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信銀行與58集團建立什麼關系
7月10日,中信銀行與58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給予後者200億元授信額度支持,同時為58集團及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發起成立的天津五八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量身定製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天津五八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由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發起成立。公司旨在對優質線下汽車交易相關企業進行價值投資,成為汽車行業強有力的推手,共同構建更美好的汽車流通行業生態鏈。姚勁波發起成立五八車服,將通過對有實力、有潛質、有發展的汽車產業鏈企業進行投資並開展合作,共同創造更高的價值。
本次銀企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標志著中信銀行與58集團的合作站在了全新的起點之上。未來,中信銀行將憑借獨具優勢的中信集團綜合平台業務資源,傾心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助力58集團穩健發展,共同創造社會價值。
⑵ 中信集團在長春有哪些關系單位及下屬單位
你好,分別是國際大廈,中信銀行,中信昊園北方集團。
中信昊園北方集團公司座落在吉林省長春市。公司成立於2004年,是中信集團為推動中國稅收信息化組建的集稅控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秉承著「遵紀守法、作風正派、實事求是、開拓創新、謙虛謹慎、團結互助、勤勉奮發、雷厲風行」的中信風格,執著致力於將先進科技服務於稅收信息化建設。 中信昊園北方集團公司在消化吸收世界先進技術的同時,堅持自主研製,不斷創新,開發出一系列適用於不同客戶群體的金融稅控收款機、稅控收款機、稅控器、稅控列印機等系列稅控產品和與之相匹配的應用系統,具有成功的整體解決方案、關鍵技術和較強的系統集成能力。
⑶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的金融業務
中信集團擁有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資產管理、期貨
等門類齊全的金融業務,金融綜合服務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 2008年,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進一步大力推進中信集團所屬金融子公司之間,以及金融子公司與非金融子公司之間的業務協同,建立了「中信網上金融超市」,發展網上綜合金融業務,各金融子公司之間通過金融交叉產品銷售以及對重大項目進行聯合市場營銷,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綜合金融服務;在 20個地區建立了由金融子公司與非金融子公司共同參與的地方分支機構聯席會議制度,推進子公司客戶、網點、銷售等資源共享;全面完成客戶信息系統的整合與遷移工作,著手規劃和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為各子公司共享客戶資源及交叉銷售創造條件。 截至 2008年末,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總資產 13,204億元,同比增長 16.6%;營業收入 750億元,同比增長 35.6%; 2008年實現利潤總額 212億元,同比增長 46.2%。 銀行業務是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信集團在中國境內控股上市公司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中信銀行國際化發展戰略繼續穩步推進。2010年5月,中信嘉華銀行正式更名為中信銀行國際,標志著購並完成後相關戰略整合進程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中信銀行國際全年實現合並稅後凈利潤10.57億港元,同比增長10.9%,在創歷史最高盈利的同時,各項經營指標均呈現健康較快的發展態勢,並購協同效應逐步體現。本行與BBVA、中信銀行國際組成的「三位一體」戰略聯盟不斷將各業務合作推向縱深,年度內本行與BBVA在汽車金融、私人銀行方面的合資項目正積極推進審批,資金資本、國際業務、養老金等領域業務合作規模也得到迅速增長。
2010年,中信銀行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首次突破200億,達215.0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50.20%。平均權益回報率(ROAE)19.29%,每股收益0.55元,分別較上年提高6.38個百分點和增長0.18元,經營效益創歷史新高;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繼續保持雙降,撥備覆蓋率提升至213.51%,資產質量保持良好;總資產首次突破兩萬億,達20,813.14億元,各項存款18,724.79億元,各項貸款12,642.45億元,業務規模再上新台階。基於穩健的業績表現和良好的市場聲譽,本行在《金融時報》社聯合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共同舉辦的「金龍獎」評選中,繼2009年獲得唯一「最佳股份制商業銀行」獎項後,2010年再度蟬聯該獎項,體現了市場和業界對本行綜合競爭能力的充分肯定。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是中信集團在香港控股經營的上市金融機構,也是中信金融業在海外的重要平台。 2008年11月5日,在中信集團的安排下,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利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香港資本市場調整的有利時機,成功實現私有化,從香港聯交所退市,消除了交叉持股,為中信集團整合旗下商業銀行業務打下了基礎。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所屬中信嘉華銀行核心業務盈利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全年營業收入18億港幣,凈利潤 1.3億港幣。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紀、股票承銷、債券承銷、投行和基金等業務市場份額繼續提升,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通過完善制度、改進內部協作、建設信息平台、降低自營規模和嚴格承銷項目審核等措施,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增資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通過與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嘗試拓展海外業務;成立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並發起設立綿陽產業基金,進一步加快買方業務發展。2008年中信證券公司實現凈利潤73.05億元,盡管同比下降40%,但佔全行業凈利潤的比例由9%提高到約15%。
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中信證券公司的主要子公司。截至2008年底,中信建投證券公司總資產358.18億元,凈資產52.14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17.39億元。中信金通證券公司總資產103.89億元,凈資產17.69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7.07億元。中信萬通證券公司總資產58.51億元,凈資產16.67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3.73億元。 中信集團與英國保誠集團各占股50%的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已在中國10個省市的30個城市開展業務,銀保業務發展較快,期繳業務比例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2008年規模保費 37.1億元,新單年繳化保費 10億元,內含價值達 27.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23%、17%和43%,新單年繳化保費在外資及合資壽險公司中居第二位。
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標准組建的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主要經營財產保險和健康保險等業務。中信集團持有該公司 27.62%的股份,為其主要股東之一。截至 2008年底,天安保險股份公司擁有 32家分公司、 1200家營銷網點, 2008年該公司保費規模近70億,近幾年規模保費位於中小保險公司前列。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均為中信證券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截至 2008年底,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總資產 21.9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12.2億元;中信基金管理公司總資產 2.6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0.48億元。 2008年中信證券公司對旗下基金業務進行整合,由華夏基金吸收合並中信基金,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
中信信託公司、英國保誠集團各持股 49%的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資產總規模為 222.5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3091萬元。
⑷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的歷任高層有哪些
歷任高層:
1979年-1993年:榮毅仁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3年-1995年:魏鳴一任董事長,王軍任總經理;
1995年-2000年:王軍任董事長,秦曉任總經理;
2000年-2006年:王軍任董事長,孔丹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06年-2010年:孔丹任董事長,常振明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0年-2013.4 :常振明任董事長,田國立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3年4月至今 :常振明任董事長,王炯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⑸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的歷任高層
1979年-1993年:榮毅仁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3年-1995年:魏鳴一任董事長,王軍任總經理;
1995年-2000年:王軍任董事長,秦曉任總經理;
2000年-2006年:王軍任董事長,孔丹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06年-2010年:孔丹任董事長,常振明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0年-2013年4月 :常振明任董事長,田國立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3年4月-2018年:常振明任董事長,王炯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5)中信集團組建擴展閱讀: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前稱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簡稱中信集團,英文為CITIC Group),是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倡導和批准,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10月4日創辦的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
成立背景:
1979年1月,鄧小平同志在約見工商界和民主黨派人士時,希望榮毅仁等同志能圍繞改革開放做一些實際工作,發揮自己的作用。
199年2月,榮毅仁同志向中央提出了《建議設立國際投資信託公司的一些初步意見》。
1979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1979年10月,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正式成立,榮毅仁同志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⑹ 中信集團在秦皇島是否有子公司,叫什麼名字
中信戴卡輪轂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是中信集團於1988年投資組建的中國第一家鋁合金車輪製造企業。
2004年,中信戴卡輪轂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了以自身為核心企業的中信戴卡輪轂集團,集團旗下擁有6家成員企業。同年自主研發出亞洲第一條鍛造鋁合金車輪生產線。2008年輪轂產能達到1000萬件,其產品涵蓋低壓鑄造、鑄造旋壓、鍛造三大類型千餘個品種。中信戴卡輪轂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品牌最知名、技術最先進的世界級輪轂製造基地。
中信戴卡輪轂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行業內通過ISO-9001、QS-9000、VDA6.1、ISO/TS16949、ISO14001等體系認證。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並在歐、美、日建有合作研發機構。是國內第一家能與國外主機廠進行同步開發的輪轂企業,同步開發項目已延伸到2012年。 中信戴卡輪轂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穩固佔領國內全部高檔汽車市場份額,主要為一汽奧迪、沈陽寶馬、北京賓士、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廣州本田、天津豐田等汽車廠配套。2001年在中國率先進入世界級汽車生產商全球采購體系,現為世界排名前十二家汽車廠配套。生產輪轂主要供應德國賓士、寶馬、大眾、奧迪、法國雷諾;美國通用、福特、克萊斯勒;日本本田、豐田等汽車公司。已形成以歐洲、北美、日本為主的三大海外市場體系。
中信戴卡輪轂製造股份有限公司連年被國內外各主機廠評為A級供貨商。2005年,公司通過美國福特公司最高級別Q1質量體系認證,隨後美國福特和通用公司相繼公布戴卡公司為其全球戰略合作夥伴。2007年獲得美國通用公司2006年度全球采購特別貢獻獎,2007年4月被德國大眾公司評為全球優秀供應商,公司在國內外業界享有極高的聲譽。中信戴卡輪轂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先後獲得國家863計劃CIMS工程示範企業、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亞洲品牌創新獎等榮譽和稱號。2006年8月,中信戴卡輪轂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國家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中信戴卡輪轂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也被評為國家級新產品、中國名牌產品等稱號。
截至2008年末,中信戴卡輪轂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將實現年產輪轂1500萬件的產能規模。中信戴卡輪轂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將秉承先進的體制和經營理念夯實市場國際化平台,將自身打造成在全球業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企業集團。
⑺ 中信集團和保利集團是什麼關系
保利集團的前身是由中信集團和原總參裝備部共同出資成立的。
中國保利集團公司成立於1993年2月,前身為保利科技有限公司。1984年1月,根據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人的指示,原總參裝備部和中信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保利科技有限公司,從事軍事裝備進出口業務。
1992年,根據國家改革開放和我軍裝備建設發展的需要,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在保利科技有限公司的基礎上正式組建。
1993年2月9日,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在國家工商局正式注冊,注冊資本金15億元人民幣。
1993年2月17日,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完成對香港新海康公司55%股權的收購工作,新海康公司成為保利集團在香港擁有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1993年11月7日,經國家計委批准,中國保利集團成為國家計劃單列企業集團。
中信集團是1979年在鄧小平先生的倡導和支持下、由榮毅仁先生創辦的。成立以來,中信集團發揮了經濟改革試點和對外開放窗口的作用,在諸多領域進行了探索與創新,開辟出一條通過吸收和運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的發展之路。
2017年8月21日,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輕工集團公司、中國工藝(集團)公司整體並入中國保利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輕工集團公司與中國工藝(集團)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2019年7月8日,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⑻ 中信銀行是哪一年成立的第一家在哪裡成立
中信銀行原稱中信實業銀行,創立於1987年,2005年底改為現名。中信銀行是中國的全國性商業銀行之一,總部位於北京,主要股東是中國中信集團公司。西班牙對外銀行(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S.A BBVA)斥資5.01億歐元(約50.2億港元)購入中信銀行5%的股權,還可選擇增持中信銀行的持股比例至10.07%。2007年4月19日,中信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中信銀行為中國大陸第七大銀行,其總資產為12000逾億港元,共有13485名員工及416間分行。它是香港中資金融股的六行三保之一。
1987年2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批復同意成立中信銀行,
3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中信銀行。
4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頒發中信銀行經營金融業務許可證。
4月14日,中信公司董事長、中信銀行名譽董事長榮毅仁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信公司原銀行部經國務院和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改為「中信銀行」。中信銀行於4月份開始營業。
4月2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復中信銀行經營外匯業務范圍。
4月22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頒發中信銀行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
4月29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中信銀行工商營業執照。
5月17日,新華社發布中信銀行開業新聞。
9月16日,中信銀行在北京的國際大廈舉行正式開業招待會。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副總理田紀雲、國務委員陳慕華等領導同志出席了招待會。中信公司董事長、中信銀行名譽董事長榮毅仁主持了會議,國務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陳慕華講了話。
⑼ 中信與平安,誰更有錢
當然是中信了,中信集團壟斷了中國的金融和實業,總之是國資央企大背景,遠遠不是平安所能比擬的,不說中信其他的了,就旗下的中信證券和中信銀行的市值就可以和平安對抗了。
經國務院批准,2011年12月,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原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並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集團」),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837.0263億元,法定代表人常振明。
中信集團是1979年在鄧小平先生的倡導和支持下、由榮毅仁先生創辦的。成立以來,中信集團充分發揮了經濟改革試點和對外開放窗口的重要作用,在諸多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創新,成功開辟出一條通過吸收和運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創新發展之路,在國內外樹立了良好信譽與形象,取得了顯著的經營業績。
中信集團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金融與實業並舉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其中,金融涉及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資產管理等行業和領域;實業涉及房地產、工程承包、資源能源、基礎設施、機械製造、信息產業等行業和領域,具有較強的綜合優勢和良好發展勢頭。
截至2011年底,中信集團總資產32,771億元,凈資產2,051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190億元,凈利潤365億元。2009年以來連續三年入選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2011年排名第221位。
⑽ 中信證券和中信銀行是不是同一家公司
不是。
一、成立的時間不同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信證券有限責專任公司,於屬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中信銀行原稱中信實業銀行,創立於1987年,2005年底改為現名。
二、經營的范圍不同
中信證券的經營范圍為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等;中信銀行是中國的全國性商業銀行之一。
三、公司規模不同
中信證券是中國證監會核準的第一批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注冊資本6,630,467,600元。
中信銀行為中國大陸第七大銀行,其總資產為12000餘億港元,共有16000多名員工及540餘家分支機構。它是香港中資金融股的六行三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