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王安電腦集團

王安電腦集團

發布時間:2021-05-26 07:39:41

Ⅰ 王安的悲劇原因

是什麼使一個強大而繁榮的年輕電腦帝國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崩潰了呢?當然,原因是復雜的。首先是王安未能激流勇退,推出新人。晚年的王安失去了蓬勃向上的進取精神,在經營上故步自封,判斷力趨向遲鈍,使公司失去了原有的日新月異的優勢,可謂王安公司衰落的原因之一。以他的天才,居然沒有發現向更廉價和多功能化方向發展的個人電腦,必將淘汰他的功能單一的文字處理機和大體型的微機。當IBM等公司致力發展個人電腦之際,王安卻不聽下屬勸告,拒絕開發這類產品。當電腦行業向更開放、更工業化、標准化的方向發展時,王安卻堅持自己老一套的專有的生產線。這時王安公司的產品不但未趕上發展兼容性高的個人電腦這一電腦新潮流,而且失去了王安電腦原有的寶貴特徵和性能。在電腦這一高科技含量且高速發展的行業中,新產品開發與市場脫離必然導致一個公司的失敗。
此外,王安公司衰落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背離了現代化企業專家集團控制,聘用優才管理的通用方式,反而像許多華人企業一樣,延續傳統的家族管理方式,任人唯親,造成用人不當。1986年11月,王安以「虎父無犬子」的心態,不顧眾多董事和部屬的反對,任命36歲的兒子王烈為公司總裁,其實王烈出掌研究部門時就表現不佳,1983年他宣布推出的10餘種產品無一兌現。由於他才識平庸,缺乏父輩的雄風,加之不很了解公司業務,令董事會大失所望,一些追隨王安多年的高層管理人員憤然離去,公司元氣大傷。從1986年底王烈赴任至1988年中,僅1年多時間,公司的財務狀況急劇惡化,1988年的虧損額高達4.24億美元。1989年9月,病危之中的王安,不得不親自宣布王烈辭職,另請高明。1990年王安去世後,王安公司每況愈下,不僅逐漸失去市場,也逐漸失去了顧客的信心。
還有,在最後關鍵性的3年中,公司決策羈於優柔寡斷,沒有作出堅決的選擇,迅速降低產品成本。他們沒有生產出為更多客戶所期待的新產品,反而通過對已售出產品的維修,軟體換代和其它附加費從顧客兜里榨取錢。這種只顧眼前利益、損傷公司形象、消蝕上帝信任的做法,也必然會將公司引向末路。
據《亞洲華爾街日報》分析,王安公司對其客戶基礎造成的最大傷害,是該公司大幅度提高了維持電腦運行所必須的更換軟體的費用。無論誰購買了王安公司的大型微機,都必須支付5000美元的費用,而以前這項費用只需1000美元。
王安公司與那些王安電腦的銷售公司的關系也極度惡化,那些公司專向有特別要求的客戶出售特製的王安電腦系統。當這些公司因為技術方面的問題用電話詢問王安公司的工程師時,竟要每次收費175美元。凡此種種,不但失去了顧客的信任,而且極大地傷害了合作夥伴,最終導致了無可挽回的衰敗,這就是王安的悲劇。

Ⅱ 組織行為學案例分析 王安電腦公司的用人之道

1、根據西方人性假設理論,王安的人性觀屬於「自我實現人性的假設」。此假設認為:

⑴ 工作可以成為滿意的源泉;
⑵ 人們在實現他們所承諾的目標任務時,會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⑶ 對目標、任務的承諾取決於實現這些目標、任務後能得到的報償的大小;
⑷ 在適當條件下,一般的人不但懂得接受,而且懂得去尋求負有職責的工作;
⑸ 在解決組織問題時,大多數人具有運用相對而言的高度想像力、機智和創造性的能力。

2、如果用M(積極性的高低)=E(期望值)?V(效價)來表示王安激勵員工的過程,那麼請你指出這個模型中什麼是目標、變數和關系?
根據弗洛姆的期望理論M=VE,「M」:表示寂靜性的高低,動機的激發力量。在王安電腦公司充分表現為王安的成功激勵,使每個員工對工作的積極性都非常高。「V」表示期望值,即王安對公司利益和對員工作出貢獻的期望,還有員工在公司可以一展所長實現自我價值的期望,這些表現值都很高。「E」表示效價,即對王安和員工來講工作所具有的價值。
在這三者中,三個都是變數,M員工的積極性是一個隨時變化的量;V目標效價隨時變化:E不同時期不同目標,也隨時變化。E代表目標。即組織目標、組織所期望獲得的期望值正確處理三者關系。調動M提高V增大E;要注意若一者為0,即所有值都為0。同時注意處理好三方面的關系:個人努力與績效的關系、績效和組織獎勵的關系、組織獎勵和滿足個人需求的關系。

Ⅲ 誰知道有關王安電腦的一些事件

王安是來自上海的移民,自幼聰明非凡,先後於上海交通大學、哈佛大學就讀,於1948年獲哈佛博士學位。不久,他發明"磁蕊記憶體",大大提高了電腦的貯存能力。1951年,他創辦王安實驗室。1956年,他將磁蕊記憶體的專利權賣給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獲利40萬美元。雄心勃勃的王安並不滿足於安逸享樂,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使他將這40萬美元全部用於支持研究工作。1964年,他推出最新的用電晶體製造的桌上電腦,並由此開始了王安電腦公司成功的歷程。
王安公司在其後的20年中,因為不斷有新的創造和推陳出新之舉,使事業蒸蒸日上。如1972年,公司研製成功半導體的文字處理機,兩年後,又推出這種電腦的第二代,成為當時美國辦公室中必備的設備。對科研工作的大量投入,使公司產品日新月異,迅速佔領了市場。這時的王安公司,在生產對數電腦、小型商用電腦、文字處理機以及其它辦公室自動化設備上,都走在時代的前列。

當然,任何公司的發展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王安公司也不例外。早在60年代中期,由於公司初期生意不錯,而老闆王安博士又雄心勃勃,想與電腦行業霸主IBM公司一爭雌雄,導致公司業務擴張過快。公司實力難以承受這么大的壓力,只能四處借貸。最終負債累累。1967年8月23日,公司在債權銀行的壓力下,只能發行250萬美元的股票來償還債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竟然成為王安公司飛黃騰達的起點。原來,由於公司業績很好,深受大眾信賴,公司股票以每股12 5美元上市,當天收盤的股價竟高達40 5美元。一日之間,王安家族成為擁有帳面財富達5000萬美元的超級富豪。

至1986年前後,王安公司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年收入達30億美元,在美國《幸福》雜志所排列的500家大企業中名列146位,在世界各地僱傭了3 15萬員工。而王安本人,也以2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臍身美國十大富豪之列。

然而,幸運並非總是眷顧著王安公司。在80年代末期,幾乎與王安患上絕症的同時,王安公司也由於一連串的重大失誤,由興盛走向衰退。至1992年6月30日,王安公司的年終盈利降至19億美元,比過去4年總收入額下降了16 6億美元。同時,王安公司的市場價值也從56億美元跌至不足1億美元。4年前,鼎盛時期的王安公司雇員達3.15萬人,現在卻將減至8000人。正如十幾年前王安公司神奇的崛起一般,它又以驚人的速度衰敗了。

實際上,早在3年前,王安公司就已陷入了資金醫乏的困境中,但那時王安的兒子王烈仍然對公司的前景充滿信心。"我們擁有30億美元的年收入,決不可能垮台。"王烈自信地說道。

事實證明,他錯了,王安公司的產業損失相當慘重,在他們申請《破產法》第十一章"破產保護"之前3個月的痛苦煎熬中,王安公司沒有得到新的投資者,深陷在債務的困境中。王安公司似乎在劫難逃,將近全部資產四分之一的巨額損失赫然逼近。這時的王安公司面臨著違反銀行債務協定的危險,該協定要求公司至少保持一個最低資產凈值。即使王安公司能夠成功地重組債務,也會規模銳減,甚至不能繼續從事電腦行業。如此悲慘的處境將使王安公司5000名職工失業,而且,王安公司的股東們也損失慘痛——包括王安家族本身,他們曾擁有價值近16億美元的股票。一個輝煌燦爛的帝國夢想破滅之後,"竟是一個多麼黯淡無奈的尾聲啊!

是什麼使一個強大而繁榮的年輕電腦帝國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崩潰了呢?當然,原因是復雜的。首先是王安未能激流勇退,推出新人。晚年的王安失去了蓬勃向上的進取精神,在經營上故步自封,判斷力趨向遲鈍,使公司失去了原有的日新月異的優勢,可謂王安公司衰落的原因之一。以他的天才,居然沒有發現向更廉價和多功能化方向發展的個人電腦,必將淘汰他的功能單一的文字處理機和大體型的微機。當IBM等公司致力發展個人電腦之際,王安卻不聽下屬勸告,拒絕開發這類產品。當電腦行業向更開放、更工業化、標准化的方向發展時,王安卻堅持自己老一套的專有的生產線。這時王安公司的產品不但未趕上發展兼容性高的個人電腦這一電腦新潮流,而且失去了王安電腦原有的寶貴特徵和性能。在電腦這一高科技含量且高速發展的行業中,新產品開發與市場脫離必然導致一個公司的失敗。

此外,王安公司衰落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背離了現代化企業"專家集團控制,聘用優才管理"的通用方式,反而像許多華人企業一樣,延續傳統的家族管理方式,任人唯親,造成用人不當。1986年11月,王安以"虎父無犬子"的心態,不顧眾多董事和部屬的反對,任命36歲的兒子王烈為公司總裁,其實王烈出掌研究部門時就表現不佳,1983年他宣布推出的10餘種產品無一兌現。由於他才識平庸,缺乏父輩的雄風,加之不很了解公司業務,令董事會大失所望,一些追隨王安多年的高層管理人員憤然離去,公司元氣大傷。從1986年底王烈赴任至1988年中,僅1年多時間,公司的財務狀況急劇惡化,1988年的虧損額高達4 24億美元。1989年9月,病危之中的王安,不得不親自宣布王烈辭職,另請高明。1990年王安去世後,王安公司每況愈下,不僅逐漸失去市場,也逐漸失去了顧客的信心。

還有,在最後關鍵性的3年中,公司決策羈於優柔寡斷,沒有作出堅決的選擇,迅速降低產品成本。他們沒有生產出為更多客戶所期待的新產品,反而通過對已售出產品的維修,軟體換代和其它附加費從顧客兜 榨取錢。這種只顧眼前利益、損傷公司形象、消蝕"上帝"信任的做法,也必然會將公司引向末路。

據《亞洲華爾街日報》分析,王安公司對其客戶基礎造成的最大傷害,是該公司近年來大幅度提高了維持電腦運行所必須的更換軟體的費用。無論誰購買了王安公司的大型微機,都必須支付5000美元的費用,而以前這項費用只需1000美元。

王安公司與那些王安電腦的銷售公司的關系也極度惡化,那些公司專向有特別要求的客戶出售特製的王安電腦系統。當這些公司因為技術方面的問題用電話詢問王安公司的工程師時,競要每次收費175美元。凡此種種,不但失去了顧客的信任,而且極大地傷害了合作夥伴,最終導致了無可挽回的衰敗,這就是王安的慘劇。

愛德華 米勒是著名的經營專家,他曾屢屢挽救瀕臨絕境的公司。1989年9月3日,垂暮多病的王安博士親自下令大兒子辭職,並高薪聘請米勒接任這一職務。米勒向王博士表示了堅定的信心,當時,他簡直被當成了王安公司的救世主。他訂下3年契約幫助王安公司重整旗鼓,年收入100萬美元。他的加入給股民又一次帶來了希望,王安公司的股票價格上升了25美分,達到6 25美元。

米勒上任後,果然表現出了他在處理債務方面的才幹,迅速緩解了致命的財務困難。1年內,他大幅減少了附有義務要求的銀行債務,成功地將債務總額由5 75億美元降至1200萬美元。這部分債款大部分是靠出售分公司的資產和賣掉台灣一家工廠30%的股份所得到的資金償付的。

但是,對於電腦這一高科技的新興產業來說,米勒有其致命的缺點——他是個新手,因此他無法有效地解決王安失敗的基本問題,即促使王安實驗室迅速推出新產品。由於他對電腦行業所知甚少,所以不能正確預測公司新產品的研製進度,也不能成功地組織人力物力進行研製活動。他曾許諾要生產一種能使Unix作業系統運轉的工業標准電腦,但到1991年底他還未組織軟體專家進行開發。他甚至聲稱要在原有的圖文兼容機的市場基礎上把公司變成一個軟體公司。這一切使王安公司趕上世界潮流的機會再次喪失了。

原有客戶已逐漸用個人電腦取代了王安公司的文字處理機,而其它的潛在客戶中又對王安公司的發展狀況心存疑慮。資訊開發顧問特納先生說:"他們失敗於沒有接受開放系統,而他們一旦開始著手,又落後太多。"是的,在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中,停滯不前甚至進步緩慢都將使企業為時代所淘汰。

另外,米勒也沒有保住公司賴以生存的基礎——客戶的信任。他在某些方面行動太遲緩了。例如,本來事先決定裁減1000名僱工,可是直到幾個月後使公司元氣大傷的停工之後,他才將其付諸實施。許多傷害顧客的規定和做法,也未能被盡早地禁止。這樣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一個沒有客戶的公司是無法生存的。

而且,米勒錯誤地估計了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他一廂情願地盲目樂觀,甚至就在王安公司宣布其巨額損失之前僅幾刻鍾,他還在預告利潤的回升。

無論如何,愛德華 米勒沒有成為王安公司的"救世主",致命的債務和一連串的決策失誤,使公司一次次錯過了重振雄風的良機,機會轉瞬即逝,造成的損失則已是不可挽回了。

僅僅10年之前,也就是80年代初期,王安公司的股票曾在相當長的時間保持在頂峰的42 5美元。這樣的鼎盛時期實在太短暫了,當王安公司山窮水盡,前途黯淡的財務狀況曝光後,王家B種普通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由1992年2月份的75美分,一天就下降了37 5美分。在這之前股市瘋狂的3天中,有超過800萬美元的股票易手。

在百般無奈之中,愛德華 米勒申請了破產保護。他說,提出破產保護是為了使王安公司繼續經營,並實行重組。重組後的王安公司將成為更精簡、更專業化而且更具競爭性的公司,員工將由1 3萬人裁至8000人。以王安公司目前財務和經營狀況,要想實行重組,扭轉公司的虧損局面,甚至要想使王安公司繼續存在下去,申請破產保護是唯一的出路。重組後王安公司,重點將不再是電腦硬體的研製和生產,而是轉向軟體的開發和向客戶提供各種服務。

按照美國的破產法,申請減產保護並不等於破產。眾多的中國人仍懷著善意在關注著王安公司的動向。畢竟,王安作為一個中國人,開拓了為千千萬萬中國人自豪的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因此,對王安公司,中國人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他們不希望看到王安博士以一生心血澆灌的美麗夢想如此地破滅,他們期待著王安公司打個漂亮的翻身仗,創造東方的又一奇跡。

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則是嚴峻的。呈現在王安公司面前的,是一條看不清終點的路。評點

王安,一個到美國闖天下的中國人,用短短20多年的奮斗,創造了一個價值幾十億美元的現代神話。而在短暫的輝煌之後,僅僅不到10年的時間,這個神話又破滅了,為什麼呢?這就是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一個大企業領導人的作用的體現。

王安公司經歷了3位總裁,3位總裁不同的才乾和風格,對應著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首先是王安本人,青年乃至中年的王安,雄心勃勃,有膽有識。他作為一個電腦博士,有常人難以比擬的創造性。而這種獨到的創新能力對電腦這個日新月異的行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個階段的王安公司也因此以驚人的速度崛起了。晚年的王安,不但夫去了敏銳的判斷力,而且故步自封,剛愎自用,成為事業發展的障礙,王安公司也因此失去了電腦行業中領先的地位,開始走向衰落。

如果這時的王安能夠幡然醒悟,那麼王安公司必然會柳暗花明了。可惜,他任人唯親,育目地讓大兒子接替自己。這第二任總裁才識平庸,毫無特長,不但不能弭補過去的失誤,而且使公司雪上加霜,江河日下。

這時,公司的第三位總裁愛德華 米勒出現了。多次受命於危難之中的米勒本應是個恰當的人選。但是,人們忽略了他對電腦行業一竅不通這一致命缺陷。雖然債務處理方面的特長幫助王安公司成功地減少了債務,但是,電腦企業興盛的根本應是開發產品,增加收入,這對於米勒來說,實在是強人所難了。所以,他終於沒有成為王安公司的"救世主".

由此可見,王安公司短短幾十年中戲劇性的發展變化實在理所必然了。這深刻的教訓,今天的我們,更要引以為戒。

Ⅳ 王安電腦怎麼沒了

王安是來自上海的移民,自幼聰明非凡,先後於上海交通大學、哈佛大學就讀,於1948年獲哈佛博士學位。不久,他發明"磁蕊記憶體",大大提高了電腦的貯存能力。1951年,他創辦王安實驗室。1956年,他將磁蕊記憶體的專利權賣給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獲利40萬美元。雄心勃勃的王安並不滿足於安逸享樂,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使他將這40萬美元全部用於支持研究工作。1964年,他推出最新的用電晶體製造的桌上電腦,並由此開始了王安電腦公司成功的歷程。
王安公司在其後的20年中,因為不斷有新的創造和推陳出新之舉,使事業蒸蒸日上。如1972年,公司研製成功半導體的文字處理機,兩年後,又推出這種電腦的第二代,成為當時美國辦公室中必備的設備。對科研工作的大量投入,使公司產品日新月異,迅速佔領了市場。這時的王安公司,在生產對數電腦、小型商用電腦、文字處理機以及其它辦公室自動化設備上,都走在時代的前列。

當然,任何公司的發展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王安公司也不例外。早在60年代中期,由於公司初期生意不錯,而老闆王安博士又雄心勃勃,想與電腦行業霸主IBM公司一爭雌雄,導致公司業務擴張過快。公司實力難以承受這么大的壓力,只能四處借貸。最終負債累累。1967年8月23日,公司在債權銀行的壓力下,只能發行250萬美元的股票來償還債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竟然成為王安公司飛黃騰達的起點。原來,由於公司業績很好,深受大眾信賴,公司股票以每股12 5美元上市,當天收盤的股價竟高達40 5美元。一日之間,王安家族成為擁有帳面財富達5000萬美元的超級富豪。

至1986年前後,王安公司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年收入達30億美元,在美國《幸福》雜志所排列的500家大企業中名列146位,在世界各地僱傭了3 15萬員工。而王安本人,也以2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臍身美國十大富豪之列。

然而,幸運並非總是眷顧著王安公司。在80年代末期,幾乎與王安患上絕症的同時,王安公司也由於一連串的重大失誤,由興盛走向衰退。至1992年6月30日,王安公司的年終盈利降至19億美元,比過去4年總收入額下降了16 6億美元。同時,王安公司的市場價值也從56億美元跌至不足1億美元。4年前,鼎盛時期的王安公司雇員達3.15萬人,現在卻將減至8000人。正如十幾年前王安公司神奇的崛起一般,它又以驚人的速度衰敗了。

實際上,早在3年前,王安公司就已陷入了資金醫乏的困境中,但那時王安的兒子王烈仍然對公司的前景充滿信心。"我們擁有30億美元的年收入,決不可能垮台。"王烈自信地說道。

事實證明,他錯了,王安公司的產業損失相當慘重,在他們申請《破產法》第十一章"破產保護"之前3個月的痛苦煎熬中,王安公司沒有得到新的投資者,深陷在債務的困境中。王安公司似乎在劫難逃,將近全部資產四分之一的巨額損失赫然逼近。這時的王安公司面臨著違反銀行債務協定的危險,該協定要求公司至少保持一個最低資產凈值。即使王安公司能夠成功地重組債務,也會規模銳減,甚至不能繼續從事電腦行業。如此悲慘的處境將使王安公司5000名職工失業,而且,王安公司的股東們也損失慘痛——包括王安家族本身,他們曾擁有價值近16億美元的股票。一個輝煌燦爛的帝國夢想破滅之後,"竟是一個多麼黯淡無奈的尾聲啊!

是什麼使一個強大而繁榮的年輕電腦帝國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崩潰了呢?當然,原因是復雜的。首先是王安未能激流勇退,推出新人。晚年的王安失去了蓬勃向上的進取精神,在經營上故步自封,判斷力趨向遲鈍,使公司失去了原有的日新月異的優勢,可謂王安公司衰落的原因之一。以他的天才,居然沒有發現向更廉價和多功能化方向發展的個人電腦,必將淘汰他的功能單一的文字處理機和大體型的微機。當IBM等公司致力發展個人電腦之際,王安卻不聽下屬勸告,拒絕開發這類產品。當電腦行業向更開放、更工業化、標准化的方向發展時,王安卻堅持自己老一套的專有的生產線。這時王安公司的產品不但未趕上發展兼容性高的個人電腦這一電腦新潮流,而且失去了王安電腦原有的寶貴特徵和性能。在電腦這一高科技含量且高速發展的行業中,新產品開發與市場脫離必然導致一個公司的失敗。

此外,王安公司衰落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背離了現代化企業"專家集團控制,聘用優才管理"的通用方式,反而像許多華人企業一樣,延續傳統的家族管理方式,任人唯親,造成用人不當。1986年11月,王安以"虎父無犬子"的心態,不顧眾多董事和部屬的反對,任命36歲的兒子王烈為公司總裁,其實王烈出掌研究部門時就表現不佳,1983年他宣布推出的10餘種產品無一兌現。由於他才識平庸,缺乏父輩的雄風,加之不很了解公司業務,令董事會大失所望,一些追隨王安多年的高層管理人員憤然離去,公司元氣大傷。從1986年底王烈赴任至1988年中,僅1年多時間,公司的財務狀況急劇惡化,1988年的虧損額高達4 24億美元。1989年9月,病危之中的王安,不得不親自宣布王烈辭職,另請高明。1990年王安去世後,王安公司每況愈下,不僅逐漸失去市場,也逐漸失去了顧客的信心。

還有,在最後關鍵性的3年中,公司決策羈於優柔寡斷,沒有作出堅決的選擇,迅速降低產品成本。他們沒有生產出為更多客戶所期待的新產品,反而通過對已售出產品的維修,軟體換代和其它附加費從顧客兜 榨取錢。這種只顧眼前利益、損傷公司形象、消蝕"上帝"信任的做法,也必然會將公司引向末路。

據《亞洲華爾街日報》分析,王安公司對其客戶基礎造成的最大傷害,是該公司近年來大幅度提高了維持電腦運行所必須的更換軟體的費用。無論誰購買了王安公司的大型微機,都必須支付5000美元的費用,而以前這項費用只需1000美元。

王安公司與那些王安電腦的銷售公司的關系也極度惡化,那些公司專向有特別要求的客戶出售特製的王安電腦系統。當這些公司因為技術方面的問題用電話詢問王安公司的工程師時,競要每次收費175美元。凡此種種,不但失去了顧客的信任,而且極大地傷害了合作夥伴,最終導致了無可挽回的衰敗,這就是王安的慘劇。

愛德華 米勒是著名的經營專家,他曾屢屢挽救瀕臨絕境的公司。1989年9月3日,垂暮多病的王安博士親自下令大兒子辭職,並高薪聘請米勒接任這一職務。米勒向王博士表示了堅定的信心,當時,他簡直被當成了王安公司的救世主。他訂下3年契約幫助王安公司重整旗鼓,年收入100萬美元。他的加入給股民又一次帶來了希望,王安公司的股票價格上升了25美分,達到6 25美元。

米勒上任後,果然表現出了他在處理債務方面的才幹,迅速緩解了致命的財務困難。1年內,他大幅減少了附有義務要求的銀行債務,成功地將債務總額由5 75億美元降至1200萬美元。這部分債款大部分是靠出售分公司的資產和賣掉台灣一家工廠30%的股份所得到的資金償付的。

但是,對於電腦這一高科技的新興產業來說,米勒有其致命的缺點——他是個新手,因此他無法有效地解決王安失敗的基本問題,即促使王安實驗室迅速推出新產品。由於他對電腦行業所知甚少,所以不能正確預測公司新產品的研製進度,也不能成功地組織人力物力進行研製活動。他曾許諾要生產一種能使Unix作業系統運轉的工業標准電腦,但到1991年底他還未組織軟體專家進行開發。他甚至聲稱要在原有的圖文兼容機的市場基礎上把公司變成一個軟體公司。這一切使王安公司趕上世界潮流的機會再次喪失了。

原有客戶已逐漸用個人電腦取代了王安公司的文字處理機,而其它的潛在客戶中又對王安公司的發展狀況心存疑慮。資訊開發顧問特納先生說:"他們失敗於沒有接受開放系統,而他們一旦開始著手,又落後太多。"是的,在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中,停滯不前甚至進步緩慢都將使企業為時代所淘汰。

另外,米勒也沒有保住公司賴以生存的基礎——客戶的信任。他在某些方面行動太遲緩了。例如,本來事先決定裁減1000名僱工,可是直到幾個月後使公司元氣大傷的停工之後,他才將其付諸實施。許多傷害顧客的規定和做法,也未能被盡早地禁止。這樣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一個沒有客戶的公司是無法生存的。

而且,米勒錯誤地估計了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他一廂情願地盲目樂觀,甚至就在王安公司宣布其巨額損失之前僅幾刻鍾,他還在預告利潤的回升。

無論如何,愛德華 米勒沒有成為王安公司的"救世主",致命的債務和一連串的決策失誤,使公司一次次錯過了重振雄風的良機,機會轉瞬即逝,造成的損失則已是不可挽回了。

僅僅10年之前,也就是80年代初期,王安公司的股票曾在相當長的時間保持在頂峰的42 5美元。這樣的鼎盛時期實在太短暫了,當王安公司山窮水盡,前途黯淡的財務狀況曝光後,王家B種普通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由1992年2月份的75美分,一天就下降了37 5美分。在這之前股市瘋狂的3天中,有超過800萬美元的股票易手。

在百般無奈之中,愛德華 米勒申請了破產保護。他說,提出破產保護是為了使王安公司繼續經營,並實行重組。重組後的王安公司將成為更精簡、更專業化而且更具競爭性的公司,員工將由1 3萬人裁至8000人。以王安公司目前財務和經營狀況,要想實行重組,扭轉公司的虧損局面,甚至要想使王安公司繼續存在下去,申請破產保護是唯一的出路。重組後王安公司,重點將不再是電腦硬體的研製和生產,而是轉向軟體的開發和向客戶提供各種服務。

按照美國的破產法,申請減產保護並不等於破產。眾多的中國人仍懷著善意在關注著王安公司的動向。畢竟,王安作為一個中國人,開拓了為千千萬萬中國人自豪的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因此,對王安公司,中國人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他們不希望看到王安博士以一生心血澆灌的美麗夢想如此地破滅,他們期待著王安公司打個漂亮的翻身仗,創造東方的又一奇跡。

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則是嚴峻的。呈現在王安公司面前的,是一條看不清終點的路。評點

王安,一個到美國闖天下的中國人,用短短20多年的奮斗,創造了一個價值幾十億美元的現代神話。而在短暫的輝煌之後,僅僅不到10年的時間,這個神話又破滅了,為什麼呢?這就是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一個大企業領導人的作用的體現。

王安公司經歷了3位總裁,3位總裁不同的才乾和風格,對應著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首先是王安本人,青年乃至中年的王安,雄心勃勃,有膽有識。他作為一個電腦博士,有常人難以比擬的創造性。而這種獨到的創新能力對電腦這個日新月異的行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個階段的王安公司也因此以驚人的速度崛起了。晚年的王安,不但夫去了敏銳的判斷力,而且故步自封,剛愎自用,成為事業發展的障礙,王安公司也因此失去了電腦行業中領先的地位,開始走向衰落。

如果這時的王安能夠幡然醒悟,那麼王安公司必然會柳暗花明了。可惜,他任人唯親,育目地讓大兒子接替自己。這第二任總裁才識平庸,毫無特長,不但不能弭補過去的失誤,而且使公司雪上加霜,江河日下。

這時,公司的第三位總裁愛德華 米勒出現了。多次受命於危難之中的米勒本應是個恰當的人選。但是,人們忽略了他對電腦行業一竅不通這一致命缺陷。雖然債務處理方面的特長幫助王安公司成功地減少了債務,但是,電腦企業興盛的根本應是開發產品,增加收入,這對於米勒來說,實在是強人所難了。所以,他終於沒有成為王安公司的"救世主".

由此可見,王安公司短短幾十年中戲劇性的發展變化實在理所必然了。這深刻的教訓,今天的我們,更要引以為戒。

Ⅳ 美國知名王安電腦公司,為什麼現在宣布破產保

早就破產了
1、確實在初期,公司發展非常好。
2、但是後來,公司還是出現相當大的問題了。
有生就有死,在歷史當中產生,必然在歷史當中消亡。很正常。

Ⅵ 美國前王安電腦公司董事長馮源泉現怎樣

王安是來自上海的移民,自幼聰明非凡,先後於上海交通大學、哈佛大學就讀,於1948年獲哈佛博士學位。不久,他發明"磁蕊記憶體",大大提高了電腦的貯存能力。1951年,他創辦王安實驗室。1956年,他將磁蕊記憶體的專利權賣給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獲利40萬美元。雄心勃勃的王安並不滿足於安逸享樂,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使他將這40萬美元全部用於支持研究工作。1964年,他推出最新的用電晶體製造的桌上電腦,並由此開始了王安電腦公司成功的歷程。
王安公司在其後的20年中,因為不斷有新的創造和推陳出新之舉,使事業蒸蒸日上。如1972年,公司研製成功半導體的文字處理機,兩年後,又推出這種電腦的第二代,成為當時美國辦公室中必備的設備。對科研工作的大量投入,使公司產品日新月異,迅速佔領了市場。這時的王安公司,在生產對數電腦、小型商用電腦、文字處理機以及其它辦公室自動化設備上,都走在時代的前列。

當然,任何公司的發展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王安公司也不例外。早在60年代中期,由於公司初期生意不錯,而老闆王安博士又雄心勃勃,想與電腦行業霸主IBM公司一爭雌雄,導致公司業務擴張過快。公司實力難以承受這么大的壓力,只能四處借貸。最終負債累累。1967年8月23日,公司在債權銀行的壓力下,只能發行250萬美元的股票來償還債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竟然成為王安公司飛黃騰達的起點。原來,由於公司業績很好,深受大眾信賴,公司股票以每股12 5美元上市,當天收盤的股價竟高達40 5美元。一日之間,王安家族成為擁有帳面財富達5000萬美元的超級富豪。

至1986年前後,王安公司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年收入達30億美元,在美國《幸福》雜志所排列的500家大企業中名列146位,在世界各地僱傭了3 15萬員工。而王安本人,也以2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臍身美國十大富豪之列。

然而,幸運並非總是眷顧著王安公司。在80年代末期,幾乎與王安患上絕症的同時,王安公司也由於一連串的重大失誤,由興盛走向衰退。至1992年6月30日,王安公司的年終盈利降至19億美元,比過去4年總收入額下降了16 6億美元。同時,王安公司的市場價值也從56億美元跌至不足1億美元。4年前,鼎盛時期的王安公司雇員達3.15萬人,現在卻將減至8000人。正如十幾年前王安公司神奇的崛起一般,它又以驚人的速度衰敗了。

實際上,早在3年前,王安公司就已陷入了資金醫乏的困境中,但那時王安的兒子王烈仍然對公司的前景充滿信心。"我們擁有30億美元的年收入,決不可能垮台。"王烈自信地說道。

事實證明,他錯了,王安公司的產業損失相當慘重,在他們申請《破產法》第十一章"破產保護"之前3個月的痛苦煎熬中,王安公司沒有得到新的投資者,深陷在債務的困境中。王安公司似乎在劫難逃,將近全部資產四分之一的巨額損失赫然逼近。這時的王安公司面臨著違反銀行債務協定的危險,該協定要求公司至少保持一個最低資產凈值。即使王安公司能夠成功地重組債務,也會規模銳減,甚至不能繼續從事電腦行業。如此悲慘的處境將使王安公司5000名職工失業,而且,王安公司的股東們也損失慘痛——包括王安家族本身,他們曾擁有價值近16億美元的股票。一個輝煌燦爛的帝國夢想破滅之後,"竟是一個多麼黯淡無奈的尾聲啊!

是什麼使一個強大而繁榮的年輕電腦帝國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崩潰了呢?當然,原因是復雜的。首先是王安未能激流勇退,推出新人。晚年的王安失去了蓬勃向上的進取精神,在經營上故步自封,判斷力趨向遲鈍,使公司失去了原有的日新月異的優勢,可謂王安公司衰落的原因之一。以他的天才,居然沒有發現向更廉價和多功能化方向發展的個人電腦,必將淘汰他的功能單一的文字處理機和大體型的微機。當IBM等公司致力發展個人電腦之際,王安卻不聽下屬勸告,拒絕開發這類產品。當電腦行業向更開放、更工業化、標准化的方向發展時,王安卻堅持自己老一套的專有的生產線。這時王安公司的產品不但未趕上發展兼容性高的個人電腦這一電腦新潮流,而且失去了王安電腦原有的寶貴特徵和性能。在電腦這一高科技含量且高速發展的行業中,新產品開發與市場脫離必然導致一個公司的失敗。

此外,王安公司衰落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背離了現代化企業"專家集團控制,聘用優才管理"的通用方式,反而像許多華人企業一樣,延續傳統的家族管理方式,任人唯親,造成用人不當。1986年11月,王安以"虎父無犬子"的心態,不顧眾多董事和部屬的反對,任命36歲的兒子王烈為公司總裁,其實王烈出掌研究部門時就表現不佳,1983年他宣布推出的10餘種產品無一兌現。由於他才識平庸,缺乏父輩的雄風,加之不很了解公司業務,令董事會大失所望,一些追隨王安多年的高層管理人員憤然離去,公司元氣大傷。從1986年底王烈赴任至1988年中,僅1年多時間,公司的財務狀況急劇惡化,1988年的虧損額高達4 24億美元。1989年9月,病危之中的王安,不得不親自宣布王烈辭職,另請高明。1990年王安去世後,王安公司每況愈下,不僅逐漸失去市場,也逐漸失去了顧客的信心。

還有,在最後關鍵性的3年中,公司決策羈於優柔寡斷,沒有作出堅決的選擇,迅速降低產品成本。他們沒有生產出為更多客戶所期待的新產品,反而通過對已售出產品的維修,軟體換代和其它附加費從顧客兜 榨取錢。這種只顧眼前利益、損傷公司形象、消蝕"上帝"信任的做法,也必然會將公司引向末路。

據《亞洲華爾街日報》分析,王安公司對其客戶基礎造成的最大傷害,是該公司近年來大幅度提高了維持電腦運行所必須的更換軟體的費用。無論誰購買了王安公司的大型微機,都必須支付5000美元的費用,而以前這項費用只需1000美元。

王安公司與那些王安電腦的銷售公司的關系也極度惡化,那些公司專向有特別要求的客戶出售特製的王安電腦系統。當這些公司因為技術方面的問題用電話詢問王安公司的工程師時,競要每次收費175美元。凡此種種,不但失去了顧客的信任,而且極大地傷害了合作夥伴,最終導致了無可挽回的衰敗,這就是王安的慘劇。

愛德華 米勒是著名的經營專家,他曾屢屢挽救瀕臨絕境的公司。1989年9月3日,垂暮多病的王安博士親自下令大兒子辭職,並高薪聘請米勒接任這一職務。米勒向王博士表示了堅定的信心,當時,他簡直被當成了王安公司的救世主。他訂下3年契約幫助王安公司重整旗鼓,年收入100萬美元。他的加入給股民又一次帶來了希望,王安公司的股票價格上升了25美分,達到6 25美元。

米勒上任後,果然表現出了他在處理債務方面的才幹,迅速緩解了致命的財務困難。1年內,他大幅減少了附有義務要求的銀行債務,成功地將債務總額由5 75億美元降至1200萬美元。這部分債款大部分是靠出售分公司的資產和賣掉台灣一家工廠30%的股份所得到的資金償付的。

但是,對於電腦這一高科技的新興產業來說,米勒有其致命的缺點——他是個新手,因此他無法有效地解決王安失敗的基本問題,即促使王安實驗室迅速推出新產品。由於他對電腦行業所知甚少,所以不能正確預測公司新產品的研製進度,也不能成功地組織人力物力進行研製活動。他曾許諾要生產一種能使Unix作業系統運轉的工業標准電腦,但到1991年底他還未組織軟體專家進行開發。他甚至聲稱要在原有的圖文兼容機的市場基礎上把公司變成一個軟體公司。這一切使王安公司趕上世界潮流的機會再次喪失了。

原有客戶已逐漸用個人電腦取代了王安公司的文字處理機,而其它的潛在客戶中又對王安公司的發展狀況心存疑慮。資訊開發顧問特納先生說:"他們失敗於沒有接受開放系統,而他們一旦開始著手,又落後太多。"是的,在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中,停滯不前甚至進步緩慢都將使企業為時代所淘汰。

另外,米勒也沒有保住公司賴以生存的基礎——客戶的信任。他在某些方面行動太遲緩了。例如,本來事先決定裁減1000名僱工,可是直到幾個月後使公司元氣大傷的停工之後,他才將其付諸實施。許多傷害顧客的規定和做法,也未能被盡早地禁止。這樣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一個沒有客戶的公司是無法生存的。

而且,米勒錯誤地估計了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他一廂情願地盲目樂觀,甚至就在王安公司宣布其巨額損失之前僅幾刻鍾,他還在預告利潤的回升。

無論如何,愛德華 米勒沒有成為王安公司的"救世主",致命的債務和一連串的決策失誤,使公司一次次錯過了重振雄風的良機,機會轉瞬即逝,造成的損失則已是不可挽回了。

僅僅10年之前,也就是80年代初期,王安公司的股票曾在相當長的時間保持在頂峰的42 5美元。這樣的鼎盛時期實在太短暫了,當王安公司山窮水盡,前途黯淡的財務狀況曝光後,王家B種普通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由1992年2月份的75美分,一天就下降了37 5美分。在這之前股市瘋狂的3天中,有超過800萬美元的股票易手。

在百般無奈之中,愛德華 米勒申請了破產保護。他說,提出破產保護是為了使王安公司繼續經營,並實行重組。重組後的王安公司將成為更精簡、更專業化而且更具競爭性的公司,員工將由1 3萬人裁至8000人。以王安公司目前財務和經營狀況,要想實行重組,扭轉公司的虧損局面,甚至要想使王安公司繼續存在下去,申請破產保護是唯一的出路。重組後王安公司,重點將不再是電腦硬體的研製和生產,而是轉向軟體的開發和向客戶提供各種服務。

按照美國的破產法,申甫穿顛費郯渡奠殺訂輯請減產保護並不等於破產。眾多的中國人仍懷著善意在關注著王安公司的動向。畢竟,王安作為一個中國人,開拓了為千千萬萬中國人自豪的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因此,對王安公司,中國人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他們不希望看到王安博士以一生心血澆灌的美麗夢想如此地破滅,他們期待著王安公司打個漂亮的翻身仗,創造東方的又一奇跡。

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則是嚴峻的。呈現在王安公司面前的,是一條看不清終點的路。評點

王安,一個到美國闖天下的中國人,用短短20多年的奮斗,創造了一個價值幾十億美元的現代神話。而在短暫的輝煌之後,僅僅不到10年的時間,這個神話又破滅了,為什麼呢?這就是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一個大企業領導人的作用的體現。

王安公司經歷了3位總裁,3位總裁不同的才乾和風格,對應著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首先是王安本人,青年乃至中年的王安,雄心勃勃,有膽有識。他作為一個電腦博士,有常人難以比擬的創造性。而這種獨到的創新能力對電腦這個日新月異的行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個階段的王安公司也因此以驚人的速度崛起了。晚年的王安,不但夫去了敏銳的判斷力,而且故步自封,剛愎自用,成為事業發展的障礙,王安公司也因此失去了電腦行業中領先的地位,開始走向衰落。

如果這時的王安能夠幡然醒悟,那麼王安公司必然會柳暗花明了。可惜,他任人唯親,育目地讓大兒子接替自己。這第二任總裁才識平庸,毫無特長,不但不能弭補過去的失誤,而且使公司雪上加霜,江河日下。

這時,公司的第三位總裁愛德華 米勒出現了。多次受命於危難之中的米勒本應是個恰當的人選。但是,人們忽略了他對電腦行業一竅不通這一致命缺陷。雖然債務處理方面的特長幫助王安公司成功地減少了債務,但是,電腦企業興盛的根本應是開發產品,增加收入,這對於米勒來說,實在是強人所難了。所以,他終於沒有成為王安公司的"救世主".

由此可見,王安公司短短幾十年中戲劇性的發展變化實在理所必然了。這深刻的教訓,今天的我們,更要引以為戒。
王安自海移民自幼聰明非凡先於海交通、哈佛讀於1948獲哈佛博士位久發明"磁蕊記憶體"提高電腦貯存能力1951創辦王安實驗室1956磁蕊記憶體專利權賣給際商用機器公司獲利40萬美元雄勃勃王安並滿足於安逸享樂事業執著追求使40萬美元全部用於支持研究工作1964推新用電晶體製造桌電腦並由始王安電腦公司功歷程
王安公司其20斷新創造推陳新舉使事業蒸蒸1972公司研製功半導體文字處理機兩推種電腦第二代美辦公室必備設備科研工作量投入使公司產品新月異迅速佔領市場王安公司產數電腦、型商用電腦、文字處理機及其辦公室自化設備都走代前列

任何公司發展都帆風順王安公司例外早60代期由於公司初期意錯板王安博士雄勃勃想與電腦行業霸主IBM公司爭雌雄導致公司業務擴張快公司實力難承受壓力能四處借貸終負債累累19678月23公司債權銀行壓力能發行250萬美元股票償債務令意想竟王安公司飛黃騰達起點原由於公司業績深受眾信賴公司股票每股12 5美元市收盤股價竟高達40 5美元間王安家族擁帳面財富達5000萬美元超級富豪

至1986前王安公司達鼎盛期收入達30億美元美《幸福》雜志所排列500家企業名列146位世界各僱傭3 15萬員工王安本20億美元財富臍身美十富豪列

幸運並非總眷顧著王安公司80代末期幾乎與王安患絕症同王安公司由於連串重失誤由興盛走向衰退至19926月30王安公司終盈利降至19億美元比4總收入額降16 6億美元同王安公司市場價值56億美元跌至足1億美元4前鼎盛期王安公司雇員達3.15萬現卻減至8000十幾前王安公司神奇崛起般驚速度衰敗

實際早3前王安公司已陷入資金醫乏困境王安王烈仍公司前景充滿信"我擁30億美元收入決能垮台"王烈自信說道

事實證明錯王安公司產業損失相慘重申請《破產》第十章"破產保護"前3月痛苦煎熬王安公司沒新投資者深陷債務困境王安公司似乎劫難逃近全部資產四巨額損失赫逼近王安公司面臨著違反銀行債務協定危險該協定要求公司至少保持低資產凈值即使王安公司能夠功重組債務規模銳減甚至能繼續事電腦行業悲慘處境使王安公司5000名職工失業且王安公司股東損失慘痛——包括王安家族本身曾擁價值近16億美元股票輝煌燦爛帝夢想破滅"竟黯淡奈尾聲啊

使強繁榮輕電腦帝短短五六崩潰呢?原復雜首先王安未能激流勇退推新晚王安失蓬勃向進取精神經營故步自封判斷力趨向遲鈍使公司失原新月異優勢謂王安公司衰落原才居沒發現向更廉價功能化向發展電腦必淘汰功能單文字處理機體型微機IBM等公司致力發展電腦際王安卻聽屬勸告拒絕發類產品電腦行業向更放、更工業化、標准化向發展王安卻堅持自套專產線王安公司產品未趕發展兼容性高電腦電腦新潮流且失王安電腦原寶貴特徵性能電腦高科技含量且高速發展行業新產品發與市場脫離必導致公司失敗

外王安公司衰落另重要原背離現代化企業"專家集團控制聘用優才管理"通用式反像許華企業延續傳統家族管理式任唯親造用198611月王安"虎父犬"態顧眾董事部屬反任命36歲王烈公司總裁其實王烈掌研究部門表現佳1983宣布推10餘種產品兌現由於才識平庸缺乏父輩雄風加解公司業務令董事失所望些追隨王安高層管理員憤離公司元氣傷1986底王烈赴任至1988僅1間公司財務狀況急劇惡化1988虧損額高達4 24億美元19899月病危王安親自宣布王烈辭職另請高明1990王安世王安公司每況愈僅逐漸失市場逐漸失顧客信

關鍵性3公司決策羈於優柔寡斷沒作堅決選擇迅速降低產品本沒產更客戶所期待新產品反通已售產品維修軟體換代其附加費顧客兜 榨取錢種顧眼前利益、損傷公司形象、消蝕"帝"信任做必公司引向末路

據《亞洲華爾街報》析王安公司其客戶基礎造傷害該公司近幅度提高維持電腦運行所必須更換軟體費用論誰購買王安公司型微機都必須支付5000美元費用前項費用需1000美元

王安公司與些王安電腦銷售公司關系極度惡化些公司專向特別要求客戶售特製王安電腦系統些公司技術面問題用電詢問王安公司工程師競要每收費175美元凡種種失顧客信任且極傷害合作夥伴終導致挽衰敗王安慘劇

德華 米勒著名經營專家曾屢屢挽救瀕臨絕境公司19899月3垂暮病王安博士親自令辭職並高薪聘請米勒接任職務米勒向王博士表示堅定信簡直王安公司救世主訂3契約幫助王安公司重整旗鼓收入100萬美元加入給股民帶希望王安公司股票價格升25美達6 25美元

米勒任表現處理債務面才幹迅速緩解致命財務困難1內幅減少附義務要求銀行債務功債務總額由5 75億美元降至1200萬美元部債款部靠售公司資產賣掉台灣家工廠30%股份所資金償付

於電腦高科技新興產業說米勒其致命缺點——新手效解決王安失敗基本問題即促使王安實驗室迅速推新產品由於電腦行業所知甚少所能確預測公司新產品研製進度能功組織力物力進行研製曾許諾要產種能使Unix作業系統運轉工業標准電腦1991底未組織軟體專家進行發甚至聲稱要原圖文兼容機市場基礎公司變軟體公司切使王安公司趕世界潮流機再喪失

原客戶已逐漸用電腦取代王安公司文字處理機其潛客戶王安公司發展狀況存疑慮資訊發顧問特納先說:"失敗於沒接受放系統旦始著手落太"高速發展行業停滯前甚至進步緩慢都使企業代所淘汰

另外米勒沒保住公司賴存基礎——客戶信任某些面行太遲緩例本事先決定裁減1000名僱工直幾月使公司元氣傷停工才其付諸實施許傷害顧客規定做未能盡早禁止顯易見:沒客戶公司存

且米勒錯誤估計所面臨嚴峻形勢廂情願盲目樂觀甚至王安公司宣布其巨額損失前僅幾刻鍾預告利潤升

論何德華 米勒沒王安公司"救世主"致命債務連串決策失誤使公司錯重振雄風良機機轉瞬即逝造損失則已挽

僅僅10前80代初期王安公司股票曾相間保持頂峰42 5美元鼎盛期實太短暫王安公司山窮水盡前途黯淡財務狀況曝光王家B種普通股票紐約證券交易所由19922月份75美降37 5美前股市瘋狂3超800萬美元股票易手

百般奈德華 米勒申請破產保護說提破產保護使王安公司繼續經營並實行重組重組王安公司更精簡、更專業化且更具競爭性公司員工由1 3萬裁至8000王安公司目前財務經營狀況要想實行重組扭轉公司虧損局面甚至要想使王安公司繼續存申請破產保護唯路重組王安公司重點再電腦硬體研製產轉向軟體發向客戶提供各種服務

按照美破產申請減產保護並等於破產眾仍懷著善意關注著王安公司向畢竟王安作拓千千萬萬自豪事業取舉世矚目偉王安公司著種特殊情希望看王安博士血澆灌美麗夢想破滅期待著王安公司打漂亮翻身仗創造東奇跡

願望美現實則嚴峻呈現王安公司面前條看清終點路評點

王安美闖用短短20奮斗創造價值幾十億美元現代神短暫輝煌僅僅10間神破滅呢?才重要性尤其企業領導作用體現

王安公司經歷3位總裁3位總裁同才幹風格應著公司同發展階段首先王安本青乃至王安雄勃勃膽識作電腦博士難比擬創造性種獨創新能力電腦新月異行業說必少階段王安公司驚速度崛起晚王安夫敏銳判斷力且故步自封剛愎自用事業發展障礙王安公司失電腦行業領先位始走向衰落

王安能夠幡醒悟王安公司必柳暗花明惜任唯親育目讓接替自第二任總裁才識平庸毫特能弭補失誤且使公司雪加霜江河

公司第三位總裁德華 米勒現受命於危難米勒本應恰選忽略電腦行業竅通致命缺陷雖債務處理面特幫助王安公司功減少債務電腦企業興盛根本應發產品增加收入於米勒說實強所難所終於沒王安公司"救世主".

由見王安公司短短幾十戲劇性發展變化實理所必深刻教訓今我更要引戒

Ⅶ 王安的wps與金山的wps什麼關系

沒有任何關系。


王安電腦公司

王安被公認為世界華人電腦之王。他於1951年創辦王安實驗室,1971年推出電腦文字處理系統,首創WPS(Word Processing System)這一縮寫。1976年6月,王安公司展出全新的文字處理系統。這套售價高達3萬美元的系統使輸入者可以隨時隨意在顯示器上修改、編輯文本。1978年,王安公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WPS生產廠家。

但王安公司沒有看到電腦通用化的大潮,仍然堅守價格高昂的專用處理機市場。在配備微軟DOS系統的廉價PC沖擊下,王安系統的銷量每況愈下,公司於1992年申請破產保護。


金山公司

1988年,中國的IT界尚處於萌芽時期,然而,5月的深圳,中國的辦公軟體已經開始在這個萌動的春天孕育。一個名叫求伯君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一個賓館的出租房間里憑借一台386電腦寫出了WPS(Word Processing System)1.0,這幾萬行代碼從此開創了中文字處理時代。
1988年到1995年的7年間,WPS憑借技術的領先橫掃大江南北,所向無敵。WPS幾乎成了電腦的代名詞。書店裡擺滿了《WPS使用教程》之類的書,專業、非專業報刊整版整版地刊登WPS使用技巧,社會上各種電腦培訓班的主要課程除了五筆字型輸入法就是WPS操作。電腦幾乎全部是由企業購買,企業購買電腦幾乎全部用來打字,打字幾乎全部都用WPS。WPS成為中國第一代電腦使用者的啟蒙軟體,至今,WPS如日中天的激情年代還為許多人津津樂道。

Ⅷ 王安電腦子女

怎麼弄紅蜘蛛

Ⅸ 王安電腦的公司簡介


美國王安電腦公司於1951由創始人王安創建,早期命名為「王安實驗室」,1955年正式更名為「王安電腦有限公司」。
這期間,王安用存儲磁芯、移位寄存器、邏輯電路等元件設計脈沖協調計數裝置。50年代末起,王安公司開發半自動照相排字系統。隨後,王安轉向台式計算器的開發。60年代,王安公司的計算器獨步天下。
王安電腦於80年代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字處理機生產商,後因經營不善,以及1990年王安去世,時任總裁愛德華 米勒於1992年申請破產保護。 王安是來自上海的移民,自幼聰明非凡,先後於上海交通大學、哈佛大學就讀,於1948年獲哈佛博士學位。不久,他發明磁蕊記憶體,大大提高了電腦的貯存能力。1951年,他創辦王安實驗室。1956年,他將磁蕊記憶體的專利權賣給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獲利40萬美元。雄心勃勃的王安並不滿足於安逸享樂,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使他將這40萬美元全部用於支援研究工作。1964年,他推出最新的用電晶體製造的桌上電腦,並由此開始了王安電腦公司成功的歷程。
王安公司在其後的20年中,因為不斷有新的創造和推陳出新之舉,使事業蒸蒸日上。如1972年,公司研製成功半導體的文字處理機,兩年後,又推出這種電腦的第二代,成為當時美國辦公室中必備的設備。對科研工作的大量投入,使公司產品日新月異,迅速佔領了市場。這時的王安公司,在生產對數電腦、小型商用電腦、文字處理機以及其他辦公室自動化設備上,都走在時代的前列。
當然,任何公司的發展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王安公司也不例外。早在60年代中期,由於公司初期生意不錯,而老闆王安博士又雄心勃勃,想與電腦行業霸主IBM公司一爭雌雄,導致公司業務擴張過快。公司實力難以承受這么大的壓力,只能四處借貸。最終負債累累。1967年8月23日,公司在債權銀行的壓力下,只能發行250萬美元的股票來償還債務。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竟然成為王安公司飛黃騰達的起點。原來,由於公司業績很好,深受大眾信賴,公司股票以每股12.5美元上市,當天收盤的股價竟高達40.5美元。一日之間,王安家族成為擁有賬面財富達5000萬美元的超級富豪。
當時王安公司的主要產品是計算器,但是隨著集成電路的問世,王安意識到計算器市場即將面臨一場大洗牌。他停止了所有計算器產品線,投入擁有更高附加值的文字處理市場,並且在1971年,以遠超市場同類產品性能的1200型文字處理機震驚了世界。第二年推出的2200型文字處理機依然大獲成功,以至於人們認為,WPS不應該是「文字處理系統」的縮寫,而是「王安處理系統」的縮寫。
王安公司把在文字處理領域的優勢保持了許久。整個七十年代後期和八十年代前幾年,都是王安公司的黃金時代。1983年,王安公司的營業額高達15億美元,王安個人資產一度達到20億美元之多,穩居全球華人首富之位。 然而,幸運並非總是眷顧著王安公司。在80年代末期,幾乎與王安患上絕症的同時,王安公司也由於一連串的重大失誤,由興盛走向衰退。至1992年6月30日,王安公司的年終盈利降至19億美元,比過去4年總收入額下降了16.6億美元。同時,王安公司的市場價值也從56億美元跌至不足1億美元。鼎盛時期的王安公司雇員達3.15萬人,卻將減至8000人。正如十幾年前王安公司神奇的崛起一般,它又以驚人的速度衰敗了。
實際上,早在1989年,王安公司就已陷入了資金匱乏的困境中,但那時王安的兒子王烈仍然對公司的前景充滿信心。我們擁有30億美元的年收入,決不可能垮台。王烈自信地說道。
事實證明,他錯了,王安公司的產業損失相當慘重,在他們申請《破產法》第十一章破產保護之前3個月的痛苦煎熬中,王安公司沒有得到新的投資者,深陷在債務的困境中。王安公司似乎在劫難逃,將近全部資產四分之一的巨額損失赫然逼近。這時的王安公司面臨著違反銀行債務協定的危險,該協定要求公司至少保持一個最低資產凈值。即使王安公司能夠成功地重組債務,也會規模銳減,甚至不能繼續從事電腦行業。如此悲慘的處境將使王安公司5000名職工失業,而且,王安公司的股東們也損失慘痛——包括王安家族本身,他們曾擁有價值近16億美元的股票。一個輝煌燦爛的帝國夢想破滅之後,竟是一個多麼黯淡無奈的尾聲啊!

閱讀全文

與王安電腦集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雲健康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992
父母投資 瀏覽:708
五一後基金行情 瀏覽:474
證券投資方法 瀏覽:637
外匯穩嗎 瀏覽:631
股票趨勢圖怎麼畫 瀏覽:466
原油期貨現在是多少 瀏覽:15
銀行房產抵押貸款40萬還款5年 瀏覽:525
股指期貨交割是促使股指期貨 瀏覽:287
2018中公教育股票歷史價格 瀏覽:76
中國彩票股票 瀏覽:105
210000韓元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1
推銷理財產品話術 瀏覽:912
泰禾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576
上海君勉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瀏覽:441
b類杠杠基金 瀏覽:770
三元食品在新樂市的投資 瀏覽:162
精選醫療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891
中航信託姚江濤哪裡人 瀏覽:302
駕駛證貸款的口子 瀏覽: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