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退市後會進入三板市場,一樣可以去證券公司開通許可權後在三板市場進行交易
退市是上市公司由於未滿足交易所有關財務等其他上市標准而主動或被動終止上市的情形,即由一家上市公司變為非上市公司。退市可分主動性退市和被動性退市,並有復雜的退市的程序。
上市公司由於未滿足交易所有關財務等其他上市標准而主動或被動終止上市的情形,即由一家上市公司變為非上市公司。
A股公司因業績因素的退市標準是連續3年虧損就要暫停上市(暫時保留代碼和資格),如果之後6個月內仍繼續虧損就要面臨退市處理。退市的另一種情況發生在公司實施私有化時,在大股東或戰略投資者回購全部流通股後即可宣布公司由公眾上市公司重新變為私有公司,如中石化(600028)對旗下多家上市子公司實施私有化後這些子公司就將一一退市。
Ⅱ 上市公司現金流整體大幅下滑,透露怎樣經濟信號
現金流是企業的盈利能力的重要體現,整體大幅下滑說明企業經營出現大問題,持續下去企業會面臨解體。
Ⅲ 年底為什麼上市公司帳上需要現金
年底了,上市公司賬上必須有一些現金。
Ⅳ 股票的漲跌對上市公司的資金沒有影響吧!不會影響減少上市公司的資金吧!
股票的漲與跌,對上市公司的資金沒有絲毫影響,只會影響公司大股東的資金,還會影響公司的聲譽,即使你經營的再好,可是你的股價卻在下跌,因此,有不少公司的大股東開始在二級市場上買自家的股票,一是為了托市,二是為了提高股民信心!好讓人覺得,公司自己都在買自家的股票,說明公司的股價未來有升值空間!
Ⅳ 上市公司IPO,那上市後股民買股票的現金流哪去了
1.一公司後,在市場上市,股民買了這股票,那股民買股票的現金是流到哪去了?是到了上市公司的專門資金帳戶中去了嗎?
答;是的,通過證監會再到上市公司的資金帳戶。
2.那要是到了上市公司的帳戶中去了的話,那上市公司就可以提出來使用這筆現金了嗎?
答;是的
3.要是公司將賬戶中的現金都提光了,這要是股價跌了的話,這上市公司怎麼應付?
答;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是用來發展的,這就跟重組一致基本上這種只會讓股價上漲不會下跌,如果幾年後要是股價跌了太多公司為了避免被退市的風險都會想辦法托盤。
B
還有種理解啊,這樣的
1.流到上市公司的現金只是IPO那天募集到的資金,這筆資金上市公司可以自己隨便用,以後股票在二級市場上市了,股價漲漲跌跌都和上市公司IPO是募集到的資金沒關系了,不互相影響,是不是這樣啊?
答;不是,比如該公司需要10億搞一個項目,發行1000萬股,價格10元募集到10億後就開始執行項目了,而後10元的價格若漲到15元公司可以盈利5元。
這樣的話,假如公司IPO時是50元,那上市公司二級市場上股價跌到了最最低價,比如0.001元,那也不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資金量了?
答;跌到0.001元公司就倒閉了
2.那要是這樣的話,那IPO以後在二級市場上市時高出的那麼多股價,股民們買賣,這現金是怎麼流動法?
答;知道為什麼有的上市公司跟莊家合作炒作嗎?因為雙方都有利潤,莊家把股價從10元拉到50元後賣出,虧了是買進的散戶,就算股價再跌回10元公司也不會損失,但只要在10以上公司都有獲利,而且莊家還會給予一筆酬勞。股民們買賣,這現金是的流動 比如;公司經過證券交易所發行1000萬股,股民當然就是從證券交易所購買的,資金也就是先到證券交易所了。
3.這要是B理解的話,那二級市場上股價的漲跌歸根到底還是股民根據對股票分紅的預期進行的了?
答;股民是預期公司的未來發展好壞而買賣股票的
Ⅵ 股市裡面的資金會被上市公司吸收殆盡嗎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A股資金如果被抽血,股價就下跌,因為資金是有限的,如果沒有資金進入市,那股市就會暴跌。
募資是針對二級市場,而二級市場資金的水龍頭(也就是給買入股票的人)並不是只有散戶,而是由基金(包含國內公募私募,國家的社保,國外QFII等),機構(券商,上市企業和未上市企業的投資資金,比如中國平安的投資組合基金),所以大額交易是這些持有資金的機構去交易的,換句話說,他們在投資股市,也在為股市加血。
而這些大盤股計劃要融資,是必然要抽血的,股市對此的反應只有下跌,因為在市場總容量資金不變的情況下,增加股票總量,就和印鈔票一樣,大家的錢都會貶值,除非有資金願意進場接納,比如股改,就是大股東拿錢出來分紅,要不然哪個敢進,或者國家出政策,改革新股發行制度,不在濫發新股,上市公司強制分紅,要不然A股抽干也是遲早的事。
Ⅶ 什麼叫做現金股利消失現象,及現金股利消失的原因
現金股利消失現象是指以現金方式發放股利的現象消失了。現金股利消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內部原因 一是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基於我國的特殊國情,許多上市公司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發行的股票中只有社會公眾股可以流通,國家股、法人股暫不能流通。而且非流通股票所佔的比重非常大,為了自身的利益,非流通股股東還會隨意制定股價,帶來一股獨大、內部人控制嚴重擾亂資本市場行為,破壞資本市場發行股票的的公平、公開、公正原則,並且也會為了巨額的配股資金隨意制定現金股利政策。
(二)外部原因 主要包括:
第一,分拆上市。脫胎於國企的上市公司為了保證順利上市和融資,都是將國企的優質資源保殼,上市公司和母公司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往往與控股集團發生許多關聯交易。在不完善的治理結構下,上市公司實質上成為母公司的「自動取款機」。同時,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往往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偏好股票股利和股票細分,並進而加緊通過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上「圈錢」,以便彌補為上市公司注入的資金。
第二,市場監管偏重於行政手段。我國的資本市場尚不完善,雖然原則是保證公開、公平、公正,但是擁有很多上市公司成為地方政府業績的顯性標志,所以政府為報保護自身利益,實踐中會有意無意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預市場。部分上市公司在配股增發資金時可能達不到證券法律規定硬性要求,但也會在地方政府授意指示下進行包裝上市,所以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很多公司上市成功後會有恃無恐的進行隨意更改股利分配政策。由於我國在處罰上市公司違法承擔刑事責任、民事責任不多,大部分都是行政責任,相對於違法遭受的處罰而言, 行政處罰力度不大,而我國對股利發行不規范的上市公司沒有成文的處罰條例, 至多是行政處罰,對上市公司的威懾力不足,從而使得上市公司目前現金股利政策不規范。
第三,資本市場不完善。我國資本市場不完善,企業的融資渠道不多,外援融資要受到金融機構的層層考驗和隨時的監督,所以企業更願意利用內源融資,把盈利留在本公司內而採用較低的股利支付率,或者不發放現金股利。由於沒有健全的退市政策,對上市公司選擇股利政策的隨意度空間較大。
Ⅷ 親們有哪些上市公司資金短缺呀,能給舉幾個例子不就是公司上市之後資金不夠了……
這個需要考慮公司的現金流量表以及公司的未來發展戰略吧,2008年的時候房地產企業就因為房價下跌導致的銷量下滑和危機前的大規模購地佔用資金,導致現金流非常緊缺。未來發展上比如某些行業的國有企業有一定的資產負債比率要求,當需要投資新的產業時就面臨是股權還是債權融資的問題,這種資金短缺一般在報表裡沒有太多體現。
Ⅸ 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有利潤無現金現象為什麼
答案你說的問題實際是現金流的問題,有可能是通過犧牲企業的現金流來達成資產增值、營業額增加、盈利增加的目的。這樣的企業可能在短期有些虛假的興旺,但最終一定會因為現金流的不足而引起業務的起落,甚至很多時危及生命。
現金流是所有財務報表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它主要記錄了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稅收等活動的現金流動情況,也就是反映了主營業務的現金收支狀況。
利潤表上的利潤可以通過增減折舊或暫不記壞帳等手段來改變,但要同時修改利潤和營運資本項目就沒有那麼容易。公司宣布破產之前,連續多年凈利潤為正數,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但該公司的經營現金流總是在破產前的幾年裡就開始惡化。如果我們十分關注公司的經營現金流,就可以預測公司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