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員工手冊

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員工手冊

發布時間:2021-05-28 16:02:14

A. 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英文簡稱CWGC)是經國務院批准,於1992年7月在上海浦內東新區成立的國有容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是直屬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重要骨幹企業之一,2007年重組入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擁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11家,以及華源股份、華源發展、華源制葯、上海醫葯和雙鶴葯業等一批上市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醫葯企業集團和紡織企業集團。

B. 錢永偉的介紹

曾以12億的身家被評為香港2000年50大上市富豪第34名。查閱相關工商登記資料,知其於1986年~1992年分別在中國華源集團總公司、江蘇省張家港物資局物資公司任職,1991年2月到1992年8月在河北省物資貿易公司上海資源部擔任經理。據與他數次謀面的一位房地產界人士介紹,錢永偉當時在張家港保稅區做鋼材外貿業務。

C. 中國華源集團怎麼樣

中國華抄源集團是2001-03-14在上海市襲注冊成立的集團。

中國華源集團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3100000120010026,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中國華源集團,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中國華源集團更多信息和資訊。

D. 上海華源醫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華源醫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的下屬公司。中內國華源集團容有限公司下屬的"浙江省鳳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1990年12月19日第一批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老八股"之一。
法定代表人:王向旭
成立時間:2002-04-22
注冊資本:6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500067121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閔行區顓興東路1277弄54號401室

E. 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的華源重組

華潤重組華源,雖然不是華潤的一次市場並購行為,是在國務院國資委直接推動下的並購;但對於華潤而言,卻是其渴求已久的打造醫葯產業平台的良機
華源集團成立於1992年,公司經過90多次並購後成為中國最大的醫葯集團及紡織集團,旗下擁有8家上市公司。從一個資產僅為1.4億元的小公司,到一家資產高達572億元的大集團,華源集團的快速成長得益於大手筆的並購。華源集團從1995年起,先後收購了包括常州化纖在內的數家區域性龍頭企業,然後又收購了北京醫葯和上海醫葯。
快速擴張帶來的是消化不良,雖然華源集團在規模上已經成為紡織和醫葯行業的龍頭企業,但集團利潤並不樂觀。而且,由於集團的資產極為分散,沒有得到有效整合。加之華源長期以來的南征北戰,其銀行貸款一直居高不下,多達數十億元的規模。
2005年初,華源因資金鏈趨緊而陷於整體危機。2005年9月,上海當地銀行向法院提起至少11起訴訟,對象均為『華源系』企業,以至於華源集團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股權相繼被凍結。
雖然由於央企特殊身份,華源的股權得以解凍,但由於債台高築,重組的命運不可避免。隨後有多家公司向華源拋出了橄欖枝,最終總部設於香港的大型央企、總資產達1400億港元的華潤集團勝出。
華源集團在深滬交易所擁有8家上市公司,而收購前華潤集團也控制了4家上市公司,分別是華潤錦華(000810.SZ)、萬科A(000002.SZ)、S吉生化(600893.SH)和S阿膠(000423.SZ)。此次華源重組造就了一個擁有12家A、B股上市公司和4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超級企業集團。

F. 江紡的介紹

江紡始建於1953年,1954年4月正式投產,最初名為:江西棉紡織印染廠。歷經五十年已逐步發展成為集紡織、印染、服裝生產為一體的國家大一型企業,2002年3月通過與中國華源集團上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強強聯合,組建成立江西華源江紡有限公司。佔地面積592182M2,目前職工在冊人數6661人,其中各種技術人員465人,至2003年,總資產5.85億,完成銷售收入5.5億元,增長15.6%,利稅4378萬元,增長4.39%。2002年江紡在中國紡織行業協會經濟效益50強排行榜中,銷售收入排37位,利稅排38位。

G. 中國華源集團(國際)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華源集團(國際)有限公司是新重組的高科技股份制企業。主要從事健康食品、葯品、環保研發、生產、銷售,國際貿易,咨詢服務。

H. 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上市過嗎

上市的

I. 周玉成的人物經歷

2001年來6月任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董自事長,2002年9月兼任上海醫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集團公司促進會副會長,上海市醫葯行業協會名譽會長,上海市工業經濟聯合會副會長,上海市國際商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東華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客座教授,第十二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J. 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概況

2005年9月16日,是華源集團公司歷史上轉折的一天。由於貸款償還逾期,華源集團遭遇了上海銀行、浦發銀行等十幾家機構的訴訟,涉及金額12.29億元。當日,上海二中院裁定凍結華源集團及擔保單位中紡機集團銀行存款1.14億元,並查封凍結了華源集團持有的上海醫葯集團40%的股權及相關權益。之後,華源旗下3家上市公司的股權陸續遭到凍結。
隨後,上海市國資委試圖對華源進行重組。方案是前者將所持上海醫葯集團(下稱上葯集團)30%股份轉給華源,加上此前華源已持股上葯40%,股權受讓後將增持至70%,從而占絕對控股地位;而作為交換,上海市國資委及其控股企業將增持華源集團股份,達到絕對控股。由此,華源集團將由央企轉為上海市國資委下轄企業。
最終,這一方案未能得到國務院國資委同意。後者期望以自身資源增持華源,在進一步加強企業控制權的基礎上重組華源。
2005年11月,國資委決定由其「欽定」的央企資產重組和資本運作平台——中國誠通控股公司出面,重組危機之中的華源。在國資委的安排下,誠通擬向國家開發銀行貸款50億元進行重組。不過由於自身實力有限,誠通很快退場。 2006年春節剛過,國務院國資委臨陣換將,華潤登場。與誠通相比,華潤雖非國務院國資委「欽定」的首批兩家國有資產運營公司試點,但擁有10倍於誠通的總資產規模,且具有與華源醫葯、紡織主業較為匹配的產業結構。
作為總部設立於香港的大型央企,華潤集團總資產達1400億港元之巨,紡織業是其主營業務之一,旗下的華潤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從事紡織品、服裝生產及分銷,與華源的紡織板塊具有互補性。
在醫葯方面,華潤近幾年一直力圖打造醫葯集團,華源醫葯板塊是其最為青睞的目標,尤其是華源集團參股的上海醫葯集團和北京醫葯集團,是國內少有的優質醫葯資產。
2006年2月16日,華源集團董事會最終同意華潤控股公司70%的重組方案;次日,華源系數家上市公司紛紛公告了這一消息。 2006年3月8日至9月25日之間,華源集團20家股東和金夏投資集團(中國)有限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91.662%的股權轉讓給金夏投資。
2006年11月23日,金夏投資與華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金夏投資將其受讓的華源集團91.662%的股權和本身持有的華源集團8.338%的股權全部轉讓給華源資產。
2006年11月30日,S華源發(600757.SH)、S華源(600094.SH)、中西葯業(600842.SH)、S*ST源葯(600656.SH)、凱馬B股(900953.SH)、上海醫葯(600849.SH)、萬東醫療(600055.SH)、雙鶴葯業(600062.SH)8家上市公司同時發布公告,宣告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的重組已有正式結果。
2006年12月19日,華潤集團核心企業華潤股份公司從華源集團下屬華源生命產業有限公司手中以20億元受讓了北京醫葯集團50%股權。北京醫葯集團控股兩家上市公司:雙鶴葯業(600062.SH)和萬東醫療(600055.SH)。
2007年1月19日,華源發布公告稱,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股東變更為華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權事項獲得商務部批准。
此次股權轉讓完成以後,華源資產將持有華源集團100%的股份,中國華潤總公司則間接持有華源資產70%的股權。按照雙方約定的持股比例,華潤集團和鼎暉將分別在重組後的新華源集團中持股70%和30%,全新的「華潤+華源」組合將擁有近2,000億元的總資產。 此次收購的主體華源資產是一家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從事投資控股業務,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中國華潤總公司,公司其餘30%的股權由CDH Golden Elephant Limited持有。而CDH Golden Elephant Limited%的實際控制人為鼎暉投資。
而私募股權基金的操作思路就是通過運作公司在海外上市來獲利。從收購主體的安排來看,華源資產是一家離岸公司,這將為華源資產的後續私募融資與海外上市奠定良好的基礎。 國務院國資委之所以最後鎖定華潤,有幾方面的原因。首先,華潤的資金實力較強;其次,華潤和華源的產業匹配比較好,都有醫葯和紡織企業;再者,華潤本身有一套較好的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華潤在過去幾年中,高舉收購大旗,在電力、醫葯、化工、紡織、水泥、零售等行業頻頻出手;背靠香港資本市場,華潤在融資、整合企業方面更具優勢。因此,無論是企業規模還是行業關聯以及資本運作經驗,華潤較誠通都應該是更勝一籌。
華潤重組華源雖然不是華潤的一次市場並購行為,而是在國務院國資委直接推動下的並購;但對於華潤而言,卻是其渴求已久的打造醫葯產業平台的良機。華潤從2000年即已開始進入內地醫葯產業收購。不過,相比啤酒和地產收購而言,華潤在醫葯上的收購好事多磨。2005年,華潤2.9億出售了雲葯股權,退出了對雲葯控股權的角逐。此前華潤還相繼退出東北制葯、山東魯抗、上葯集團、華北制葯的收購,傾心於醫葯產業的華潤每每失之交臂。直到2005年底,隨著對東阿阿膠的成功控制,華潤總算在醫葯產業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華潤的重組可能會將雙方醫葯資源進行整合,這成為華潤打造醫葯航母的契機,而上葯集團和北葯集團將有可能成為華潤打造醫葯產業一南一北的兩大平台。華潤的版圖也由原來的日用消費品製造與分銷、地產、基礎設施及公用事業三大領域,擴張至金融、醫葯及紡織。 隨著華源股權收購的塵埃落定,華源集團的整合大幕將由此開啟。
2006年11月14日,華潤集團宣布了入主華源集團後管理層的首次變動,新華源將首次實行雙總裁製,華潤集團董事閻飆和華源集團原總裁張傑將同時出任新華源的總裁。作為央企史上首次實行的雙總裁製,閻飆負責集團的投資事宜,而張傑負責集團的具體運營工作。同時,華潤集團副總裁喬世波任華源集團黨委書記及CEO,華潤集團財務副總裁魏斌擔任華源集團財務總監。華潤集團企業發展部的鍾義、劉德君與華源集團原副總裁吉群力等5人出任華源集團副總裁。
2007年將是華源集團實施戰略重組方案關鍵的一年,債務重組和扭虧增盈是全年兩大核心工作。華潤擬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華源進行整合:
一是要千方百計推進債務重組,化解債務危機。
二是要進行管理變革,建立扁平化組織體系,全面關注業務,利潤中心要全面推行6S管理體系。
三是繼續推進醫葯平台打造,整合華源內部優質醫葯資源、華潤現有醫葯資源及央企其它醫葯資源、國內其它優質醫葯資源的業務發展平台。
四是紡織產業將按華潤集團的統一戰略,與華潤紡織統一整合。對經營較好的紡織企業,予以積極的支持和保護。
五是積極穩妥退出非主營業務和資產,對難以通過重組提升價值的資產或企業,要採取出售、股權(產權)轉讓、清算、合並、分立、債務重組和破產等方式進行處置,實現有序退出。
六是加強團隊建設,培養業績文化、誠信文化。誠信對待客戶,誠信對待員工,誠信對待股東,重塑華源的良好形象。
七是努力維護穩定局面。穩定是集團各級經理人、各級企業黨委、工會的重要工作。各企業要充分依靠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共同維護企業穩定與發展。

閱讀全文

與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員工手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投資理財 瀏覽:537
天弘有色金屬基金 瀏覽:235
外匯管制逃離 瀏覽:998
bd理財 瀏覽:453
東莞長安股票 瀏覽:684
證券私募找投資公司 瀏覽:584
問理財余額寶 瀏覽:10
中國股票全部 瀏覽:263
南方科技混合基金配售比 瀏覽:504
企業投資醫院 瀏覽:354
滬銅期貨支付寶上沒有 瀏覽:996
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特點 瀏覽:844
理財快易網 瀏覽:35
外匯入賬匯率 瀏覽:305
導出融資余額 瀏覽:596
哪個資金盤有保障 瀏覽:198
首旅酒店股票診斷 瀏覽:781
企業貸款按月季日調息 瀏覽:194
買賣期貨平台構成 瀏覽:359
紅棗期貨漲跌聽板 瀏覽: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