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有西安軍工系統的名稱以及代碼和地址,盡量詳細點
113廠:西安航空動力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西安遠東機械製造公司。156項之一。
114廠:慶安集團。156項之一。西安。
115廠:陝西秦嶺航空電氣公司。156項之一。興平。
172廠:西安飛機工業集團
248廠:西安北方光電有限公司:156項之一
430廠: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
803廠:西安北方華山機電有限公司:156項之一。
804廠:西安北方慶華機電集團有限公司:156項之一。
843廠:西安北方秦川集團有限公司:156項之一。
844廠:西安東方集團有限公司:156項之一。
845廠:西安北方惠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156項之一。
847廠:西安昆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56項之一。
853廠:華達無線電器材廠,洛南,1985年與在洛南的其餘3家895、4310、4320廠全部搬遷至西安,成立西京電氣總公司。
872廠:西安,魚雷廠
877廠:衛光電工廠,西安
902廠:臨潼
902廠:寶雞有色金屬加工廠、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3327廠:千山電子儀器廠
3538工廠:西安
3546工廠:西安
5717工廠:現空軍西安航空工程學校
7171廠:西安長安,屬067基地
7414廠:藍田,航天四院
西安東風儀表廠,據說也是156項之一
航空: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 第603研究所(中航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閻良區--大中型飛機設計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 第618研究所(中國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雁塔區--飛機飛控設備研發生產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 第623研究所(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雁塔區(閻良有基地)---飛行器強度試驗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 第630研究所(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閻良區--飛行器試驗定型、民用客機適航認證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 第631研究所(西安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機載計算機加固計算機設備研發生產
航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第4研究院(中國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灞橋區洪慶--固體發動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第5研究院504研究所(西安空間無線電技術研究所)--長安區--空間通訊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第6研究院第11研究所(西安自動化技術研究所)--長安區航天基地--液體火箭發動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航天時代電子公司 第16研究所(西安航天精密機電研究所)--長安區航天基地--液浮慣性器件研製生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航天時代電子公司 第771研究所(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碑林區--箭載計算機、晶元
航海: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第705研究所(西安精密機械研究所)--高新區--水下兵器、魚雷
兵器: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第202研究所 (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第203研究所 (西安現代控制技術研究所)、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第204研究所 (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第205研究所 (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第206研究所 (西安電子工程研究所)、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第212研究所 (西安機電信息技術研究所)、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第213研究所 (陝西應用物理化學研究所);
核工業 :
陝西應用物理化學研究所
西北核技術研究所(21所)
電子信息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20研究所(20所)
西京電氣總公司
西安空間無線電技術研究所(504所)
西安衛光半導體有限公司(877廠)
西北電子試驗研究所(39所
『貳』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有哪些下屬企業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下屬企業有200多家,簡單列舉主要幾個:中航光電、中航地產、成飛集成、西飛國際、中航精機、力源液壓、貴航股份、飛亞達、深南光A、深天馬、ST宇航、哈飛股份、洪都航空、東安動力、昌河股份、成發科技。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英文縮寫:AVIC),是中國由中央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於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立。
中航工業集團公司設有航空裝備、運輸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產管理、金融、工程建設、汽車等產業板塊,下轄140餘家成員單位、近30家上市公司,員工逾50萬人 。2009年中航工業首次申報並成功入選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426位,成為首家入選的中國軍工企業。2014年中航工業連續第六次入圍《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躍升至第178位。
『叄』 西安航天事業單位多少個
航天事業單位29個。
航天就504所、航空就618所、航天618所;航天067就是現在的航天六院,屬於國家央企,壟斷行業,這幾年發展很火,而且具有事業編制。航天航空雖然錢不少,那是有很大的研究任務,壓力很大.而且對單位貢獻的越多,工資福利待遇自然也就越多了。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 第603研究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第4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第5研究院504研究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第6研究院第11研究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航天時代電子公司 第16研究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航天時代電子公司 第771研究所;
慶安集團有限公司;
西安遠方航空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第六一八研究所(618);
西安航空裝備工程有限公司;
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西安飛機強度研究所(623所);
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遠東公司曲桿泵製造廠;
中國航空計算機技術研究所(631所);
航天工業西安遠東集團;
西安紅旗機械廠;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三研究所;
西安航天發動機廠(7103所);
中國航天液體火箭推進技術研究院(067基地);
西安航天動力試驗技術研究所(165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41所);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七一七一廠(7171廠);
西安航天恆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醫療設備公司;
陝長虹化工廠(7416廠);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44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401所;
陝西蘭凌機械廠(第四研究院7414.7422兩廠合並);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二研究院二一〇所。
來源:互聯網
『肆』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簡稱「中航第一集團公司」,AVICI)成立專於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國航空屬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公司擁有大中型工業企業53家,科研院所31個,從事航空外貿、物資供銷、科技與產品開發等專業公司與事業單位19個;共有員工24萬人,資產總額1000多億元。2008年經中央批准與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合並組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其總經理是林左鳴。
法定代表人:林左鳴
成立時間:1999-06-29
注冊資本:2356790.4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000001003192
企業類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南大街67號
『伍』 關於中國航空工業第六0八研究所
1968年的今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研究院(以下簡稱六院)遵照中央軍委1968年2月10日(68)軍字第117號批復和國防科委1968年3月15日(68)科軍字第2020號批復,發布《決定組建渦輪軸發動機研究設計所》([68]院軍字173號)命令,授予番號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0八研究所」。同年7月,六院根據總參1968年5月30日(68)參通字第3號批復和國防科委1968年7月15日(68)科軍字第115號通知,發出《授予研究所代號的通知》([68]院軍字第489號),授予六0八所部隊代號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字801部隊」。1973年12月,六院發出《啟用三機部建制領導的名稱、代號的通知》([73]院務軍字646號),將六0八所更名為「第三機械工業部第六0八研究所」,停止使用部隊番號和代號。1982年8月,更名為「航空工業部第六0八研究所」。1988年12月,更名為「航空航天工業部第六0八研究所」。1993年8月,更名為「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第六0八研究所」。1999年8月,更名為「中國航空工業第六0八研究所」。2002年3月,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航二集團)根據中央編辦復字[2001]174號同意,研究所更名為「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進行事業單位注冊。保留六0八研究所的代號。
1981年1月,第三機械工業部(以下簡稱三機部)發三計[1981]105號文,批復六0八所啟用「南華動力機械研究所」第二所名。1993年4月,航空航天工業部(以下簡稱航空航天部)以計字[1993]122號文,批復六0八所第二所名改為「株洲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該所1973年從長沙遷至株洲市董家塅。全所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設有13個研究、設計、試驗室,一個試制工廠。是一個擁有全套專業學科的機電一體,研製合一,軍民結合的綜合性研究所。該所主要承擔中、小型航空發動機的研製。1979年開始改變單一軍品科研結構,走向社會,先後承擔DQ—1000型惰氣滅火裝置,M127天然氣回收裝置,薴麻快速脫膠新設備等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開發研製航空發動機用於地面發電及艦船、鐵路機車牽引。至1990年,有日產麵包1—20噸的系列設備等122個項目,分別獲國家、部、省級重大科技成果獎。1991年4月17日,該所被航空航天部授予「航空工業40周年有重大貢獻單位」榮譽稱號。
『陸』 西安都有哪些研究所
1、西安機電信息技術研究所
西安機電信息技術研究所即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第二一二研究所。西安機電信息研究所,創建於1964年,是專門從事電子技術和機電一體化產品開發、研製、主產的多學科綜合性與高新技術密集型研究所。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具有較大規模的現代化科研基地。
2、西安電子工程研究所
西安電子工程研究所,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二○六研究所,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所屬的國家重點電子工程技術開發、研製及批量生產的整機研究所。
主要從事電子工程、通信、微波、毫米波、自動控制、信號處理、計算機、無線電計量、電子結構、高精度傳動結構等高新技術領域的開發應用研究工作。
3、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
創建於1962年8月。經過四十餘年的發展壯大,現己成為專業配套齊全的綜合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1997年所開始「一所兩址」運作。
目前,全所設有光電系統工程、穩、瞄制導、圖像處理、紅外熱成像、微光夜視、光纖技術、薄膜光學、激光應用、計量測試、計算機應用、情報信息等專業技術研究室;設有一個試制研究中心、一個光機計量檢測中心;有西安北方光通訊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個經濟實體。國防科工委光學計量一級站也設在這里,全國性學術刊物《應用光學》也在此編輯出版。
4、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
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是我國最大的化學含能材料研究中心,主要從事含能材料、爆炸與燃燒科學、有機化學、應用化學、高分子材料、精細化工、電子儀表及分析測試技術的研究開發,是以應用化學為主的科研、試制綜合性研究所。
5、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
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所屬的集機械、電子、液壓、自動控制、測試和計算機應用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技術應用研究所,是國防重點科研單位和兵器行業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西安機電信息技術研究所、網路——西安電子工程研究所、網路——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網路——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網路——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
『柒』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的集團領導
總經理林左鳴
副總經理顧惠忠副總經理胡問鳴
副總經理鄭榮生
副總經理耿汝光
副總經理李玉海
副總經理張新國
『捌』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
集團簡介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是由中央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立。集團公司設有防務、運輸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產管理等10大產業板塊,下轄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
中航工業系列發展殲擊機、殲擊轟炸機、轟炸機、運輸機、教練機、偵察機、直升機、強擊機、通用飛機、無人機等飛行器,全面研發渦槳、渦軸、渦噴、渦扇等系列發動機和空空、空面、地空導彈,強力塑造殲十、飛豹、梟龍、獵鷹、山鷹等飛機品牌和太行、秦嶺、昆侖等發動機品牌,為中國軍隊提供先進航空武器裝備。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將寓軍於民、軍民融合作為重要發展原則,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大力發展軍民用運輸機產業,研製生產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系列渦槳支線飛機,運-8飛機、運-12飛機,直-9直升機等多種機型,是ARJ21新支線客機的主要研製者和供應商,是大飛機重大專項的主力軍。按照只有合作夥伴、沒有競爭對手的理念,在世界航空工業領域進行廣泛合作與交流,在開展梟龍飛機、K8飛機、EC120直升機、ERJ145渦扇支線客機等國際合作項目的同時,積極參與國際重大航空項目的開發,大力開展航空轉包生產業務;將航空高技術融入汽車、摩托車及其發動機、零配件等領域,大力發展燃氣輪機、製冷設備、電子產品、環保設備、新能源設備等機電產品,並提供飛機租賃、通用航空、交通運輸、醫療服務、工程勘察設計、工程承包建設、房地產開發等第三產業服務項目。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國科技發展的領軍者之一,擁有由中國航空研究院和33個科研院所組成的高水平科研體系;擁有一大批院士和國家級專家;擁有一批達到亞洲一流或國際領先水平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研試驗設施;擁有中航網聯通國內所屬成員單位,具備異地協同設計製造能力和現代化信息傳輸能力。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秉承「航空報國、強軍富民」宗旨,弘揚「敬業誠信、創新超越」理念,牢牢把握財富革命的契機,大力實施「市場化改革、專業化整合、資本化運作、國際化開拓、產業化發展」,謀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發展,以豪邁的步伐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大集團邁進。
行業歷程
1950年
1月5日 重工業部代部長何長工與空軍司令員劉亞樓聯名向中央提出《關於航空工業建設的意見》。建議成立航空工業建設委員會,成立航空工業管理局以及設立研究院等。
1951年
4月17日~29日 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頒發《關於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宣布成立航空工業管理委員會,以聶榮臻、李富春、劉亞樓、何長工、段子俊、馬文為委員。聶榮臻為主任、李富春為副主任。
29日,周恩來總理簽發中央人民政府文件,正式批准航空工業局成立,局址在沈陽。
1954年
7月3日 新中國生產的第一架飛機----南昌飛機廠試制的初教5(雅克-18)教練機首飛成功,通過國家鑒定。8月1日,毛澤東主席為此親筆簽署了嘉勉信。
8月18日 株洲航空發動機廠試制愛姆-11(M-11)發動機成功。10月25日,毛澤東主席也給該廠親筆簽署了嘉勉信。
1956年
9月8日 我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殲5(米格-17)由沈陽飛機廠試製成功,經國家鑒定驗收,成批生產交付部隊使用。它的試製成功,標志著中國航空工業從此跨入噴氣時代。
1958年
7月26日 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架噴氣教練機殲教1,首次試飛成功。8月4日,葉劍英元帥參加了在沈陽飛機廠舉行的慶功大會。
12月14日 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架直升機,7噸級直5直升機在哈爾濱首飛成功。
1963年
殲6飛機是我國製造的第一種超音速噴氣式殲擊機,是60-70年代中國空軍主力戰斗機,於1963年9月23日首飛。
1964年
第一代空空導彈「霹靂」1空空導彈經國務院特種武器定型委員會批準定型,投入小批生產。
1980年
運10飛機是我國自行設計的大型客機,於1980年9月26日首次飛行,也是第一架首先飛越世界屋脊的中國製造的飛機。
1998年3月23日
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戰斗機----殲十飛機首飛成功,於2004年7月19日被批准設計定型。
1999年10月3日
由中美合作生產上海飛機製造廠製造的MD-90-30干線客機在上海首飛成功。10月28日通過FAA適航審查。
2000年3月12日-14日,新舟60飛機給國家領導人做了匯報表演,得到了吳邦國、李嵐清、鄒家華等的稱贊,被認為是適合我國支線航空運輸的飛機。
2000年6月
中國民航適航部門批准新舟60(MA60)飛機型號合格證,同時正式批准將改進後的運7-200A飛機定名為「新舟」60(MA60),列為產品型號。8月3日,首架「新舟」60飛機交付四川航空公司,8月12日正式投入運營。
2007年2月27日,在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殲十飛機獲2006年度國家科技部特等獎。
2007年12月21日
ARJ21-700新支線飛機首架試飛機按計劃如期完成總裝下線。
2008年6月29日
國產新型渦槳支線飛機新舟600飛機在西安總裝下線,新舟家族再添「新生兒」。
2008年10月10日
新舟600飛機在西安首飛成功。
『玖』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是301所嗎
301所是中國航空工業綜合研究所,屬中航工業集團公司下屬單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