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最大的物流公司
中國物流百強企業名單
排名 企業名稱 注冊地址 法人代表
1 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 北京 馬澤華
2 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許葵
3 中遠國際貨運有限公司 北京 許立榮
4 招商局物流集團有限公司 深圳 周亞力
5 錦程國際物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大連 李東軍
6 天津大田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 王樹生
7 廣東郵政物流配送服務有限公司 廣州 張宗武
8 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 北京 韓鐵林
9 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郭敏傑
10 山東海豐國際航運集團有限公司 青島 楊紹鵬
11 中鐵行包快遞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徐海鋒
12 黑龍江省華宇物流集團有限公司 佳木斯 王振華
13 青島海爾物流有限公司 青島 楊綿綿
14 中鐵現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劉景福
15 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陳京生
16 中海集團物流有限公司 上海 李克麟
17 南方物流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廣州 官金仙
18 寶供物流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廣州 劉武
19 中國物流公司 北京 梁偉華
20 青島交運集團 青島 趙迎春
21 深圳市騰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鍾百勝
22 蕪湖安得物流有限公司 蕪湖 粟建偉
23 上海佳吉快運有限公司 上海 付長明
24 中鐵特貨運輸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劉國祥
25 深圳長禾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深圳 何偉洪
26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 劉紹勇
27 天津振華物流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 餘波
28 中鐵聯合物流有限公司 北京 馬治國
29 北京福田物流有限公司 北京 余東華
30 山東佳怡物流有限公司 濟南 孫玉文
31 鄭州交通運輸集團公司 鄭州 張遂生
32 北京宅急送快運有限公司 北京 陳東升
33 天津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 天津 韓立紅
34 深圳市亦禾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深圳 葉軍
35 河南路港綜合運輸有限公司 鄭州 張金平
36 深圳市白沙物流有限公司 深圳 羅衛
37 上海巴士悅信物流發展有限公司 上海 王力群
38 廣州海元物流有限公司 廣州 陳建軍
39 深圳市共速達物流有限公司 深圳 黃偉雄
40 廈門港務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廈門 吳來傳
41 邯鄲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 邯鄲 武慶發
42 南通汽車運輸有限公司 南通 胡永生
43 焦作市交通運輸有限公司 焦作 陳福崗
44 山西汽車運輸集團有限公司 太原 胡鮮朝
45 北京奇力物流有限公司 北京 趙煜鵬
46 深圳正佳物流有限公司 深圳 鄭凱平
47 大連長波物流有限公司 遼寧庄河 徐長波
48 青島遠洋大亞物流有限公司 青島 趙騰
49 福建省盛輝物流集團有限公司 福州 劉用輝
50 魯能帆茂物流有限公司 濟南 翟紀慶
51 煙台交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煙台 王安波
52 廈門建發物流有限公司 廈門 張勇峰
53 青島鐵路遠東物流有限公司 青島 劉培吉
54 山東省交通運輸集團公司 濟南 景維民
55 福建省宏捷物流有限公司 福州 陳道興
56 長沙市實泰物流有限公司 長沙 吳畏
57 自貢東方物流有限公司 自貢 傅存柱
58 北京東方信捷物流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田恩灝
59 廈門泰達國際貨運有限公司 廈門 楊寶紅
60 四川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 成都 劉明光
61 遠成集團有限公司 廣州 黃遠成
62 天津市寶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余志華
63 山東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 濟南 徐建洲
64 宜賓安吉物流集團有限公司 宜賓 徐榮清
65 廣西冠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南寧 呂冠駒
66 山東立晨物流有限公司 臨沂 葉順雷
67 上海百歲物流有限公司 上海 嚴世平
68 山東博遠物流發展有限公司 濟南 馮平儒
69 三聯家電配送中心有限公司 濟南 魏一華
70 青島福興祥商品配送有限公司 青島 紀淑珍
71 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周國輝
72 湖南京陽物流有限公司 長沙 湯京陽
73 上海新兄弟儲運有限公司 上海 費光榮
74 珠海市吉泰物流有限公司 珠海 李爾濤
75 天津安達物流有限公司 天津 崔洪金
76 上海北芳儲運實業有限公司 上海 浦林祥
77 北京環京物流有限公司 北京 王志剛
78 常州交運集團有限公司 常州 費元全
79 珠海九川物流有限公司 珠海 吳國華
80 福建盛豐物流有限公司 福州 劉用旭
81 山東國鐵天龍物流有限責任公司 濟南 李科亮
82 天津港散貨物流有限責任公司 天津 於汝民
83 漯河雙匯物流投資有限公司 漯河 張俊傑
84 佛山市汽車運輸集團有限公司 佛山 陳漢忠
85 廈門弘信創業股份有限公司 廈門 李強
86 全程物流(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 喬剛
87 滄州運輸集團有限公司 滄州 曹永堂
88 北京錦綉大地物流配送有限公司 北京 陳亮
89 長沙聯運物流有限公司 長沙 向明生
90 深圳市海格物流有限公司 深圳 梅春雷
91 廈門晉聯物流有限公司 廈門 施聯炳
92 湖南華達物流有限公司 長沙 水佑明
93 天津市物流貨運中心 天津 程進祥
94 杭州第一汽車運輸有限公司 杭州 劉為民
95 安徽江汽物流有限公司 合肥 趙厚柱
96 湖北汽車運輸總公司 武漢 李鐵橋
97 河南省豫鑫交通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鄭州 谷源
98 廈門華商縱橫物流投資有限公司 廈門 楊振靈
99 河南新鄉汽車運輸總公司 新鄉 董自文
100 赤峰中昊運輸有限責任公司 赤峰 姚川江
⑵ 武漢大學有哪些比較厲害的人物
作為一名武大學生,怎麼能不知道自己學校的知名校友呢。
巍巍珞珈,百年武大。百年間不知有多少人才從這里走出,從此一飛沖天,其中便包括了這些知名企業家。
孫宏斌,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本科就讀於武漢大學,後又去了清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94年回國後,孫宏斌創建了一個房產代理公司,並曾在天津房產二級市場中佔到了30%的份額。2003年至今,擔任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
除了這些企業家,還有各行各業的傑出校友、知名人物活躍在中國的各個角落,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自己卓越的貢獻,一代代武大學子,在歷史的天空中閃耀。
希望這個回答能對你有點幫助!
⑶ 誰知道 600762 的股票退市是什麼原因
「金荔科技」(代碼600762)是湖南衡陽首家上市公司,1996年上市,2007年從上交所退市,退市後依然處在股權爭奪漩渦中。近日,「金荔科技」股民向本報曝料,稱公司從全國有較大影響的企業,到瀕臨破產,其內幕是前董事長劉作超(何雪梅前夫)等人官商勾結、大肆侵吞公司資產造成的惡果。
2009年7月28日,衡陽市沿江北路。走進一個大院,就到了「金荔科技」公司門前。大門緊鎖,人去樓空,門前的通道成了一個車位,停放著一輛小汽車。
2009年關乎「金荔科技」的消息,幾乎全是厄運:2009年2月,「金荔1」發布預虧警示公告;2009年5月,「金荔1」未能在規定時間內披露2008年年度報告,隨後在三板市場每周三次的交易改為每周一次;2009年7月,中國證監會下達對「S*ST金荔」高管違規的處罰通知。
1996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07年10月被勒令退市,曾經輝煌一時的「金荔科技」,如今基本停止運作。能否實現重組並起死回生,是兩萬多股民、一千多公司員工當前最關心的話題。
法人股險遭盜賣
從2008年11月至今,廣州市公安局多次接到舉報信,反映衡陽金荔科技公司原董事長劉作超等人在廣東、湖南兩地詐騙巨額資金,但警方一直未予立案。舉報人是廣東金荔投資有限公司及受騙人羅宵山等人。
事情要追溯到10年前。1999年7月,廣東金荔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代表何雪梅,受讓原衡陽市供銷社和原耒陽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在上市公司飛龍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當時,「飛龍實業」命懸一線,股價直線下跌,已被上交所掛上「ST」的牌子,金荔投資公司以其優良資產對其置換後,借殼上市,改名為「金荔科技」。金荔投資公司持有「金荔科技」4771萬余股的股票,3000萬元收購股份,還承擔全部債務,持股比例為45.16%,是金荔科技公司的控股股東。
為了公司的正常運轉和發展,何雪梅多方籌資兩億多元,解決公司的社會集資款6800多萬元。該集資款涉及數千人,影響地方社會穩定,被省、市領導稱為一枚「定時炸彈」。
2001年,何雪梅與劉作超結婚。隨後,劉作超任「金荔科技」董事長,公司獲得良性發展,2002年,「金荔科技」被評為全國100家最安全的上市公司之一,排名67位。
2003年,何、劉夫妻倆在公司經營上產生重大分歧。隨後,因劉作超舉報,何雪梅涉嫌「詐騙罪」於2003年3月被警方刑拘,後來法院以「票據詐騙罪」判處她一年半有期徒刑,2004年9月重獲自由。何雪梅陷身囹圄時,劉作超沒有探望過她一次,還將她的法人股賣給上海一公司。
當時,劉作超假冒何雪梅簽名,將她在公司持有的2975萬股(35%)非法轉讓給上海東方物產公司,1105萬股(13%)非法轉讓給自然人陳東升。為了使形式上合法,劉作超還採用假冒簽名的手段製作了一份金荔投公司股東會議決議。
2004年10月,何雪梅同劉作超離婚。2005年3月,何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法院確認劉作超將她的股權轉賣行為無效。在訴訟過程中,劉作超再次舉報何雪梅。隨後,何因涉嫌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罪再次被刑拘,並被法院判處兩年有期徒刑。
何雪梅在獄中繼續同劉作超打官司,並最終勝訴,廣州中院判決劉作超轉賣股權行為無效。
接到法院的判決之後,劉作超為了繼續控制「金荔科技」,於2006年7月18日,串通廣東永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晟公司」)原董事長李甫根,廣東粵興企業發展公司的法人代表劉作林,在金荔科技公司董事會和大股東金荔投公司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在中信廣場公寓東塔2603室成立「金荔科技重組領導小組」,並以該領導小組的名義,騙取不明真相的當事人呂鳳玲、戴朋程等50人次認購金荔科技的法人股,獲得資金高達1800萬余元。
據稱,所得資金存入以李甫根擔任董事長的廣東永晟集團有限公司賬戶,該賬戶游離於永晟集團公司財務的監管之外,資金被大肆挪用、侵佔,如今所剩無幾。而受騙當事人血本無歸,還在各級部門上訪。作為國資企業,廣東永晟集團竟然為李甫根、劉作超、劉作林等個人行為買單,令人費解。
失敗的重組
金荔科技被「ST」之後,劉作超也一直在謀求金荔科技的重組。
劉作超等人對金荔科技進行重組有三大步:第一步,做通廣發銀行粵財的工作,讓粵財同意把質押在其名下的金荔科技法人股拿出來拍賣;第二步,做通法院的工作,讓法院解凍金荔投公司的股權;第三步,做通永晟公司上級廣晟的工作,因永晟是國資全資公司,進入證券市場一定要取得國資委的批准。但廣晟集團不同意永晟公司收購金荔科技公司,因此,為了取得廣晟和國資的批准,三人又通過大量的託人找關系活動,進行疏通。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定於2007年5月9日拍賣金荔投持有法人股的4771萬余股,此前李甫根以永晟公司的名義與劉作林控制的廣州粵興企業發展公司訂立了一份協議,協議的內容是粵興公司委託永晟公司在拍賣會上舉牌,拍得金荔投持有金荔科技法人股歸粵興公司所有。之所以訂立這樣一份協議,是因為劉作林的粵興公司不具備競投標的資格。5月9日,永晟公司以58萬元競拍到金荔投資持有的金荔科技法人股3471萬余股。粵財公司以22萬元拍得金荔投持有的金荔科技法人股1300萬股。此時金荔科技的股價為每股0.77元,金荔投所持有4771萬余股總股價為3600餘萬元。
金荔科技公司為金荔投公司提供擔保向廣東發展銀行貸款2.2億元,金荔投所持金荔科技4771萬余股法人股全部質押在廣發行。作為拍賣標的的金荔投所持有4771萬余股金荔科技法人股被評估公司估價為80萬元。
在司法拍賣的幌子下,劉作超堂而皇之地將金荔科技公司的控股權轉到了永晟公司名下,又因永晟公司與劉作林的粵興公司有約在先,實際控制權為劉作超弟弟劉作林掌握。藉此,他們可以繼續哄騙呂鳳玲、戴朋程等50人認購金荔科技法人股的受害者,繼續作發大財的夢想。
金荔投公司由此喪失了對金荔科技的控制權,金荔投公司的所有的經營活動停滯,幾年來一直拖欠員工工資,背負巨額債務。2007年11月20日,金荔科技公司股票(代碼600762)被上海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兩萬多股民和一千多員工的利益受損。
參考來源:http://www.mzyfz.com/news/times/c/20090803/104131.shtml
⑷ 嘉德投資集團最早成立於哪一年,誰是最初創業者,哪裡的人
北京嘉德投資集團(嘉德集團)始創於2000年,創始人陳東升
陳東升(1957年12月—),生於天門竟陵,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系,經濟學博士。1988年至1993年5月,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志社副總編(副局級)、中國500家大型企業評價協會副會長。現任(2012年)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現年55歲的陳東升曾經同時成就了三個領域中創業年輕人的夢想,創辦了嘉德拍賣、泰康人壽、宅急送。他與前妻陸昂以及現任妻子——毛澤東外孫女孔東梅的故事,更是成為傳媒關注的焦點。
陳東升的父親陳萬林是湖北荊門市京山縣楊集鎮雙墩村人,解放前跟隨湖北老鄉李先念的部隊,解放戰爭結束後,陳萬林被安排在湖北天門工作,陳東升與哥哥陳顯寶、弟弟陳平都出生在湖北天門。35歲之前,陳東升走的是仕途——22歲,也就是1979年,他考入武漢大學政治經濟系,畢業後進入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國際貿易研究所發達國家研究室,五年之後,陳東升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志社享受副局級待遇。1992年陳東升辭職下海創辦嘉德拍賣行,他的前妻陸昂一直在幕後為陳東升出謀劃策。陳東升
陸昂是原北京市副市長陸宇澄的侄女,也是陳東升武漢大學的同學,他們就讀同一個專業,師從同一個老師——著名經濟學家董輔仁,同樣獲得博士學位。
後來創辦了道喜紅酒網和公益藝術網站Artcool的陸昂在接受專訪時,更願意這樣定位自己——「我是他的隱形秘書」。在1992年陳東升決定辭職下海創辦嘉德拍賣時,陸昂稱自己是在背後幫助陳東升處理很多事情的免費秘書,從公司的運營模式到公司的管理,她與陳東升的交流,碰撞出很多新點子。
孔東梅也是泰康人壽創始人之一
1996年,陳東升創辦泰康人壽,陸昂則繼續留在嘉德拍賣。也是在這一年,孔東梅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後,進入泰康人壽保險公司工作,成為該公司創始人之一。她曾經在接受采訪時回憶,在泰康人壽的3年中,她從端茶倒水打雜干起,幾乎在各個部門都干過:「隨著泰康人壽變成十幾萬員工的大企業,我也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1999年,孔東梅遠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攻讀碩士學位,2001年畢業後回北京在798社區創辦了北京東潤菊香書屋有限公司。該公司以研究、宣傳出版、傳媒為業,致力於整理、研究、傳播「紅色」文化。她撰寫的《翻開我家老影集》一書,以毛澤東後代和現代女性的雙重身份對外公、外婆的一生進行追憶。
而在2000年,嘉德拍賣收購了一家網路公司,成立了嘉德在線拍賣,這一年陸昂成為嘉德在線拍賣的CEO。在一次媒體專訪中,陸昂曾經表示2000年對夫妻兩個人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陸昂在2000年,找到了自己的事業領地。而陳東升的泰康經過4年的努力,已經走上了正軌,2000年11月,泰康的外資募股工作完成,從此走上了一條嶄新的路。兩人的事業從此基本各自劃定范圍。陳東升
陳東升2011年與陸昂離婚。據說陸昂獲得嘉德的一半股份,但不清楚是指嘉德拍賣集團,還是僅限於嘉德在線拍賣公司。不過這些傳言均未獲得陳東升旗下公司的官方渠道回應。
陸昂與陳東升的兒子陳奕倫2012年剛從哈佛大學畢業,2010年陳東升曾經在母校天門中學的報告會上隆重介紹了他。陳奕倫從2007年開始,一直和幾位朋友到中國鄉村支教。
不過有趣的是,陸昂於2011年將自己的ARTCOOL線下實體畫廊選址於北京798藝術區開業,這個畫廊位於3318庫房,與孔東梅的東潤菊香書屋的地址798藝術區陶瓷3街相距並不遠。
⑸ 中國最大的物流公司是哪個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China Ocean Shipping(Group) Company)簡稱中遠或COSCO,是中國大陸最大的航運企業,全球最大的海洋運輸公司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53家由中央直管的特大型國企之一。 中文: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簡稱:中遠集團 英文:China Ocean Shipping(Group) Company 英文簡稱:COSCO中國遠洋運輸集團(以下簡稱中遠或中遠集團)是以國際航運、物流碼頭和船舶修造為主業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在《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327位。
目前,中遠集團擁有和控制各類現代化商船近800艘,5600多萬載重噸,年貨運量超4億噸,遠洋航線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多個港口,船隊規模穩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其中集裝箱船隊規模在國內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六;干散貨船隊世界排名第一;專業雜貨、多用途和特種運輸船隊綜合實力居世界前列;油輪船隊是當今世界超級油輪船隊之一。中遠集團在全球范圍內投資經營著32個碼頭,總泊位達157個,根據Drewry2009年7月發布的最新統計,2008年中遠集團所屬中遠太平洋的集裝箱碼頭吞吐量繼續保持全球第五。
中遠集團擁有豐富的物流設施資源,控制各種物流車輛超過4000台,包括具有289個軸線、最大承載能力達8000噸的大件運輸車,堆場249萬平方米,擁有和控制倉庫297萬平方米,在家電、化工、電力、融資等領域為客戶提供高附加值服務,為青藏鐵路、天津空客、印度電站等國內外多個重大項目提供物流服務,創造多項業界記錄。
中遠集團在國內的多家船舶修造基地,擁有含30萬噸級、50萬噸級的各類型船塢16座,業務涉及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改裝及修理,生產設備裝配水平、生產管理水平國內領先,技術能力、生產效率及生產成本等指標居世界前列。年修理改造大型船舶500餘艘,年造船能力840萬噸,是中國最大的修船企業及技術最先進的造船企業。
中遠集團已形成以北京為中心,以香港、美洲、歐洲、新加坡、日本、澳洲、韓國、西亞、非洲等九大區域公司為輻射點的全球架構,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千餘家企業和分支機構,員工總數約13萬人,其中駐外人員400多人,外籍員工4000多人,資產總額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海外資產和收入已超過總量的半數以上,正在形成完整的航運、物流、碼頭、船舶修造的全球業務鏈。
中遠集團是最早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中國企業之一,早在1993年中遠投資就在新加坡借殼上市,目前在境內外控股和參股中國遠洋、中遠太平洋、中遠國際、中遠投資、中遠航運、中集集團、招商銀行等上市公司。2010年5月30日,中國遠洋成功入選英國著名財經媒體《金融時報》發布的全球500強企業排行榜(FT Global 500),名列第450位,這是中國遠洋自2008年以來連續第三年蟬聯該榜單。
作為一家中國的跨國公司,中遠很早就注重承擔廣泛的「企業公民」責任。中遠集團明確提出自身的使命為「逐步發展和確立在航運、物流和修造船領域的領先地位,保持與客戶、員工和合作夥伴誠實互信的關系,最大程度地回報股東、社會和環境」。
2001年,中遠就建立起了包括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在內的綜合管理體系,成為中國國內首家獲得三大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
2004年,中遠正式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計劃,更加自覺和積極地踐行「全球契約」十項基本原則並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中遠集團可持續發展報告連續四年被聯合國全球契約評為了典範報告,成為唯一連續四年登上全球契約典範報告榜的亞洲企業。
中遠集團把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戰略相結合,積極培育「綠色競爭力」,主要國際化經營指數正接近聯合國「全球跨國公司100強」標准,正逐步確立國際航運、物流碼頭和修造船領域系統集成者的地位,朝著「全球發展,和諧共贏」的世界航運領先企業和「打造百年中遠」的世紀願景前進。
⑹ 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什麼意思
總的來說經濟發展傾向股份合作化,鄧小平說過先讓一小部分人富起來,一部分人富起來就一定會有一部分人窮下去。為了更全面回復你的問題我幫你找了一些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一、引言
十六屆三中全會在論述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時,首次明確提出了要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可以說,這是對以往在國有企業所有制改革方向上的肯定。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為混合所有制經濟成分的發展提供了空前的機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聯營經濟等混合所有制經濟迅速發展,混合型經濟增勢強勁。1997年至2001年間,我國股份制企業從7.2萬家發展到近30萬家;從業人員從643.7萬人增加到2746.6萬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從8311億元增加到56733億元。 十六屆三中全會後,理論界很多人認為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或許可以為國企改革找到一條新路,實踐上也深受一些國企和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歡迎。
那麼,究竟如何認識混合所有制企業?如何規范之、發展之?由此如何走出原有國有企業的困境?這是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是具有重要意義和現實緊迫性的課題。本文就此問題做一下探討。
二、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性質
對於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性質,理論界有很多種說法。一般認為,它和公有制經濟、集體所有制經濟、私人所有制經濟不同,不是一種獨立的經濟成分,而是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的混合。就一個行業的企業而言,它是企業財產組織形式,是現代企業制度的股份制經濟。 它非國企,也不是私有企業,那麼它的運營機制不能按國企的那一套,當然也和完全的私有企業有某些差別。
我們現在提混合所有制企業多是從搞好國有企業角度出發的。由於單一國有資本構成的國有企業,產權主體虛置,經營責任不落實,不少企業運營機制呆滯,缺乏活力和效率。而混合所有制企業中,國有資本通過控股、參股等形式,與其它性質的資本融合,引進多元化投資主體,有利於改善國有企業的產權結構,推動其在產權多元化基礎上,逐步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有利於國有產權的流動、重組,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有利於凝聚更多的社會資本,有效放大公有資本對其他資本的輻射功能,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體現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對於混合所有制企業中國有資本的安排問題,很多學者僅僅強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命脈領域重要行業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必須堅持控股,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非命脈領域的有些行業可以參股。控股與參股不同,參股只為取得收益最大化,而控股不只是實現收益,還要控制國民經濟命脈,發揮國有經濟的應有作用。如果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命脈領域的重要行業失去控股,也就失去其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難以對國民經濟發展發揮應有的主導作用。
我認為,從公有制和社會主義性質角度考慮,這本無可厚非,問題是我們引進非公有資本的目的是發揮其追求利潤最大化、機制靈活的優勢,改變原國有企業機制呆板,法人治理結構不清晰的弊病,對經營者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如果我們仍是僅僅強調對企業的控制力,忽視其它資本所有者的權益,那麼混合所有制企業僅僅是為了圈錢,更有甚者,還要強迫混合所有制企業去承擔原國有企業承擔的某些社會功能,那就有可能重蹈國有企業走入困境的老路,組建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目的失效,非公有資本和公眾資本也不會為之投資,目前我國股市連續處於熊市有很大程度上與之有關。
因此,很多人對混合所有制企業的認識還是很模糊的。我認為,我們必須從構建一種新的企業模式的角度來認識其性質。
三、混合所有制企業權利的架構
我國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結構,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涉及的企業也很多。但許多改制企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國有股權一股獨大、股權相對集中、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的問題。有的企業改制僅流於形式,實際成為「翻牌公司」,這是我們當前改制要特別注意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大家知道,現代企業制度的最基本特徵之一是資本社會化、投資主體的多元化,這樣才能形成人人關注企業,同生存、共命運的利益相關體,在這種基礎上才能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才能真正形成企業完整獨立的法人財產權,資本所有者也有動力對經營者行為進行有效制約。而目前改制的股份制企業大都是國有股佔大頭,形成對企業的絕對控制權,自然會形成企業仍然是聽任政府擺布的局面,小股東自然失去了關心企業的積極性,企業的法人財產權也無法獨立地行使。
下面提出一個理論命題及簡單證明 :
一個機構或個人擁有另一機構的股份達到或超過某一界限時,擁有方將會全力以赴的為被擁有方工作,無論其控股與否,其工作的努力程度將不會因其股份額的增加而增加。命題中的「界限」並非固定,會因其股份擁有者的不同而不同。
該命題隱含著一個假設條件即:機構或個人的努力程度是有上限的。因為人的努力受到自己本身智力、生理等方面的限制,機構也存在著其運行機制、激勵與約束機制的效用極限,他們不可能永遠地更加努力地去工作。按照已有的理論研究成果,委託代理模型中行為人的努力選擇(effort choice)可用如下函數關系來表示:
E=F(A、C、S、e)
其中:E表示行為人工作的努力程度 A表示行為人擁有的股權份數
C表示行為人努力工作的成本 S表示行為人的自身因素
e表示隨機因素
在該表達式中,e是系統隨機變數,非人為可控制,C、S是行為人自身因素或由自身因素而決定,可以在市場競爭中逐步形成。那麼,在行為人追求自己效用函數最大化過程中努力選擇的時候,唯一能對其產生影響的就是他的財富即他擁有的股權份額。必然地,行為人努力工作的程度會隨其擁有被擁有方財富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當行為人的財富達到一個足以使他選擇最努力工作的數量時,再增加其財富數量對其激勵將是無效的。同時,我們也無法證明這一界限與行為人控股的財富數量的排序有何必然聯系。
股東對企業工作的努力程度並不與其持股比例成嚴格的正相關關系,存在著一個來自主體本身的界限,越過此界限,股東為企業工作的努力程度將達到最大,不會再因為其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正是因為這一點,可以提出這樣的設想在國有企業與法人治理結構融合中,主張並不一定要持股最多的股東來控制企業,「同股異權」。
因此,我主張國有企業在是否引進非國有資本是要有所區別,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關鍵行業和領域不要隨意引入或盡量少引入非國有資本,這樣充分發揮國家的宏觀調控作用,保持公有制性質以及發揮國企的某些特殊的社會功能。而在完全競爭性領域,要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放開各種包袱,以贏利和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為目的,不必顧及國有資本是否擁有控股權以及是絕對控股還是相對控股 。即使要不放棄或保持國有資本在混合所有制企業里的控股權,也要突破「依照出資比例分配控制權」的已有結論和思維定式,按照「重大問題的決策,董事一人一票,少數服從多數原則」這樣一種理念來構建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權力架構。各方包括國企方都只有一位董事,除非在特殊情況如會造成國有資本大量流失,國企不再享有過大的權力,並且在特殊情況下的裁決也要靠法律的規范解決,不能靠行政干預,這種情況下,只要非公有資本達到一定量的股份,那麼其必然全力以赴的去關心企業,搞好企業,充分發揮其對企業的經營者的制約,公有資本和非公有資本則會實現雙贏。
同時,要積極引進外部董事和獨立董事,強化董事會的作用,嚴格實行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分離。
近年來國外公司董事會發展呈現如下趨勢,一是董事會監管作用更加突出,外部董事、獨立董事占的比重上升,強化對經營者包括首席執行官的監督;二是董事會內部結構更加細化,充分發揮專業委員會作用,如公司的獨立審計人必須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選聘;三是董事會運作更加透明,特別注意信息披露的及時、准確、全面等等。結合外國經驗,我們要改進董事會組成,增加外部董事、獨立董事,董事應真懂事,降低內部董事比重,以克服「內部人控制」現象;2002年上市公司平均獨立董事為2.31人,獨立董事在整個董事會成員中只佔23.3%,太低了。同時要強化董事會作用,保障董事和董事會的獨立性,發揮好董事會投資經營決策特別是加強監督的功能,使公司提高市場競爭力,並做到依法經營、照章納稅、不做假賬、披露准確的信息。如香港聯交所上市規則要求至少有2名獨立董事,而美國加州公職人員退休基金組織(CALPERS)等國外機構投資者關於公司治理結構的指導原則普遍要求上市公司董事絕大多數應為獨立董事。 美國公司法也明文規定在董事會中必須有半數以上的外部獨立董事。
董事長兼總經理不是兩權分離。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的比例高達60%以上。有些企業在領導人事方面仍傾向於「董事長兼總經理」的結構,認為這是「權力集中,加強領導,避免內耗」。實際上加強的是個人說了算的「人治領導」,是自然經濟在領導作風方面的傳統觀念,與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科學治理、民主決策是完全相背的。這種情況實際上反映了這些企業並未理解現代企業制度的內涵,還僅處於追求公司制形式改造的企業制度建設的初級階段,應在不斷的深化改革中,逐步通過規范化的制度創新,向真正能相互制衡的法制結構前進。同時要明確法人代表的地位,不能讓董事長處處以「法人代表」和一把手自居,要求「領導」總經理,擾亂了公司的責任體制,使企業經營管理效率降低。
另外,要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股權結構是決定公司治理機制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因為股權結構決定公司控制權的分布,決定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的性質。發達市場經濟中公司運作的歷史表明,公司股權集中度與公司治理有效性之間關系的曲線是倒U形的,股權過於分散或過於集中都不利於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吳敬璉,2001)。可以讓銀行、保險等機構作為上市公司股東參與上市公司的治理,發揮它們應有的治理功能。特別是要大力發展注重長期投資和監管嚴格的養老基金和保險基金投資者,實現投資機構的多元化;要通過法律制度和外部政策的調整,改變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成本收益嚴重不對稱的狀況;規定外部董事中應有一定比例的外部機構投資者,增加其在決定經營者薪酬、人事任免和關聯交易中的發言權,等等,從而使被動的機構投資者變為主動的投資者。四、保護私人產權,積極引進多元投資主體
對於這種新的企業組織模式,我們的法律還有很多的空白。應加快立法,規范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保護合法的私人財產權,保護私人和中小股東的利益。
美國經濟學家凡勃侖在其經典著作《企業論》中寫道:「公民的生命,自由或財產,不經過法律的正式秩序也許是不會被剝奪的,而正式秩序在進行時則以財產權的不可侵犯為前提。這一點引證到個人之間經濟關繫上的意義實際就是:不但個人或個人團體在法律上不能以金錢以外的壓力趨於另一個人或團體,而且金錢上的壓力是不能阻止的。」 這實際上是說個人自由和個人財產受法律保護,在這里通行的是市場原則(即「金錢上的壓力」),任何超越市場原則之上的特權,任何超越法律權利的特權,都不得干預以產權明確、契約精神為基礎的市場機制。
在產權明確以後,保護產權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他(劉易斯)強調,如果保護公共財產不被私人濫用是必要的,那麼,保護私人財產不被公眾濫用同樣也是必要的。他的如下結論不僅意味深長,而且極富現實意義:「在世界上每一個地方,所有權都是一種得到承認的制度,沒有這種制度,人類無論如何也不會取得進步,因為這種情況下不存在改善他們所生活的環境的動機。」
過去對私有財產的法律保護,主要限於生活資料范圍,這已不能反映時代的要求。對私有財產的保護范圍,應當包括私人儲蓄、投資以及因投資獲得的收益;私人財產的繼承權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私營企業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在先富起來的人群中,不少人既有勞動收入,也有投資收入、利息收入、租賃收入等非勞動收入,只要這些收入是合法的,就應該加以保護。
如果在法律中只有對公有財產保護的規定而沒有對私人財產保護的規定,公有財產與私人財產處於不平等的地位,那麼就很難設想一個既有公有投資主體、又有非公有投資主體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會走上順利發展之路。結果,投資於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公有投資主體會因混合所有制企業經營管理不善而受到損害,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設計也會因此而落空。
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求各級政府轉變觀念,改變「公有制越純越好」和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種種偏見。要推動公有制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吸納非公有制資本進入,在企業產權制度創新上實現突破。同時,允許公有資本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參股非公有制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嚴格遵循市場經濟原則。不同資本的聯合或融合要根據市場競爭的需要,在法律法規框架內自願進行,不能搞行政主導的「拉郎配」,尤其是不得強制對非公有制企業參股。
五、結論
我們對混合所有制經濟寄予厚望,欲以此來推動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一個重要前提是混合所有制經濟必須和國有企業嚴格劃清界限,轉變其經營機制,完善其法人治理結構,明確其經營目標,否則,它必定會重蹈國有企業陷入困境的老路。
混合所有制企業僅僅是提供一個載體,在這里,公有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相互制約,揚長避短,實現雙贏的好結果。
在西方運行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在我國總是變形,重要原因還是國有股「一股獨大」、一股有發言權,那麼國企原有的產權不清晰、所有權代表缺位、承擔不必要的社會功能、政府以幹部標准考核企業等弊病就會帶到混合所有制企業中來,這已為實踐所證實。我們的股份制企業會再次陷入困境,從根本上說,還是我們的政府和某些國企幹部思想不夠解放的結果。政府總是想牢牢地控制企業,懷疑企業不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某些幹部又不願意放權,總想著從企業里撈一把,官本位思想仍濃厚。因此,嚴格按法律辦事,轉變政府觀念,是我們改革成功的關鍵。 注釋和參考文獻:
見新華社播發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2003-10-21日
2003年10月20日《中國證券報》
張維達:《理論學刊》2003年1月第一期
張維達:《理論學刊》2003年1月第一期
政法大學資本市場研究所郝國政:《論國有企業的法人治理-一個國有企業改革的新設想》
摘自中國改革論壇網 ,2003-10-16
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重要的由國家控股」,也就是說,對一般企業國有股東也不一定控股。
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東升,《中國金融》2002.2
凡勃侖:《企業論》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57年版,第154頁
阿瑟??劉易斯:《經濟增長理論》中譯本,上海三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1頁
厲以寧:《保護私人財產與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人民日報2003-2-21
新華社:《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2003年10月31
陳芬森,1999:《大轉變——國有企業改革沉思錄》,人民出版社;
李義平:《經濟學百年——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出發的選擇和評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⑺ 陳東升占泰康人壽集團多少股份
嘉德國際和個人持股 應該有百分之四十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