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4年中國各種電能源佔比!
在BP公司2015年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回顧2015》中,
2014年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表中Mtoe表示百萬噸油當量)
㈡ 吉電股份有年底前會大漲200%以上
能漲還能讓你知道,肯定要下跌,並且跌你不商量。
㈢ 近幾成電企業績不佳
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2月21日,共有16家電企發布了2017年業績預告。其中,有14家電企2017年業績虧損和預減,有5家電企首虧,8家電企預減,新能泰山續虧;只有內蒙華電業績預增,大唐發電預計扭虧。數據還顯示,凈利潤虧損金額最大三家公司依次為漳澤電力、華銀電力和華電能源。
華銀電力預計2017年凈利潤虧損-11.57億元,同比變動-715.33%。業績預告稱,因國內煤價高位運行、省內煤炭持續縮量,本期公司燃料成本同比增加19.12億元,其中因標煤單價同比大幅度上漲,影響燃料成本同比增加15.47億元;其次,因公司執行國家煤炭去產能等政策影響,本期計提資產減值准備3.66億元;以上導致本報告期預計虧損。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吉電股份、長源電力也預計2017年業績虧損。需要一提的是,內蒙華電預計業績預增70%,並不是由於主營業務給力。
㈣ 2015年7月吉電股份破增發價格會怎麼樣
一樣 或者調整,或者沒動靜
㈤ 新能源補貼收緊,半數新能源品牌利潤下滑,這不只是寒冬
進入2019年,中國車市的低溫進一步加劇,在傳統燃油車普遍吃緊的大背景下,國內新能源市場同樣迎來了一場冰封般的洗禮,新能源補貼門檻的提高,不僅提升了用戶的購車成本,同樣也提升了企業運營成本。
縱觀全盤,在新能源領域能實現營利雙收的,僅僅只有北汽、比亞迪、寧德時代這些老牌新能源企業;在政策與補貼雙重支持的大背景下,主流新能源車企利潤只有23%左右,這樣的利潤本身就不及傳統燃油車型,而現在補貼和政策的雙重收緊,無疑將一大波跟風造新能源的車企牢牢的套住,為其未來的發展增添更大的變數。
編輯點評:
所以,在新能源發展的路上,一味的貼近政策補貼也不可取,國內新能源企業未來還需要在技術、性能、成本、用戶體驗上發力,找准自身優勢,將其最大化;讓自己的產品定位能滿足電氣化、智能化、市場化的多元化需求,同時在車身質量方面也加強布局,提高新能源車安全性,得到市場的認可和信任才是新能源車企健康發展的唯一辦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㈥ 關於吉電股份
股價呈調整走勢,來後源市觀察主力做多動能是否跟上;整體仍有持續盤升動力。
獲利者持籌為主。
空倉者考慮低吸。
被套者適量補倉操作。
問題補充:不要說得太高深.只要回答何時賣出就可以.謝謝合作
第一目標位9元可以考慮出貨!祝你好運!
㈦ 吉電股份非公開發行股票後漲了多少
吉電股份現在還沒有正式發行非公開發行股票,現在只是預案,離真正發行起碼要半年到一年。
全景網2015年6月4日訊 吉電股份(000875)周四晚間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司擬以不低於9.57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24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40.57億元。股票將於5日起復牌。
㈧ 調整增加的以前年度利潤是什麼意思
調整增加的以前年度利潤是當期發現的、非本年的、涉及以前年度損益事項調整內容之一,包括調增、調減以前年度利潤(損益)。調整增加利潤主要有:少計收入、多計成本、費用;反之,多計收入、少計成本、費用,則調減利潤。
由於對成本費用的處理、計算差錯,會導致利潤(或虧損)差錯,不能正確反映經營成果。當年發現的,在當年直接調整。
而有些差錯,當年未發現,在次年及以後年度發現,如果涉收入、成本費用等事項,這些最終會對利潤產生影響,而這些事項不是當年發生的,是以前年度的事項產生的,以前年度已經結轉,賬簿、憑證等已經裝訂,不可能再進行修改,或者補充記錄的。所以,會計上對此類調整是在發現時,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反映。同時,由於最終增加的利潤不屬於本年的成果,所以,年終,要對本年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的未分配利潤等涉及到的項目的年初數(即上年數)進行調整(修改);在編制比較利潤表時,同時按上年的差錯調整數對有關項目的上年數進行修改。如,2016年發現2014年少計營業收入10元,2015年營業收入少計90元,少計合計100元,2016年編制利潤表時,對營業收入的上年數(2015年他)只能調增90元,不能調增100元;相應的,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等項目同時修改。即採用追溯調整法,按涉及到的年度分別調整。
之所以要做這樣的調整,是正確核算、反映各年經營成果,正確比較分析。
㈨ 營改增對電信業2014年稅前利潤影響
1. 對收入和成本費用的影響。「營改增」對電信企業收入和成本費用的影響,是在假設服務價格不變的前提下,測算價稅分離的財務影響。
根據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於將電信業納入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電信業採取差異化稅率:基礎電信業務稅率11%,增值電信業務稅率6%,為境外單位提供電信業服務免徵增值稅。基礎電信業務主要包括語音通話、出租或出售帶寬、波長等網路元素等業務;增值電信業務主要包括簡訊和彩信服務、電子數據和信息的傳輸及應用服務、互聯網接入服務等業務。對於基礎電信業務,營業收入將下降9.91%[1-1/(1+11%)];對於增值電信業務,營業收入將下降5.66%[1-1/(1+6%)];對於銷售商品、租賃設備,應當按照17%的稅率計算銷項稅額。另外,還要考慮「視同銷售」的影響。企業在贈送一些實物商品時,雖然沒有取得實際收入,但仍應作為「視同銷售」處理,計算繳納增值稅。
「營改增」後,電信企業的成本費用可以按照適用稅率做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處理。如按17%稅率抵扣(如租賃有形動產),成本費用下降14.53%[1-1/(1+17%)];如按11%稅率抵扣(如電信企業之間的支付),成本費用下降9.91%[1-1/(1+11%)];如按6%稅率抵扣(如廣告服務),成本費用下降5.66%[1-1/(1+6%)]。但是與工業企業相比,其能抵扣進項稅額的成本費用較少,同時還涉及很多如建築安裝等尚未納入增值稅抵扣鏈條的勞務成本,總體來說抵扣相對較少。
2. 對資本投資的影響。電信業需要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如果固定資產視為動產,可以抵扣進項稅額,那麼價稅分離以後不僅可以抵減增值稅,資產賬面價值減少後折舊費用隨之減少,也會為未來利潤帶來正面影響。例如,含稅價a元的動產投資,可以抵扣進項稅額0.145 3a[17%×a/(1+17%)]元,賬面價值為0.854 7a元,若平均10年折舊,則每年折舊費用下降14.53%[(a/10-0.854 7a/10)/(a/10)×100%]。
如果固定資產被視為不動產或附著地面建築物或建築物附屬設施,根據現行稅法的規定,其進項稅額不能抵扣,那麼不僅不能抵減增值稅,折舊費用也不能減少。而電信企業的很多固定資產諸如基站、鐵塔、傳輸管道等,很可能被認定為第二類固定資產。在稅率大幅提高的前提下,這些不能抵扣進項稅額的資本投資會對企業的稅負、利潤和現金流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3. 對利潤和稅負的影響。成本費用和資本投資中進項稅額抵扣的水平會直接影響企業「營改增」後的利潤和稅負水平。如果收入的下降幅度低於成本費用的下降幅度,即抵扣充足,則利潤會上升;否則,利潤會下降。相對於電信業原本3%的營業稅稅率,11%和6%的增值稅稅率表面上看是大幅提高了,但只要成本費用和資本投資中存在大量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流轉稅稅負就可能有所下降。即使利潤減少,隨之而來的所得稅的減少也可能帶來整體稅負的減少。這主要取決於各企業中收入、成本費用的構成,資本投資的構成,不能一概而論。
總體來說,由於電信業在收入、成本費用和資本投資中的上述特點,「營改增」對其帶來的稅負壓力相對較大,很可能在短期內對其實際稅負率和利潤率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