總裁林印孫又提出了7000萬頭生豬戰略目標。
這還不算完。
君不見,今年4月份福州的飼料工業展上,正邦又調回到5000萬頭的目標。
根據數據顯示, 2017年上半年生豬出欄96萬頭,同比去年非但沒有增長,還下降了30萬頭。
NO6.寶迪
對於寶迪,也算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
養豬的時間夠久,體量也足夠大,但是在養豬的步伐上,卻一直停滯不前。 根據最新資料來看,2016年下半年開始,寶迪也加快了豬場項目的建設。
NO7.中糧肉食
如果說集萬千寵愛為一身的養豬企業,那必然是中糧肉食。一個是國企的背景,一個是香港的上市企業,可以說占盡了各種資源和優勢。
2017年上半年,生豬出欄量101萬頭,同比增長35.7%。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今年6月,中糧宣布,也要走「公司+農戶」的模式。
NO8.揚翔
對於揚翔,2015年生豬出欄80萬頭,2016年120萬頭左右。不僅僅增量較快,其成本控制也較低,據了解,目前揚翔的成本在5.5元左右。其高層表示,未來揚翔的目標是4.5元。
NO9.新希望六和
2016年2月份宣布轉型養豬的新希望六和,這兩年的進展也令人矚目。特別是其夏津的豬場,psy達到30,料肉比可以做到2.3。
根據了解,2016年新希望六和生豬出欄110萬頭,但是2017年,也講翻一倍,達到250萬頭左右。並且,新希望六和目前已經囤下了足夠900萬頭生豬出欄的土地。
NO10.金鑼
在今年一次山東畜牧業協會的會上,金鑼的一位代表曾說過,2016年生豬出欄100萬頭,2017、2018這兩年,爭取再達到200萬頭。
並且,按照今年的預計,佳和農牧、鐵騎力士、特驅生豬出欄將超過100萬頭。
文章的最後,我們來看養豬業前二十大排名!
其他基本為年出欄40-80萬頭的企業,有天邦、新大牧業、新五豐、環山、安佑、大北農。其中,大北農生豬出欄增長也較為迅猛,預計2017年將達到120萬頭,增長高達300%。
以上排行榜上的企業,除了牧原完全是自繁自養,其餘企業多少都涉及了公司+農戶的模式。特別是一些缺乏自己種豬場的企業,沒有足夠的仔豬供應,會抓其他豬場的仔豬來交給農戶放養。這種情況,風險很高。在2016年豬價較高的時候,這么操作,多少還是有利可圖。而一旦豬價大幅下跌,跌破6.5元,那麼很多放合同豬的飼料企業將直接虧損。
新希望六和夏津農牧總經理張濤曾表示:「曾經有競爭對手到這一帶來,開出了250-300元的代養費,跟我們爭奪農戶。但他們的整體效率不如我們,去年豬價高的時候還能撐得住,今年就不能堅持下去了。我們就曾經有幾個合作養殖戶,去年有段時間曾經被競爭對手開出的高價吸引走,結果到今年又回來找我們,求著要和我們重新合作。」
但是今年豬價來看,跌破13元還僅僅是個開始,下半年生豬行情同樣不容樂觀。再看2018年,2019年,更是硝煙彌漫。好在,各大企業可以根據對行情的把握,在調整生豬出欄的速度,以防止豬價大跌時候過度的虧損。
表面上看起來,各大巨頭養豬,要爭搶的是散戶退出的市場份額。但是不要忘了,在面對豬周期的時候,不是以規模論英雄,而是成本。
Ⅶ 國內養豬十大企業排名
NO1、溫氏
毫無懸念,2016年中國最大的養豬企業,仍舊是溫氏。根據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溫氏生豬出欄量為1543萬頭,預計全年將超過1700萬頭,穩佔中國生豬養殖企業第一的位置。並且,根據溫氏2016年大力擴張,重點從南方逐步向北方遷移,溫氏高層預計每年出欄量增長為15%,2018年之後速度將更快!
NO2、正大集團
正大集團布局生豬養殖相比其他飼料企業要更早,大致從2011年開始,就已經開始在全國各地建廠養豬。而且就投資來看,都是大手筆,均是年出欄30萬頭到300萬頭的大規模。據了解,2016年正大集團生豬出欄量在400萬頭左右,位居全國第二。並且,其全球能繁母豬量在66萬頭,同樣是全球第二。
NO3、寶迪
天津寶迪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國有40多家子公司,員工5000多人,擁有集飼料、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在十多個省市擁有已投產或在建的大型工業園區和畜禽育種養殖基地。據了解,生豬出欄量在300萬頭左右。寶迪的目標是,150萬頭原種豬,1500萬頭商品豬。
NO4、牧原
自經歷了2014年、2015年第一季度的虧損之後,牧原終於在2015年3月份豬價上漲之後揚眉吐氣。你2016年生豬出欄量在300萬頭左右,同比去年增長高達66%,幾乎是今年生豬產量增長最快的企業。僅今年前三季度,牧原凈利潤就高達18億元左右,意氣風發的牧原在11月份的時候就舉辦了2016年度總結表彰大會,會上對優秀員工進行了200萬元現金、賓士轎車的大獎!
space
我國有哪些比較出名的養豬企業?全國養豬企業排名
我國有哪些比較出名的養豬企業?全國養豬企業排名
正大集團
NO5、正邦
賺大錢,發豪車的不僅僅有牧原,正邦也是這么乾的。2016年,正邦生豬出欄250萬頭左右,同比去年增長56%,也是生豬養殖業內的一匹黑馬!在12月的一次論壇上,正邦總經理林峰闡述了正邦未來的目標是5000萬頭!
NO6、中糧
於今年11月份在香港上市的中糧肉食,目前在全國有47個生豬養殖場,2個屠宰量、2個食品加工廠。2015年中糧生豬出欄在100多萬頭,預計2016年將增長至200萬頭,目標是2020年產能達到550萬頭。
NO7、雛鷹
2016年雛鷹農牧生豬出欄預計在140萬頭左右(不包括仔豬出欄),位居全國第七位。若加上仔豬,那麼出欄量在213萬頭。
NO8、揚翔
2015年楊翔生豬出欄在100萬頭,預計2016年在120萬頭左右。並且,楊翔2016年生豬成本在5.5元左右,目標是未來五年內成本要下降至4.5元。
NO9、新希望六和
新希望六和在今年2月底提出向生豬養殖業轉型,並且以自有資金6億收購本香農牧,盡管整個收購過程歷經了接近一年半,但是好在12月30日的時候證監會終於通過了。對於新希望六和轉型養豬,表示要拿出88億,目標是3000萬頭。今年6月份,李兵表示,預計今年新希望六和生豬出欄在100萬頭左右(預計是不合並本香報表的前提下,若合並,出欄量將在150-170萬頭左右)。
NO10、佳和農牧
佳和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目前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江西、四川、浙江、安徽、河北、內蒙古、黑龍江等11省區發展設立了42家分子公司;興建超過45個養殖基地,年生豬產能規模超過100萬頭。 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最新公告顯示,佳和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擬掛牌新三板上市。並且,今年8月份,禾豐牧業出資5000萬元,收購張家口佳和農牧股份有限公司35%股權,張家口佳和農牧年出欄生豬5萬頭。
Ⅷ 2020年生豬的產能回升了嗎
2020年,我們預計生豬價格上半年高位運行,下半年重心下移。供給端,在疫情未來不再規模爆發的情況下,從能繁母豬的存欄看,2019年二季度能繁母豬數量加速下滑,按照繁殖周期推算,2020年一、二季度生豬出欄或繼續下降。2019年10月能繁母豬存欄量企穩回升,預計2020年三季度後生豬出欄逐漸開始增加,當然產能恢復到正常年份仍需要時間傳導。從補欄情況看,高利潤及政策刺激下,規模企業以及散戶的補欄進度超預期。總體看,預計2020上半年生豬供應仍偏緊,下半年產能開始恢復,前期供需偏緊情況開始緩解,市場預期轉向。
Ⅸ 中國每年能出欄多少頭豬
2012年一期雜志上刊登的年產8億頭,年消耗6.5億頭。現在每年大概是七億多頭,每年大概增長百分之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