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大基因如何回應近期熱點問題
2018年8月2日報道,一篇《華大癌變》的文章再一次把華大基因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這次讓媒體口伐筆誅的不其董事長語出驚人「要求公司員工必須活到100歲,」而是其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遭受質疑。
種種負面報道纏身之下,8月1日華大基因在深圳開展了第二期媒體開放日活動,以對近期事件作出官方回應。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朱岩梅表示傳言都不屬實,「盡管被誤解,但我們始終堅守華大的價值觀:誠信是底線,造福是目的。華大目前仍然處在快速成長期,希望社會各界對我們更多包容和信心。」
針對上文長沙個案,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徐茜回應:「我們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應該先辨是非,再論對錯。湖南案例中『華大漏檢』的說法存在概念性錯誤,實際上該案例並不在華大的無創產前檢測范圍之內,因此也不存在對對方賠償的說法。」
對於網上傳聞「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梅永紅將加盟碧桂園」一事,華大方面強調,「目前,華大農業確實正在與碧桂園農業探索與洽談合作,希望優勢互補,尚未定論。但梅永紅不會離開華大。」
Ⅱ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以及北京六合華大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前面兩個都是內部的,就是我們說的華大原來的研究院。六合華大是分出來的,在華大研究院里只佔很少比例。有能力當然進前兩個。不過六合華大相對容易錄取。待遇也相對低一點。
Ⅲ 湖南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湖南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1-17在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梅溪湖街道嘉順苑小區商業樓1號棟二樓219房。
湖南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30104MA4PC7J88P,企業法人曹澤民,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湖南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湖南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華大基因一年半估值縮水38億是怎麼回事
金陵晚報消息,作為基因領域的龍頭企業,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基因)的招股書於3月14日晚間更新,並再度叩關A股。從相關數據看,雖然這家公司一度被VC、PE擠破門檻,但在後起之秀的追趕下,所謂「神一般存在」的評價已大打折扣。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按照公司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華大基因目前總股本3.6億股,公司擬募資17億元,發行股票數量不低於4000萬股。簡單測算,公司IPO募資計劃中的估值為42.5元/股,其目前總估值約為153億元。相比一年半以前,估值縮水38億元。
基因界的騰訊還是富士康?
這固然與投資機構起初的盲目樂觀有關,但從財務數據看,華大基因的業績也並非外界想像中那麼光鮮。
招股說明書顯示,華大基因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32億元、13.19億元以及17.11億元,凈利潤分別達到5852.98萬元、27205.52萬元和35001.75萬元。公司2015年凈利增長3.6倍,這是因為公司前身華大醫學於2014年12月啟動與華大科技的重組,華大控股、華大三生園將其持有的華大科技合計57.6225%的股權評估作價對華大醫學進行增資。
而根據此前公司披露的資料,2012-2014年,華大基因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95億元、10.47億元、11.32億元,同期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8173萬元、1.36億元、2812萬元,其中2014年凈利潤較上年下滑79.3%。對於如此大的業績波動,華大基因此前並未在招股書中解釋詳細原因。而在這次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中,2014年的凈利潤變成了5852.98萬元。
前述投資界人士推測,可能華大基因獨立發展的業績表現跟不上公司一路飆升的估值,控股股東才啟動了2014年底的重組。
追溯過往,2010年,華大從美國基因測序儀器公司illumina購入128台高通量測序儀,使其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2013年,華大完成對美國測序儀生產商CG的收購,從而具備二代基因測序儀的生產能力。
這也導致市場上一直有兩種聲音:一說華大基因是「騰訊」,有著強大的生物學領域創新技術;一說華大基因是「基因界的富士康」,一家基因測序的來料加工企業而已。
競爭對手正在謀求上市
近些年,基因市場被投資界熱捧,競爭程度也在加劇。
招股說明書顯示,在華大基因2016年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大客戶中,美年大健康位列第二大客戶,采購額5739.55萬元,佔比3.35%。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體檢機構之一,美年大健康對基因檢測服務有旺盛需求。然而,《金證券》記者注意到,美年大健康旗下已經自設基因檢測服務公司美因基因,並且已經在2016年11月順利融資1.67億元。
此外,華大基因收入來源最高的是生育健康類服務,2016年該板塊收入達9.29億元,佔比54.62%。而在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中,貝瑞和康一直被視為華大基因有力的競爭對手。巧合的是,貝瑞和康也在謀求上市。據上市公司*ST天儀(原天興儀表)2017年3月9日發布的公告顯示,貝瑞和康2014年、2015年、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34億元、4.46億元、9.22億元;2014年、2015年、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0.36億元、0.37億元、1.42億元。
可見,貝瑞和康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比2015年增長285.63%。另外,在主要的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方面,貝瑞和康9.22億元的營收已經接近華大基因的9.2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證監會就華大基因《招股說明書》發出《問詢函》,總共提出了59個疑問要求華大基因解釋。證監會表示,華大基因歷史上重組較多,主要通過收購股權和資產的方式,將華大控股下屬一些板塊納入發行人體系。因此,證監會要求華大基因說明:是否在資產、人員、機構、財務、業務等方面是否均獨立於關聯方。
對於外界疑問,《金證券》記者曾多次致電公司披露的公開電話,始終無人接聽。截至發稿,記者傳送給公司郵箱的采訪提綱也無人回復。
Ⅳ 如何看待華大基因收購美國CG公司的事件
第一,Illumina在試劑及臨床診斷業務方面限制自己的客戶,捆住了華大的手腳;於是有了第二,華大看準了臨床診斷是今後的業務發展方向(目前競爭集中在產前診斷),不想被上游設備和試劑供貨商限制,唯一的出路就是擁有自己可控制的硬體平台。CG本身的測序技術不錯,但是營銷有問題,現金流吃緊,或者還有其他種種原因,總之也樂意被收購,於是一拍即合。
華大收購的主要阻力來自Illumina,因為Illumina也意識到了華大收購CG的意圖,認為這會催生自己在臨床診斷業務方面一個強大對手,所以才會以「華大要偷走可口可樂秘方」這樣的說法以影響國家安全類似的理由要求美國政府出面阻止。同時也出價競爭收購CG。
不知道算不算優質資產。
不是局內人,以上均為個人猜測。
Ⅵ 華大科技和華大基因什麼關系
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簡稱華大科技)是全球領先的基因組學研究機構—華大基因旗下的子公司。
華大科技(全稱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是華大基因旗下的子公司。
秉承 「科技合作與服務」的產業理念,於2012年4月成立。基於華大基因豐富的科研經驗和先進的技術成果,華大科技建立了先進的科研平台、嚴格的質量體系、標准化和個性化的數據分析以及優質的服務流程,為投身於生物、農業、醫葯等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科研合作與服務。華大科技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共有1500位員工,服務網路已經遍布全球,在歐洲、美洲、亞太地區均設立了業務中心、分部及辦事處。
憑借全球領先的大規模測序計算平台和先進的生物信息分析技術,依託人類健康、葯物研發、動植物研究、分子育種、微生物研究等多個領域合作夥伴,華大科技為一系列大型基因組科研計劃和國際合作項目提供了傑出的科研服務,例如: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糖尿病關聯基因及變異研究、國際癌症基因組計劃、小麥、玉米、桑蠶等動植物基因組計劃、人體腸道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以及人類基因組和家蠶基因組甲基化研究等。2012年營業額達6.5億人民幣,截至12年12月已有20000多位合作夥伴、4000多家合作單位,並參與發表了250餘篇科研論文,其中在Science、Nature等頂級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Ⅶ 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華抄大基因科技有限襲公司北京分公司成立於2012年08月2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生物技術開發、生物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技術咨詢(以上均不含限制項目)等。
法定代表人:牟峰
成立時間:2012-08-24
工商注冊號:11011301520037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順義區北京天竺空港工業區B區裕華路28號8號樓3層
Ⅷ 華大基因是私人企業還是國有企業
華大基因是私人企業,查詢華大基因企業性質的方法如下:
1、打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