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太空智造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太空智造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太空板(發泡水泥復合板)系列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及配套服務.公司的主營產品為太空板,系由周邊鋼圍框、內置桁架與發泡水泥芯材及面層復合而成,集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於一體的高新技術產品,是公司獨立研製開發的新型輕質建築材料。
法定代表人:樊立
成立時間:1999-08-25
注冊資本:35436.776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000000841288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豐台區中核路3號院3號樓12層1201室
㈡ 太空是誰製造的
太空起源眾說紛紜,目前科學界比較公認的是由一個奇點爆炸而來,這就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
億萬年來,宇宙不斷膨脹,即使是現在也沒有停下膨脹的節奏,所以我們可以觀測到各星系之間的距離在不斷擴大,宇宙的邊緣是什麼樣的?現在沒人知道,期待人類科技的飛躍帶來新知。
採納謝謝!
㈢ 查2020年了解我國在航天領域的最新成就是什麼
登月、火星探測、國際空間站這一系列的名詞出現在眼前,看似並不相關,而實則都指向了同一個目標,那就是航天,其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又一個巔峰。事實上,不論是古代中國還是西方都有著許多神話故事,盡管文化存在差異,卻擁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都具有飛天的能力,在現代科技的發展推動下,飛向藍天已然不是夢想,飛向太空同樣也不是問題,1961年的4月12日,蘇聯飛行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成為了首位進入太空的地球人。
可以說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在二戰之後便已然興起了,在二戰後期德國製造出的V型系列導彈對於航天的發展可以說奠定了基礎,要知道,想要飛向太空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地球引力,需要有龐大的推進力來克服地心引力從而飛向天空,而在那時導彈的發展為之提供了可能,想必都知道,導彈的體積如此小,發動機卻可以讓其高速飛行,可見當時發動機所產生的推力已經足以滿足太空旅行的要求,因而才有了現今這樣的壯舉。
目前,具有太空探索能力的國家有很多,中國作為新興起的航天大國也位列其中,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中國開始了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並且還為此確立了航天發展「三步走」的戰略,首先是發射載人飛船,具備空地往返的能力,其次便是掌握相應的空間活動技術,如太空行走、空間交會對接,並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可以說前兩步都在為最後的一步進行鋪墊,便是建立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可以說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以及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在載人航天的發展上中國已經邁向了第三步並在為之進行奮斗。
現今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技術發展已然走向了世界前列,要知道,在空間技術的發展上過去只有美俄掌握,這兩個國家是最先掌握軌道空間技術的國家,而中國則成為了第三個掌握了此項技術的國家,根據航天「三步走」戰略,中國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而現今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便是由美俄為首的多個國家共同建設的國際空間站,而隨著使用年限的延長,國際空間站已經瀕臨退役,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所建造的空間站將會是世界上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了,可見中國所取得成就有多麼大了。
㈣ 太空戰艦真的能夠製造出
目前各國主要科技水平(中美俄歐)已經開始突破太空戰機的門檻,例如美國的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就是太空戰機的雛形,隨著技術的,太空戰艦必定會被製造出來,人類從木質帆船到幾十萬噸鋼鐵巨艦用了幾百年,而從木質簡易飛機到起飛重量幾百噸的打飛機用了不過一百年,相信技術發展的速度必然十分快捷。
㈤ 太空工業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高真空和微重力的宇宙空間可提供某些比地球環境優越得多的工藝技術條件,不同成分的物質可以很好地混合,熔融液體無輕重浮沉之別,不產生對流,可很好地利用表面張力等物質特性?根據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人們可以製造出非常均勻?高硬度?高強度的合金和復合材料,製取無缺陷的大塊晶體,高純度的光導纖維,沒有輝紋的玻璃,細如蠶絲的金屬絲,薄如蟬翼的金屬膜,又輕又結實的泡沫合金,完全球體的滾珠和空心球,貴重和純潔的葯品等等?總之,失重?真空?無污染的宇宙空間,是人們進行工業開發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可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20多年來,人們利用各種航天器在宇宙空間飛行的機會,進行了大量廣泛的宇宙工業開發實驗,開辟了一個新興的工業領域——宇宙工業?宇宙工業已在冶煉?焊接?材料加工?制葯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1973年,美國宇航員在「天空試驗室」內,成功地進行了電子束焊割試驗?1975年,美蘇在「阿波羅-聯盟號」宇宙飛船的對接飛行中,曾用「宇宙多用電爐」進行了空間冶煉試驗,使兩種比重完全不同的金屬熔化在一起,獲得了地球上無法製造的鋁鎢合金?1979年9月至1960年前蘇聯在「禮炮6」號空間站上,曾進行了鋁鎂?銅?鎵等金屬混合實驗,首次用液態鎵浸漬多孔銅,獲得超導體材料?據報道在「禮炮6」號上製造的鍺單晶,經切片分析化驗,雜質不均勻率由15%下降到2%,位錯密度由1礦/厘米5下降到102/厘米2?在1982年4月16日發射人軌的「禮炮7」號空間站上,曾生產出第一批太空製造的優質單晶,重1.5千克,可用於電子計算機元器件的製造?美國也不甘落後,近幾年的太空梭飛行,除明顯的軍事目的之外,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進行工業生產試驗?1982年3月23日,「哥倫比亞」太空梭在第3次飛行中,宇航員富勒頓試用電泳法從腎細胞中提取尿激素酶,這是一種能治療腦溢血?血栓病的貴重葯品,全世界每年需要700萬克?試驗獲得成功,為血栓病等患者帶來了福音?1983年11月28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第6次飛行時,在其攜帶發射的歐洲空間實驗室內曾進行73項實驗,如利用大功率的熔爐把地球上無法混合的鋁鋅熔化在一起,製造了一種強度高,比重小的海綿狀鋁鋅合金?1984年11月,「發現」號太空梭在為期8天的飛行中,宇航員利用失重環境生產出一種聯結電腦和電話光導纖維的純凈有機晶體?據估計,能在太空條件下合成製造的合金和產品達400多種?美國宇航局開了一張太空生產清單,列舉了35種目前可適合於太空生產的產品,其中電子儀器?特殊合金?葯品等已有成熟工藝?據報道,空間生產的葯物,1983年的銷售額達120億美元,相當於同年導彈?飛機?空間產品銷售總額的18%?
隨著宇宙工業的興起,各種宇宙設備和工具製造亦在同步進行?目前已經設計製造用於空間的生產設備,主要有加熱?太陽能?電子束?感應電爐?磁流體動力設備和電泳等裝置?這些設備和裝置根據航天器的空間尺寸和有效載荷有限的條件;具備微型化和重量輕的特點,並在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上與其他隨航系統取得一致?在「禮炮」6號和7號兩個軌道站上使用過兩套材料設備——「合金」和「晶體」?
「合金」設備是一個電爐,重約32千克,用於金屬冶煉?它有3個加熱區,高溫區(1000~1100℃)?低溫區(600~700℃),以及介於:這兩者之間的線性溫度梯度形成的梯度區?計算機可把溫度控制在所需值的范圍內?電爐裝在軌道站後部對接過渡艙內,暴露在空間作業,這樣可使冶煉的金屬充分冷卻?「合金」設備由軌道站供電,功率為300瓦?
試洋是用一種小盒包裝的,每盒裝有三支晶體安瓿,試驗時將安瓿插入電爐加熱室?加熱室內的銅反射器可確保產生的熱集中到試樣上,同時還有助於爐壁溫度保持在40%以下?試樣材料經熔化?結晶?然後包裝返回地面?宇航員使用「合金」電爐研究了熔融金屬的擴散過程,金屬合金材料的形成和密度的實際差異,以及超導體合金如鉬?鎘的形成等?
「晶體」設備是一種改進型電爐,重量為28千克,有比較復雜的電子控制器?宇航員可以從空間站間隔層操縱該電爐,因此不存在弱振動的擾動影響?「晶體」電爐能以4種不同方法加工材料:第一是氣相升華;第二是化學氣體傳輸;第三是高溫運動溶解;第四是加熱與結晶?它的爐溫控制比「合金」電爐勤口嚴格,要求晶體生長規則而均勻?該電爐已被用於包括光學玻璃?半導體晶體和各種異乎尋常的金屬合金等產品的生產?
首次在「禮炮7」號軌道站上試用的實驗設備是PION,比較新式?PION用來研究熱流和質量輸運,採用一種叫做KGA-2全息裝置把數據記錄在膠卷或錄像磁帶上?PION和美國天空實驗室3號上微重力研究所採用的NASA流體實驗系統極為類似?
前蘇聯共進行了1600多次材料加工實驗,使用設備主要是上述3種?此外,已有近1000磅(453.6千克)研究產品返回地面,有些已在工業上得到應用?目前頭等重要的是獲得各道工序的物理知識,也就是有助於提高地面材料生產效益的知識?
前蘇聯曾聲稱,到90年代末,他們可以採用空間生產的半導材料體製造密度為每平方厘米100萬個半導體元件的集成電路?這一成功可以使他們在空間材料生產中消耗的大量資金得到補償?在「禮炮」6號和7號軌道站上的實驗表明,空間生產的晶體,其原子結構同地面生產的比較,已有顯著改善,其位錯結構(結構缺陷測定)比地面實驗室生產的要小?
空間加工材料的成功,將在電子設備的生產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前蘇聯空間材料加正機構的一位官員克里亞波夫說,未來的太空工廠將生產用廠電視設備?醫療設備以及高速數字計算機的各種重要工業材料?前蘇聯空間計劃專家詹姆斯?奧伯格指出,空間生產的材料還可以用來改進導彈制導系統的元件和紅外跟蹤裝置?
在空間的微重力環境中,電泳分離效率要比地面上的高716倍,而產品純度財比地面上的高4~5倍?尤其在1984年8月30日發射的「發現」號太空梭上已生產出了可供臨床試驗的空間葯品?
由於空間工業具有這樣巨大的潛力,已引起許多國家工業界的重視,在美國已有53家私營公司正在考慮制定它們自己的經營計劃?為了把更多的私營公司吸引到空間商業化的浪潮之中,1984年,7月印日,里根政府頒布了有關促進空間商業化活動的新政策,並在美宇航局內成立了一個協調空間商業應用的專門機構?
由於太空工業的誘惑力,美國總統里根在1984年國情咨文中宣布,計劃十年內建造一座永久載人空間站,該空間站包括一個科學實驗室?一座空間工廠?一個向外層空間發射探測器的航天基地?初步擬定了109項科學實驗和太空生產項目,常駐6~8人,屆時將由太空梭每隔半年往返一次,送去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取回工業產品和探測資料?雖然由於各種原因,這個空間站的規模將縮小,建成時間要推遲,但太空生產遲早都會發展起來的,茫茫宇宙空間將出現一批「太空冶煉廠」?「太空焊接廠」?「太空制葯廠」?「太空電廠」等等,市場也將有太空商品出售,人類將直接受益於宇宙空間?
㈥ 未來的太空制葯廠是怎樣的
自古以來,人類就希望自己能健康長壽,如能長生不老,當然就更好了。尤其得了不治之症的時候,都希望能找到靈丹妙葯,以戰勝死神的威脅。
在我國民間曾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說的是一個皇帝隻身一人躲在黟山煉丹,果然成了神仙,得以升天。黟山就是現今安徽省的黃山。後來,根據這個神話,唐玄宗才下令把黟山改為黃山的。李白的著名詩句「仙人煉玉處,羽化留余蹤」,也說黃山是仙人煉丹的地方。諸如煉丹升天的神話固然不可信,但在今天,隨著生物學、醫葯學的迅速發展,人類不僅可以升天,而且還能夠在太空制葯廠里煉制真正的靈「丹」妙「葯」。把許多患了不治之症的地球人從死神手裡奪回來。
這不是信口開河,也不是無稽之談。我們知道,當今世界上,許多激素、酶、抗體或其他特效的醫葯制劑,都是通過培養細胞這一途徑製取出來的。可是,要想在體外大規模地培養出活細胞,卻面臨著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
通常,制葯學家們都是選用哺乳動物的細胞進行培養的。欲使這些細胞在脫離原體後仍能繼續執行某種功能或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必須使它們依附在某些物體上。要是沒有一種可以依附的表面,這些細胞就會失去生存能力,也就無法生產出有價值的生物制劑來。進行細胞培養,需要專門設計一種適合於它們「居住」的多層膜培養罐,並為它們提供必要的「營養」,但由於細胞的互相堆疊,會使下面的細胞被上面的細胞「悶」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近年來國外又改用一種塑料製成的小球,它的直徑小於百萬分之一英寸,讓每個細胞「居住」在這種小球上,這樣,細胞之間互不幹擾,能夠很好地生存下來。但在地面上由於重力的作用,依附在小球上的細胞容易沉降到培養罐的底部去,從而形成比細胞厚幾倍的堆積層。其結果是上層細胞「豐衣足食」,而下層細胞卻在「忍飢挨餓」。特別是由於在罐底堆積了許多代謝廢物,還可能使上層營養豐富的細胞葬身於下層干癟細胞所產生的毒素之中。要使它們能夠存活,需要不斷地攪拌營養液。可是,旋轉攪拌又會加速本來就很虛弱的那些細胞的死亡。
如果在太空城的制葯廠里,就些棘手的生物工藝難題,就能得到迎刃而解。因為在失重的空間環境中,細胞和小球都不會沉降到容器的底部,因此細胞可以安然地懸浮在培養介質中,永遠保持旺盛的活力。將來利用這種方法就可以在太空城的制葯廠里生產出大量的各種生物制劑,然後向地球出口,以治療地球人的一些頑症。
失重環境的另一項重要應用就是生物物質的分離和提純。例如生物學家和醫葯學家們最感興趣的電泳技術將在未來太空城的制葯廠里發揮出舉足輕重的作用。所謂電泳技術就是將質量和電荷的比值不同的粒子在電場中分離的一種方法。利用這種方法既可能分離不同組分的混合物,又可以分離細胞和蛋白質,甚至可望從「衰老」的細胞中分離出「年青」的細胞,或者從含有癌細胞的細胞中分離出「健康」的細胞。在地面上,電泳技術無用武之地,很難發揮出有效的作用。這是因為在地面上的電泳分離過程中,不論多麼小的粒子都同時受到電場力和重力的沉澱作用。在電力使細胞或它們的培養介質受熱時,將同時發生對流和作沉澱用。如果重力大於電場力,沉澱就起主要作用,反之,對流將起主要作用。但無論沉澱還是對流都會使本來已經分離的組分重新混合,從而大大降低了電泳分離的效率。然而,在失重的環境下,上述弊病卻不復存在了。「阿波羅-聯盟」號飛船在進行聯合飛行時曾進行過電泳分離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在失重環境下可以從大約5%的腎細胞中分離出尿激素。據計算,其分離效率要比地球上的高6~10倍,而且質量極好。這種尿激素是溶解血檢或凝血的一種特效葯。在地面上,要製造出這種尿激素那是很難很難的,即使製造出來了,成本也高得驚人。將來,如果能在太空城中投入批量生產,僅美國一個國家,每年至少可以使5萬人免死於凝血症。
太空梭投入正式使用之後,美國和西歐的一些工業公司計劃在太空梭攜帶的空間實驗室上進一步進行電泳技術試驗。試驗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從血漿中分離出激素、酶和蛋白質。美國一位從事空間生物製品研究的專家威斯指出,在空間中利用電泳技術生產血漿蛋白的效率要比地球上的高700倍。
在太空制葯廠里製取骨膠原也是大有可為的。這種骨膠原是形成肌腱、神經、皮膚、骨骼和血管的基礎。從人體組織中提取或復制的骨膠原,可以作為治療創傷或燒傷的人造皮膚和人造角膜或有助於進行心血管和整形手術的其他薄膜。目前美國巴蒂爾實驗室正在研究骨膠原的製造工藝。但在地球上,這種骨膠原是很難生產的,特別是在復制過程中由於重力的作用,蛋白質纖維容易固著,從而導致骨膠原的凝膠體成為一種質量不均勻的結構。而在空間的失重條件下卻很容易製取質量極優的骨膠原。巴蒂爾實驗室的專家K·休斯認為,在空間製取的優質骨膠原每磅價值可達10萬至1000萬美元,比黃金要貴若干倍!
這一切至少可以說明,在空間發展制葯業或生物製品業的前景是激動人心的,也是十分迷人的。疫苗製品的生產,人體細胞和白蛋白的提純和製造,紅血細胞生成素的制備,各種激素或酶的生產,白細胞或紅細胞的分離和培養等,都可能發展成為一種有萬利可圖的行業。有人估計,僅就疫苗一項,每年可能得到的經濟收益將超過15億美元。因此空間制葯業和生物製品業將在未來的空間工業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將是未來太空城優先考慮的發展項目之一。一旦太空城經營的制葯廠或生物製品投入正式生產,每年將有大量的特效葯物或貴重的生物製品向地球出口,銷往世界各地。可以想像,地球上有一些人得了「不治之症」以後,服用了來自天堂里的靈「丹」妙「葯」而得以起死回生的時候,他們當然不會忘記,拯救他們的「救世生」原來就是遷居太空城的地球人。
㈦ 重組成功,如果把全國的高速公路限速,違章,罰款都歸太空智造,那股票價格得多少
如果把全國的高速公路限售,違章罰款都歸於太空製造,那一年的利潤將會十分的驚人,股價可以會飛漲
㈧ 未來的太空制葯廠會有怎樣的發展
自古以來,人類就希望自己能健康長壽,如能長生不老,當然就更好了?尤其得了不治之症的時候,都希望能找到靈丹妙葯,以戰勝死神的威脅?
在我國民間曾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說的是一個皇帝隻身一人躲在黟山煉丹,果然成了神仙,得以升天?黟山就是現今安徽省的黃山?後來,根據這個神話,唐玄宗才下令把黟山改為黃山的?李白的著名詩句「仙人煉玉處,羽化留余蹤」,也說黃山是仙人煉丹的地方?諸如煉丹升天的神話固然不可信,但在今天,隨著生物學?醫葯學的迅速發展,人類不僅可以升天,而且還能夠在太空制葯廠里煉制真正的靈「丹」妙「葯」?把許多患了不治之症的地球人從死神手裡奪回來?
這不是信口開河,也不是無稽之談?我們知道,當今世界上,許多激素?酶?抗體或其他特效的醫葯制劑,都是通過培養細胞這一途徑製取出來的?可是,要想在體外大規模地培養出活細胞,卻面臨著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
通常,制葯學家們都是選用哺乳動物的細胞進行培養的?欲使這些細胞在脫離原體後仍能繼續執行某種功能或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必須使它們依附在某些物體上?要是沒有一種可以依附的表面,這些細胞就會失去生存能力,也就無法生產出有價值的生物制劑來?進行細胞培養,需要專門設計一種適合於它們「居住」的多層膜培養罐,並為它們提供必要的「營養」,但由於細胞的互相堆疊,會使下面的細胞被上面的細胞「悶」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近年來國外又改用一種塑料製成的小球,它的直徑小於百萬分之一英寸,讓每個細胞「居住」在這種小球上,這樣,細胞之間互不幹擾,能夠很好地生存下來?但在地面上由於重力的作用,依附在小球上的細胞容易沉降到培養罐的底部去,從而形成比細胞厚幾倍的堆積層?其結果是上層細胞「豐衣足食」,而下層細胞卻在「忍飢挨餓」?特別是由於在罐底堆積了許多代謝廢物,還可能使上層營養豐富的細胞葬身於下層干癟細胞所產生的毒素之中?要使它們能夠存活,需要不斷地攪拌營養液?可是,旋轉攪拌又會加速本來就很虛弱的那些細胞的死亡?
如果在太空城的制葯廠里,就些棘手的生物工藝難題,就能得到迎刃而解?因為在失重的空間環境中,細胞和小球都不會沉降到容器的底部,因此細胞可以安然地懸浮在培養介質中,永遠保持旺盛的活力?將來利用這種方法就可以在太空城的制葯廠里生產出大量的各種生物制劑,然後向地球出口,以治療地球人的一些頑症?
失重環境的另一項重要應用就是生物物質的分離和提純?例如生物學家和醫葯學家們最感興趣的電泳技術將在未來太空城的制葯廠里發揮出舉足輕重的作用?所謂電泳技術就是將質量和電荷的比值不同的粒子在電場中分離的一種方法?利用這種方法既可能分離不同組分的混合物,又可以分離細胞和蛋白質,甚至可望從「衰老」的細胞中分離出「年青」的細胞,或者從含有癌細胞的細胞中分離出「健康」的細胞?在地面上,電泳技術無用武之地,很難發揮出有效的作用?這是因為在地面上的電泳分離過程中,不論多麼小的粒子都同時受到電場力和重力的沉澱作用?在電力使細胞或它們的培養介質受熱時,將同時發生對流和作沉澱用?如果重力大於電場力,沉澱就起主要作用,反之,對流將起主要作用?但無論沉澱還是對流都會使本來已經分離的組分重新混合,從而大大降低了電泳分離的效率?然而,在失重的環境下,上述弊病卻不復存在了?「阿波羅-聯盟」號飛船在進行聯合飛行時曾進行過電泳分離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在失重環境下可以從大約5%的腎細胞中分離出尿激素?據計算,其分離效率要比地球上的高6~10倍,而且質量極好?這種尿激素是溶解血檢或凝血的一種特效葯?在地面上,要製造出這種尿激素那是很難很難的,即使製造出來了,成本也高得驚人?將來,如果能在太空城中投入批量生產,僅美國一個國家,每年至少可以使5萬人免死於凝血症?
太空梭投入正式使用之後,美國和西歐的一些工業公司計劃在太空梭攜帶的空間實驗室上進一步進行電泳技術試驗?試驗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從血漿中分離出激素?酶和蛋白質?美國一位從事空間生物製品研究的專家威斯指出,在空間中利用電泳技術生產血漿蛋白的效率要比地球上的高700倍?
在太空制葯廠里製取骨膠原也是大有可為的?這種骨膠原是形成肌腱?神經?皮膚?骨骼和血管的基礎?從人體組織中提取或復制的骨膠原,可以作為治療創傷或燒傷的人造皮膚和人造角膜或有助於進行心血管和整形手術的其他薄膜?目前美國巴蒂爾實驗室正在研究骨膠原的製造工藝?但在地球上,這種骨膠原是很難生產的,特別是在復制過程中由於重力的作用,蛋白質纖維容易固著,從而導致骨膠原的凝膠體成為一種質量不均勻的結構?而在空間的失重條件下卻很容易製取質量極優的骨膠原?巴蒂爾實驗室的專家K?休斯認為,在空間製取的優質骨膠原每磅價值可達10萬至1000萬美元,比黃金要貴若干倍!
這一切至少可以說明,在空間發展制葯業或生物製品業的前景是激動人心的,也是十分迷人的?疫苗製品的生產,人體細胞和白蛋白的提純和製造,紅血細胞生成素的制備,各種激素或酶的生產,白細胞或紅細胞的分離和培養等,都可能發展成為一種有萬利可圖的行業?有人估計,僅就疫苗一項,每年可能得到的經濟收益將超過15億美元?因此空間制葯業和生物製品業將在未來的空間工業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將是未來太空城優先考慮的發展項目之一?一旦太空城經營的制葯廠或生物製品投入正式生產,每年將有大量的特效葯物或貴重的生物製品向地球出口,銷往世界各地?可以想像,地球上有一些人得了「不治之症」以後,服用了來自天堂里的靈「丹」妙「葯」而得以起死回生的時候,他們當然不會忘記,拯救他們的「救世生」原來就是遷居太空城的地球人?
㈨ 跟中國太空探測有關的股票有哪些
太空探測概念股及簡介
航天通信 :航天通信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製造業兼信息技術業的公司。主要產品或提供的勞務:輕紡產品生產、銷售,進出口貿易,手機銷售,計算機軟體開發、銷售,通信終端設施的維護、電信業務的代理服務,電信設備的維護服務,汽車租賃,航天產品的開發、研製、生產,電站設備及輔機製造,機械電子設備、電腦加油計量設備、製冷設備、家用電器、航天配套產品、汽車零部件製造,批發、電子充值券(繳費券)銷售,物業管理等。公司在2010年內共申請專利57 項,獲得授權的實用新型專利20項,公司擁有諸多控股企業,業務遍及全國,曾經位列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
龍溪股份:福建龍溪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產軸承和汽車配件的製造業企業。其主要產品有軸承、汽車配件、齒輪與變速箱和冶金材料等。公司目前已發展成國內關節軸承的最大供應商和最大出口商,在我國關節軸承領域處於主導地位,創立了全國唯一的關節軸承研究所和關節軸承檢測實驗中心,公司已研製開發出2600多種關節軸承,其中多種產品被確認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或列入國家級火炬計劃。
航空動力:西安航空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內大型航空發動機製造基地企業,其主要產品包括航空發動機、出口轉包生產等,曾研製生產了我國第一台大推力渦輪噴氣發動機、第一台渦輪風扇發動機、第一台艦用燃氣輪機燃氣發生器,承擔過航空、航天、核工業等多項尖端科研試制任務。參與國內多個新型航空發動機的科研、製造任務如「秦嶺」發動機和「太行」發動機等。與美國GE公司、PW公司、英國RR公司、法國斯奈克瑪公司等世界著名的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業務與合作關系.2010 年獲得多項榮譽,其中國家級榮譽有:「中國企業文化典範單位」、「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年度優秀單位」、「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技能大賽「優秀組織獎」、中央企業「青年文明號」、「全國婦女健身活動示範點」等多項榮譽稱號;獲得行業榮譽表彰的有:「中航工業企業文化示範單位」、中航工業「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單位、中航工業「優秀四好領導班子」、「陝西省A 級納稅人信用等級」、「陝西省精神文明標兵單位」、「西安市環境管理先進單位」等。
軸研科技:洛陽軸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軸承、電主軸、軸承專用工藝裝備和檢測儀器及相關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業務的公司。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軸承、電主軸、軸承專用工藝裝備和檢測儀器等三大類,具體有航天特種軸承、精密機床軸承、磨用電主軸、數控電主軸、磨超自動生產線、精密冷碾機等等。公司在航天特種軸承生產方面擁有壟斷地位,國內火箭、衛星、飛船用軸承市場佔有接近100%份額,曾完成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飛船的軸承配套任務,並為神六提供7大部分22種軸承,公司其他高端產品精密機床軸承、陶瓷軸承和數控電主軸也處於國內領先技術水平。公司主發起人洛陽軸承研究所是我國軸承行業唯一國家一類科研機構,先後取得重大科研成果658項,公司完整繼承軸研所原有研發隊伍,是唯一在軸承配對核心技術方面可與國外知名廠商抗衡的國內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