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叫原始股解禁
就是如下概念:以前的上市公司(特別是國企),有相當部分的法人股。這些法人股跟流通股同股同權,但成本極低(即股價波動風險全由流通股股東承擔),惟一不便就是不能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後來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企業所有股份自由流通買賣。按照證監會的規定,股改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由於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 ps: (IPO限售股: 新股上市日起3個月,網下配售股票上市流通。上市日起1~3年,原股東的限售流通股陸續上市流通。限售流通股的鎖定期結束後,持股人可以直接按照市價減持,不需要支付對價。)這些股票解禁後會在二級市場拋售,造成股價的大幅波動,也會造成社會的某種不公,像紫金礦業的原始股東,只花了1萬元的成本,在解禁之下就可以套回1千萬元的真金白銀,而政府卻不對這種暴利征稅,也是造成貧富懸殊和社會嚴重不公的根源。
㈡ 解禁股的市場現狀
解禁股成香餑餑 再遭資金瘋搶
2010年國慶節前夕,市場各界人士都在紛紛議論今年四季度A股市場面臨的來自三方的解禁狂潮:第一方是農業銀行領銜的新股IPO時的三個月機構網下配售股解禁;第二方是中國神華、建設銀行和中國石油三大巨頭領銜的千億限售股解禁;第三方是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首發原股東限售股解禁。
面對巨量解禁壓力,市場是人心惶惶。然而,當解禁狂潮真正開始上演的時候,投資者才發現,之前只是自己臆想出來的一場 「災難」,預計的股價大跌不僅沒有出現,反而是解禁股在解禁當日遭到大資金瘋搶,股價大幅飆升,甚至創出新高。
網下配售股
游資哄搶機構惜售。IPO重啟以後,首發機構網下配售股一直被視為對個股短期股價的最大「殺器」。由於參與認購的機構存在較大的套利空間,他們賣出對股價影響極大,因此涉及首發機構配售解禁的個股,在解禁當日股價都會出現大跌。然而在國慶節後,這種令人恐懼的現象卻突然逆轉了。壹橋苗業在2010年10月13日有首發機構配售股解禁,然而在解禁前的10月11日,當農業股集體調整時,該股卻強勢漲停,做多資金絲毫不畏懼即將到來的解禁壓力。而到了解禁的13日,雖然壹橋苗業低開高走,最終大跌5%以上,但從當日交投情況來看,成交量並未大幅增加,面對賬面浮盈翻倍的巨大誘惑,配售機構選擇了堅定持股。
如果壹橋苗業表現尚可的話,那麼同樣涉及機構配售股解禁的盛路通信的表現則讓人眼前一亮。解禁當日,盛路通信與其他新股走勢一樣,大幅低開,但是在巨大買盤的推動下,該股尾盤不可思議地快速沖高,最終上漲5.08%。
面對巨大的解禁壓力,到底是哪路資金如此不懼風險,勇於接盤?也許從壹橋苗業近期的交易席位可以找到答案。10月11日壹橋苗業漲停,國泰君安交易單元瘋狂買入1432.45萬元,而近來表現搶眼的東方證券杭州體育路以及宏源證券杭州浙大路等4家營業部累計買入1500多萬元。解禁當日,游資大佬紛紛現身,中信證券上海淮海中路、申銀萬國上海東方路以及中信證券上海東方路瘋狂搶籌,累計買入金額超過2000萬元,而賣出席位則沒有懸念,清一色為機構席位。不過從賣出金額來看,其實機構也屬於惜售,前五大賣出方賣出金額合計4500萬元,約54萬股,僅占總解禁量的5%。
業內人士稱,目前市場極為活躍,雖然解禁股有較大拋售壓力,但是有了資金的積極接盤,走勢自然不會差。而從大盤股以及有解禁預期的創業板個股走勢來看,這點體現得更為明顯。
大盤股
無視巨量解禁 農行大漲5.7%。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在今年四季度,共有7隻大盤股解禁量超過了50億股。其中,近期有巨量限售股解禁的有中國神華145.11億股、農業銀行50.32億股、建設銀行1332.62億股以及中國石油1575.22億股。目前中國神華和農業銀行已經於10月中旬率先解禁,而他們在解禁當日的表現讓市場大吃一驚。10月11日,中國神華145.11億限售股解禁。當天,中國神華股價絲毫未受影響,大幅高開,盤中漲幅一度逼近8%,雖然收盤前略有跳水。
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第一批28隻個股中已有金亞科技、機器人等多名董事、監事以及高管離職,他們是否真的會減持,目前還難以判斷,不過從市場熱度來看,即便他們減持,也不會對股價造成太大影響,成長性較好的個股甚至有繼續走強的可能。這場看似「猛於虎」的創業板解禁潮,在市場資金的不斷追逐下,或許將演變成一場「喜劇」。
㈢ 大量股份解禁,真的那麼可怕嗎
看情況,沒有絕對的利空和利好。位置高了解禁之後可能面臨巨大的拋壓,位置低了有可能會為了拋售股票而拉漲,當然這是兩種可能性,還有其他的可能性。視具體情況而定
㈣ 解禁的股票解禁
解禁的股票分為大小非和限售股!大小非是股改產生的,限售股是公司增發的股份。這些股票都在以前購買這些股票的人的手中。 解禁只是一個時間窗口,意義就是解禁當日開始,解禁的股票就就可以交易了!@並不是說一定要全部當日拋售,我可以繼續持有,也可以選擇拋售,什麼時候拋售,都由持有人自己決定。 大小非解禁的成本基本都是1元,限售股解禁的成本就是其增發價格 非是指非流通股,由於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 持股低於5%的非流通股叫小非,大於5%的叫大非。 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後,他們就會拋出來套現,就叫減持。 這等於大幅增加股票市場的股票供給量,改變股票的供求關系,若大小非解禁後採取減持,將促使股價下行。
㈤ 股票解禁是怎麼回事
股票解禁一般都是指在限售期內的股票,到期了可以在市場上正常交易了,這個廣泛出現在公司配股中,高層管理者享受一定股票的這個情況之中,到了一定的時間之後就可以在市場上自由交易了。
股票可以在市場上流通交易,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情況,因為股票本來就是啊,讓投資者去交易的東西之前限制它,就是由於某些特殊的原因不方便讓它流動,最好是不要讓它流動,然後才有限制期,但這個限制期是有時間的,你不能一直限制一個股票讓他不流動,所以到了時間之後就解禁了,這個股票就可以去交易了。
㈥ 新上市的公司,大股東和一些高管都有很多限售股,這些限售股一般多長時間後可以解禁
股權分置改革前未流通股本在股改後獲得流通權,並承諾在一定的時期內專不上市流通或在屬一定的時期內不完全上市流通的A股稱為限售流通A股.
股權分置改革就是把以前不能上市流通的國有股,法人股變成流通股,但為了減少大量的股份集中上市給股市帶來沖擊,所以對這部分股份上市時間有所限制
股權分置改革當天或新股上市當天算起:
1年後可拋售5%
2年後可拋售10%
3年後可拋售全部
部分上市公司對拋售條件有另外規定:
限售流通股上市是利空還是利好,是相對的:一方面,限售股可流通會增加市場的拋壓,也就是利空;另一方面,為了能讓拋售的價格高一些,限售股的相關利益方會想辦法將股票價格做上去,這又變成了利好。
㈦ 請問股票解禁的相關規定
解禁股是指限售股過了限售承諾期,可以在二級市場自由買賣的股票。
以前的上市公司(特別是國企),有相當部分的法人股。這些法人股跟流通股同股同權,但成本極低(即股價波動風險全由流通股股東承擔),惟一不便就是不能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後來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企業所有股份自由流通買賣。
法規
按照證監會的規定,股改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由於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
影響
解禁股是大小非,股價,所以它會通過下調價格達到這種平衡,另則是因為大小非的成本極低,以股票價格來講有極大的獲利空間,也使它有較強的拋售意願,股票短期波段主要是取決於供求關系,一旦大小非拋售,其它的投資者不願意接盤,就會出海通證券那種連續跌停的走勢. 除了國家股沒有太大的拋售壓力外,其它小非的限售股上市後多數採取的措施,實事就是這樣的,特別是限售股解禁後使現有的流盤股本增加的越大的股票,跌幅越大。
㈧ 韋爾股份禁售解禁是什麼意思,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一般而言,解禁的話高管往往會套現,股價會下跌。但是如果高管沒有套現或者大規模套現,市場反而會認為公司管理的經營活動不錯,反而會價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