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松下 是不是上市公司
是上市公司,於1971年
在分布於全國的展廳上開設了消費者咨詢中心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② 松下的歷史
松下電器在世界許多國家都設有基地,並正在開展著與當地的人和文化及需求相吻合的全球性經營活動。
松下電器跨越了地區和社會,目前在40多個國家開展著企業活動。其企業活動的范圍不局限於生產,還開展包括服務和信息系統等解決方案在內的多種業務。並且,在全球范圍內開展著及時對應市場需求的產品製造和以客戶為本的商業活動。更為突出的是為了滿足各個國家客戶的需求,將過去設在日本的地區統一管理機構分別遷到北京、新加坡、新澤西、倫敦等地,在當地直接開展市場營銷活動。松下電器作為真正的國際企業,始終開展著立足於客戶的全球性活動,為社會做出貢獻。
松下歷史
1918年
創業人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福島區大關町創辦了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並開始生產燈泡插座以及雙燈泡用的旋轉式插座
1922年
在大阪市福島區大關町興建第一個總部工廠
1923年
研製推銷了自行車用的彈頭型燈具,採用代理店制度,面向全國擴大銷路
1927年
研製推銷了自行車用的方型燈具,由這一產品開始使用"National"的商標
1929年
將公司名稱改為"松下電器製作所",並制定了綱領和信條
1931年
開始生產收音機和干電池
1932年
規定了創業紀念日,宣布了本公司真正的使命
設立了貿易部(於1935年成為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1933年
採用事業部制度
將本部工廠遷至在門真市新建的工廠
作為松下電器應該奉獻給社會的5種精神(1937年將其改為7中精神)
1934年
開辦"店員(員工)培育學校"
1935年
成立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將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制,成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採取分公司制度(成立松下無線株式會社等9個公司)
1938年
通過松下電器貿易公司開始了進口業務
1940年
舉辦了第一屆經營方針發表會
1946年
成立勞動工會組織
1952年
與中川機械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冷機)進行合作
與荷蘭的飛利浦公司進行技術合作,並成立了松下電子株式會社
1953年
開設了中央研究所
開設了紐約辦事處
1954年
與日本勝利公司(JVC)進行合作
1955年
成立九州松下電器株式會社
1956年
成立大阪電氣精器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精工)
1957年
全國性的開始設立銷售店
1958年 成立松下通信工業株式會社
1959年
成立美國松下電器公司
1960年
開始推銷彩色電視機
1961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會長;松下正治就任社長
在泰國成立了"二戰後"第一家國外生產工廠
1962年
與東方電機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電送系統株式會社)進行合作
1968年
松下電器歷史館正式開館
1969年
成立松下壽電子工業株式會社
松下電器技術館正式開館
1970年
在大阪萬國博覽會設立"松下館",展示"時代資料存放器"等產品
1971年
在分布於全國的展廳上開設了消費者咨詢中心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1973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顧問;高橋荒太郎就任會長
年銷售額突破1兆日元
1976年
成立松下電子部品株式會社
1977年
松下正治就任會長;山下俊彥就任社長
成立松下住設機器株式會社和松下產業機器株式會社
1979年
成立松下電池工業株式會社
1986年
谷井昭雄就任社長;山下俊彥就任會長
開始在日本國內使用"Panasonic"的商標
1987年
將松下集團所屬各公司的財務年度決算統一定為3月底
1988年
合並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和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1989年
創始人松下幸之助顧問逝世(享年94歲)
1990年
收購美國MCA公司
1991年
制定環境管理基本方針(松下環境憲章)
1993年
森下洋一就任社長;谷井昭雄就任會長
獲得松下電子工業株式會社100%的股權
1995年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和松下住設機器株式會社合並
轉讓出美國MCA公司的80%的控股股份
1996年
開始銷售DVD播放器
1997年
引進公司內分公司制度
1998年
創業80年
1999年
引進CCM(資本成本重視經營管理)
2000年
松下正治就任名譽會長;森下洋一就任會長;松下正幸就任副會長;中村邦夫就任社長
2001年
推出"創生21計劃"
③ 松下電器公司是如何誕生的
1917年6月,松下以33.2日元的退職金,62日元的存款和100日元的借債作為本錢,在大阪市一個叫豬飼野的地方租賃了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房間,開辦了一家小作坊,職工共有5人,生產由松下發明的那種新式電燈插頭。這就是如今聞名全球的松下電器公司的最初模樣。
④ 松下電器是一個什麼樣的集團是什麼時候創立的
松下電器-自1918年松下幸之助創業以來,作為企業人,通過提供商品和服務,始終以"為了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更加舒適,並為了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為經營理念,從事著企業經營活動。經歷了八十多年的奮斗,現在已發展成世界著名的綜合型電子企業,並在世界各國開展著事業活動。
⑤ 松下電器成立多少年
松下電器成立於1918年。
⑥ 松下電器最早是生產什麼產品的它的發展史
松下電器於1918年由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創立,創業時做的是電燈燈座。1927年製作自行車用的車燈。1951年松下幸之助到美國,打開了松下電器在美國的市場,最初的產品是電視機,他與飛利浦簽定了技術合作合約,將西方的技術帶到日本。因此讓松下電器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有突破性的成長。
松下電器的產品線極廣,除了家電以外,還生產數位電子產品,如DVD、DV(數位攝影機)、MP3播放機、數碼相機、液晶電視、筆記型電腦等。。
⑦ 幫我介紹一下「松下集團」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日語: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まつしたでんきさんぎょう;英語:Matsushita Electric Instrial Co., Ltd.)是日本的大型電器製造公司,總公司設於大阪。
松下電器社長大坪文雄於2008年1月10日表示,將在2008年10月將公司名稱由松下電器產業更名為「パナソニック」(Panasonic)。同時「ナショナル」(National)商標將在2009年廢止,統一使用「パナソニック」。[1]
松下電器於1918年由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創立,創業時做的是電燈燈座。1927年製作自行車用的車燈。1951年松下幸之助到美國,打開了松下電器在美國的市場,最初的產品是電視機,他與飛利浦簽定了技術合作合約,將西方的技術帶到日本。因此讓松下電器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有突破性的成長。
松下電器的產品線極廣,除了家電以外,還生產數位電子產品,如DVD、DV(數位攝影機)、MP3播放機、數位相機、液晶電視、筆記型電腦等。還擴展到電子零件、電工零件(如插座蓋板)、半導體等,間接與直接轉投資公司有數百家。
旗下品牌
* National:1922年起創立的品牌,寓意「國民的」。台灣中文名稱是「國際牌」。目前僅在日本國內的白色家電產品使用此品牌。National品牌將於2009年停止使用。
* Panasonic(香港譯名:樂聲,中國大陸譯名:松下電器):1955年起創立的品牌。松下電器進軍美國時,原有的National品牌在美國已有公司注冊,因此創立此品牌。現今為松下電器的主要品牌。
* Technics:為松下的電子琴、音響專用品牌(在香港已經並入 Panasonic)。
* Quasar:1974年松下購並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家用電子部門時所繼承的品牌,僅在北美洲的電子視聽產品使用。
* M:為松下出品的電子零件(電容器等)因細小而無法打上品牌全名時所使用的替代標章。
* KDK:為松下出品的空氣流動電器,其產品和National一樣,每有新的KDK產品推出,National都一定有同功能,同樣式的產品推出,這是由於松下電器以兩個品牌,去佔有兩個不同的市場:KDK以電工材料公司為目標,而National以家庭為主。
* Rasonic:(樂信牌)原為香港的信興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信興電工工程有限公司自行開發的一個品牌。而松下電器中港澳的總代理為信興集團。於1994年,松下和信興成立合資公司松下信興機電有限公司,自此Rasonic成了松下的品牌。
* JVC :(香港曾譯為星牌)JVC (Japan Victor Company)成立於1927年,是當時美國的留聲機及黑膠唱片的領導者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的子公司。1930年,JVC生產留聲機及黑膠唱片。1932年,JVC開始生產收音機。1939年,展出日本第一台電視機。二戰期間,日本公司與外國的合作夥伴斷絕關系。1929年,JVC的大部份所有權轉移到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與勝利音產的合資公司RCA-Victor。直到1953年,JVC由松下電器所有,現在松下電器擁有JVC超過36.9%的股權。
另外,松下電器還有三角形的「三葉松」標章,是松下電器的公司標章,有「堅忍不拔」、「生成發展」、「協力一致」三種含義。
Matsushita Electric Instrial Co., Ltd.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Matsushita Denki Sangyō Kabushiki-gaisha?) (TYO: 6752, NYSE: MC) is a Japanese electronics manufacturer based in Kadoma, Osaka Prefecture, Japan. It proces procts under a variety of names including Panasonic and Technics.
The company was founded by Konosuke Matsushita in 1918 to sell plex lamp sockets. In 1927, it proced a bicycle lamp, the first proct it marketed under the brand name National. Since then, it has become the largest Japanese electronics procer. In addition to electronics, Matsushita offers non-electronic procts and services such as home renovation services.
Matsushita was ranked the 59th company in the world in 2007 by the Forbes Global 500 and is among the Worldwide Top 20 Semiconctor Sales Leaders.
The common English pronunciation is /ˌmɑtsuːˈʃiːtə/, while the proper Japanese pronunciation for the company is /matsɯɕ(i)ta/.
On January 10, 2008, the company announced that on October 1, 2008 it will change its name to Panasonic Corporation, unifying the Matsushita, National and Panasonic brands under the new corporate name.
Brands and divisions
Matsushita proces electronic procts under a variety of names, including:
*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for the overseas market, personal electronics, audio/video equipment, microchips, automotive components)
* National (home appliances for the Japanese market)
* Nais (components for automated systems, replaced by Panasonic in 2004)
* Quasar (lower-priced televisions, video equipment and appliances in the North American market—being phased out)
* Technics (audio equipment)
* Ramsa (professional audio equipment)
* Rasonic (as of 1994, home appliances for the Chinese market).
In many computer systems, Matsushita devices identify themselves as "MATSHITA", to fit the limit of 8 characters imposed by Microsoft Windows device handlers.
History
Matsushita Electric Instrial Co., Ltd. in Kadoma, Osaka, Japan. Foreground left: Matsushita Electric House of History; behind: Corporate R&D laboratories
Matsushita Electric Instrial Co., Ltd. in Kadoma, Osaka, Japan. Foreground left: Matsushita Electric House of History; behind: Corporate R&D laboratories
Matsushita was founded in 1918 by Konosuke Matsushita and operated factories in Japan and Asia through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procing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appliances such as light fixtures, motors, and electric irons.
After World War II, Matsushita regrouped and began to supply the post war boom in Japan with radios and appliances. Matsushita's brother-in-law, Toshio Iue founded Sanyo as a subcontractor for components after WWII. Sanyo grew to become a competitor to Matsushita.
In 1961, Konosuke Matsushita travel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met with American dealers. Matsushita began procing television sets for the U.S. market under the Panasonic brand name, and expanded the use of the brand to Europe in 1979
The company used the National trademark outside of North America ring the 1950s through the 1970s. It sold televisions, radios, and home appliances in some markets. The company began opening manufacturing plants around the world. It quickly developed a reputation for well-made reliable procts.
The company debuted a hi-fi speaker in Japan in 1965 with the brand Technics. This line of high quality stereo components became worldwide favorites. The most famous proct still made today is the SL-1200 record player, acknowledged for its high performance, precision, and rability.
During the 1970s, Matsushita further expanded into the U.S. market by purchasing Quasar from Motorola in 1974 and buying out MCA-Universal in 1989. Many American employees who transferred over from Motorola felt that they were discriminated against and filed a lawsuit in 1986 after three-quarters of American managers from the Quasar division were let go.
The company then became a major target of anti-Japanese sentiment among wor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 crash of 1989–1990 caused Matsushita's international power to wane: the company sold many of its foreign assets in the 1990s, including Universal to Edgar Bronfman, Jr. of Seagram's.
In November 1999, the Japan Times reported that Matsushita planned to develop a "next generation first aid kit" called the Electronic Health Checker. At the time, the target market was said to be elderly people, especially those living in rural areas where medical help might not be immediataly available, so it was planned that the kit would include support for telemedicine. The kits were then in the testing stage, with plans for eventual overseas distribution, to include the United States.
In recent years the company has been involv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density optical disc standards intended to eventually replace the DVD and the SD memory card.
Since the spring of 2004, Matsushita has used Panasonic as its primary global brand. The matsushita.co.jp website now redirects to panasonic.co.jp.
On January 19, 2006 Matsushita announced that, starting in February, it will stop procing analog televisions (then 30% of its total TV business) to concentrate on digital TVs.
On January 10, 2008 Matsushita announced that it intends to change the company name to Panasonic, effective October 1, 2008. The decision is pending on approval at the firm's annual shareholder's meeting in June.
⑧ 說一下松下的發展史~詳細點最好
松下電器創立於1918年
1918年
創業人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福島區大關町創辦了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並開始生產燈泡插座以及雙燈泡用的旋轉式插座
1922年
在大阪市福島區大關町興建第一個總部工廠
1923年
研製推銷了自行車用的彈頭型燈具,採用代理店制度,面向全國擴大銷路
1927年
研製推銷了自行車用的方型燈具,由這一產品開始使用"National"的商標
1929年
將公司名稱改為"松下電器製作所",並制定了綱領和信條
1931年
開始生產收音機和干電池
1932年
規定了創業紀念日,宣布了本公司真正的使命
設立了貿易部(於1935年成為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1933年
採用事業部制度
將本部工廠遷至在門真市新建的工廠
作為松下電器應該奉獻給社會的5種精神(1937年將其改為7中精神)
1934年
開辦"店員(員工)培育學校"
1935年
成立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將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制,成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採取分公司制度(成立松下無線株式會社等9個公司)
1938年
通過松下電器貿易公司開始了進口業務
1940年
舉辦了第一屆經營方針發表會
1946年
成立勞動工會組織
1952年
與中川機械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冷機)進行合作
與荷蘭的飛利浦公司進行技術合作,並成立了松下電子株式會社
1953年
開設了中央研究所
開設了紐約辦事處
1954年
與日本勝利公司(JVC)進行合作
1955年
成立九州松下電器株式會社
1956年
成立大阪電氣精器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精工)
1957年
全國性的開始設立銷售店
1958年 成立松下通信工業株式會社
1959年
成立美國松下電器公司
1960年
開始推銷彩色電視機
1961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會長;松下正治就任社長
在泰國成立了"二戰後"第一家國外生產工廠
1962年
與東方電機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電送系統株式會社)進行合作
1968年
松下電器歷史館正式開館
1969年
成立松下壽電子工業株式會社
松下電器技術館正式開館
1970年
在大阪萬國博覽會設立"松下館",展示"時代資料存放器"等產品
1971年
在分布於全國的展廳上開設了消費者咨詢中心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1973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顧問;高橋荒太郎就任會長
年銷售額突破1兆日元
1976年
成立松下電子部品株式會社
1977年
松下正治就任會長;山下俊彥就任社長
成立松下住設機器株式會社和松下產業機器株式會社
1979年
成立松下電池工業株式會社
1986年
谷井昭雄就任社長;山下俊彥就任會長
開始在日本國內使用"Panasonic"的商標
1987年
將松下集團所屬各公司的財務年度決算統一定為3月底
1988年
合並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和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1989年
創始人松下幸之助顧問逝世(享年94歲)
1990年
收購美國MCA公司
1991年
制定環境管理基本方針(松下環境憲章)
1993年
森下洋一就任社長;谷井昭雄就任會長
獲得松下電子工業株式會社100%的股權
1995年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和松下住設機器株式會社合並
轉讓出美國MCA公司的80%的控股股份
1996年
開始銷售DVD播放器
1997年
引進公司內分公司制度
1998年
創業80年
1999年
引進CCM(資本成本重視經營管理)
2000年
松下正治就任名譽會長;森下洋一就任會長;松下正幸就任副會長;中村邦夫就任社長
2001年
推出"創生21計劃"
在歷經了89個年頭之後,已經成為電器產品的世界級巨頭
2007年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59位,銷售額778億7千1百萬美元
⑨ 詳細介紹下日本松下公司
松下電器創立於1918年
1918年
創業人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福島區大關町創辦了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並開始生產燈泡插座以雙燈泡用的旋轉式插座
1922年
在大阪市福島區大關町興建第一個總部工廠
1923年
研製推銷了自行車用的彈頭型燈具,採用代理店制度,面向全國擴大銷路
1927年
研製推銷了自行車用的方型燈具,由這一產品開始使用"National"的商標
1929年
將公司名稱改為"松下電器製作所",並制定了綱領和信條
1931年
開始生產收音機和干電池
1932年
規定了創業紀念日,宣布了本公司真正的使命
設立了貿易部(於1935年成為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1933年
採用事業部制度
將本部工廠遷至在門真市新建的工廠
作為松下電器應該奉獻給社會的5種精神(1937年將其改為7中精神)
1934年
開辦"店員(員工)培育學校"
1935年
成立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將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制,成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採取分公司制度(成立松下無線株式會社等9個公司)
1938年
通過松下電器貿易公司開始了進口業務
1940年
舉辦了第一屆經營方針發表會
1946年
成立勞動工會組織
1952年
與中川機械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冷機)進行合作
與荷蘭的飛利浦公司進行技術合作,並成立了松下電子株式會社
1953年
開設了中央研究所
開設了紐約辦事處
1954年
與日本勝利公司(JVC)進行合作
1955年
成立九州松下電器株式會社
1956年
成立大阪電氣精器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精工)
1957年
全國性的開始設立銷售店
1958年 成立松下通信工業株式會社
1959年
成立美國松下電器公司
1960年
開始推銷彩色電視機
1961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會長;松下正治就任社長
在泰國成立了"二戰後"第一家國外生產工廠
1962年
與東方電機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電送系統株式會社)進行合作
1968年
松下電器歷史館正式開館
1969年
成立松下壽電子工業株式會社
松下電器技術館正式開館
1970年
在大阪萬國博覽會設立"松下館",展示"時代資料存放器"等產品
1971年
在分布於全國的展廳上開設了消費者咨詢中心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1973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顧問;高橋荒太郎就任會長
年銷售額突破1兆日元
1976年
成立松下電子部品株式會社
1977年
松下正治就任會長;山下俊彥就任社長
成立松下住設機器株式會社和松下產業機器株式會社
1979年
成立松下電池工業株式會社
1986年
谷井昭雄就任社長;山下俊彥就任會長
開始在日本國內使用"Panasonic"的商標
1987年
將松下集團所屬各公司的財務年度決算統一定為3月底
1988年
合並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和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1989年
創始人松下幸之助顧問逝世(享年94歲)
1990年
收購美國MCA公司
1991年
制定環境管理基本方針(松下環境憲章)
1993年
森下洋一就任社長;谷井昭雄就任會長
獲得松下電子工業株式會社100%的股權
1995年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和松下住設機器株式會社合並
轉讓出美國MCA公司的80%的控股股份
1996年
開始銷售DVD播放器
1997年
引進公司內分公司制度
1998年
創業80年
1999年
引進CCM(資本成本重視經營管理)
2000年
松下正治就任名譽會長;森下洋一就任會長;松下正幸就任副會長;中村邦夫就任社長
2001年
推出"創生21計劃"
在歷經了89個年頭之後,已經成為電器產品的世界級巨頭
2007年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59位,銷售額778億7千1百萬美元
⑩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創建於哪一年
日本松下電器產業公司(株式會所)是日本大型的電器製造公司,總部設在日本大阪。它的前身是松下幸之助於1918年創立的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最初生產電燈燈座。公司於1927年更名為松下電器製作所,並在1935年12月改成股份公司,名稱改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