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貴州宜化礦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新宜礦業 60%、畢節新宜礦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畢節礦 業)20%、湖北華恆礦產公司(以下簡稱化華恆礦產)20%。貴州宜化化工有限公司系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其持有新宜礦業的 60%股權,貴州興化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持有新宜礦業的 40%股權,礦業集團系本公司控制的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宜昌市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礦業集團為 2010 年設立的新公司,目前尚未進行經營活動,截止 2010 年9月30日,公司資產總額 5000 萬元,負債 0 萬元,凈資產 5000 萬元,營業收入0萬元,凈利潤 0萬元。礦業集團本次擬增資 45000 萬元,全部為貨幣資金出資形式,新宜礦業 對礦業集團增資 17000 萬元的資金來源為該公司的自有資金、銀行貸款。其 中,新宜礦業認繳 17000 萬元,其他兩名股東各認繳 14000 萬元。本次增資 完成後,礦業集團的注冊資本由 5000 萬元增加至 50000 萬元,新宜礦業的 持股比例為降為 40%,其他兩名股東的持股比例增至 30%,新宜礦業仍為礦 業集團的控股股東。單位:萬元增資前增資後出資金額所佔比例出資金額所佔比例新宜礦業300060%2000040%畢節礦業100020%1500030%華恆礦產100020%1500030%
法定代表人:劉峰
成立時間:2010-01-27
注冊資本:5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22300000001565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神奇路1號
Ⅱ 山東鋼鐵永鋒集團萊鋼永鋒萊蕪鋼鐵背後老闆都是劉峰
掛個名而已,萊鋼控股,但是人事、財務等等都是自己說了算。
Ⅲ 「公司」的定義!
公司是指一般以營利為目的,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組織。其主要形式為有限責任公司(Limited Company)、個人無限責任公司、合夥無限責任公司(Propietery Company)以及公開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等,其區別於非盈利的社會團體、事業機構等。
公司一般具備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統稱為法人。
Ⅳ 青島劉峰物流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青島劉峰物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02月0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普通貨運等。
法定代表人:劉峰
成立時間:2012-02-09
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28123004973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青島膠州市向陽大道北端
Ⅳ 巨額沖銷的影響因素
對巨額沖銷影響因素的研究也可以說是對盈餘管理影響因素的研究。
1、國外的研究
西方國家對盈餘管理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1)高級管理人員的更換
在企業主要高級管理人員發生變動的時期,企業的盈利往往也會產生大幅波動。Leop-old Bemstein(1970)提出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會採取為未來的損失和可能發生的費用提取儲備金的行為。Michael L.Moore(1973)在收集1966-1970年間發生了高管層變動的36家美國上市公司數據基礎上,運用卡方檢驗方法,得出了減少當期收入的自願性會計政策變更與當期高管層變動存在顯著相關性的基本結論。再如Linda Elizabeth(1987)通過隨機遊走模型和選擇模型方法研究了兩者的相關性,他搜集了1970-1983年間發生了高管層變動的22家美國上市公司數據,並從中發現發生高管層變動的公司有在變更當年採取巨額沖銷的趨勢。此外,SusanPoureian(1992)提出了高管層變動的兩種類型即正常與非正常的變動,並在收集1985-1988年間發生高管層變動的家美國上市公司數據基礎上,運用符號等級檢驗方法,得出了高管層變動與巨額沖銷有顯著相關的結論。
(2)公司治理結構
盈餘管理與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系。1996年Deehow、Beasely研究發現,易受到證券交易委員會查處的公司其治理結構往往很薄弱,很少設立審計委員會,通常只設立一個由總經理兼任的內部控制委員會。可見,一個治理結構比較薄弱的公司很有可能積極從事盈餘管理。因此,如何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形成抑制盈餘管理的有效約束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3)企業的財務困境
上市公司因經濟周期波動、市場競爭加劇,或遭遇自然災害而陷入經營困境時,通常會選擇巨額沖銷行為。一般認為,陷入財務困境的公司會做出調增盈餘的會計選擇,但DeAngelo、斯基諾研究的結論是:管理人員的會計選擇基本上反映了公司的財務困境,既沒有試圖粉飾公司業績,也沒有試圖避免或推延違約事件和違約成本的發生。巴哥泰勒和迪切夫的研究發現,公司中存在避免報告盈餘下降或虧損而進行盈餘管理的行為,主要通過管理經營現金流量和營運資金的變動額來達到增加會計盈餘的目的。
2、國內的研究
如今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管理人員的契約可以簡化為政權監管部門與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契約,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巨額沖銷的空間更大。我國關於巨額沖銷影響因索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公司財務困境
陸建橋認為,虧損上市公司在出現虧損年份及其前後年份存在巨額沖銷行為。他收集了上交所上市的22家虧損公司作為研究樣本,研究發現:首先,虧損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現虧損的年份,採用非正常調減盈餘的手段,使該年度的應計利潤總額、應計利潤變動額小於零和上年數。其次,虧損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現虧損的前一年度,應計利潤總額為正,應計利潤變動額大於上一年,且可操縱性應計利潤為正值。另外,虧損上市公司在扭虧為盈年度,其應計利潤變動額大於零,其應計利潤總額、應計利潤變動額大於虧損年度。
(2)公司治理結構
目前,我國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存在著嚴重的「內部人控制」現象。首先,由於國有股權「一股獨大」,股東大會形同虛設,控股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現象嚴重。其次。董事會與經理層高度重合,有的企業甚至一人身兼董事長和總經理,造成了二者之間的監控關系失衡。再次,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之間存在過多的關聯交易,便於控股股東操縱上市公司。另外,監事會成員大多來自企業內部,迫於高層的壓力,有時無法對經理人的不當行為採取有效措施,監督效果值得懷疑。吳雅輝 (2007)通過實證分析發現:內部董事比例越高、盈餘管理程度越高;外部董事持股比例與盈餘管理負相關;上市公司董事會規模大,則盈餘管理程度低。
(3)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
巨額沖銷與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有著一定的聯系。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被認為存在巨額沖銷現象,注冊會計師就不應當出具標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張永奎、劉峰(2008)通過實證研究得出結論: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上市公司盈餘操縱越厲害,越有可能出具非標准無保留意見。但李東平、黃德華、王振林研究發現:注冊會計師在出現關繫到上市公司切身利益的事項時,面對比較突出的盈餘管理問題,仍然傾向於出具非標准無保留意見之外的審計報告。
Ⅵ 尼克森石油公司的收購詳情
中海油精心地安排了收購尼克森的每個步驟,這個收購如果成功,中海油將成為中國三大石油公司中在加拿大獲得權益油最多的企業,其示範效益或將吸引更多中國的石油公司在加拿大進行類似的大單買賣,在此之前中石化和中石油大多以收購當地公司的股權為主,並購項目的規模相對較小。
志在必得的交易
中國第三大石油公司看上了加拿大第十四大石油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股份公司2012年7月23日宣布對加拿大尼克森發起收購,報出151億美元的收購價。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呂波2012年7月27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中海油有信心成功收購尼克森,正在等待各個相關國家政府部門的審批。
過去的一周內,中海油收購尼克森成了國際能源界最大的新聞之一,151億美元的收購報價創下近幾年來石油收購案中的最高值。但與國內媒體一邊倒的質疑不同,國外媒體,特別是加拿大媒體大多看好這項收購。
2005年被中國某石油公司派往加拿大參與油砂開采項目的劉峰(化名)告訴本報記者,與政府部門相比,加拿大的工業界比較支持這項收購,「一方面收購價比較高,另一方面中海油給當地政府的承諾很好,不會影響到當地的就業和財政收入。」
中海油方面表示,已與尼克森簽訂收購協議,將以每股27.50美元的價格收購尼克森的普通股,比7月20日股價溢價61%。中海油承諾,確立加拿大的卡爾加里為其在北美和中美洲的總部,並有意留用尼克森現有的管理層和員工,有意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顧問連昱稱之為一場「周全」的收購,「中海油吸取了收購美國優尼科公司失敗的教訓,精心設計收購環節,在各個環節充分考慮到當地政府、民眾的阻力。」
為什麼是尼克森?
中海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呂波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直言,尼克森是一個很好的公司。
作為加拿大的第十四大石油公司,截至去年年底,尼克森擁有9億桶油當量的證實儲量及11.22億桶油當量的概算儲量,還擁有以加拿大油砂為主的56億桶油當量的潛在資源量。
過去的幾年裡,尼克森在全球快速擴張,一些項目面臨投資虧損,在葉門的項目因為當地爆發戰爭而不得不退出,這直接影響到公司的資金流,也是尼克森在過去幾年內不得不尋求外援的原因。
劉峰說,與加拿大本國的一些石油巨頭不同,尼克森大部分油氣資產在海外,因此面臨的投資風險也較大。
「但從長期看,收購尼克森依然是中海油的合算買賣,尼克森的規模效益能幫助中海油實現在海外的快速擴張。」劉峰分析說,尼克森擁有完整的石油上、中、下游產業鏈,綜合效益可觀,其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和成熟的作業團隊都將為中海油提供借鑒。
尼克森的資產分布在加拿大西部、英國北海、墨西哥灣和奈及利亞海等全球最主要產區,包含了常規油氣、油砂以及頁岩氣資源。
為什麼是加拿大?
加拿大與中國高層的密切互訪,為中國企業進入到加拿大市場創造條件。
2011年11月初,剛剛上任不久的加拿大自然資源部部長喬·奧利弗到訪中國,拜會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董事長。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在這些會面中,奧利弗邀約中國的石油企業去加拿大投資,並承諾較好的投資環境,對尼克森的收購是中海油和喬·奧利弗談論的話題之一。
作為全球第三大原油儲備地,加拿大的油砂主要集中在阿爾伯塔省北部,石油儲量高達1750億桶,在全球僅僅排名在沙特和委內瑞拉之後。當地的油砂主要向私人開放,擁有幾百家從事上游開採的公司。
劉峰說,加拿大的原油開采市場很活躍,如果算上為石油開采提供服務的工程公司,與之相關的企業超過千家。
「許多私人向當地政府申請油氣區塊的勘探權,不少公司因為效益不好把項目往外賣,還有一些人專門在加拿大做資本運作,找到合適的項目完進行前期勘探後就向外出售。這導致當地的項目交易很頻繁,也為中國的石油公司進入創造了機會。」劉峰說。
就在喬·奧利弗訪華之後,加拿大總理哈珀2012年2月7日率領五位部長和加拿大各個行業的業界精英訪問中國,喬·奧利弗也位列其中。喬·奧利弗2月再度拜會了中國國內三家石油公司的董事長。
對劉峰來說,中國和加拿大關系密切後,帶給他最直觀的感受是,中國的石油公司在加拿大的項目向當地政府主管部門申報一些手續時,流程比7年前快了不少。
加拿大國家能源署7月22日發布報告稱,加拿大油砂產量在2035年將增至目前產量的三倍以上,日產油砂達到510萬桶。而原油總產量將在2035年增至目前產量的兩倍,達到600萬桶/天,油砂將成為原油生產的最主要來源。
油企瞄上加拿大
隨著中國和加拿大關系的持續走暖,中國的三大石油企業紛紛將海外投資的方向轉向加拿大。
2005年以來,中石化在加拿大收購了一家公司的股權,劉峰就是在那時被派往加拿大,在他的印象里,中國三大石油公司當時已經表現出對加拿大石油資源的強烈興趣。
2005年後,中海油開始在加拿大進行油砂項目的投資,收購MEGEnergyInc.的權益,OPTICanadaInc的權益,以及在NorthernCross(Yukon)Limited60%的權益。值得注意的是,其中OPTICanadaInc項目是尼克森在LongLake蒸汽輔助重力泄油項目和改質廠的合作夥伴。
連昱向記者分析說,中海油早已經與尼克森在業務上有小范圍的合作,為這次大規模的合作奠定了基礎,這與之前中海油收購優尼科有本質的不同。
另一件值得關注的收購案也發生在2012年7月23日。中石化宣布,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與加拿大Talisman能源公司正式簽署認購協議,以15億美元收購後者英國子公司49%股份。中石化的人士對記者表示,該交易尚需得到相關政府批准。
最早進入加拿大市場的中石油,在當地也有多個項目正在運作,目前大部分還處於前期開發階段。分析原因可能是由於中石油在其他國家有不少性價比高的優質項目,而油砂的開采成本相對較高。但是這個說法並未得到中國石油方面的證實。
作為一種重要的原油資源,油砂就像煤炭一樣,埋藏在地表的淺層里,不像常規油氣資源,需要打很深的井,才有可能找到原油,因此勘探的成本較低,但其提煉出原油的成本比常規油氣高出1/3到1/2左右。劉峰將其稱之為風險小、收益小的買賣。
與此同時,加拿大規范的市場環境和穩定的政治環境吸引了中國的石油公司進入。
連昱說,加拿大的投資環境優於中國石油企業之前密集布局的中亞和非洲,政治風險相對較小,是一塊相對優質的資源區。
中海油方面透露,發出收購尼克森邀約之前,在加拿大的投資總額已達28億加元。
劉峰說,如果中海油收購優尼科成功,那麼中海油在加拿大的開采權益原油將達到每年1000萬噸,遠遠超過中石化和中石油。
受到加拿大原油運輸條件限制,中國石油企業在加拿大開採的原油目前大部分只能在當地銷售。隨著業務范圍地不斷擴張,中國的石油公司正在拓展更多的銷售渠道。一條繞過美國,從加拿大運輸原油到太平洋的管道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開通,這個被當地稱之為「北方門戶管道計劃」的管道,目前還處於設計階段,中石化是其小股東,其佔有的股權不到5%。
呂波向記者坦承,對尼克森的收購還需要等待資源所在國,如美國、英國的批准。但他並未透露中海油是否需要支付尼克森已有的超過40億美元的外債。
連昱分析,如果中海油對尼克森的收購能夠成功,將對中國的其他石油公司起到示範作用,或將有一批大規模的收購案相繼出現。此前,中國的石油公司大多以小金額收購加拿大石油公司股權為主。
對於正在摩拳擦掌准備大舉進入加拿大的中國石油公司,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考慮——如何更平衡地利用加拿大的石油產能。因此,「北方門戶管道計劃」顯得尤為關鍵,但這條管道建成至少要在5年後,在這期間,加拿大的原油很難實現靈活的外銷,不再局限於加拿大當地。
中海油收購尼克森獲美國許可
北京時間2月12日晚間消息,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中海油建議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已經獲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批准。這也是這筆交易完成所需的最後一組監管許可,意味著這一亞洲國家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海外並購交易面對的最後障礙已經被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