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市公司被舉牌後應履行哪些義務
問題有些不清楚,是舉牌方還是被舉牌方,上市公司被舉牌,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就是考慮可能被收購或者第一大股東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公司的控制權。至於舉牌方,義務就是6個月不能賣持有的股票。股權達到5%的整數倍繼續公告。有些舉牌是長期股權投資為主,不期望達到控股的效果,只是看好上市公司,有些舉牌就是想做第一大股東或者控股上市公司。
不知道是不是你想知道的結果!!
② 瞄準「國家隊」 安邦增持中國建築意欲何為
2016年12月6日,中國建築(601668,股吧)發布公告稱,公司11月17日收到安邦資產通知,截至11月17日,安邦資產通過「安邦資產-共贏3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持有公司普通股15億股,首次達到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5%。
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吳金希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近兩年來,建築行業發展勢頭很好,趨勢向穩,尤其是中國建築在「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等國家戰略中有很大的發展後勁,所以受到安邦資產的青睞。對於中國建築來說,社會資本的參與有助於其實力的增強,尤其是在基礎建設中是需要花錢的。此外,保險資金通過資本市場進入實體經濟,對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建設等戰略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安邦的此番入股,可以說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對此,中國建築方面也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中國建築歡迎安邦選擇中國建築並成為重要投資方。
舉牌央企
「野蠻人」的理性
事實上,自今年11月17日亮牌之後,安邦資產對中國建築的增持便一發不可收拾,進而導致中國建築的股價開始飛速上揚。11月29日,還因連續3個交易日內漲幅偏離值累計達20%登上近兩年未曾躋身的「龍虎」榜單,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對此,中國建築在發布的公告中指出,公司生產經營未發生重大變化,近期公司股價漲幅較大,自11月份以來,漲幅超過50%,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吳金希認為,中國建築在安邦資產舉牌後股價大幅上漲,說明市場環境在回暖。市場的閑置資金正在關注「明星資本」的動向。而安邦在股市中投資舉牌哪裡,哪裡就上漲,起了一個風向標的作用。
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以168.79億股佔有絕對控制權,持股比例為56.26%。中國證券金融有限公司和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分別以7.05億股、4.26億股位列公司第二、第三大股東之席,持股比例分別為2.35%、1.42%。在安邦不減持、其他流通股票不大舉集中增持的情況下,安邦僅以目前15億持股規模就已經超過第二、第三大股東持股數量之和。
「此前『安邦系』強勢入駐民生銀行(600016,股吧)、萬科地產、金融街(000402,股吧)等上市公司,並『大打出手』,與被舉牌上市公司上演控制權爭奪之戰,一度被稱為資本市場『門口的野蠻人』。」中企之聲研究院院長李錦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安邦此番的舉牌依然延續著其「野蠻人」的風格,動作大、勢頭兇猛,但是卻是充滿「理性」的。
數據顯示,過去5年,中國建築的營業收入已經從4800億元增長至8800億元,凈利潤則從192億元增加至359億元。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國建築的營業收入為6702億元,同比增長9.6%,凈利潤約328億元。
「中國建築塊頭大、持股比例高,任何舉牌方想要動搖其控股地位幾乎不可能。顯然,安邦的此番舉牌,並不是為了爭奪中國建築的控制權,純粹是為了獲得長期穩定的財務回報,實現保險資金的增值保值,與此前的舉牌不可同日而語。」李錦稱。
有市場策略師分析,從國際上現金流較為穩定的公司分紅情況來看,中國建築16%的分紅比例依然有較大的提高空間,如果股利支付率提高到35%—40%的水平,安邦每年將能從中國建築身上獲得10多億元的現金流,每年的收益率至少在5個點以上。
不必擔心
「金股制」與「國資流失」
隨著安邦對中國建築股份的不斷增持,引發了市場上資本「野蠻人」染指關鍵領域的國企以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兩大擔憂。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企70%的資產已經放入上市公司,其中不乏軍工、石油、電力等關鍵領域的資產。中國建築的基建主業也在PPP和「一帶一路」的推動下進一步發力。因此,國企改革應進行頂層分類,上市國企應瞄準「金股制」。
事實上,「金股制」起源於英國國企改革,對於壟斷性較強的具有公益性質的企業,政府只佔「一股」,平時不參與分紅、不幹預具體事務,而一旦國家需要或發生重大事件的非常時期,則可行使股東權利,調用甚至無償徵用企業資源。
「一旦進入金股制階段,則標志著國企改革真正到位。」吳金希認為,「國有資本從絕對控股到相對控股,再到標志性參股,直到非常時期的金股制,這是一個過程,而眼前提出太早,目前來看我國的國有企業也並不具備金股實施的條件。」
對此,李錦也認為現在談論金股制還為時尚早。「中國國企在完全競爭性的領域,如央企中的房地產子公司、旅遊子公司、煉油子公司等,可以借鑒徹底市場化的辦法。而在涉及公共事業的領域,如天然氣、鐵路等,可以借鑒金股制度,政府只持有一股金股不幹涉日常運營,但享有獨此一份的否決權。現在,遠遠沒有到這一步。」李錦稱。
而對於安邦控股逐漸增多,會對國有資產形成控制,甚至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在吳金希看來,這種擔心也是多餘的。「目前,安邦持股的比例較低,還不足以撼動中國建築的控制權,何況安邦資產入股的還是中國建築的子公司,不但不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還有助於虛擬經濟轉入實體經濟,對實體經濟是一個支撐,是好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安邦的入股還有助於中國建築實現產權多元化,增加企業活力,對其在『一帶一路』的發展中形成較大支持。」
李錦認為,像安邦這樣短時間內大舉入股中央企業的案例並不是很多,而且勢頭很猛,這種有組織有策劃的市場行為,會引起廣泛議論是正常的。但是輿論不必過於緊張,因為以後這種民資舉牌中央企業的案例會越來越多。尤其是最近一個階段,在資本從房地產退出以後,新興產業和消費行業還缺乏足夠吸引力的情況下,社會資本加速向股市流動,屬於正常現象。
③ 在什麼情況下需要資產重組
以下情況下需要資產重組:
④ 股票舉牌是利好還是利空
你好,股票被舉牌按照投資者舉牌目的不同,會造成不同的影響。
如果投資者回是因為看好股答票後續的上漲而舉牌大規模買入持倉。那麼,大概率會帶動股票價格短期上漲,也有可能會引發大股東爭奪上市公司股份控制權,從而引發一波更大的漲幅。
如果投資者是因為惡意舉牌爭奪上市公司控制權,那麼很有可能會使短期股票價格出現不穩定,甚至有可能會影響股票價格持續下跌。而且股票價格也會受到上市公司基本面、市場環境、技術走勢等因素,來影響股票價格的漲跌,不一定會完全受到股票消息面的影響。
舉牌指的是投資人在證券市場的二級市場上收購的流通股份超過該股票總股本的
5%以上(包括5%)。根據有關法規的規定,必須馬上通知該上市公司、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在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的報刊上進行公告,並且履行有關法律規定的義務。而且投資者舉牌之後,所持股份將至少鎖定6個月。
風險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據網路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⑤ 保監會監管保險資金股票投資 對A股市場有什麼影響
第一招:對股票投資進行分類監管
近年來,保監會按照「放開前端、管住後端」總體思路,持續推進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資產規模快速增長,投資收益穩步改善。但同時,近期的一些投資行為也暴露出個別保險機構成為大股東的「一致行動人」,盲目投資到一些毫不相乾的行業,偏離了審慎穩健的投資理念。《通知》的出台,正是源於這樣一個大背景。
為此,《通知》提出了「分類監管」的核心。即保監會按照一般股票投資、重大股票投資和上市公司收購等三種情形,對保險機構或保險機構與非保險一致行動人投資上市公司股票實施層層遞進的差別監管。
對不涉及舉牌的一般股票投資行為,不增加限制性措施;開展一般股票投資涉及舉牌的,應在信息披露要求基礎上進行事後報告;達到重大股票投資標準的,應向監管部門事後備案;涉及上市公司收購的,實行事前核准。
上述所稱的一般股票投資,是指保險機構或保險機構與非保險一致行動人投資上市公司股票比例低於上市公司總股本20%,且未擁有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股票投資行為;重大股票投資,是指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比例達到或超過上市公司總股本20%,且未擁有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股票投資行為;上市公司收購,包括通過取得股份的方式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或通過投資關系、協議、其他安排的途徑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或同時採取上述方式和途徑擁有上市公司控制權。
第二招:禁止險企與非保險一致行動人收購上市公司
從《通知》內容來看,重點強化了保險機構與非保險一致行動人的舉牌或收購行為監管,並明確禁止保險機構與非保險一致行動人共同收購上市公司。
同時,保險機構與非保險一致行動人如共同開展重大股票投資,新增投資部分應使用自有資金;共同開展一般股票投資發生舉牌時,保監會可採取暫停保險機構資金最終流向非保險一致行動人的直接或間接投資等監管措施。
此外,保險機構獨立收購上市公司也有行業禁區。保險機構收購上市公司的行業限於保險類企業、非保險金融企業和與保險業務相關、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備穩定現金流回報預期的行業,不得開展高污染、高能耗、未達到國家節能和環保標准、技術附加值較低的上市公司收購。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舉也是切實落實「財務投資為主,戰略投資為輔」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原則的體現,再次明確了對股票投資行為的規范和回歸,既符合一貫的監管導向和規定,也符合國際慣例。
第三招:險資救市政策恢復常態
《通知》同時明確,保險機構投資單一股票的賬面余額不得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5%,投資權益類資產的賬面余額合計不得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這意味著「保險資金救市政策」將退出。
所謂的「保險資金救市政策」,指的是2015年7月8日,針對資本市場的特殊情況,保監會出台了提高保險機構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的政策。「投資單一藍籌股的余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的監管比例上限由5%調整為10%;投資權益類資產的余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比例達到30%的,可進一步增持藍籌股票,增持後比例可升至40%」。
記者從保監會了解到,上述政策出台後,的確有少數保險公司運用該政策投資股票,涉及資金約占保險資金運用總額的1%。
業內專家對此表示,適時退出臨時性救市政策,有助於上述保險機構防範股票投資集中度風險,並保持相關調控手段的有效性。「並且,政策上給予足夠的寬限期,保險機構可在兩年或更長時間,將相關資產比例調整至監管比例之內,而隨著保險機構自身資產規模的增長,其投資比例呈現自然下降,不會對資本市場形成資金壓力。因此,寬限期的設置將大幅降低對資本市場的擾動。」
其實,「保險資金救市政策」這一階段性政策恢復常態,早在市場預期之內。「現在市場已基本穩定,並且大家普遍看好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資本市場的發展前景,在這種情況下,臨時性的救市措施可以也應當及時撤出。」中國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協會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表示,從國際成熟市場看,特殊時期採取的救市措施都會根據市場發展變化情況逐步撤出。
監管加強之後,有市場人士擔憂:保險資金是否會減少在A股市場的投資力度?
對此,多位受訪的保險投資圈專家表示,保監會加強監管意在推動保險資金進行分散投資、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在保費收入穩健增長、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比例上限遠未用足的背景下,保險資金投資A股的規模不會減少反而可能會增加。
但投資方式或會發生變化,未來保險機構將以財務投資為主、戰略投資為輔,舉牌並介入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等激進行為將減少,更多是對低估值、高分紅等優質上市公司進行分散、價值投資。
這一論斷的邏輯在於,當前保險資金股票投資余額約1.2萬億元,占保險資金運用總額的比例不到10%,距離調整後的監管上限(30%)尚有較大空間。記者在梳理過往數年的數據後發現,即使是在牛市時期,保險資金權益投資的實際比例也從未達到「頂格」過,基本都在25%以內。
⑥ 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方式主要有
您好!
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分為五大類:
(1)收購兼並。
(2)股權轉讓,包括非流通股的劃撥、有償轉讓和拍賣等,以及流通股的二級市場購並(以公告舉牌為准)。
(3)資產剝離或所擁有股權出售,是指上市公司將企業資產或所擁有股權從企業中分離、出售的行為。
(4)資產置換,包括上市公司資產(含股權、債權等)與公司外部資產或股權互換的活動。
(5)其他類。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