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合礦股份面對營業收入下降的狀況公司有何應對措施
合礦在加大推行營銷策略,維護老客戶、積極主動開發新客戶, 力求後期收入呈增長趨。在產品上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實現「差異化產品,個性化服務」等產品理念,並且及時調整產品方向,使之能最快的融入到市場中。
『貳』 合礦股份新三板,好不好做
我也在關注呢,新三板第一家專注於濕地生態修復並提供智能綜合解決方案的企業,最近確實在定增,定增對象也已經有了,就是8元每股,你可以看公告的。
『叄』 安徽合礦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安徽合礦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830856)成立於2011年5月,是一家專注於濕地生態修復並提供智能綜合解決方案的上市公司,是國內少數幾家掌握濕地生態修復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安徽合礦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830856)是一家專注於濕地生態修復並提供智能綜合解決方案的上市公司,是國內少數幾家掌握濕地生態修復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公司以集成濕地生態修復技術為核心,同時依託專家智庫團隊和清華大學等高等學府,確保核心技術的延續性和領先性。公司業務覆蓋水生態修復和土壤生態修復兩大領域,合作客戶囊括各省市水利及環保部門,已成為全產業鏈濕地生態修復方案提供商。
法定代表人:胡乾桂
成立時間:2011-05-19
注冊資本:3270.5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122000057005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經濟開發區荷花路
『肆』 稀土行業龍頭股票有哪些
稀土行業龍頭股票有中色股份、中鋁公司、五礦集團、包鋼稀土、廣晟有色、廈門鎢業、贛州礦業、安泰科技(000969)、中科三環(000970)、天通股份(600330)、寧波韻升(600366)、北礦磁材(600980)、太原剛玉(00095)等。
1、包鋼稀土(600111)
包鋼稀土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產業基地,是全國最大的稀土生產、科研基地和重要的稀土信息中心,也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稀土產業基地,擁有從稀土選礦、冶煉、分離、科研、深加工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
公司是國內最大稀缺資源壟斷股,依託白雲鄂博稀土與鐵共生礦,包鋼白雲鄂博礦稀土工業儲量分別佔全球、全國的62%、87.1%,獨特的資源優勢形成包鋼以鋼鐵和稀土為主業的獨特產業優勢。
包鋼稀土應用產業鏈延伸,長期享受政策紅利。公司正通過收購、聯合和重組等手段向下游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深加工領域延伸,包括:稀土鐠、釹-永磁材料釹鐵硼、稀土鑭-鎳氫動力電池、稀土鈰-拋光材料、稀土銪-熒光材料。
2、廣晟有色(600259)
廣晟有色主要業務包括有色金屬的采、選、冶、倉儲物流、期貨交易、進出口貿易等。主導產業包括鎢業、稀土業、銅業和銀錫業四大產業。2008 年公司收購了平遠華企、新誠基等把家稀土企業,現擁有3張稀土采礦權證,是廣東省內唯一的稀土合法采礦人。
其探礦權區域內共有稀土礦石權益保有儲量611 萬噸(摺合稀土氧化物約近1 萬噸)。同時公司在2011年8月受託經營金壇市海林稀土公司1年,其擁有中重離子型稀土與輕稀土聯合分離的生產線,
2011年6月又託管經營東源古雲礦產及宏傑稀土兩家公司3年,通過託管方式掌控稀土開采權。公司目前與北方稀土巨頭包鋼稀土合作,共同進行稀土應用研究,構建稀土合作平台。
同時積極進行稀土應用研究,研究工藝先進的稀土冶煉分離、稀土金屬生產工藝及環境保護技術,掌控事關稀土競爭力的關鍵工藝、材料的核心技術,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廈門鎢業(600549)
廈門鎢業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鎢冶煉生產廠商,擁有年產仲鎢酸銨10,000噸的能力,主要鎢產品年出口量佔全國年出口總量的35%,具備13萬噸稀土儲量,2000噸稀土年產能。公司稀土產業涉及上游稀土礦開采、中游稀土礦分離和下游稀土深加工。
目前公司稀土開采主要通過控股子公司龍岩稀土開發有限公司來進行,龍岩稀土開發有限公司控股福建省長汀金閩礦產有限公司、福建武平廈隆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福建上杭縣兆瑞礦產有限公司和福建連城縣黃坊稀土礦有限公司,在這四家公司中,兆瑞和連城黃坊擁有稀土采礦權證。
中游稀土分離業務主要由控股子公司福建長汀金龍稀土開發有限公司進行,南京證券表示目前該公司已經形成4000噸稀土分離能力、2500噸稀土金屬、1000噸稀土熒光粉的生產能力,
正在建設3000噸稀土永磁材料項目。而公司收購珠江光電新材料將進一步加強公司在稀土熒光粉的競爭能力。
4、中色股份(000758)
中色股份是上下游一體化的鋅生產商和中國領先的有色金屬工程承包商,同時公司還是中國南方主要稀土分離企業之一,主要從事國際工程承包和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開發。
公司主要業務為有色金屬業務、工程承包和裝備製造業務,目前有色金屬業務收入貢獻公司收入的40%以上。而由於相對較高的毛利率,有色金屬業務是公司大部分利潤來源。
中色股份與江蘇卓群、常熟盛昌等企業一地遷址合資在廣東省韶關市新豐縣境內投資建設7000噸/年稀土分離項目,新豐縣也是國內重要的離子型稀土礦的重要產區。
中色股份子公司珠江稀土、江蘇卓群和常熟盛昌現有南方離子礦稀土分離能力分別為3000噸/年、2000噸/年和1500噸/年,項目建設後將關閉其現有的生產能力,因此中色股份未來控制的稀土分離能力也將達到7000/年。
同時公司與新威集團合資設立中色稀土集團(廣東)有限公司,該公司有望控制國內17000噸/年稀土分離產能,成為國內領先的稀土分離企業。
5、中國鋁業(601600)
中國鋁業是目前國內鋁行業中唯一集鋁土礦勘探、開采,氧化鋁、原鋁和鋁加工生產、銷售,技術研發為一體的大型鋁生產經營企業,是中國最大的氧化鋁、原鋁和鋁加工材生產商,是全球第二大氧化鋁生產商、第三大原鋁生產商。
中國鋁業率先在南方稀土整合中發出新動作,中鋁公司聯合廣西有色金屬集團、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公司共同組建的中鋁廣西稀土開發有限公司已於7月19日建成。
中鋁公司與廣西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簽訂的廣西稀土開發合作框架協議之上,組建後的集稀土礦產資源勘探、冶煉分離、深加工及稀土科研、貿易為一體的國有全資企業,作為具有稀有金屬和稀土產業經營權的國有重點大型企業,
目標是打造「最具成長性的世界一流礦業公司」。中鋁廣西有色稀土開發有限公司最終由中鋁控股,根據其目標規模,公司將力爭3年內投資達到20億元,實現銷售額35億元、利稅8億元,
爭取5年左右使新成立的合資公司上市。中鋁披露,目前其擁有稀土運營資產超過12億元,擁有探礦權及采礦權的稀土礦資源量、稀土分離能力合計3.47萬噸/年。
6、五礦發展(600058)
五礦發展股市有限公司是以鋼鐵、冶金原材料的貿易和生產為主,兼具物流、招標和投資業務,實行跨國經營的現代企業。公司控股股東是中央管理的44家國有重點骨幹企業之一的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公司是一家在南方稀土領域深耕細作達20多年的央企,在打造稀土產業鏈上已走在了行業前列。著眼於產業鏈整合,公司目標不僅僅是獲得資源,還包括前期勘探、資源儲備,以及後續的新材料研發等。
五礦發展在南方稀土資源方面的最新突破是,與廣東河源簽訂了戰略協議,根據協議,五礦將對河源市的稀土礦集區進行整合,快速推進稀土礦勘查、開發進程,並以多種形式與地方政府和企業開展合作,建立稀土礦選冶、加工、貿易一體化的綜合型稀土聯合生產企業。
開始整合江西稀土資源:五礦有色與兩家稀土分離企業的合資項目江西省贛州市,贛州離子型稀土礦儲量佔全國離子型稀土礦的40%左右,是國內重要的稀土生產基地。
贛縣紅金稀土和定南大華目前分別擁有年處理離子型稀土礦4000噸和3000噸的 生產能力,未來合計將擁有7000噸/年的稀土分離能力。
『伍』 奪礦門是一起什麼事件
2002年12月18日,鍾山六礦(後更名福安煤礦)礦主岑興旺在張超、黃菊紅的誘騙下與其簽訂了《合夥入股合同》。合同規定:該礦49%的股份以75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張超、黃菊紅。同時約定由張、黃全面負責該礦的經營管理工作。當時又根據工商局「企業的名稱不能帶有數字編號」的要求,准備變更鍾山六礦的名稱。於是,張、黃趁辦理該礦更名之機,開始實施其早有預謀的侵吞計劃。(第一步驟)他們首先偽造了一份2002年1月1日(時間寫前了兩年)的《轉讓協議》,憑空捏造:「甲方(岑興旺)自願將鍾山六礦全部資產,包括經營權、采礦權及設備轉讓給乙方(岑興旺之五弟岑健),雙方商定轉讓金額為人民幣80萬元」。同時,他們趁岑興旺和岑健出差在外之機,以事情緊急為由,騙逼岑興旺不明真象的女朋友先珈儀在甲方的簽名欄內簽上岑興旺的名字;騙逼岑興旺的另一個弟弟岑興格在乙方的簽名欄內簽上岑健的名字。(第二步驟)然後,又偽造了一份《偉鑫煤礦(准備改成的新名)合夥協議》。該協議根據該礦《清產核資報告》核定出的現有財產總額:342500元,進行分割,因此該協議第八條寫上了:「合夥人出資的方式、數額如下:岑健出資4.25萬元,張超出資20萬元,黃菊紅出資10萬元,全部以實物出資。」由此重新確定了張、黃和岑健在該礦中的原始出資比例。而在該協議的合夥人簽名欄內,張、黃就擅自加蓋了岑健的個人印鑒,並仿冒了岑健的簽名。連同仿冒了岑健簽名的其它材料即:《企業設立登記申請書》、《企業申請登記委託書》和《委託代理人委託書》等文件向省工商局提交。該局在張、黃二人蒙蔽下,頒發了《六盤水市鍾山區偉鑫煤礦(後更名福安煤礦)合夥企業營業執照》,且因張超出資最大,執行合夥企業事務的合夥人就被登記為張超。
這時,根據該《偉鑫煤礦合夥協議》重新確定並在工商登記備案的出資比例,岑健對應的股份比例為:4.25萬元÷34.25萬元=12.4%。(第三步驟)最後,張、黃又以偉鑫煤礦的名義,在六盤水晚報上登出通知。通知說:「岑健因其一直不履行該煤礦的投資義務,經合夥人同意,決定對其予以除名,並取消其在偉鑫煤礦12.4%的股份權。」至此,煤礦被張、黃二人全部占為己有。
岑興旺與張、黃簽訂的《合夥入股合同》,是以75萬元的價格,轉讓了煤礦49%的股份給張、黃,這個價格是雙方議定的市場價。而張、黃也就是支付了這75萬元給岑興旺,此外再未支付過一分錢。但是,張、黃卻採取以該煤礦清產核資的實際財產價值,單方面採用重新確定原始出資額的方式,一分未花,卻在法律上取得了該礦87.6%的股權。75萬元的股權轉讓市場價與企業的實際財產價值;受讓的49%股權與原始出資額所對應的股權,這兩對完全不同的概念,被張超、黃菊紅所偷換!移花接木地侵吞了他人的股權。這就是張超、黃菊紅詐騙(侵佔)犯罪的核心行為!
而張、黃以刋登通知的形式,宣布取消岑健12.4%股權的行為,更是明搶豪奪的行為!
一言以蔽之:岑興旺只是以75萬元的價格轉讓了煤礦49%的股份給張、黃。但張、黃卻通過種種手段將煤礦的全部股份拿走。這就是本案鐵的事實!
張、黃在這里不但使用了仿冒他人簽名,偽造工商登記文件的手段;還使用了偷換概念、移花接木以及明搶豪奪的手段。
然而,八年來,岑興旺十幾次以書面形式向六盤水的公安機關對張、黃提出了刑事控告,但卻根本立不了案。六盤水市委成立的調查組卻累累向上級反映說:煤礦股權全部轉讓給張、黃,是岑興旺的人代簽了字的。他們故意糾纏於此,把無關乎張、黃取得股權的《轉讓協議》上的代簽行為,與後面張、黃攫奪股權、真正仿冒簽名並登記備案的《偉鑫煤礦合夥協議》混為一談,從而欺騙組織,混淆視聽。目的就是為犯罪份子開脫!
其實,這些法律文件上的簽名是仿冒也好、代簽也好,都不能因此否定張、黃的犯罪事實。因為,在這些內容虛假的文件上,除了仿冒(代簽)的岑健名字外,都有張超和黃菊紅的親筆簽名!這就證明了他們不但是知情者,而且直接參與了虛假文件的製作活動。並且依靠這些虛假文件取得的他人財產,都歸了張超、黃菊紅,而沒有別人。其後,他們據此又理直氣壯地控制和霸佔了整個煤礦。這就完全可以認定他們依法已經構成了詐騙(或職務侵佔)的刑事犯罪。仿冒簽名是可以請人代勞的,沒有親自仿冒並不是罪與非罪的界線。是否構成犯罪的本質是看:是否使用了虛假的合同、文件和證明材料等,從而非法取得了他人的財產。
可是,張、黃的犯罪行為不但長期不受刑事追究,卻反而長期逍遙法外、長期霸佔著煤礦攫取著豐厚的利潤。其頭上頂著保護傘不言而喻。六盤水地方官煤勾結集團的勢力也略見一斑。
『陸』 神火股份怎樣
神火股份非公開發行已完成,作為募投項目的整合礦受河南省加大安全監察政策的影響,年內無法貢獻利潤。但是,年內公司將迎來兩大有利因素:一、公司新建600MW機組三季度有望並網。電廠發電。
『柒』 稀有金屬有哪些龍頭股票
中色股份、廣晟有色、雲南褚業、五礦發展、金鉬股份等。
1、中色股份
中色股份承包本行業國外工程、境內外資工程;對外派遣本行業工程、生產勞務人員;承包工程所需的設備,材料的出口;開發國內外以鋁、鋅為主的有色金屬資源;國外有色金屬的咨詢、勘測和設計;與國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有關的國家或地區的三類商品進出口。
2、廣晟有色
原海南興業聚酯有限公司是1991年由海南省紡織工業總公司與海南國際(海外)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的中外合資企業,注冊資本人民幣6,000萬元。
其中,海南省紡織工業總公司佔有75%的股權;海南國際(海外)投資有限公司佔有25%的股權。
3、雲南褚業
雲南鍺業是雲南臨滄鑫圓鍺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簡稱,是國內鍺產業鏈最為完整、鍺金屬保有儲量最大、鍺產品產銷量最大的鍺生產商。主營業務為一體化的鍺礦開采、火法富集、濕法提純、區熔精煉、精深加工及研究開發,雲南鍺業鍺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均居國內第一位。
4、五礦發展
五礦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5月21日。公司以鋼鐵、冶金原材料的貿易和生產為主,兼具物流、招標和投資業務,是實行跨國經營的現代企業。公司控股股東――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是中央管理的44家國有重點骨幹企業之一。
5、金鉬股份
金堆城鉬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鉬集團)是世界第三、亞洲最大的鉬采礦、選礦、冶煉、加工、科研、貿易一體化大型聯合企業,始建於1958年,為陝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權屬企業,出口創匯居陝西省首位,年利稅額居陝西省前列。
『捌』 蘇州新銳合金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蘇州新銳合金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於2004年8月16日在蘇州工業園區注冊成立,是在原江鑽股份公司新材料事業部基礎上整體改制而成立的專業化公司,主要從事硬質合金製品及礦用鑿岩工具研發與製造。
在礦用鑿岩工具產業方面,公司率先建成了國內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礦用牙輪鑽頭及水井鑽頭研發製造基地,生產能力居國內第一,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均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被譽為中國礦用鑿岩工具工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性企業。公司全面採用柔性生產製造系統,建成以數控加工中心為主體的柔性生產線,擁有鍛造、熱處理、數控加工中心等全套製造設備及先進的檢測設備。年產能達到15000隻以上,國內市場佔有率達60%以上。主要產品包括 6 1/4—13 3/4等尺寸系列礦用鑽頭,並可根據用戶要求設計製造其它尺寸系列的礦用鑽頭。選材優良、工藝先進、可靠性高,產品符合API及ISO9001標准。產品出口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智利、南非、俄羅斯、法國、沙特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近三年來,技術研發共立項29項,其中科技項目23項,管理項目6項。開發新產品14個,改進新工藝新技術15項。2010年,完成了近40個產品設計與工藝設計;2011年,完成了50多個產品設計與工藝設計,產品品種上升至200餘種。不斷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及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
硬質合金產業方面,公司擁有國內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油用與礦用合金柱齒研發製造基地,擁有攪拌球磨機、雙向自動壓機、熱壓燒結爐、熱等靜壓爐等先進生產設備以及物理金相性能檢測、電子探針、電子顯微鏡等檢測設備,已形成獨立的設計、開發、生產和服務的產品質量保證模式。同時,與美國猶他大學及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業專家建立長期的科研合作關系。擁有范圍廣泛、品種齊全的硬質合金產品及豐富的硬質合金牌號,其油用、礦用硬質合金柱齒以及硬質合金基片技術水平處於國內領先、世界先進地位,並以良好的使用性能和穩定性,廣泛應用於油用及礦用鑽頭、頂錘釺頭、潛孔鑽頭、盾構刀具等產品中。針對復雜地層開發的產品,原材料標准和工藝控制嚴格,產品晶粒均勻性更好,性能更加穩定。
公司是行業內唯一通過API及ISO9000質量體系和產品雙認證的企業,並先後獲得「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高效鑿岩工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高端超細硬質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證書,產品獲得「江蘇省名牌產品」、「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稱號以及「國家標准合格單位、質量跟蹤重點保護產品」證書。
公司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等10個國家和地區,並且與肯納金屬(韓國)、肯納金屬(澳洲)、阿特拉斯·科普克(中國)、日本TIXT公司、日本tuangaloy、江鑽股份等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業務關系,其石油鑿岩用合金產品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達60%以上。企業年生產總值達5億元以上,並連續五年保持20%的高速增長。
法定代表人:吳何洪
成立日期:2005-08-25
注冊資本:66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江蘇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2000077867054XF
經營狀態:在業
所屬行業:製造業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英文名:Suzhou Jiangzuan Xinrui Engineering Tool Co., Ltd.
人員規模:500-999人
企業地址:蘇州工業園區唯亭鎮雙馬街133號
經營范圍:礦山鑿岩工具、粉末冶金製品的製造及銷售;普通機械及電器機械維修服務;新材料技術的研發、技術服務;自產產品及技術的出口和所需的機械設備、儀器儀表、零配件、原輔料及技術的進口業務(但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和技術除外);實業投資。(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玖』 +1>2———福建礦業整合模式
生產小礦 「關閉、淘汰、聯合、改造」工作在福建省起步較早。2001年和2004年福建省政府制定下發的 《福建省生產小礦關閉、淘汰、聯合、改造工作實施方案》和 《福建省鄉鎮煤礦聯合改造方案》部署開展都涉及資源整合工作,創建了1+1>2的資源整合模式。
3.3.1.1 1+1>2的資源整合模式
這種模式概括講是指一個礦區內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開采主體,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和生產要素重組,產生一個綜合效益大於單個獨立開采主體效益之和的新主體。具體講是指以現有合法礦山為基礎,通過礦與礦之間合並礦區范圍、聯合改造,以及對已關閉礦山的剩餘資源、零星邊角的空白資源及相鄰礦山之間留設的各類保安礦柱資源進行整合,實現統一規劃,提高礦山生產、技術、安全保障等綜合能力,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並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對礦山企業各自佔有的資源儲量、資產、負債、技術、人才等各類要素進行重組,明晰和理順產權關系,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
3.3.1.2 整合的前提條件
資源整合不能搞 「一刀切」和 「拉郎配」,否則可能產生負面效應。1+1>2資源整合模式應具備以下前提條件:一是資源條件有利。資源是整合開發的主線和基礎,資源整合區基本都是同屬於一個礦帶、礦床或礦體的群採集中區,礦區地質工作程度較高或本身就屬於無勘探風險的礦種如建築石料、飾面石材等,資源潛力較大,保障程度較高。二是資源整合區具備相同或相近的外部建設地理環境。如地形地貌、交通、水電等外部環境適合於礦山統籌規劃設計,集中開采。三是市場運作基本可行。資源整合區域要有一個相對活躍的礦業權市場和一些資本擴張日益增強的礦業集團公司,通過采礦權收購等方式實現局部資源整合,從而為大范圍資源整合構建基本框架。如上杭紫金礦業集團公司通過收購東南礦段采礦權,實現了紫金山西北礦段和東南礦段的統一開發。四是要有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資源整合是國務院實行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符合國家資源政策和法律法規要求。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能涉及合法采礦權的關閉問題,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3.3.1.3 資源整合的指標
礦產資源整合是集中解決礦山開發布局不合理,實現資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的重要手段,是有效治理礦業秩序混亂的基礎性工作,是調整礦業結構、促進礦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對於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具有重大意義。通過資源整合,要達到以下總體目標:即礦山企業 「多、小、散、弱」的局面得到明顯改善,礦山開發布局合理,礦山安全生產條件、礦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平明顯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具體衡量1+1>2資源整合好壞的關鍵,在於是否實現了6項指標,即 「三個下降、三個提高」。
(1)生產小礦數量明顯下降。福建省現有的4150個左右礦山中,80%以上屬於小型礦山和小礦,通過資源整合,要大幅度地減少小礦數量,使大、中、小型礦山保持一個適當的比例。
(2)礦山安全生產事故明顯下降。通過整合,礦山安全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和從業人員安全素質得到提高,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責任主體得到落實,因礦山開發布局不合理引起的安全隱患得以消除,礦山安全生產事故不斷下降,煤炭百萬噸死亡率不斷下降。
(3)礦區環境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通過整合,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能力得到加強,廢棄物集中堆放,污染物集中治理並達標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
(4)礦山生產能力得到提高。通過整合,建築石料、飾面石材、水泥用灰岩、葉蠟石、高嶺土等福建省優勢非金屬礦產,礦山生產規模普遍達到中型生產能力,煤炭企業開采極薄煤層年生產能力不低於6萬噸,其他條件下的礦井年生產能力不低於15萬噸。
(5)礦山開發集中度得到提高。通過整合,一個礦區原則上只設置一個采礦權,由一個采礦主體開采,使一礦多開、大礦小開的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對確因地質條件限制、開采技術限制和歷史形成的開采條件限制不適於設置一個采礦權的,經過論證、規劃後,可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采礦權;礦產資源向開采技術先進、開發利用水平高、安全生產裝備條件好和礦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的優勢企業集聚,提高產業集中度。
(6)礦產資源利用率得到提高。通過整合,解放礦與礦之間的邊界、殘留礦柱資源,生產系統和開拓布局更加合理,采礦方法和選礦工藝更加科學,共生、伴生礦產得到綜合利用,廢石、尾礦等得到二次開發或妥善保存,開採回採率和資源利用率得到提高。
3.3.1.4 資源整合的有效措施
資源整合既涉及歷史遺留問題,也涉及現實經濟利益的再分配,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難度大,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實現1+1>2資源整合指標,應採取以下6個方面措施:
(1)科學編制資源整合方案。整合方案是整合的基礎,只有科學編制合理可行的整合方案,資源的整合工作才能有效地推進。政府要組織力量對當地礦產資源分布、開發及礦業權設置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研究,針對優勢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長期存在的大礦小開、一礦多開、資源利用和礦山布局不合理等問題,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編制科學的資源整合方案。劃定資源整合區,完成整合的基本框架構思及前期准備工作。
(2)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以資源為基礎,采礦權為紐帶,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採用收購、參股、兼並等方式,依法推進整合工作。在實施過程中,要切實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益和顯化資源價值,切實保護采礦權人、投資者、農村集體、職工的既得利益。
(3)明晰產權。產權是資源整合的核心,產權明晰與否,直接決定著整合工作的成效,也是鞏固整合成果的必備前提。礦山企業之間由於佔有的資源儲量有多有少;礦石品位有高有低;開采條件有難有易;交通、井巷、安全、環保等礦山基礎設施投入各有不同,所以無論是資產還是資源都要進行科學的評估和有效的確認。福建省部分鄉鎮煤礦由於歷史原因,名義上是鄉鎮集體企業,但各生產礦井又由多個業主投資,形成 「一礦多證」和 「礦中礦、硐中硐、多主體」的辦礦特徵。由於產權不清,導致礦井布局不合理,生產規模小,私下轉讓,爭搶資源,管理混亂,安全、環保措施難以落實。因此,要通過多種方式,做好礦山企業的產權明晰及重組工作,做到被兼並的有合理的股份,被收購的有合理的補償,在解決各方利益,明晰和理順產權關系的基礎上,實現 「一礦、一證、一個經濟實體」的整合目標。
(4)政策激勵。①對已關閉礦山按照分類管理原則可將剩餘資源儲量列入整合范圍。福建省目前有501家非煤礦山和33家煤炭礦山沒有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66家煤礦井年生產能力達不到3萬噸以上的規模,這600家礦山 (井)都被列入應關閉對象,主要原因是安全生產條件和生產能力達不到國家規定的要求。這些礦山雖然規模不大,但 「五臟俱全」,有的為了求得生存,在安全技改等方面已投入大量資金。因此,凡可以列入資源整合范圍的,應允許其參與整合,這樣不但可以化解社會矛盾,減輕監管部門壓力,還可以使資源得以充分利用,但對於受地質、資源、安全等主客觀因素限制以及在禁采區范圍內,無法參與資源整合的,絕不能搞 「拉郎配」,否則,就無法實現1+1>2資源整合的目的。②對於列入資源整合的合法礦山,各地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給予適度經濟補償。整合工作從紙上談兵到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中間要經歷規劃、立項、設計、施工、驗收、發證等環節,時間消耗長,被整合對象因整合需要被迫停止生產,利益受損,適當的經濟補償於情於理都不為過。③實行資源最優化配置。同一礦區多家礦山之間整合,按最大投影范圍劃定礦區范圍,新增的零星邊角空白資源、解放出來的礦與礦之間隔離礦柱資源、需要向下延伸開採的資源,按協議方式出讓,收取采礦權價款,該類價款按評估值和集體研究公示後的定價收取。④對整合後重新設置的采礦權,在辦理有關證照時,國土資源、經貿、工商、安監、煤監等部門要簡化程序、優先審批、優先辦理。由於礦山開采涉及多部門審批問題,適用的法律法規各不相同,辦理程序和所要求的法定要件也不一樣,因此,各部門要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可採用聯合辦公、集中審批的方式來提高審批發證的工作效率。⑤礦山企業重組後,保持原稅收收益分配比例不變,讓利企業。維護地方經濟穩定發展。
(5)以關促整。就福建省而言,煤、飾面石材、建築石料、石灰石、鐵、鉛、鋅等開采礦山是資源整合的重點,解決一礦多開、大礦小開、挖 「天窗」開采、理順產權關系是整合的難點。對影響大礦統一規劃開采或挖 「天窗」開採的小礦,凡能夠與大礦進行整合的,由大礦採取合理補償、整體收購或聯合經營等方式進行整合。不能整合或拒絕參加整合的礦山,相關部門不得為其辦理有關證照延續、變更手續,證照到期後,由當地政府依法關閉。
(6)公開公正。無論是整合方案的編制、審批,還是具體的實施,都要公開運作,接受社會的監督。無論是煤還是非煤礦山的資源整合,都要做到 「五個嚴防」,既嚴防借整合之名逃避關閉,嚴防整合期間突擊生產,嚴防有名無實的 「假整合」,嚴防驗收走過場,嚴防借整合名義任意擴大礦區范圍。
1+1>2資源整合的本質是實現社會綜合效益最大化,這種綜合效益不但體現在整合後企業經濟利益的增長,而且體現在政府作為礦產資源管理者,所要實現的資源效益、環境效益、礦產品效益、安全效益、規模效益的最大化。資源整合是一項探索性很強的工作,福建省目前還沒有多少可供借鑒的成功經驗,按照1+1>2的資源整合思路去引導資源工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拾』 合礦股份治理機制是否給所有股東提供合適的保護和平等權利
合礦能夠確保所有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享有平等地位,確保所有股東能夠充分行使自 己的權利;報告期內,公司治理機制完善,符合《公司法》、《證券法》、《全國中小企業 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等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的要求,能夠有效保障所有股 東的合法及平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