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珠海水務集團方曄

珠海水務集團方曄

發布時間:2021-07-07 19:20:00

⑴ 澳門回歸前居民吃水怎麼解決

澳門回歸祖國20年來,對澳供水形成了更加穩定的合作機制。清流千里育濠江,澳門不再受水資源的局限,更好融入大灣區建設。

澳門缺水頻告急

一座城市的供水,對澳門來講,是不平凡的。

澳門區內地形多低矮丘陵,無河流湖泊,可蓄地表水條件差,不具備建大中型水庫的條件,淡水資源奇缺。

年逾八十的李振鐸曾任職澳門自來水股份公司24年,撰有《澳門水務500年》一書。澳門居民數百年主要依靠地下水供應,由於當時只有四五萬人,地下水足夠對付。普通居民多用井水,用肩挑水成為澳門人生活的時代印記。

「澳門一直想長遠解決水源問題,不僅填海造水塘,還建立自來水廠,但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澳門人口超過10萬,用水量激增,水荒初現。」李振鐸回憶說,「用自來水要花蠻大一筆錢,居民更願意用井水。由於打井太密,有兩千多口,特別是枯水期,降雨量少,井水水質污染嚴重。」

據李振鐸回憶,1955年4月,澳門第一次限制用水。隨後10餘年間,澳門又經歷了多次停水。

水情危急,澳門同胞向廣東求援。在周恩來總理關懷下,1959年廣東省政府決定籌建竹仙洞水庫和銀坑水庫,澳門出資、珠海出力。1960年3月,竹仙洞水庫對澳供水。

竹仙洞水庫位於竹仙洞公園,在珠海全市20個水庫中,竹仙洞水庫離澳門最近,可利用自然落差向澳門供水,無需用電,60年來始終處於對澳供水「橋頭堡」。

珠海水務局副局長許蓓蕾介紹,竹仙洞水庫庫容不大,單庫難以支撐澳門用水,為了保證澳門用水,珠海陸續新建了多個泵站和水庫,並通過管道、隧洞、明渠實現庫庫相連,增強對澳供水保障能力。

1980年珠海特區建立。城市建設、人口增加推動珠澳兩地用水量與日俱增,加上珠海母親河前山河污染嚴重,對澳供水再遇困難。廣東決定「開發新水源」,西江磨刀門引水工程橫空出世,一期工程在1988年告竣。

珠江徑流量全國第二,西江為其幹流。「西江磨刀門引水工程龐大,為了在兩年半完成,一天24小時都有人在上班。」原珠海對澳門供水公司副董事長陳山說。

調度千里壓咸潮

咸潮,對澳供水的「大敵」。

每年冬春時節,西江上游來水量減少,海水倒灌,咸潮沿磨刀門水道上溯,覆蓋了取水點。

「為了取到淡水,世紀之交我們沿西江而上,先後建成廣昌泵站、平崗泵站。」珠海水務集團副總經理方曄一直是對澳供水的參與者,「為了在枯水期快速抽水蓄滿水庫,每個泵站留下足夠大的冗餘。」

水庫猶如城市的「水缸」,但珠海的水庫小而分散,而咸潮期常常維持三四個月,「水缸」供給嚴重不足,珠澳居民枯水期喝鹹水依然在所難免。

2003年冬季開始,珠江口持續發生特大咸潮,強度越來越大,持續期越來越長,鹹度一度超過10000度,遠超自來水國標的250度,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工業設備運營造成危害。

應對「咸潮危機」超出珠海能力范疇,國家開始調集各方力量趕赴珠江口「會診」。2005年初,珠江千里應急調水壓咸首次實施,通過調度西江上游天生橋、龍灘等水庫,集中放水形成大流量壓制咸潮。

「千里調水」談何容易!原珠海水務局副局長鍾惠明用「驚心動魄」來形容。他說:「協調工作非常復雜,涉及國家防總、珠江水利委、南方電網、各省水利部門以及各個水電站運營企業。技術要求極其復雜,各個水閘開關時間銜接,放水量,沿途監控水流變化,放少了無法壓制咸潮,放多了會淹沒周邊農田村莊。」

8.5億調水量、1300公里,西江水奔騰而下給珠海送來了5至7天的窗口期。當年,搶抽的2000多萬立方米「救命水」,讓珠澳居民度過了春節「水荒」。「遠水解近渴。」方曄說,「此後,每年枯水期千里調水成為常態,調度方案也逐步走向精細化,現在窗口期為2天左右,效率更高了。」

為從根本上解決珠澳兩地枯水期供水安全問題,2011年4月,國家工程竹銀水源系統建成,庫容達4333萬立方米,至此珠海全市庫容超過1億立方米。

「澳門市民再沒有感受到咸潮帶來的影響。」澳門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朱偉文說。

閱讀全文

與珠海水務集團方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燃料油各類價格 瀏覽:998
投資幾個心理階段 瀏覽:542
資金暫借屬於關聯方交易嗎 瀏覽:358
工商銀行買外匯嗎 瀏覽:712
萬達股票跌停 瀏覽:627
黑馬股票網 瀏覽:758
馬鋼股票的發行價是多少 瀏覽:242
低工資理財 瀏覽:586
理財需趁早 瀏覽:893
理財師登陸 瀏覽:524
上班族小額理財 瀏覽:753
金蛋理財提現 瀏覽:397
正確投資理財項目 瀏覽:876
貸款融資性保函 瀏覽:58
融資融券轉入 瀏覽:336
什麼是銷售融資 瀏覽:418
直接融資怎麼計算 瀏覽:497
融資融券股票市值 瀏覽:540
波動幅度大的指數基金 瀏覽:493
快錢包萬達理財客服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