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老吉母公司廣葯集團和南沙守備部隊結成了共建單位
在主題活動上,廣葯集團作為向秀麗精神發源地,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首先致歡迎詞並代表廣葯宣布:正式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沙守備部隊結成共建單位,共同推進雙擁共建工作。南沙守備部隊主要領導與廣葯集團陳矛總經理,雙方正式簽訂共建協議,結成共建單位
2016年06月29日 來源:鳳凰廣州
2. 廣葯集團的董事長是誰
廣葯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是楊榮明
3. 廣葯集團營銷俱樂部啟動儀式暨專題研討會都去了哪些領導啊
廣葯集團副總經理李楚源,廣州葯業總經理施少斌、副總經理蘇廣豐,白雲山制葯股份總經理陳矛、副總經理陳昆南等領導,以及由司屬企業營銷管理負責人、營銷部門負責人、經營骨幹所組成的廣葯集團營銷俱樂部會員共計約200人。
4. 廣葯集團總經理助理黎洪負責集團的什麼事務
那官挺大了,相當於二把手,總經理做的他都能
5. 王老吉的被投毒事件
2015年5月28日下午3時50分,徐莉、徐超業兩姐弟(均為化州人)飲用了在莞城八達路某士多店購買的兩盒綠色紙盒包裝「王老吉」後出現頭暈、惡心、四肢抽搐、嘔吐白沫等症狀,下午5時50分,從莞城人民醫院轉到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就診。
晚上8時,莫見齊、殷桂良(莞城人,夫妻關系)兩人同樣因飲用從創業路某美宜佳購買綠色紙盒包裝「王老吉」後出現頭暈、嘔心、四肢乏力、四肢麻痹等症狀於晚上10時從莞城醫院轉到普濟醫院就診。
經調查,公安局定義案件性質為投毒案件,並於29號凌晨3時在莞城逮捕嫌疑人關某(男,44歲,遼寧人),嫌疑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經了解,嫌疑人疑因對社會不滿,在市內四家便利店內王老吉注射毒鼠強,已經對莞城街道所有便利店的軟包裝(紙盒包裝)飲料進行下架封存(重點關註明確下毒的四家)。
(5)廣葯集團總經理陳矛擴展閱讀
王老吉商標案事件
2000年,作為王老吉商標的持有者,廣葯集團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簽署合同,約定其對「王老吉」商標的租賃期限至2010年5月3日。此後,雙方簽署了兩份補充協議,將商標租賃時限延長。但由於加多寶賄賂廣葯集團原總經理李益民300餘萬港元,又續簽10年。2011年12月,雙方正式對簿公堂,在380多天後,仲裁結果才最終宣布。
2019年8月,最高院再次對三起有關加多寶虛假宣傳案件作出判決:三起案件均予以撤銷,但加多寶及其相關方須立即停止發布「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等廣告,立即停止使用並銷毀印有「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加多寶」廣告詞的產品包裝;並賠償廣葯集團、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經濟損失和合理費用共計100萬元。
6. 加多寶與廣葯是怎樣的關系,最近的一些商標官司又是怎麼回事,請詳細介紹此事件的來龍去脈!
一、相識:王老吉的歷史-加多寶的過去
並不遙遠的歷史和一樣不長的過去——
王老吉涼茶由王澤邦始創於清道光八年,至今已有184年歷史。在動盪的社會中幾經周折依然維持著經營。1949年之後,王老吉涼茶分成了兩支:一支被收歸國有,後更名為「羊城葯業」,隸屬於廣葯集團。另一支由王氏後人帶到了香港,經營王老吉香港及海外業務,即「香港王老吉國際」,1993年,王氏後人王健儀出任該公司執行董事。
她們從哪裡來-原來是這樣——
按理說,王老吉分家後隸屬不同主人,本應互不相干,怎又牽扯出這么大一樁品牌訴訟案件?這要從一名東莞籍商人陳鴻道說起。
陳鴻道是一名活躍於粵港兩地的貿易批發商,1995年,有意在內地經營涼茶產業的他與王氏後人王健儀進行了接觸,並獲得紅罐裝王老吉涼茶的配方。然而,王氏後人僅擁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標所有權,欲在內地經營王老吉涼茶飲料的陳鴻道,便轉而與廣州羊城葯業尋求合作。
1997年2月13日,廣州羊城葯業王老吉食品飲料分公司(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與陳鴻道的香港鴻道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商標許可使用合同,合同規定鴻道集團自1997年取得「王老吉」商標生產銷售紅色紙包裝及紅色鐵罐裝涼茶飲料的獨家使用權,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為15年,後雙方又於2001年續簽合同,有效期共計20年。為了王老吉涼茶的發展,鴻道集團投資成立了香港加多寶(廣東)股份公司,由香港王老吉集團提供配方,經廣州王老吉葯業特許在中國內地獨家生產,專門負責「紅罐」王老吉涼茶的生產和銷售,加多寶集團在內地先後設立了四個加工廠,把廣葯集團授權的王老吉涼茶品牌運作的風生水起。
二、聯姻:加多寶的推動,王老吉的品牌之路
相擁的里程很精彩——
從1997年廣葯集團將紅罐王老吉商標授權給鴻道集團後,加多寶就開始了對王老吉品牌的苦心經營,然而在2002年以前,王老吉涼茶只是一個區域品牌,銷售業績連續數年維持在1億元左右,無法走出廣東和浙南一帶。為此,陳鴻道聘請成美公司對「王老吉」進行了重新定位——明確了紅罐王老吉是在「飲料」行業中競爭,競爭對手應是其他飲料;品牌定位為「預防上火的飲料」,獨特的價值在於——喝紅罐王老吉能預防上火。加多寶對王老吉的重新的定位,為王老吉涼茶走向全國掃清了障礙。此後幾年間,加多寶集團投資十多億元,強化廣告宣傳,擴建生產基地,拓寬銷售渠道,甚至拍攝了一部講述王老吉涼茶創始人行醫的電視劇《嶺南葯俠》。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捐款1億元的高調慈善,更是讓王老吉聲名大振,最終奠定了紅罐王老吉在中國飲料品牌中的地位。公開數據顯示,加多寶集團2002年銷售額還不及2億元,2003年銷售額竄升至6億元,2007年飆升至50多億,2008年高達140億元,2011年已達到160億元。藉助王老吉品牌的巨大號召力,廣葯集團也順勢於2005年推出了綠色盒裝王老吉,由此,市面上出現了兩個「王老吉」。
借紅罐王老吉的東風之力,綠盒王老吉年銷售額也從2004年的8000萬,迅速升至2011年的近20億元。2006年二者同時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北京名牌資產評估公司評估,王老吉品牌價值已達1080.15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品牌。可以說,兩家公司的親密合作,讓一個有著近180年悠久歷史的百年老字型大小重又風生水起。
行走的路程有故事——
甚至到這里,加多寶與廣葯大體上還是「共贏」的。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眼看著「寄養出去的兒子」名利雙收,王老吉涼茶已培育了一個成熟的市場,廣葯集團不免著急眼紅了。隨著王老吉品牌在市場上高歌猛進勢頭不減,從2008年起,加多寶和廣葯集團雙方在「王老吉」商標使用費和商標使用年限上,開始出現雜音。
這要先從2002和2003年雙方簽訂的兩份脆弱的補充協議說起。1997年,廣葯集團與香港鴻道集團簽訂了商標許可使用合同,約定香港鴻道集團對「王老吉」商標的租賃期限至2010年。2002年至2003年期間,時任廣葯集團總經理的李益民又與加多寶簽訂了「王老吉」商標租賃期限延長合同,在兩份補充協議中同意加多寶對「王老吉」商標租借期限延長至2013年和202年。
在這兩份補充協議簽訂之後不久,一手促成此事的李益民即被調查出在收受加多寶300萬港幣賄賂,案發後以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廣葯集團據此認定,王老吉商標被李益民「嚴重賤租」了:公開資料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紅罐王老吉已從2億的銷售額增加到了160億元,而同期加多寶給廣葯的年商標使用費僅從450萬元增加到506萬元,即便到2020年也只有537萬元。而加多寶集團一手將王老吉撫育壯大,覺得功勞苦勞都是自己的,在這一點上,當然也不願意輕易給廣葯集團這個「生父」太多退讓。於是,這場爭奪歷時兩年而不休可以說,這成了二者「婚變」的直接導火線。
三、婚變:「吉祥寶寶」紅綠之爭
王老吉-加多寶寶婚變起因——
2010年11月10日,廣葯集團在「中國知識產權高峰論壇暨廣葯集團王老吉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對外宣稱廣葯集團旗下王老吉品牌價值已達1080億元,成為目前中國評估價值最高的品牌。而作為將王老吉打造成國際品牌的最大功臣,紅罐王老吉的生產商加多寶集團,竟然被排斥於該新聞發布會之外,並對廣葯集團的「大健康產業」計劃一無所知,其憤怒自是可想而知。須知,王老吉之所以達到千億的品牌價值,最大的功勞應是香港加多寶集團,正是依賴他們多年的苦心經營與卓越眼光,王老吉才屢屢創造中國飲料產業的新高度。現在瓜熟蒂落,廣葯卻要做摘瓜人?可想而知,加多寶當然不會答應。
誰動了誰的乳酪——
然而,如果僅僅是因為廣葯眼紅王老吉的高歌之勢和品牌價值,或許還不足以使二者走向決裂。加多寶集團從長遠發展考慮,本可以在剩下的數年內適當提高商標的使用費,努力與廣葯集團實現諒解,爭取獲得更久的商標授權,在維護與提升王老吉品牌的基礎上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為何最終卻走向決裂呢?就在雙方為品牌使用權而互相博弈的時候,廣葯的一項舉措,促使了加多寶作出「去王老吉化」的決心。2011年11月起,廣葯集團宣布開始實施「大健康產業戰略」,具體舉措包括:在全球范圍內公開招募新合作夥伴,共享「王老吉」品牌資源,把「王老吉」品牌向葯酒、葯妝、保健品、食品、運動器械等多個領域擴張,計劃到2015年將王老吉品牌下屬產品的銷量提升到500億元。消息傳出,加多寶立刻指責廣葯集團「缺乏商業倫理」。加多寶的不滿可以理解,畢竟如今「王老吉」的價值,是加多寶一手經營的,而廣葯的「大健康計劃」不僅有坐收漁利之嫌,更無形中稀釋了加多寶紅罐裝王老吉的品牌價值——這是加多寶無論如何都不願接受的。
2012年5月12日,廣州葯業發布公告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簡稱「貿仲」)已裁決,廣葯集團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簽訂的商標使用補充協議無效,加多寶將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至此,這場曠日持久的中國第一商標案終於落幕,一手締造了王老吉神話的加多寶,不得不接受這個「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結局。
最終傷害了誰——
這場爭斗,看似以廣葯奪回「王老吉」品牌使用權大獲全勝為結局,然而,果真如此嗎?從過去的經營模式來看,加多寶負責紅罐王老吉的品牌運營與產品營銷,廣葯負責綠盒王老吉及其他涼茶的品牌延伸與市場銷售,兩家公司聯而不爭,相輔相成,不斷提升著王老吉的品牌力量。現在雙方走向決裂,且廣葯在紅罐王老吉的生產經營、品牌運作等方面經驗欠缺,不僅導致了王老吉的品牌的生硬解體,而且大大損害王老吉的品牌美譽度,王老吉的品牌可謂前途未卜。即使已有加多寶苦心經營多年的市場,離開加多寶,回到廣葯集團懷抱的王老吉還能火多久?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
7. 陳予是誰啊
陳予,原是廣州白雲山制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廣州白雲山制葯總廠廠長,長期在廣葯集團工作,經歷多崗位鍛煉,熟悉醫葯行業狀況和廣葯集團情況,任職幾十年以來,分管企業管理、生產發展、安全生產、廣葯工業園建設等工作,注重加強企業基礎管理和制度建設,長期積累了豐富的安全生產和環保管理經驗。又因政治素質好,事業心和責任感,2013年7月12日出任廣葯集團總經理、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又在2013年11月13日兼任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
8. 陳予是誰為什麼跟廣葯會有關系
陳予,現任廣葯集團總經理、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兼任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
陳予個人事跡:由於連續幾年受到醫葯價格下降和國家醫改政策的不利影響,制葯總廠的主導產品——抗生素葯品的市場並不樂觀。2005年陳矛同志臨危受命,走馬上任後對總廠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提出了「抗生素40億工程」和「十·一五規劃」的目標。陳矛同志堅持以營銷為龍頭,加速推廣市場;全面調整營銷政策,採取積極主動的市場拓展策略,進一步加快實施經銷商「網對網」計劃,加大富有成效的終端推廣模式—駐店代表和積分葯店計劃的實施力度,在全國各地掀起廣告攻勢,並對產品結構、價格策略進行系列調整,使總廠順利實現了增長目標。
榮譽:創立五級質量管理體系與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白雲山制葯總廠自主研發的創新葯物頭孢硫脒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1年白雲山制葯總廠榮獲我市首屆知識產權市長獎一等獎;
陳予同志作風民主,團結同志,處事公道,為人低調,在群眾中有較高的威信,個人先後獲得了省五一勞動獎章、市勞動模範、市安全生產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9. 陳予是誰啊個人事跡有哪些
陳予
2013年7月新上任的廣葯集團總經理、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同時他又兼任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
個人事跡:
陳矛同志知賢善用,勇於改革與創新,為白雲山確立了「三高一強」的企業願景,創立了五級質量管理體系,建立起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股份公司2010年在國家、省、市、區相關政府部門立項12項,共獲得政府資助近1900萬元。
在知識產權方面,2009年股份公司發明專利申請5件,發明專利授權3件。累計發明專利申請127件,發明專利授權61件,專利總量為232件。尤為突出的是頭孢硫脒,該產品在工藝改進、專利保護、市場推廣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06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是目前為止我國醫葯行業所獲得的最高獎項。
08年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市場佔有率達80%。而在頭孢硫脒之後,總廠將合作研製一類創新葯頭孢嗪脒納,這將是繼頭孢硫脒之後白雲山制葯在自主創新領域的另一項重要成果。
陳矛同志勇於承擔責任,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白雲山在曲折的發展歷程中,留下了不少征地用工問題,多年來懸而未決,引起了征地工的強烈不滿。陳矛同志親自主抓該項工作,投入69萬元為195名征地工補繳了相關社保金,輔以耐心細致的解釋溝通工作,從根本上解決了白雲山歷史遺留下來的征地工問題,為社會消除了不穩定因素。
2009年,金融危機使許多企業舉步維艱,紛紛減薪裁員,而獲得「廣州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AA級」稱號的白雲山制葯卻在此時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作為廣州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代表向社會公開承諾「不減薪、不裁員」!
這些舉動,無不體現了白雲山制葯承擔社會責任的莫大勇氣以及為構建和諧社會所作的努力。
以上回答希望對樓主有幫助,望採納!
10. 李楚源是誰啊
1965年出生在廣東潮陽,48歲吧。 李楚源同志在醫葯及大健康等相關產業市場營銷、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等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突出的成就。1999年,李楚源臨危受命,走馬上任白雲山中葯廠黨委書記、廠長,他用近10年時間,將白雲山中葯廠從瀕臨倒閉的企業,發展為今天營業額已超過8億元的中成葯制葯企業。在這過程中,他率先提出自主創新,打造「現代中葯先鋒企業」的戰略構想,掀起了一場「普葯精製」的營銷革命,繼而提出圍繞三個「導向」(市場、科技、政府),努力打造中葯「四化」(現代化、科普化、大眾化、國際化)建設的目標。2005年,白雲山中葯廠與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旗下的和記黃埔集團合資成立廣州白雲山和記黃埔中葯有限公司,成為華南首家與世界500強企業合資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