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股東的原始股有沒有禁售期
澳大利亞是英聯邦國家,它的證券上市規則、交易體系和法規監管與倫敦交易所非常回相似,其非答流通股流通的規定「以契約為主,法律為輔」,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往往由持股人自行設定一個較為靈活的期間。因此,你所持的「小非」上市後能否立刻進行流通,取決於公司對員工股份流通的態度和約定。按你上面提供的信息,公司沒有設定員工股份的禁售期,你的股份是可以在上市後立刻流通的。以下是幾個公司對員工股份設定的禁售期,供你參考:阿里巴巴設置了24個月,網路、盛大設置了6個月的禁售限制。如有其他的問題咨詢,可通過我的網站給我留言:www.GQJLZX.COM
Ⅱ 新股上市後大慨多久會解禁限售股
1、對於一隻新股來說,其限售解禁一般會有三次:第一次限售股是自該股票上市掛牌首個交易日算起的三個月後,這次限售解禁是由於IPO網下申購的部分解禁。
2、第二次則是在自該股票上市掛牌首個交易日算起的一年後,這次限售解禁是那些該股票原始股的中小股東的解禁;第三次則是在自該股票上市掛牌首個交易日算起的三年後,這次限售解禁是那些大股東的解禁。
3、次新股的內涵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相應變化的。一般來說一個上市公司在上市後的一年之內如果還沒有分紅送股,或者股價未被市場主力明顯炒作的話,基本上就可以歸納為次新股板塊。
(2)a股原始股股東禁售期擴展閱讀
相關規定
《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第27條規定,改革後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1、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2、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其中就是針對非流通股股份股改後的「限售」規定。
參考指標:
分析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後,可能存在的風險,推薦參考以下指標:
1、大股東的類型。處於行業壟斷地位,屬於國家經濟命脈的上市公司,國有股股東會對其保持較高的持股比例,不會輕易套現。另外,屬於國資委管轄的央企和地方重點國企,套現資金的歸屬、分配及使用方面有待相關法規完善,如是否上繳社保基金,還是部分上繳等。在相關法規出台前,這些公司的股票還不會形成較大的套現壓力。
2、作為發起人的民企投資家大多數會專心從事實業,並非從事買殼、賣殼從事資本運營的投資性公司,限售股解禁後,大規模套現以實現退出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果大股東屬於非發起人的民企,擅長資本運作,則有套現的可能。
3、業績狀況。業績優良或尚可的上市公司中,限售股比例偏低,或者大股東持股勉強保持相對控股地位,限售股解禁後的套現需求也不大。業績不佳、或價值高估的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偏低的股東退出意願較強。
Ⅲ 上市公司一般在什麼時候解禁原始股
上市公司解禁原始股、通過股權分置改革的日期一般是從上市日起的1~3年內。
社會上出售的所謂「原始股」通常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時向社會公開募集的股份。股改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原始股」一向是贏利和發財的代名詞。在中國股市初期,在股票一級市場上以發行價向社會公開發行的企業股票,投資者若購得數百股,日後上市,漲至數十元,可發一筆小財,若購得數千股,可發一筆大財,若是資金實力雄厚,購得數萬股,數十萬股,日後上市,利潤便是數以百萬計了。
原始股從總體上可劃分為:國有股、法人股與自然人股。
(1)國有股是國家持有股份,目前中國的法律還沒有允許上市流通
(2)法人股是企業法人所持有的股份,不經過轉讓是不能直接上市流通的;
(3)自然人股是一般個人所持有的股票,一旦該股票上市就可以流通的股票。
Ⅳ 原始股一定有禁售期嗎我是超小級別股東!
監管部門立法設定禁售期的出發點,主要是為了減緩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後的變現擴容壓力,通過設定緩沖時間來換取股市穩定發展空間的戰略思路非常明顯,而市場將之形象地稱為「爬行流通」。
事實上,目前完成股改的公司和正在進行股改的公司基本上都自願承諾了更長的禁售期限,大部分公司的非流通大股東承諾三年內不通過交易所系統減持股份。
上市公司承諾更長的禁售期,就意味著「爬行流通」的進程被進一步拉長,這從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消除了流通股股東對短期擴容的擔憂,大受歡迎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也有公司採用「對價不足,承諾來補」的策略,將超長期禁售當作一種與流通股股東博弈的手段進行投機取巧。
不管上市公司和非流通大股東出於什麼目的,我們在看到超長禁售期承諾的有利一面時,也不應忽視其「硬幣的另一面」:今日之承諾如何面對明日之巨大不確定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承諾的貫徹實施有無保障。作為一個新興市場,我國證券市場的誠信建設依然任重道遠,如何避免空口說白話在禁售期承諾上重演,將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誠意變為實實在在的誠信行為,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對此監管部門已經未雨綢繆,要求上市公司應當披露承諾事項的違約責任,賠償其他股東因此遭受的損失。
總的說來,禁售期的確定並沒有一個硬性的標准。主要還是依據IPO時的判斷設定。
Ⅳ 公司上市後,原來持有公司原始股股票的股東,想拋出手中股票也就是限售股。證監會規定需要多久才能上市流
A股至今為止有沒有公司明文規定:原始股不可以轉讓或不能到二級市場上上市流通?以前是規定不能二級市場流通,可以轉讓,但是股改以後就沒有這條規定了,都可以流通.
至於原始股限售多久上交所和深交所及中小板創業板都有各自的規定,大同小異.一般規定是一年後可上市流通,有些公司的原始股東在發行時有承諾鎖定時間,另外對上市公司高管持有的股份出售也有規定:
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每年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方式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本公司股份總數的25%(特殊情況或持股少於1000股除外);
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在本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內、離職後半年內和其他規定情形內不得出讓;
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公告前30日內、業績預告、業績快報公告前10日內、自可能對本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重大影響的重大事項發生之日或在決策過程中,至依法披露後2個交易日內以及證券交易所規定的其他期間內不得買賣公司股票;
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發生變動的,應當自該事實發生之日起2個交易日內,向上市公司報告並由上市公司在證券交易所網站進行公告。
Ⅵ 原始股的禁售期是如何確定
監管部門立法設定禁售期的出發點,主要是為了減緩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後的變現擴容壓力,通過設定緩沖時間來換取股市穩定發展空間的戰略思路非常明顯,而市場將之形象地稱為「爬行流通」。
事實上,目前完成股改的公司和正在進行股改的公司基本上都自願承諾了更長的禁售期限,大部分公司的非流通大股東承諾三年內不通過交易所系統減持股份。
上市公司承諾更長的禁售期,就意味著「爬行流通」的進程被進一步拉長,這從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消除了流通股股東對短期擴容的擔憂,大受歡迎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也有公司採用「對價不足,承諾來補」的策略,將超長期禁售當作一種與流通股股東博弈的手段進行投機取巧。
不管上市公司和非流通大股東出於什麼目的,我們在看到超長禁售期承諾的有利一面時,也不應忽視其「硬幣的另一面」:今日之承諾如何面對明日之巨大不確定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承諾的貫徹實施有無保障。作為一個新興市場,我國證券市場的誠信建設依然任重道遠,如何避免空口說白話在禁售期承諾上重演,將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誠意變為實實在在的誠信行為,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對此監管部門已經未雨綢繆,要求上市公司應當披露承諾事項的違約責任,賠償其他股東因此遭受的損失。
總的說來,禁售期的確定並沒有一個硬性的標准。主要還是依據IPO時的判斷設定。
Ⅶ 原始股限售多少天
這要視乎原始股是什麼樣的情況了,對於A股來說,2006年以後(包括2006年)上市的股票,它們的限售股股東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網下申購的投資者,一般是該股票在A股首日上市交易後三個月後才能上市流通。另一類是該上市公司的發起人,一般也就是指大股東或其他特定的持股量相對小的股東,這一類它們一般要等到該股票在A股首日上市後最多三年以後(對於持股量較小的原始股東其限售時間是一年)才能上市流通。
對於股權分置後的限售股指的都是在2006年以前上市的股票,這些股票的原來的非流通股東經過股權分置改革後,獲得了上市流通的權利,但一般都要在該股票股改後的大約三年時間內分段允許上市流通的。
對於增發的類別,一般是該股票有非公開增發等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存在一定的限售時間,主要是防止非公開增發對象通過增發的途徑等套取利潤,用時間來控制這種行為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