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無償劃轉操作程序及應該聘請哪些中介機構以及出具哪些文件
國有股權劃轉的股份超過30%,申請豁免要約收購程序比較簡單。忘記是哪個法條了
B. 出質標的為國有股 上市公司股權質權應如何行使
出質標的為國有股權時,上市公司股權質權的實行情況。可以分為兩種情形:
其一,不通過人民法院執行程序時,根據《財政部關於上市公司國有股質押有關問題的通知》(財企[2001]651號)第九條的規定,國有股質押後,若國有股東授權代表單位不能按時清償債務的,應當通過法律、法規規定的方式和程序將國有股變現後清償,不得將國有股直接過戶到債權人名下。據此,質權人和出質人不能通過協議折價的方式實現質權,只能依法拍賣或者變賣該出質的國有股以清償債務。
其二,通過人民法院的執行程序行使質權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凍結、拍賣上市公司國有股和社會法人股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1]28號)第八條的規定,應當通過拍賣的方式進行,不得直接將股權執行給債權人。基本程序是,由人民法院委託資產評估機構對股權進行評估,以該評估值為股權拍賣的保留價,拍賣最高應價未達到保留價時,應當繼續進行拍賣,每次拍賣的保留價應當不低於前次保留價的90%,經過三次拍賣仍不能成交時,人民法院應當將所拍賣的股權按第三次拍賣的保留價折價抵償給債權人。人民法院可以在每次拍賣未成交後主持調解,將所拍賣的股權按照該次拍賣保留價折價抵償給債權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折價抵償也並非絕對禁止,只不過拍賣成了一個必經程序,只有拍賣失敗(流拍)後,才允許折價抵償。拍賣成交後,人民法院應當向證券交易市場和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出具協助執行通知書,由買受人持拍賣機構出具的成交證明和財政主管部門對股權性質的界定等文件,向證券交易市場和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辦理股權變更登記。股權性質的界定文件,是指國有股權轉讓行為發生後,由財政主管部門出具的認定轉讓後的股權性質的行政文件,是證券交易市場和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據此重新對股權進行分類管理的依據。《財政部關於上市公司國有股權被人民法院凍結、拍賣有關問題的通知》(財企[2001]656號)第九條規定,買受人應持拍賣機構出具的成交證明以及買受人的工商營業執照、公司章程等證明買受人身份的法律文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凍結、拍賣上市公司國有股和社會法人股若干問題的規定》,向原國有股東授權代表單位主管財政機關提出股權性質界定申請。
出質標的為社會法人股時,上市公司股權質權的實行情況。也可以分為兩種情形:
其一,不通過人民法院執行程序時,協議折價、依法拍賣或變賣這三種方式都可以。
其二,通過人民法院執行程序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凍結、拍賣上市公司國有股和社會法人股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1]28號)的規定,上市公司股權質權的實行情況與國有股在類似情況下作同樣的處理。【延伸閱讀】公司法注冊資本公司章程公司設立
C. 請問在國泰安資料庫里 如何看是否是國有企業
你可以試試在資料庫中,用股東表來篩選。
你可以點擊鏈接觀看國泰安資料庫的使用教程,上面有實例演示。
《國泰安CSMAR資料庫使用教程》
D. 擬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權管理,各個法人股東的國有股東級別不同持股比例不同,應該由誰確認
由所在國有股東所屬的最高級別一層確認。
E. 現行法律法規對於「上市公司國有股質押」有何規定
財政部2001年有個文件,專門針對上市公司國有股質押做了具體規定,主要條款回:一是用於質押股權不得超過股答東持有的股權總額50%;二是須經董事會批准;三是報上級主管財政(現為國資)部門備案;四是辦理質押登記。
另外,公司法、擔保法對股權質押亦有所規定,但相對寬泛,對於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權質押按照上面財政部的文件辦理,就不會違規。
F. 按國家規定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權可以轉讓給民營企業的嗎
上市以後的股票就屬於公眾公司股份,如果可以自由流通的話,其股份可以轉讓給任何人,至於說持有股份的國資委是否願意賣出,那是另外一回事。
G. 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無償劃轉是否需要聘請財務顧問
(一)涉及上市公司收購的,應當聘請在中國注冊的具有從事財務顧版問業務資格的專業機權構擔任財務顧問、資金來源。而根據《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應當關注收購人的收購目的,如不需要、資信情況、後續計劃、收購人的承諾及是否具備履行相關承諾的能力等事項。問。收購人未按照本辦法規定聘請財務顧問的、實力、繼承取得上市公司股份超過30%的,不得收購上市公司、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的影響、誠信記錄,擔任收購人的財務顧問、管理經驗根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九條的規定
主要糾結在《財務顧問業務管理辦法》的那條規定,」免於聘請財務顧問「到底怎麼執行。
H. 如何強化規范上市公司國有股權變動行為
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證監會5月18日對外聯合發布《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將與2016年出台的《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共同構成覆蓋上市公司國有股權和非上市公司國有產權,較為完整的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管制度體系。
據介紹,《辦法》主要將實現四項功能。一是統一制度、統一規則。將原分散在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中的相關規定進行整合集中,並對上市公司國有股權變動行為類型進行補充完善,修訂形成了統一的部門規章,既提高了制度的集中性和權威性,又方便企業執行。總體上看,《辦法》的出台強化了對上市公司國有股權變動行為的規范。
四是調整完善部分規則。保持和證券監管規則協調一致,減少重復規定,如上市公司發行證券定價、受讓上市公司股份成為控股股東的資格條件等證券監管已有明確規定的事項,《辦法》不再作出規定。對公開徵集轉讓徵集期限、受讓人選擇等進行了明確,細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制度的可操作性。特別是要求公開徵集信息對受讓方的資格條件不得設定指向性或違反公平競爭要求的條款,確保各類所有制主體能公平參與國有企業改革。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