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里能有三個副總裁嗎
可以呀。
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設多個副總裁,例如財務副總裁、運營副總裁、etc
同理,學校還有多個副校長,醫院有多個副院長呢。
2. 公司總部只有十幾個人,卻有六七個副總經理,正常嗎
唉~考慮太多了吧,就是想多了。
一個公司的架構,有他自己形成的過程,也有各個崗位設置的理由。這是總經理會做人,各項工作安排一位副總經理負責,然後總經理就可以遊山玩水去了,玩回來聽聽工作匯報就好了。
新人最主要的是把自己的崗位職責牢記在心。圓滿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3. 中國移動有幾個副總裁
728個
4. 副總裁有哪些權力副總裁和總經理誰的職權大
總裁和總經理:
一般法律意義上是一樣的,在《公司法》里都是「經理」;之所以不同看不同公司的偏好。
總經理是由董事會選聘/委任,並向董事會負責;其職權范圍在公司法里都有,主要三方面:
經營事務:全面負責公司經營事務;
建章立制:制定具體的公司經營規章;
人事任免:所有公司高管以下(不含高管,高管一般指副總級別以上管理人員)的任免權。
在非集團公司里,總經理就是CEO,是經營管理的老大。在集團公司里,總經理是比CEO小的,CEO只有1個,而總經理1個子公司就有1個,相當於省長。
5. 百度有幾個副總裁
4個。
6. 國美電器有幾個副總裁 分別是
鄒曉春、李俊濤、孫一丁、牟貴先
7. 華為集團副總裁有哪些
1、郭平:出生於1966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碩士。1988年加入華為,歷任產品開發部項目經理、供應鏈總經理、總裁辦主任、首席法務官、流程與IT管理部總裁、企業發展部總裁、華為終端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公司輪值CEO、財經委員會主任等,現任公司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等職務。
2、徐直軍:出生於1967年,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博士。1993年加入華為,歷任公司無線產品線總裁、戰略與Marketing 總裁、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產品投資評審委員會主任、公司輪值CEO、戰略與發展委員會主任等,現任公司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等職務。
3、胡厚昆:出生於1968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1990年加入華為,歷任公司中國市場部總裁、拉美地區部總裁、全球銷售部總裁、銷售與服務總裁、戰略與Marketing總裁、美國華為董事長、公司副董事長、輪值CEO及人力資源委員會主任等,現任公司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等職務。
4、孟晚舟: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碩士。1993年加入華為。歷任公司國際會計部總監、華為香港公司首席財務官、賬務管理部總裁。現任公司CFO、副董事長。
5、丁耘:出生於1969年,畢業於東南大學,碩士。1996年加入華為,歷任公司產品線總裁、全球解決方案銷售部總裁、全球Marketing總裁、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運營商BG總裁等。
8. 華為集團副總裁有哪些
董事會復
華為2010年年報制中第一次披露了所有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名單、簡歷與照片。
年報顯示,2010年底,全體持股員工投票選舉產生51名持股員工代表和9名候補持股員工代表,並由持股員工代表選舉產生公司新一屆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
新一屆董事會成員為孫亞芳、郭平、徐直軍、胡厚昆、任正非、徐文偉、李傑、丁耘、孟晚舟、陳黎芳、萬飈、張平安、余承東。
監事會
梁華、彭智平、任樹錄、田峰、鄧飈。
CFO
孟晚舟——總裁任正非之女,掌管起這家公司的財政大權。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華為的產品主要涉及通信網路中的交換網路、傳輸網路、無線及有線固定接入網路和數據通信網路及無線終端產品,為世界各地通信運營商及專業網路擁有者提供硬體設備、軟體、服務和解決方案。華為於1987年在中國深圳正式注冊成立。
9. 看一個企業好與不好就看它有多少位總監和副總裁
第一:人才泡沫
聚美優品在人力資源上有三個特點。
第一,聚美優品人才年輕化程度非常高,我們願意大膽地任用年輕人。員工平均年齡是26歲,我們有大批88年以後的主管;
第二,在這個市場上,如果你的公司成長寄希望於通過挖競爭對手的牆腳,我覺得這樣的人力資源策略是完全錯誤的。現在電商市場人才泡沫情況非常嚴重,說句不好聽的話,一個員工只要在不同企業跳槽三次工資肯定能過兩萬,你會挖到一堆能力平庸但是期望值特別高的跳槽專業戶;
第三,是陳歐提出的「一強扶百弱」。
聚美優品是「一強扶百弱」這個觀點的巨大受惠者,聚美部門之間基本沒有內耗,因為所有高管是以業績為導向的,高層拍桌子吵架也好把事情定下來,中層強調執行效率趕緊做。所以聚美做什麼事情都很快。會有人說這樣中層的價值不是沒有得到發揮嗎?我要說任何價值的發揮都不是個人的價值發揮,都要消耗公司大量的資源,聚美是小企業我們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或許有天聚美做成騰訊那種規模可能會大范圍事業部化,囤積人才自主發揮。但至少現在不可能,今天在座的各位你們也不可能。
第二:產品泡沫
像一些經典產品只能通過價格戰,但是國外30%的銷*額來自於新品,而中國99%的銷*額來自於價格戰,所以海外通常有比較好的毛利率和凈利潤,但國內沒有。簡單一句話來講,作為一個電商,你一定要看好一樣東西,就是你不要為了燒你的成交總額而瘋狂的進行價格戰,否則,你會把有價值的產品打得無價值,無價值的產品你打價格戰用戶也沒有認知,然後大家在都去找品牌商要各種費用,品牌商被搞得窮困潦倒一年下來咣咣的虧損。
第三:市場泡沫
到今天為止有很多人是來聽創業、聽創新的,但是我覺得創業中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創業者都很苦。您拿著投資人的錢,不是用來吃喝玩樂的,但真正意義上的苦還不是生活上的苦,是堅持經營上的艱苦心態。
我今天講了三個泡沫,人才泡沫、產品泡沫和市場泡沫,對每一個人才的極致利用,對每一個產品價值的充分開發,對每一份市場費用的充分節省,只有這樣才能在今天所有的創業群體中脫穎而出。請記住,資本市場好的時候所有人都有錢,不只是你有錢;資本市場不好的時候,所有人都沒錢,你也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