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陰經濟開發區和靖江有什麼關系
機構概況:
江蘇省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是江陰、靖江兩市跨市跨江聯合投資開發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靖江市南側,總體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首期啟動區面積8.6平方公里。園區地處長江下游,北倚蘇北平原,南瀕浩瀚長江,處在國家沿海經濟帶和沿江經濟帶"T"字型的交匯點,是浦東開發和蘇錫常火炬帶向蘇中、蘇北輻射延伸的重要"橋頭堡"。靖江園區得到了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扶持。園區依託豐富的長江岸線資源,建設以船業、機電、冶金、能源、物流、研發、商貿為主導產業的具有臨江產業特色的重要國際製造業基地。
設立背景:
該園區設立的背景是江陰、靖江兩岸聯動開發。2003年2月15日,靖江、江陰兩市簽訂了《關於建立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的協議》。這標志著靖江、江陰實施兩岸聯動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邁開了長江三角洲內打破行政區劃界限、謀求共同發展的具有重大創新意義的第一步。
滔滔大江,天然地劃出了蘇南、蘇北兩個地理概念,也成為兩種文化區域、經濟區域的分水嶺。蘇南地區承襲吳越文明的富庶和靈秀,在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的今天確實先人一步、技高一籌,而蘇北大多數地區卻由於基礎落後、地理偏僻和觀念滯後而與蘇南存在著較大差距。對此,雖地處蘇北、卻與蘇南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靖江人,難免會以一種復雜的心情把目光一次次投向蘇南。史料記載,靖江置縣之前幾乎一直隸屬於江陰管轄;明成化七年(1471年)靖江置縣後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還是與江陰同屬於常州府。大部分靖江地區的方言、習俗與江陰相仿,可謂「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兩地人民有著十分強烈的文化認同。
1999年江陰大橋竣工通車,不僅又一次激發了靖江人的「蘇南情結」,也煥發了靖江人「趕蘇南、奔小康」的壯志豪情。靖江黨政領導根據宏偉的城市發展規劃,帶領全市人民加快建設「一城一區一帶」。短短兩年多時間,靖江基本完成百里江堤標准化建設,拓寬並硬質化濱江公路,初步啟動了沿江開發區的道路、碼頭、倉儲項目,為沿江經濟帶的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限於財力,靖江百里長江岸線,還有40公里亟待開發。
而一江之隔的江陰,經過多年來的沿江開發,早已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的江陰長江岸上碼頭林立、企業密布,全長35公里的長江岸線資源幾乎用盡。不僅如此,江陰市2002年實現GDP365億元,是靖江的5倍,並連續3年財政收入在江蘇省奪魁。全市擁有利稅超千萬元的工業企業79家,上市公司10家。
江陰有向外拓展的願望,靖江有招商引資的渴求。區域經濟發展的澎湃熱潮沖擊著舊的體制,呼喚著思維創新,市場經濟的強大引力牽動著市場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流動。經濟發展的落差和岸線利用的反差,把兩岸的跨江合作不庸置疑地推上了兩地領導的重要議事日程。歷史上的淵源和文化上的認同,又使得很多靖江人樂觀其成。2001年12月15日,靖江、江陰兩市主動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成立了「沿江開發促進會」,在江北沿岸規劃出佔地10平方公里的「沿江新材料工業園」,達成了聯動開發的具體意向。時任江蘇省書記回良玉訊後批示說,此舉「對打破地區分割,行政分割,形成以利益為紐帶的共同發展繁榮是一種很好的嘗試。」贊賞這是「高明、開明之舉,本身就是一個重大創新。」
隨後,靖江、江陰兩地建立了定期交流協商制度,靖江派出了兩批10名副科級以上幹部到江陰掛職鍛煉;江陰市政府官員先後介紹韓商、台商、港商等和江陰八大上市公司負責人到靖江實地考察。為了策應和銜接江陰的沿江開發規劃,靖江編制修訂了《靖江市沿江發展規劃》,在沿江規劃了倉儲碼頭區、大橋旅遊區、新材料工業園、重化工工業園,與江陰合理分工、錯位發展;2002年4月,兩市又簽署《口岸開放合作協議》,把靖江口岸納入江陰口岸管理范圍,以充分利用江陰已批準的口岸開放資源。揚子大橋股份有限公司也決定投入7輛城市公交車專門用於兩岸客運,方便兩地人民的交往和溝通。2002年8月8日,江陰、靖江兩地再度握手,簽下了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聯合開發備忘錄,對園區的選址規劃、產業布局、開發形式進行了協商。
在兩地政府積極努力的同時,江陰的一些企業家們更是把握有利時機,把急切的目光投向了對岸的靖江。2002年3月3日,佔地120畝、投資1.2億的江蘇中燃油品儲運有限公司三萬噸級油運碼頭開工建設;江蘇長博投資有限公司決定將發展重心向靖江全面轉移,5年內完成收購整合靖江九圩汽渡、建造萬噸級船台、物流碼頭等,預計總投資將達3億元;江蘇雙良集團在靖江購置了100畝土地,准備用於沿江開發;揚子江船廠、江蘇蘇美達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企業也都陸續跨江投資。兩地的聯合開發使得企業的發展熱情空前高漲。截止2002年底,江陰在靖江沿江地區投資已達3億多元。在方興未艾的跨江「牽手」行動中,靖江無疑已經得到了實惠!
2003年2月15日,《關於建立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的協議》正式簽署。協議明確: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位於八圩鎮,西至下四圩港,東至老十圩港,總體規劃60平方公里左右,首期實施8.6平方公里。園區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封閉運行、滾動開發」的原則進行,經濟事務由江陰經濟開發區負責,社會事務由靖江委託園區管理。協議中江陰市人民政府承諾,十年內不從園區分取投資收益,投資公司收益含稅收留成,全部留在園區滾動開發。靖江市人民政府承諾,十年內不向園區收取任何規費。
532年前,靖江江陰曾經共同生活在一個「大家庭」;532年後,靖江園區的簽約又把靖江、江陰緊緊連在一起。靖江、江陰兩市在全省率先簽訂跨江聯動開發的協議,這一開創性之舉,有利於兩岸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有利於靖江借力發展、錯位發展、創新發展,是靖江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歷史選擇。它無疑將極大地推動靖江沿江開發、城市南移和經濟大步發展,早日實現靖江人的「江南夢」。
簽約後一位靖江領導深情地朗誦了詩人朱根勛填寫的一首詞《水調歌頭·賀江陰靖江聯動開發啟動》:
「共飲長江水,話語盡吳腔。看山咫尺南北,對岸一葦航。既有路橋相接,又見短長互補,開發域無疆,贏得萬家樂,燈火映雙江。舊時夢,今人想,現良方。千年沉睡沃土,優勢正弘揚,應信智能高手,敢出奇謀絕計,一炮震山崗,放眼雲天外,造福豈尋常。」
② 中國電信和中國通信服務有限公司什麼關系呢
中國通信服務有限公司是中國電信集團的控股子公司。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通服,是一所於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為國有大型企業,2006年中國電信集團重組後成立。
中國通信服務有限公司作為國內主導的「信息和媒體運營商的服務商」,中國通信服務將抓住當前難得的發展機遇,牢牢把握競爭的主動權,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
實現客戶價值與企業價值的共同成長,用3~5年時間,把公司打造成為客戶領先、運營卓越、資源高效、創新領導的信息和媒體支撐服務業的主導企業,成為服務於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力量。
(2)江蘇北人與仙鶴股份的關系擴展閱讀:
中國通信服務有限公司的其他介紹:
中國通信服務擁有先進的技術、齊全的業務、良好的業績、完備的資質、廣泛的本地化服務網路和獨具特色的一體化服務模式,以及具有豐富經驗和良好執行能力的管理團隊。
中國通信服務是我國通信行業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生產性服務類企業。中國通信服務上市被國務院國資委譽為「為大型國有企業盤活輔業資產進行了有益探索,提供了成功案例」。
其充分發揮公司一體化服務的優勢,加強與電信運營商、媒體運營商、設備製造商、軟體開發商等產業價值鏈企業的合作,以國際公司為平台,有規劃、有步驟地開拓國際市場。
③ 光大銀行和光大永明人壽保險公司是什麼關系
屬於同級關系,光大銀行和光大永明都是屬於中國光大集團。
光大永明已建立起個版險、銀權保、團險三大銷售渠道,並相繼進駐天津、北京、浙江、江蘇等省市開展業務。光大永明人壽股東分別為: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加拿大永明人壽保險公司、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四家公司共同持股。注冊資本為30億人民幣,總部注冊在天津。
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英文名稱China Everbright Group,中文簡稱光大集團)是中央管理的國有企業。於1983年5月在香港創辦,同年8月18日正式開業。
光大集團成立之初以經營外貿和實業投資為主,當時注冊名為「紫光實業有限公司」,1984年7月更名為「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2014年12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光大集團由國有獨資企業改制為股份制公司,並正式更名為「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
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是橫跨金融與實業、海內與海外,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期貨、租賃、投資和環保、文旅、醫葯等實業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團。
④ 萬壽宮與滕王閣有關系嗎
1、萬壽宮,或稱旌陽祠,數以千計,遍布全國各地城鄉,乃至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和國家。亦是我國古代會館文化的代表,故亦稱江西會館、江西廟、江西同鄉會館、豫章會館等。
2、 滕王閣在歷史上有幾處,其中最知名的是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登閣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迴曲折,錯落有致,西側贛江、撫江浩浩匯流,遠處長天萬里,西山橫翠,南浦飛雲,長橋卧波,令人心曠神怡。
滕王閣始建於唐代,後幾經興廢,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今天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四層,高57.5米,佔地達47000平方米。
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後,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呵成,寫下這篇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王勃作序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佳話。文學家韓愈也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西江第一樓」之譽。1300多年來,滕王閣歷經興廢28次,可謂慣看春花秋月,飽經雨雪風霜。
重修後的滕王閣,高聳於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閣中,彷彿置身於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在第一層正廳有一幅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動人傳說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傑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領風騷的江西歷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嘆為觀止。第五層是憑欄騁目的最佳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
3、 基本沒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