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何雙成葯業連續虧損多年,也堅決不走研發的道路
最近幾年,國家醫葯行業改革升級,各項政策逐步落地,對行業的影響逐步擴大。公司主要產品醫保報銷限制導致很多患者使用受限,產品市場拓展難度增大,同時,同品種近兩年新批准上市7家,市場競爭加劇。
公司自2012年上市以來,營收整體增加,營收從2012年的1.30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3.37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17.27%。
但扣非凈利潤持續下滑。2012年扣非凈利潤錄得6162萬元,隨後逐年穩定下滑。2015年錄得4423萬元,2016年,扣非凈利潤轉贏為虧,當年虧損3.92億元,自2016年以來,公司扣非凈利潤持續虧損,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別虧損8073萬、2327萬元。
㈡ 請問具體在財務報表哪裡查看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的資金大小阿!請教下懂財務的或者會基本面分析的高手
一個是資產負債表的無形資產 一個是管理費用的 研發費用。
如果有附註披露詳細信息 也可以看。
㈢ 誰有滬深軟體類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數據
對於軟體類上市公司而言,近期最為顯著的市場影響就是用友的上市。該股的高定價拉動了二級市場軟體類股票「見賢思齊」。近期托普軟體、新宇軟體等軟體股走勢紛紛價量齊增。除此之外,受整體年報出台的影響,各軟體類公司也開始了價格重新定位。 根據主營的變化與資產重組的情況,我們選擇了明確以軟體為主營的公司進行對比研究(表1)。從總體表現來看,主營軟體的上市公司明顯高於兩市的總體平均值,每股收益高出73.46%,每股凈資產平均高出42.16%,凈資產收益率高出27.97%。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到,主營軟體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只是同比略升,而每股凈值卻大大增加(估計與這類公司的資金募集有關),從而導致其每股資產收益率下降較為顯著。
軟體上市公司多數進行了多角化經營,為了能夠對軟體類上市公司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下面主要對其歷年來的經營情況進行對比,以其能夠對國內軟體類上市公司的整體情況有所認識。
1、 軟體類上市公司的主營利潤率變化。
近年來,軟體類上市公司的主營利潤率一直存在較大的增長,顯示出目前其主營之中軟體含量正在增加。從圖1來看,軟體類上市公司從1996年起已有一次較快增長,進入2000年後也有加速跡象,似乎表明軟體類上市公司的經營環境已大大改善,集成部分的影響正在降低(集成的利潤率已經降至5%-10%之間)。特別是在用友、瑞星等公司上市後,這種主營利潤率急升的情況將會更加顯著。
圖1 軟體類上市公司的主營利潤率變化
其次影響軟體類上市公司主營利潤率的另一個因素是上市公司本身經營的連續性問題。國內財務軟體或殺毒軟體類公司的主營利潤率應在90%以上,但過去除東大阿派外,其他軟體類上市公司基本採用了借殼上市,原來業務主營利潤率顯然不如軟體業務的利潤率(除旅遊外),如新宇軟體就從1999年的3.65%上升到2000年的41.85%,托普科技也是從1997年的借殼前15.71%急升至1998年重組後的35.46%。因此,如果系統集成或其它業務不特別顯著,主營利潤率分布30%-50%之間當屬正常。
2、 軟體類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率變化。
不計特殊因素,軟體類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率近年來基本維持在18%~20%之間,這種變化范圍相對其主營利潤率的情況比較穩定。但是與主營利潤率增長不同的是,公司凈利潤率未出現同時增長。這種對比至少能反映兩種情況:一是公司經營成本或三費增長也比較快;二是沒有表現出軟體公司的理論特性——邊際利潤遞增。這種矛盾也許表明了軟體類公司的經營成本並未因規模擴大而有所降低已經在國內是個事實。
圖2 軟體類上市公司凈利潤率變化(1996-2000)
從圖2所示的情況來看,軟體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率雖然集中在20%-18%的區間之內,但其除在1997年有一次低點外,實際上在2000年已經創出新低。這種結果顯示,目前上市的軟體類上市公司還不足以保持較高的競爭力,或者說明其管理水平有待大幅提高。事實上,這種情況在新上市的用友軟體也有體現。
3、 軟體類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率
調整後每股凈資產的計算公式:調整後的每股凈資產= (年度末股東權益-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凈額-待攤費用-待處理 流動、固定資產凈損失-開辦費-長期待攤費用-住房周轉金負數余額 )/年度末普通股股份總數。
為簡便起見,本文對軟體類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率是用調整前後每股凈資產來進行計算的。 總體來看,軟體上市公司年報所反映出的不良資產率普遍低於5%,顯示其資產質量較好,特別是近年內還有繼續降低的趨勢。因此,估計現階段的不良資產率保持在2%左右應屬正常。
㈣ 車企前三季度業績:上汽賺166億,比亞迪長安盈利超30億
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國內車市復甦多家車企實現了銷量止跌回升。不過從近日多家國內車企公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財報來看,國內車企的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
作為國內汽車行業的頭部企業,上汽集團利潤主要來源於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兩家合資公司,但是這兩家公司今年的表現並不樂觀。上汽大眾與上汽通用兩家主力公司,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分別為1,031,385輛和951,561輛,分別同比下滑25.92%和21.97%,跌幅均高於市場整體水平。
小編語
從目前的市場來看,國內各家車企都在積極擴大產品陣營,致力於銷量增長以挽回上半年業績,而車市的兩級分化也越來越明顯,眾泰、力帆、海馬等邊緣車企銷量持續低迷,營收利潤大幅下滑,正面臨退出市場的考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㈤ 晶元概念股有哪些
三星電子全球首家開創了「10納米級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的量產時代。三星電子專5日宣布,從今年2月份起,世屬界最小的10納米級(18納米)8GB的DDR4(Double Data Rate 4)DRAM已經進入了商業生產,目前,其他競爭企業還都停留在生產25-30納米級的DRAM的水平,不久前剛剛開始20納米產品的量產。中國半導體企業一直在中國政府的集中支持下令人害怕地追擊韓國企業,三星此舉凸顯其技術優勢,但中國企業也定會奮起直追。
DRAM概念股:300042朗科科技、600584長電科技、600171上海貝嶺、002106萊寶高科、000021深科技等;
內存晶元概念股:600783魯信創投(參股華芯半導體)、600360華微電子。
㈥ 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在哪裡能看到
一般「研發費用」包含在「管理費用」裡面,要看研發費用必須在管理費用回的附註中才能看到答。
一般上市公司的管理費用包括:員工薪水,研發費用,辦公費用等
另銷售費用中包含:廣告費用等
不過公司和公司不一樣,有的公司標的很明確,研發費用多少都在附註中列得很清楚,有些公司只列了管理費用,附註中簡單介紹一下研發費用的增減情況。樓主看不到研發費用要很淡定。。
㈦ 比亞迪年報七大信息:新能源市佔率第一,汽車毛利率近22%
如今當全球汽車企業產、銷盤踞低位,收入、盈利不斷承壓,比亞迪在保證營收的同時,似乎正展現出不同的經營思路。
4月21日,比亞迪發布2019年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77.3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14億元,公司2019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47.41億,同比增長17.71%,較去年同期增長的22.18億現金流,成為上市車企中為數不多現金流正增長的之一。
比亞迪在2019年年報中表示,集團將繼續加大供應鏈體系開放,推進子公司的獨立運營和市場化。通過比亞迪近來的經營活動與財報數據可以發現,分拆業務已經成為比亞迪新的經營策略之一,簡單來說,比亞迪准備對外銷售更多的汽車零部件。
在汽車預言家看來,從某種方面而言,比亞迪2019年度對於營收背後的調整、集團內部經營策略的變化以及人才制度的傾向等方面,是更需要著重關注的地方。
1
新能源汽車市佔率保持第一
目前,比亞迪財報將產品和服務劃分業務單元,共分為三個報告分部。根據財報中「報告分部的財務信息」一項,「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收入包括對外交易收入與分部間交易收入(對內交易收入)。2019年財報中,上述對外、對內板塊的銷售額分別為105.06億元和120.13億元,較2018年分別增加17.39%、減少27.68%。
通過變動比例來看,該板塊對外業務正在增長,這也印證了比亞迪希望從內銷轉外供的經營目標。此外,同動力電池業務相比,比亞迪半導體業務的規模較小。公開信息顯示,比亞迪半導體業務主要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感測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等業務。4月15日,比亞迪發布公告稱通過下屬子公司間的股權轉讓、業務劃轉完成對全資子公司比亞迪微電子(已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的內部重組,比亞迪微電子受讓寧波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100%股權和廣東比亞迪節能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並收購惠州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智能光電、LED光源和LED應用相關業務。比亞迪半導體擬以增資擴股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照此說法,比亞迪半導體將形成多元化股東結構,尋求獨立上市。
金融機構花旗曾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若比亞迪半導體業務獨立上市,或將大力提高現在上市公司的現金狀況,並為電池業務的IPO奠定基礎。相關數據顯示,全球乘用車電氣化的市場空間約600億,若比亞迪半導體能做到15%全球市佔率,對應100億營收,其拆分上市的市值約300億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2018年研發費用資本化支出形成無形資產,現申請2020年高企,能否計算入2017-2019年的研發費用投入
2018年研發費用資本化支出形成無形資產,現申請2020年高企,能否計算入2017-2019年的研發費用投入,能算。
㈨ OLED產業概念股有哪些
OLED產業相關概念股:
永太科技(14.01 +0.14%,買入):與華星光電正在積極開展OLED和TFT-LCD用CF色阻的技術研發工專作屬。華星光電正擬巨資投入OLED顯示屏產業。
中穎電子(35.84 +0.06%,買入):AMOLED顯屏驅動晶元研發投入已有多年,在國內已屬技術領先,是國內唯一量產AMOLED屏驅動晶元的廠商。
強力新材(26.62 -0.26%,買入):業績增長超預期卡位OLED打造電子材料龍頭
濮陽惠成(28.51 +1.57%,買入):受益OLED爆發增長
萬潤股份(15.53 +1.17%,買入):醫葯材料助業績高漲OLED未來可期
正業科技(34.87 -3.35%,買入):被低估的隱形OLED和鋰電自動化設備供應商
東旭光電(9.88 -1.10%,買入):業績超預期,光電顯示材料領域巨頭顯現
深天馬A(17.41 -2.14%,買入):技術傳承+產業調整,AMOLED水到渠成
京東方A(4.03 -2.18%,買入):近年來加快OLED面板產線建設,目前仍在擴大產能
康得新(20.56 +2.90%,買入):可以量產水汽阻隔膜,該產品可用於柔性OLED屏幕的封裝。
㈩ 財報之一丨長城、吉利、北汽2019年日子如何
雖然目前北京賓士對北京汽車的貢獻占絕大部分,但我們也不能忽視BEIJING品牌(原北汽新能源)在新能源市場的優秀表現。剛剛最新出台的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的政策,對於刺激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北京品牌將大力度發展新能源產品,可以說是正好趕上了時代的步伐。所以雖然現在BEIJING品牌的狀態可能尚處在調整後的陣痛期,但是未來BEIJING品牌的發展還是值得期待的。
寫在最後:
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本經放在中國車市更如天書一般。從長城、吉利和北汽這三家車企的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車市寒冬之下沒有哪個車企能夠置身事外、不受影響。挺過艱難的2019年,又迎來的更難的2020年,今年對於全球車企來說都將面臨巨大的壓力,也將成為考驗車企生存能力的關鍵年。
今天的財報系列報道就到這里,明天我們將為大家帶來比亞迪、一汽和東風的2019年財報分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