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識別與評價[3]
對企業物流外包風險進行識別與評價,是有效進行風險防範和控制的基礎。
寧雲才等對物流業務外包風險識別及其模糊評價進行研究,指出了我國物流業務外包過程中風險識別的主要內容,闡述了外包風險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及其應用。
魏曉玲提出,物流外包企業的贏利活動與經營環境決定了風險識別和分析的方法,可參照風險問卷法、財務報表法、損失統計記錄分析法等企業風險識別方法。同時,提出了三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風險評估方法:概率和數理統計法、專家評價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
李愛國等提出,企業物流主管對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務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比較擔憂,這些難以直接量化,最終表現在績效和財務上,即物流外包風險感知包括企業物流主管對績效風險和財務風險的感知兩個方面。
楊茂盛等 提出了對風險進行綜合評價的灰色聚類關聯分析法。利用灰色聚類法中改進後的白化函數,計算各評價樣本對各級別的從屬度,然後再分別計算樣本與綜合評價間的灰色加權關聯度,根據關聯度大小確定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優劣。劉聯輝提出,由於物流風險的模糊性,應採用模糊風險因素分析法進行風險綜合評價。通過對外包物流系統風險因素進行模糊評價分析,確定物流系統風險因素發生的概率。在物流外包風險識別方面,一般是先給出外包存在的風險,然後再對這些風險因素進行分析,隨意性較強;而在風險評估方面,雖然提出並運用了一些方法,但大多採用模糊評價方法,缺乏完整的體系。這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B. 誰能給我提供物流外包的風險案例
企業物流外包的潛在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外包控制不足。外包常常會使企業失去對一些產品或服務的控制,從而增加了企業正常生產的不確定性。企業在外包的過程中有可能由於喪失對外包的控制而影響整個業務的發展。
2.增大外包依賴風險。長期依賴某一個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對企業的資本投資、效率提高具有潛在的好處,但同時又會使第三方物流服務商滋生自滿情緒而讓企業難以控制。
3.內部員工抵制。企業物流外包往往會影響企業的內部業務流程,需要企業的內部業務流程重組,這個過程很可能對所有員工都產生影響,受到企業內部員工的抵制而對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產生負面影響。
4.降低用戶滿意度。企業過於依賴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又無法控制或影響他們,使企業不能取得所需的用戶需要信息,從而影響企業的產品改進。從長期來看,由於對物流活動的失控可能阻礙核心業務與物流活動之間的聯系而降低用戶滿意度。
5.企業利益受損。物流活動的長期外包,會使第三方物流服務商認為企業缺乏專家技術,因此抬高物流服務的價格或提供較差的物流服務,從而使企業蒙受損失。
綜上所述,物流外包雖然具有成本節約等方面的優勢,但同時隱藏著潛在的風險。這也是有些企業放棄物流外包而選擇物流自營的原因之一。例如,在昆明有一家專營第三方物流的公司,其最大的客戶是一家桶裝水生產廠。兩家公司合作一段時間後,桶裝水廠搞起了自辦送水系統。為什麼有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能提供又好又便宜的服務,桶裝水廠還要自討苦吃呢?原來桶裝水廠新任的總經理對送水業務外包很擔心,認為在昆明城內只有這么一家企業在從事第三方的相關配送,對方萬一不幹了或者提出不合理的服務標准或收費要求,企業就會受到極大的打擊。在公司經營中,犧牲部分利潤追求安全是非常理性的行為,這位老總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可見,企業需要進行物流決策:物流活動是完全依賴第三方物流服務商而承擔一些風險,還是自身培養一些技術專家來防範相關的風險。
三、企業行使物流外包的有效應對策略
隨著物流外包實踐的推廣,有些企業取得了良好的業績,但也有一些企業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企業在選擇物流外包時必須謹慎,在考慮物流外包優勢的同時也必須重視其潛在的風險,以系統的、長期的觀點來進行物流外決策,並採取一定的應對策略來防範潛在的各種風險。
1.識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外包本身並不是企業發展戰略,它僅僅是實現企業戰略的一種方式,企業應確定在行業中是否存在有能力和可供選擇的物流供應商,否則,實施物流外包不僅不能成功,反而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因此,企業應深入分析內部物流狀況,並探討物流是不是企業的核心能力,分析物流是否能為企業帶來外部戰略經濟利益;企業只有在擁有了合適的合作夥伴,企業內部管理層也認識到外包的重要性而且清楚針對外包應做的准備工作,才能決定是否實施外包。
2.外包夥伴,即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選擇。物流外包決策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包給誰的問題,即外包夥伴的選擇。首先需要對外部的潛在物流供應商進行調查、分析、評價、調查物流供應商的管理狀況、戰略導向、信息技術支持能力、自身的可塑性和兼容性、行業運營經驗等,評價其從事物流活動的成本狀況,評價其長期發展能力,評價其信譽度等。特別是對於物流供應商的承諾和報價,企業務必認真分析衡量。報價應根據物流供應商自身的成本確定,而非依據市場價格,報價不僅僅是一個總數,應包括各項作業的成本明細。對於物流外包的承諾尤其是涉及政府政策或物流供應商戰略方面的項目,必須來自物流供應商最高管理者,避免在合約履行過程中出現對相關條款理解不一致的現象。在評價的基礎上,對潛在的多個物流外包夥伴進行比較,從中選擇最適合企業需要的外包夥伴。
3.物流外包活動的控制。對外包活動進行監控和控制是外包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企業即使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簽訂了協議,也應當監控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績效,同時給他們提供所需的業務信息。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之間要注意相互溝通,共同編制操作指引。企業不能認為業務外包了,一切就由對方承包,完全是物流供應商單方面的工作,而應當與第三方物流商一起制訂物流作業流程、確定信息渠道、編制操作指引,供雙方參考使用,操作指引能夠使雙方相關人員在作業過程中相互步調一致,也可以為企業檢驗對方物流作業是否符合要求提供了標准和依據。因此,企業要建立物流外包的控制機制,對外包夥伴的業績進行定期檢查,制訂標准對其業績進行考核。
4.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的調整。企業物流外包可能會受到企業內部作業流程的制約以及員工的抵制,因此,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的調整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如何在無縫銜接的基礎上調整業務流程,進行職能變革;如何對外包的物流功能進行持續有效的監控;企業文化是否鼓勵創新與變革;企業領導和員工對變革持何種態度等。從戰略角度看待物流業務外包,致力於獲得最佳合作夥伴,並圍繞著這種夥伴關系建立一種健全的管理體系,從而實現無縫銜接,取得外包策略的成功。
5.以「雙贏」為原則,鞏固合作關系。物流供應商對企業和企業的客戶的服務能力是依靠企業自身的工作表現的好壞,外包意味著雙方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而非獨立的,良好的合作夥伴關系將使雙方受益,任何一方的不良表現都將使雙方受益,任何一方的不良表現都將使雙方受損。在選擇物流供應商時,要改變現有的觀點,即僅著眼於企業內部核心競爭能力的提升,而置物流供應商的利益於不顧,企業應以長遠的戰略思想來對待物流外包,通過外包既實現企業自身利益最大化,又有利於物流供應商持續穩定的發展,達到供需雙贏的局面。因此,供需雙方相互信任和忠誠以及履行承諾是建立良好的外包合作關系的關鍵因素。
http://www.waibao.jupitonline.de/article.php/998
C. 物流自營與外包的利弊
要具體的?剛好畢業論文里有一段:
1.自營物流的利弊
(1)自營物流的優勢
①掌握控制權。企業自營物流,可以根據掌握的資料對物流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調節,能夠迅速地取得供應商、銷售商以及最終顧客的第一手信息,解決管理物流活動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便隨時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通過自營物流,企業可以全過程地有效控制物流系統的運作。
②避免商業秘密的泄露。一般來說,企業為了維持正常的運營,對某些特殊運營環節必須採取保密措施,比如原材料的構成、生產工藝等等。當企業將物流業務外包,特別是引入第三方物流來經營其生產環節中的內部物流時,其基本的運營情況就不可避免地向第三方公開。企業物流外包,企業經營中的商業秘密就可能會通過第三方物流泄露給競爭對手,動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③降低交易成本。企業靠自己完成物流業務,就不必對相關的運輸、倉儲、配送和售後服務的費用問題和物流企業進行談判,避免了交易結果的不確定性,降低交易風險,減少交易費用。
④盤活企業原有資產。目前在中國生產企業中擁有鐵路專用線的企業佔了3%,擁有機械化裝卸設備的企業佔了33%,73%的企業擁有自己的倉庫,而擁有汽車車隊的企業更是達到了73%。企業選擇自營物流的模式,在改造企業經營管理結構和機制的基礎上使原有物流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盤活原有的企業資產,為企業創造利潤空間[13]。
⑤提高企業品牌價值。企業自營物流,就能夠更好地控制市場營銷活動,一方面企業可以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顧客能更好的熟悉企業、了解產品,讓顧客感受到企業的親和力,切身體會到企業的人文關懷,提高企業在顧客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企業可以最快地掌握顧客信息和市場發展動向,從而根據顧客需求和市場信息制定和調整戰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14]。
(2)自營物流的劣勢
①企業龐大的投資。企業為了建立物流系統,倉存設備、運輸設備以及相關的人力資本,不利於企業抵禦市場風險。這必然減少企業其他重要環節的投入,削弱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②企業配送效率低下,管理難以控制。對於絕大部分企業而言,物流並不是企業所擅長的活動。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自營物流就等於迫使自己從事不專長的業務活動,企業的管理人員往往需要花費過多的時間、精力和資源去從事物流的工作,結果可能是輔助性的工作沒有做好,又沒有發揮關鍵業務的作用。
③規模有限,物流配送的專業化程度非常低,成本較高。對規模較小的企業來說,企業產品數量有限,採用自營物流,不足以形成規模效應,一方面導致物流成本過高,產品成本升高,降低了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由於規模的限制,物流配送的專業化程度較低,企業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④無法進行准確的效益評估。許多自營物流的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獨立地完成各自的物流活動,沒有將物流費用從整個企業分離出來進行獨立核算,因此企業無法准確地計算出產品的物流成本,所以無法進行准確的效益評估[14]。
2.外包物流的利弊
(1)外包物流的優勢
①業務優勢。可以使製造企業獲得自己本身不能提供的物流服務。在很多情況下,企業的顧客所需要的物流服務通常需要特別的專業技能和知識,製造企業所有的物流服務要求可能不是靠企業內部的物流所能滿足的。特別是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物流外包可以突破企業資源限制。
②成本優勢。一方面,企業將物流業務外包可以降低製造企業的運營成本。由於第三方物流企業在經營規模、經營范圍上的經濟性,降低了包括勞動力要素在內的物流運營成本。另外一方面,對於製造企業來說,物流成本在產品的成本中占據了較大的比重。物流外包可以減少企業在固定資產的方面的投資,加速資本周轉。
③客戶服務優勢。比起生產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在信息網路和配送節點兩個方面都具有資源優勢。利用信息網路可以加大訂單的處理能力、減少對客戶需求的反映時間。配送節點多,可以進行直接到戶的點對點的配送,是商品更快的到達顧客手中,提高顧客的滿意度。而且,第三方物流在物流服務方面具備獨特的專業能力和優勢,為顧客提供更為周到的服務,加強企業的市場號召力。
④歸核優勢。對於生產企業來說,物流業務不會是企業的關鍵業務,也不擅長專業的物流業務,新起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因為從事很多物流項目的運營,通過整合各項物流資源,物流作業更加高效,而且物流的運營成本相對較低,製造企業如果將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將獲得更周到的物流服務,同時又可以集中精力發展核心業務[15]。
(2)外包物流的劣勢
①物流的控制能力減弱。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介入,使得製造企業自身對物流的控制能力下降,生產企業要承擔物流失控的風險,從而降低了企業的客服水平。另外,當雙方協調出現問題,由於第三方的存在,雙方更容易出現相互推託的局面,影響物流的效率。
②客戶關系管理的風險。生產企業是通過第三方物流來完成產品的配送與售後服務,削弱了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系,不利於穩定密切客戶關系的建立。而且客戶信息是一個企業非常重要的資源,第三方物流企業有很多客戶,它們在為企業的競爭對手提供服務的時候,增大了泄露企業商業秘密的可能性。
③連帶經營風險。物流外包是一種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如果物流服務商自身經營不好,就會影響企業的運營。而如果解除合作關系,又會產生較高的成本,因為兩個企業穩定的合作關系是需要較長時間來磨合的[16]。
D. 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3]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現有文獻對物流外包風險的研究側重於風險防範控制,且多是定性分析,理論深度不夠,定量與實證分析缺乏,存在以下不足:
1.對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認識存在分歧
對企業物流外包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及其成因,在認識上存在較大分歧。同時,物流外包風險大多缺乏科學的分類標准,或僅從物流外包風險來源或外包過程的角度進行初步分類,沒有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分類的隨意性較強,阻礙了物流外包風險研究的深入。
2.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研究內容存在局限性
有關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文獻資料,大多針對外包風險問題的某一方面,局限於個別問題的解決和定性研究。其中,對物流外包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及其防範控制措施討論得較多,對外包風險的定量與實證研究很少,尤其是物流外包風險識別、評估和調控管理方面的實證研究還是空白。
3.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防範控制缺乏整體方案
物流風險防範控制方面的文獻很多,但這些研究大都從具體操作層面進行,沒有理論分析,特別是物流外包風險因素及其後果之間的映射關系,物流外包風險因素與風險防範控制措施之間的對應關系,缺乏理論基礎。同時,物流外包風險的控制措施缺乏完備性,沒有一個完整的物流外包風險解決方案。
4.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管理研究缺乏
盡管已有個別文獻涉及到了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管理問題,並借鑒風險管理的一般理論和方法,探討了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識別、分析、評價、預警與防範問題,但缺乏一套完整的物流外包風險因素識別方法,物流外包風險預警評價體系構建與風險定量分析模型方面的研究欠缺,尚未構建起系統的物流外包風險管理理論框架。
E. 急求畢業論文大綱 。。。。。 題目是「物流外包的決策分析及風險防範」 謝謝啦!!
物流外包的呀
我會寫
你只需要大綱嗎?
F. 什麼叫物流外包決策風險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生產製造型企業為了鞏固和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紛紛與專業物流公司建立長期的、雙肩的戰略合作關系,將非核心業務--物流活動以合同的方式委託於專業的物流公司,在低成本高效益地完成非核心業務的同時,又進一步集中精力發展其核心競爭力,從而保證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成功的物流外包可以成為企業競爭的延時器;但是,失敗的物流外包往往會削弱企業競爭力、甚至架空企業的控制權利。生產製造型企業的物流外包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為保障其順利實施,企業在決策階段應綜合分析物流的優勢與風險,尤其是要對風險具有充分的認識;在實施階段應採取有效挨家挨戶防範合作陷阱,從而保障物流外包的質量。
1 生產製造型企業實施物流外包決策的利益驅動因素
任何一個企業的業務,都 由「核心業務」與「非核心業務」構成。對於生產製造型企業而言,「物流活動」是非核心業務;對於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而言,「物流活動」正是其核心業務。由此可見,在完成物流活動方面,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具有生產製造型企業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生產製造型企業進行物流外包,可以充分分享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專業化優勢,為企業帶來諸多利益。
1.1突破企業資源瓶頸,促進生產製造型企業的專業化發展
任何企業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單個企業領先自己的資源和能力進行自我調整的速度很難趕上快速多變的市場變化速度,資源的有限性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企業的資源配置不能局限於企業范圍之內。生產製造型企業將原來屬於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的方式委託給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一方面有須下死功夫企業實現跨組織的資源整合,突破資源瓶頸,促進企業有限資源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又受各擁有運輸設備、倉儲和其他物流過程中所必須的資源和投資,改善公司的贏利狀況,把更多的資金投在公司的核心業務上,促進企業的專業化發展。
1.2改善企業客戶服務質量,提升客戶滿意度
從產品供應者的角度來說,將優質的客戶服務(物流服務)作為企業的取勝之道 是毫無異議的,這是因為它與價格競爭相比有著特殊的優越性。如果企業採取降價策略,其競爭對手也能立即做出反應,競相壓價以破壞該企業的競爭優勢。而良好的客戶服務是核心競爭力,需要較長時期的培植,其他競爭對手一時難以模仿。物流服務主要是為顧客提供一種勞動服務,聯系和滲透於生產和消費的各個領域,其服務質量的高低直接制約物質資料交換的速度和實現程度,關系再到生產過程的連續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生產製造企業相比,第三方物流作為物流服務的專業化企業,能夠為客房提供高質量的物流服務,有效地滿足多樣化的顧客需求,使生產製造型企業的客戶服務質量全面提升,具體體現在:能夠將數量准確的(in the right quantity)特定產品(the right proct)以合適的成本(at the right cost)在規定的時間(at the right time)送到指定的地點(delivered to the right place)交給特定的客戶(to the right customer),即人士所概括出來的7個「Right」(seven R's)。
1.3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企業將物流外包不僅可直接降低物流設施投入資本,而且還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所具有的專業化、規模化和信息化優勢,從多種渠道降低企業產品成本。(1)專業化。利益於專業化的發展,第三方物流公司積累了豐富的物流運作經驗,熟悉針對不同物流市場的專業知識,能夠迅速搜集可得卡車運量、國際清關文件、空運報價等重要信息,因而能夠更加合理地、經濟地完成產品運輸。(2)規模化。由於擁有強大的購買力和貨物配載能力,第三方物流公司對於運輸商具有強大的議價能力,能夠以更加低廉的運輸價格向運輸商大批量購買運輸能力,然後集中配載很多客房的貨物,大幅度地降低單位運輸成本。(3)信息化。許多第三方物流公司與軟體供應商結盟。或者獨立開發了內部的信息系統,這使得他們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運輸和分銷網路,有效地進行跨運輸方式的貨物追蹤,進行電子交易,生成提高供應鏈管理效率所必須的報表和進行其他相關的增值服務。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可以使得企業以最低的投入充分享用更好的信息技術,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
1.4提高企業的運作柔性
企業通過將物流活動外包給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可以精簡機構,中層經理傳統上的監督和直轄市功能被計算機網路所取代,更加靈活的、應變性更高的扁平式結構替代了金字塔狀的公司組織結構,因此,企業可以更好地控制其經營活動,並在經營活動和物流活動中找到一種平衡,保持兩者之間的連續性,使衽物流外包的委託企業由於業務的精簡而具有更大的應變窨,提高其柔性。
1.5有利於企業間戰略合作關系的形成,創造良好的企業發展環境
生產經營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是一種優勢互補的戰略聯盟關系,第三方物流企業利用其規模優勢和專業優勢對物流系統進行整合,以達到整體和物流成本最低。物流與生產經營企業間的合作和網路的形成可以提供:(1)更多的學習和創造專門技術的渠道;(2)更多的靈活性和分擔風險可能性。
2生產製造型企業在物流外包決策中考慮的風險因素
「物流外包」對於生產製造型企業而言,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在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客房服務質量等諸多方面具有卓著成效;另一方面國家不可避免地也會給企業的經營帶來沖擊與風險,這也正是物流外合作陷井生產的根源所在。
2.1企業內部職能部門的抵制
隨著物流外包范圍的擴大,企業要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組合,如人力資本開發、質量管理、信息管理、財務管理等職能部門將從各事業本部分離出來,原來的職能型結構將轉變成流程型網路結構,垂直業務結構將轉變為水平業務流程。企業資源的重新配置問題其實就是利益的再分配。對於鍰利益的部門,大多技反對意見和不合作態度,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企業內部員工抵制而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2.2技術與信息資源的風險
信息共享可以使得企業能夠及時了解市場供求,更好地安排生產作業,及時配送產品,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客房的滿意度。但信息共享會增加企業風險成本,企業可能會由於資源服務商的「不忠」而導致企業信息資源損失、核心技術及商業機密泄露。
2.3道德風險
物流外包實質上反映了企業與物流服務商之間的委託一代理關系,代理人常常擁有不為企業知曉的私人信息,作為代理人的物流服務商很可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做一些傷害企業利益的行為,產生「道德風險」。
2.4物流外包依賴控製程度
企業進行物流外包,需要選擇為其提供物流服務的服務商,若企業選擇唯一服務商,有利於形成長期合作關系,減少機會主義傾向,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但同時也易產生過度依賴問題,削弱企業對物流服務提供商的監督權和控制權;若同時選擇多個第三方物流服務商,雖然它們之間的競爭有利於保障企業的控制權,但是無疑會提高企業的交易成本和經營成本。
2.5外包決策失誤的風險
當企業決策者決定將物流業務由專業物流服務商來提供時,至少要考慮下列因素:(1)物流外包是否符合企業發展戰略;(2)企業自身是否具有協調物流服務商的能力;(3)第三方物流實現企業物流業務,能否優化企業的產品價值鏈;(4)能夠選擇最合適的服務商。企業只有在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採取物流外包策略才是可取的,可以為企業帶來預期的效果。但是,物流服務商的選擇是相當困難的,尤其是初期的合作更是問題重重,一旦決策失誤,企業就面對比不衽外包更大的管理問題。
3生產製造型企業防範第三方物流合作陷阱的措施
如上所述,與第三方物流合作進行物流外包,對於生產製造型企業而言,既有利又有弊。為成功開展與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之間的合作,生產製造型企業應該本著「趨利避害」的原則,在深入分析物流外包風險的基礎上,採取有效措施積極規避風險、防範第三方物流合作陷阱,使物流外包避免流於形式或失敗。
3.1慎重選擇第三方物流服務商
第三方物流服務商是企業物流外包業務的執行者,其實力水平與物流服務質量直接相關。因此,企業決策者在明確自身物流需求的基礎上,選擇能夠完成自己需求的能力,符合企業需求的、合格的物流服務商是保障物流外包合作成功的關鍵前提。一般而言,選擇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主要因素為價格、質量、服務商的聲譽、業務范圍和過去的經驗等。
3.2謹慎對待合作協議的內容
首先,工作范圍的制訂是物流外包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決定物流外包成敗的關鍵要素之一,因此必須在合作協議中予以明確,合作協議應制訂具體的、詳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圍,對服務的環節、作業方式、作業時間、服務費用等細節做出明確的規定;其次,實現制定解決沖突的方案,以備發生的時候,可以有據可依;再次,明確終止合作條款。一方面,當出現終止條款中規定的某些情況時,雙方可以根據情況進行理性的協商,及時採取措施改進合作,避免當合作雙方利益受到很大損失之後,以終止協議來結束合作;另一方面,協議終止條款將有效約束雙方合作行為,使合作雙方為了獲得長遠利益,保持長期合作關系,避免損失的出現。
3.3增進合作雙方的相互信任
信任是合作開始的基石,也是合作成功的關鍵。物流外包的成功需要物流外包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雙方共同努力,所以,做好物流外包全過程的合作和信任也是物流外包成功的重要環節。為了加強合作雙方的信任,可考慮以下對策:雙方應樹立正確的合作觀念,保持相互理解、相互新生的合作態度;建立開放式交流機制,為雙方的有效溝通創造制度化的環境,樹立雙贏的目標;物流服務提供商應該努力實踐對物流服務購買方的各項承諾,物流服務購買方應該努力排隊企業內部對物流外包的種種障礙因素,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3.4建立合理的物流績效評價標准體系
為確保物流的外包的質量,生產製造型企業必須根據合作目標制定完成各項任務的規則和物流服務評價標准體系,並以此為依據對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物流服務績效予以評估,及時發現物流服務質量低下等問題,並就此進行及時的協商改進,避免一蹴而就惡化和造成嚴重損失。常見的績效評價標准包括:准時發貨率、准時交付率、提貨准確率、訂貨完成率、庫存准確率、缺貨損失、每公里成本、倉儲運營成本等。這樣明確物流外包的內容。
G. 物流外包的風險的控制策略
所謂物流外包,即生產或銷售等企業為集中精力增強核心競爭能力,而將其物流業務以合同的方式委託於專業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3PL)動作,外包是一種長期的、戰略的、相互滲透的、互利互惠的業務委託和合約執行方式。
企業對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的狀況進行考察和評估後,決定實施物流外包,這時為了防止物流外包流於形式或失敗,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制訂具體的、詳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圍。工作范圍即物流服務要求明細,它對服務的環節、作業方式、作業時間、服務費用等細節做出明確的規定,工作范圍的制訂是物流外包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決定物流外包成敗的關鍵要素之一。
2、協助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認識企業。視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的人員為內部人員,一般需要與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分享公司的業務計劃,讓他了解公司的目標及任務,因為對於一個對企業一無所知的人來說,你很難要求他能有良好的表現。
3、建立沖突處理方案。與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的合作關系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其實若彼此的看法能確切的表達,公司將從中獲益良多,所以為避免沖突的發生,事前就應該規劃出當沖突發生時雙方如何處理的方案,一旦有—方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時,即可加以引用並藉之改進彼此的關系。
4、不斷進行調整。市場就是戰場,形勢千變萬化,所以外包後,仍要親自視察和監督,因為唯有親自看到,才知道問題所在,才能及時得到糾正。
5、保持彈性。物流外包的項目應該是慢慢擴展的,耍注意到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所能提供服務的寬度,讓其保持一定的彈性,以最靈活的方式為公司提供最佳的服務。
企業物流外包的潛在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外包控制不足。外包常常會使企業失去對一些產品或服務的控制,從而增加了企業正常生產的不確定性。企業在外包的過程中有可能由於喪失對外包的控制而影響整個業務的發展。
2.增大外包依賴風險。長期依賴某一個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對企業的資本投資、效率提高具有潛在的好處,但同時又會使第三方物流服務商滋生自滿情緒而讓企業難以控制。
3.內部員工抵制。企業物流外包往往會影響企業的內部業務流程,需要企業的內部業務流程重組,這個過程很可能對所有員工都產生影響,受到企業內部員工的抵制而對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產生負面影響。
4.降低用戶滿意度。企業過於依賴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又無法控制或影響他們,使企業不能取得所需的用戶需要信息,從而影響企業的產品改進。從長期來看,由於對物流活動的失控可能阻礙核心業務與物流活動之間的聯系而降低用戶滿意度。
5.企業利益受損。物流活動的長期外包,會使第三方物流服務商認為企業缺乏專家技術,因此抬高物流服務的價格或提供較差的物流服務,從而使企業蒙受損失。
綜上所述,物流外包雖然具有成本節約等方面的優勢,但同時隱藏著潛在的風險。這也是有些企業放棄物流外包而選擇物流自營的原因之一。例如,在昆明有一家專營第三方物流的公司,其最大的客戶是一家桶裝水生產廠。兩家公司合作一段時間後,桶裝水廠搞起了自辦送水系統。為什麼有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能提供又好又便宜的服務,桶裝水廠還要自討苦吃呢?原來桶裝水廠新任的總經理對送水業務外包很擔心,認為在昆明城內只有這么一家企業在從事第三方的相關配送,對方萬一不幹了或者提出不合理的服務標准或收費要求,企業就會受到極大的打擊。在公司經營中,犧牲部分利潤追求安全是非常理性的行為,這位老總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可見,企業需要進行物流決策:物流活動是完全依賴第三方物流服務商而承擔一些風險,還是自身培養一些技術專家來防範相關的風險。
三、企業行使物流外包的有效應對策略
隨著物流外包實踐的推廣,有些企業取得了良好的業績,但也有一些企業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企業在選擇物流外包時必須謹慎,在考慮物流外包優勢的同時也必須重視其潛在的風險,以系統的、長期的觀點來進行物流外決策,並採取一定的應對策略來防範潛在的各種風險。
1.識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外包本身並不是企業發展戰略,它僅僅是實現企業戰略的一種方式,企業應確定在行業中是否存在有能力和可供選擇的物流供應商,否則,實施物流外包不僅不能成功,反而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因此,企業應深入分析內部物流狀況,並探討物流是不是企業的核心能力,分析物流是否能為企業帶來外部戰略經濟利益;企業只有在擁有了合適的合作夥伴,企業內部管理層也認識到外包的重要性而且清楚針對外包應做的准備工作,才能決定是否實施外包。
2.外包夥伴,即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選擇。物流外包決策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包給誰的問題,即外包夥伴的選擇。首先需要對外部的潛在物流供應商進行調查、分析、評價、調查物流供應商的管理狀況、戰略導向、信息技術支持能力、自身的可塑性和兼容性、行業運營經驗等,評價其從事物流活動的成本狀況,評價其長期發展能力,評價其信譽度等。特別是對於物流供應商的承諾和報價,企業務必認真分析衡量。報價應根據物流供應商自身的成本確定,而非依據市場價格,報價不僅僅是一個總數,應包括各項作業的成本明細。對於物流外包的承諾尤其是涉及政府政策或物流供應商戰略方面的項目,必須來自物流供應商最高管理者,避免在合約履行過程中出現對相關條款理解不一致的現象。在評價的基礎上,對潛在的多個物流外包夥伴進行比較,從中選擇最適合企業需要的外包夥伴。
3.物流外包活動的控制。對外包活動進行監控和控制是外包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企業即使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簽訂了協議,也應當監控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績效,同時給他們提供所需的業務信息。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之間要注意相互溝通,共同編制操作指引。企業不能認為業務外包了,一切就由對方承包,完全是物流供應商單方面的工作,而應當與第三方物流商一起制訂物流作業流程、確定信息渠道、編制操作指引,供雙方參考使用,操作指引能夠使雙方相關人員在作業過程中相互步調一致,也可以為企業檢驗對方物流作業是否符合要求提供了標准和依據。因此,企業要建立物流外包的控制機制,對外包夥伴的業績進行定期檢查,制訂標准對其業績進行考核。
4.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的調整。企業物流外包可能會受到企業內部作業流程的制約以及員工的抵制,因此,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的調整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如何在無縫銜接的基礎上調整業務流程,進行職能變革;如何對外包的物流功能進行持續有效的監控;企業文化是否鼓勵創新與變革;企業領導和員工對變革持何種態度等。從戰略角度看待物流業務外包,致力於獲得最佳合作夥伴,並圍繞著這種夥伴關系建立一種健全的管理體系,從而實現無縫銜接,取得外包策略的成功。
5.以「雙贏」為原則,鞏固合作關系。物流供應商對企業和企業的客戶的服務能力是依靠企業自身的工作表現的好壞,外包意味著雙方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而非獨立的,良好的合作夥伴關系將使雙方受益,任何一方的不良表現都將使雙方受益,任何一方的不良表現都將使雙方受損。在選擇物流供應商時,要改變現有的觀點,即僅著眼於企業內部核心競爭能力的提升,而置物流供應商的利益於不顧,企業應以長遠的戰略思想來對待物流外包,通過外包既實現企業自身利益最大化,又有利於物流供應商持續穩定的發展,達到供需雙贏的局面。因此,供需雙方相互信任和忠誠以及履行承諾是建立良好的外包合作關系的關鍵因素。
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幫到你,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