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面預算管理對企業績效有什麼影響
合易認為:
現代全面預算對績效考核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1、全面預算能夠細化企業發展規劃和年度經營目標,它是對整體經營活動一系列量化的計劃安排,有利於實現以上目標的監控執行;
2、通過全面預算的編制,將有助於企業上下級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加深部門及員工對經營目標的理解和認同;
3、全面預算管理是實施績效管理的基礎,是對部門及員工績效考核的主要依據,通過預算與績效管理相結合,使部門和員工的考核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全面預算管理可合理分配資源,強化內部控制,發現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降低日常經營風險;
5、通過全面預算可以加強對費用支出的控制,有效降低公司的營運成本。開源節流,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全面預算是關於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一般為一年或一個既定期間內)各項業務活動、財務表現等方面的總體預測,是對績效考核的航標和溫控表。
B. 企業進行全面預算管理的原因
預算管理是信息社會對財務管理的客觀要求。市場風雲變幻,能否及時把握信息,抓住機遇是企業駕馭市場的關鍵。全面預算管理對現代企業的意義可以概括為:
(1)提升戰略管理能力
-戰略目標通過全面預算加以固化與量化,預算的執行與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成為同一過程;對預算的有效監控,將確保最大程度地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通過預算監控可以發現未能預知的機遇和挑戰,這些信息通過預算匯報體系反映到決策機構,可以幫助企業動態地調整戰略規劃,提升企業戰略管理的應變能力。
(2)有效的監控與考核
-預算的編制過程向集團企業和子公司雙方提供了設定合理業績指標的全面信息,同時預算執行結果是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
-將預算與執行情況進行對比和分析,為經營者提供了有效的監控手段。
(3)高效使用企業資源
-預算計劃過程和預算指標數據直接體現了(集團公司)各子公司和各部門使用資源的效率以及對各種資源的需求,因此是調度與分配企業資源的起點。
-通過全面預算的編制和平衡,企業可以對有限的資源進行最佳的安排使用,避免資源浪費和低效使用。
(4)有效管理經營風險
-全面預算可以初步揭示企業下一年度的經營情況,使可能的問題提前暴露。
-參照預算結果,公司高級管理層可以發現潛在的風險所在,並預先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從而達到規避與化解風險的目的。
(5)收入提升及成本節約
-全面預算管理和考核、獎懲制度共同作用,可以激勵並約束相關主體追求盡量高的收入增長和盡量低的成本費用。
-編制全面預算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對企業環境變化做出的理性分析,從而保證企業的收入增長和成本節約計劃切實可行。
-預算執行的監控過程關注收入和成本這兩個關鍵指標的實現和變化趨勢,這迫使預算執行主體對市場變化和成本節約造成的影響作出迅速有效的反應,提升企業的應變能力。
C. 可以從哪幾點來分別提高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
(一)全面預算管理應以戰略為向導
企業戰略管理是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向導和起點,要想做到全面預算必須以戰略導向為起點和目標。要根據企業所處經濟環境和經濟周期來發展以戰略為起點的適合集團自身條件的發展道路,沒有戰略起點和導向,企業將無法發展,無法採取有效保障預算的實施,整個體系將散亂如沙,在大部分企業中不重視戰略的導向,注重經濟發展的其他過程,導致企業經濟發展緩慢,與企業發展相背離,因此在全面預算管理中,要注重戰略的選擇,他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是企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實施合理的預算編制方法
科學的預算管理流程第一步需要先制定企業目標,然後進行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包括經營預算,財務運算和資本預算。預算完之後要進行預算分析和預算調整,最後進行考核評價。建立全面且與價值管理有關的預算理體系,提供收入、費用、利潤三個層面的會計要素,同時根據企業的戰略,從預算編制、過程式控制制和專業人員評價三個過程上平衡價值與利益的關系。
(三)重視預算全面性、合理性
全面預算是集合銷售預算、費用預算、資金預算、投資預算、利潤預算等於一體的綜合性預算體系。預算內容涉及業務開展、信息共享、技術支持、人力資源、財務資金等方面。盡管各種形式的預測最終呈現的形式是財務預算表,但其基礎支撐是來源於各個經營指標、業務數據。不是財務部門閉門造車產出,業務部門必須提供預測原則和計算方式。故全面預算編制流程基本為:預算管理委員會根據企業發展戰略,下達預算目標;各中心部門按照預算目標和政策,提出詳細的預算方案上報;預算制定部門根據上報的預算方案進行審查、匯總,提出綜合平衡的建議;最終編制出企業財務預算方案,報預算管理層討論、審議、批准、下達執行。
(四)建立全面預算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數據管理
目前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預算管理工作必須充分與大數據分析相結合,通過數據管理高效實現預算管理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首先,應該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統,對企業的經營業務進行准確記錄,並且對企業的預算風險進行准確識別,定量分析,幫助企業管理層做出科學決策,其次,在進行預算風險處理與處理評價時,需要通過企業內部的信息系統對工作情況進行別與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風險處理方案進行相應的改進,最終實現全面預算風險管理方案優化,促進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進步。
(五)注重預算監督
預算執行和監督,在全面預算管理中是緊密相連的,有力的監督是有效預算執行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強監督的力度,才可以保障促進預算的更好執行。建立健全監督的內容和制度,加大監督范圍,做到事前、事後、過程的監督,也要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實性進行監督。
D. 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一)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可以促進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實現
「三分戰略、七分執行」,戰略制定得再好,如果得不到有效實施,終不能將美好藍圖和願景轉變為現實,甚至可能因實際運營背離戰略目標而導致經營失敗。為了實現整體的經營目標,就必須按照目標一致的原則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具體工作目標。為了確定目標是否達到,就需要有度量手段,度量目標完成情況的一種方法就是靠預算。預算作為計劃的數量化,不僅明確了一定時期的經營總目標,而且也明確了各個部門的具體工作目標和努力方向,為提供了經營目標的一個全面框架。將根據發展戰略制定的經營目標進行分解、落實,可以使的發展戰略規劃和具體行動方案緊密結合,從而實現「化戰略為行動」,確保發展和經營目標的實現。
(二)全面預算管理具有溝通和協調,提高運作效率的作用
通過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明確各單位的分工,可減少各單位操作中的隔閡,防止部門之間出現不協調的現象,提高運作效率。預算是成員行動的路線,它表明了內部各級、各部門、各成員怎樣工作才能達成的總體目標,不同層次、不同單位之間預算信息的傳遞、協調可以引導的整體活動,能有效地避免無序的部門行為。通過預算編制協調資源,使資源達到最優配置,並通過預算的執行控制、分析、調整,使實現整體戰略目標。
(三)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對實施內部控制,防範風險作用
全面預算的本質是內部管理控制的一項工具,即預算本身不是最終目標,而是為實現目標所採用的管理與控制手段,該手段可以有效控制風險。全面預算的制定和實施過程,就是不斷量化的工具,使自身所處的經營環境與擁有的資源和的發展目標保持動態平衡的過程,也是在此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的識別、預測、評估與控制過程。因此,實施全面預算是內部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利於防範風險。
(四)全面預算管理可以考核各部門的業績,起到激勵作用
全面預算為對各部門的考核提供了依據。可以根據全面預算的完成情況,在分析各部門實際偏離預算的程度和原因的基礎上,進行詳細的分析;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總結,在范圍內統一調整預算或改進本身的工作。劃清責任、評定業績、實行獎懲,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促使各部門為完成預算目標更加積極的工作。
E. 企業實行全面預算管理應當關注的風險不包括( )
根據: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5號——全面預算,
第一章,
第三條 企業實行全面預算管理,至少應當關注下列風險: (一)不編制預算或預算不健全,可能導致企業經營缺乏約束或盲目經營。 (二)預算目標不合理、編制不科學,可能導致企業資源浪費或發展戰略難以實現。 (三)預算缺乏剛性、執行不力、考核不嚴,可能導致預算管理流於形式。
答案應該是:現金流量不足,無法償還到期債券的風險算
F. 預算編制的風險包括哪些
控全局認為有以下幾點:(一)推行全面預算管理面臨的問題與陷阱 雖然我國許多企業引進了全面預算管理制度,但是尚未真正建立起全面科學的管理體制,由於理解存在片面性以及在實施過程中不注重與自身特點相結合,導致在執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二)預算的執行力度不夠。很多企業編制預算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要求,在編制完成之後對其置之不理,具體執行過程中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不嚴格遵循企業的預算,致使預算成為一種擺設。 (三)全面預算等於財務預算。全面預算很多人認為只是單純的財務行為,應由財務部門負責擬定,在執行時也僅需財務部門進行控制。但是全面預算它涉及業務、資金、信息以及人力資源等多個方面,並非靠財務部門能夠獨立完成的。 (四)全員參與困難。全面預算管理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全員參與。但實際管理中,職工們認為預算只是一個計劃,是領導層的事,從根本上忽略了預算目標其實要靠全體員工齊心合力才能達成的這樣一個理念。
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的建議措施(一)採用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預算管理的重要目的是運用價值鏈進行分析,確定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去除經濟行為中的非增值因素,以分清各種事件的輕重緩急,最終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所以,在編制全面預算時,必須結合企業各個部門、各個單位的實際情況,最好採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編制方法,即先由管理層提出企業總目標以及各部門的分目標,然後各個部門根據管理層的一級原則和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制定本部門的預算,預算委員會對各個分部門的預算進行綜合平衡,之後再反饋給各個部門,如此反復,形成真正符合實際的,有執行力度的最終預算。
(二)提高預算執行質量。提高全面預算管理的關鍵是提高預算的執行效果。在執行時,首先要實行責任制度。本著「誰承擔誰負責」的原則,落實經營責任。將相應的指標歸屬到相關的職能單位作為年度考核指標,防止責任轉移;其次在執行時要注重信息的反饋,鼓勵員工進行信息反饋,以使現實情況與預算情況的偏離達到最小;最後要注意預算執行過程中靈活性的程度。預算執行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一定的靈活處理,但是,這不能影響到預算過程本身的嚴肅性。預算指標一經確定,除非外部環境或企業的戰略決策確實發生變化,不然不能隨意做出調整。
(三)全面預算需要全員參與。全面預算若由少數人來制定經營目標,有時很容易脫離實際,特別是當企業規模較大時,經營領導很難了解生產一線的情況,這時制定的目標有可能與現實存在差距,並且,若由少數人編制預算,會不容易得到企業員工的認同,導致執行效率比較差。所以,全面預算管理是一項全員參與、全民覆蓋的系統工程,企業全體員工都要直接或者間接地參與到預算的編制及執行過程中來。在全面預算執行時,可以將執行情況與各個職工的切身利益相結合,獎懲分明,讓職工與企業形成統一的責任共同體,以此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參與預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建立全面參與預算的信息化系統。可以通過軟體,將預算體系結合數據進行系統集成,為企業預算的執行過程提供一個協同工作平台,讓企業各個部門在該平台上共同參與預算的制定以及執行過程,這樣可以規范預算的管理工作,同時也降低預算的執行成本,提高預算的參與程度。
(五)創造有利於預算全面實施的企業環境。企業在推行預算管理時,企業治理結構等內在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預算的成敗。所以企業應建立一個有利於推行預算的優良環境,具體來說,應當具備清晰的法人治理結構,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完善的權責機制;另外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要規范、嚴謹。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的最大困難是企業的基礎工作薄弱、業務流程混亂;第三,企業領導者要有決心推行預算工作,全面預算強調全員參與,但更為重要的是領導者的組織以及帶動作用;最後,要建立綜合考評和動態考評相結合的制度。所謂動態考評,是在生產經營活動的現場,及時對預算的執行結果和預算指標之間的差異進行確認,然後進行責任處理。綜合考評是在期末時對各責任單位的預算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綜合考評要和動態考評二者缺一不可,二者有機結合才能使預算的作用得到充分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