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認識一個老闆,他的公司明年就上市,他同意我買他的原始股,但是我對這個不了解,這個怎麼買啊;要注意
你問他現在在哪個股交中心掛牌了沒有,明年到哪裡上市,進展到什麼地步了,保薦機構是哪個,多少錢一股,公司發展如何。還有問題可以私聊問我。
⑵ 董事長 這個稱號是只有上市公司才有的名稱嗎 還是說只要開了公司的老闆都可以稱呼為董事長
也不知道被追問2遍的哥們在說什麼,請問你認識中國哪怕一位董事長嗎?如果不認識你怎麼說「只有上市公司才能有董事長,而且他沒有掌握行政權力」?
這位樓主顯然不知道公司治理結構應該是什麼樣的,我大致講講哈~這個問題需要從治理需求、法律、我國實際情況說明。
1、公司治理需求和法律規定
先直接回答你的問題,在中國,只要是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都一定有董事長或者執行董事。公司設董事會,就一定有董事長,如果不設董事會就一定有執行董事,所以,你可以簡單地認為董事長=執行董事。在我們國家董事長這個職務是法定的,從有《公司法》起,法律就要求公司必須有董事長或者執行董事。在老《公司法》中,甚至要求法定代表人(俗稱法人,就是不必授權就可以代表公司簽字的人)必須是董事長,董事長在股東會不能主持時可以指定一位副董事長主持,可以說老法給了董事長相當高的地位和權力;在新《公司法》中有所松動,但董事長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動,董事會不是公司常設機構,也就是不像總經理辦公室似的你去了就有人,總經理不在秘書也一定在,董事們都分散在不同部門甚至不同地方,那麼董事會閉會期間,董事長是有一定權力,這個權力是董事會授權的。無論新法、老法,董事長都是股東會、股東大會的召集人和主持人,那麼自然不能說只有上市公司才有董事長,是個公司(指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就必須有董事長或者執行董事。
公司是有錢的老闆們投資的公司,是一個具有法律人格的主體,就是法人,那麼公司怎麼做事,從法律上講和投資的股東們沒有直接關系,但股東們可以通過股東會、股東大會決定公司做什麼事,而怎麼做事,其實是經理帶著一干高管層去操作的。在實際操作中,高管層可能會侵害公司利益,那麼侵害公司利益等同於侵害股東利益,所以股東們就需要監督高管層。那麼我們國家在這個問題上很復雜,要求公司必須設董事會,也必須設監事會(小規模公司可以不設董事會而設執行董事職位,不設監事會而設監事),上市公司的話還必須要有獨立董事。管他呢,很復雜,董事會的責任就是幫著股東看著高管做事的,那麼董事長就是召集董事做事的,從公司治理角度,公司確實需要董事會這類機構來幫股東們監督高管。
2、我國現狀
我們國家在公司治理結構上屬於家族治理模式,但具體點說屬於大股東治理模式,也就是說股東們誰都不相信,還是相信自己。那就演變為股東自己來經營(擔任高管)或者自己來監督(擔任董事)或者自己經營+監督(大股東=董事長=總經理)。這其實就是自己投資自己干,那麼董事長、總經理這些職位又都是法定的,是個公司就要有,那就都由股東一個人兼了唄,情況就是這么形成的,這也是我們國家缺少誠信的具體表現。
3、猜測樓主問題的意圖和部分特殊情況
樓主可能只是想知道一般公司的一把手怎麼稱呼,公司必然有董事長或執行董事,所以一把手是董事長的概率非常高,根據上述我國現狀,一把手是總經理的概率也非常高。但凡事都有特例,我前面說的都是概率非常高,可不是必然。有些特殊情況:1、投資最多的人不一定是總經理,比如某老闆投資高一種新型葯,可丫不懂技術,只能聘請一位技術很牛的人給他當經理,負責經營,這種情況下,老闆頂多當個董事長,總經理他就沒這本事了;2、投資最多的人不一定是董事長,董事長畢竟不是直接管理者,而董事長又承擔了很多責任,投資者看得開的話,完全可以自己只擔任總經理,將董事、董事長這種閑職分給德高望重的人,比如公司的高級技術人員、地方政府官員或其子弟(以前房地產公司很多都這么做,當董事、董事長成了很有面子的事)等等;3、投資最多的人可能董事長、總經理都不是,比如某老闆有錢,但並不適合當股東,如軍人、政府官員,那麼他把錢給了兒子,兒子做公司股東、董事長、總經理,但實際經營全是老闆在經營,兒子整天游手好閑(這種例子不難見到吧,郭美美等各種美美,董事、理事、經理、副經理什麼亂七八糟職務都能當上,也不是她自己投的資),那麼從外部來看,經營這家公司的人其實在這家公司什麼職務都不是。
當然,特殊情況還有很多,所以樓主想一概而論地說「老闆最高稱呼、我們稱呼為總經理」或「開了公司的老闆都可以稱呼為董事長」這都是不對的,「一般公司」確實如此,但我上面舉的例子其實也並不罕見,甚至在我們國家的一定時期還很常見。所以樓主拿這問題當個興趣探討,那加個「一般來說」就都對,可如果樓主按照這個規律去稱呼對方老闆,那可能就會惹對方不高興,社會上避免這種錯誤,在哪都叫「總」嘛~所以說,不必苛求稱呼正確與否。
最後,我認為「坐在田上數星星」說得還比較中肯,也實在;「平海13少」的回答看起來官方,但追問之下的回答讓我覺得他的回答更像從哪復制來的
⑶ 上市公司老闆結婚 要董事會批准,為什麼
老闆他在公司裡面應該是有擔任具體的職位的,所以他必須跟董事會請假呀,這樣董事會才能決定在他不在公司的時候,由誰來處理事情啊。這只是手續問題而已,沒什麼
⑷ 一個公司想上市,但是老闆不懂股票知識,怎麼辦
你說的復情況在民營企業制中是普遍現象,口袋有錢了但是腦袋裡沒有東西,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選擇上市使企業更上一個台階,你可以有其他更多的選擇但是你看不到上市的價值,那隻能說明還是土豪級別的。老闆是的想法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老闆對上市都不積極那他將成為最大的發展障礙。
⑸ 為什麼人們認為上市公司的老闆很有錢呢他們一般也是拿年薪的,股票一般不會賣,他們的公司的股票再高
幾角錢的股票在一級市場賣到幾十元,他們沒錢傻子才信。
微軟公司總裁每月只領一美元薪水你信嗎?
⑹ 公司為什麼都想上市,對老闆本身有什麼好處
企業上市的好處:
﹡取得固定的融資渠道
﹡得到更多的融資機會
﹡獲得創專業資本或持續屬發展資本
﹡募集資金以解決發展資金短缺
﹡為了降低債務比例而採用的措施
﹡在行業內擴展或跨行業發展
﹡增加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持股人出售股票
﹡管理者收購企業股權
﹡對雇員的期權激勵
﹡取得更多的「政策」優惠和競爭地位
⑺ 上市公司的老闆是如何賺錢的
利用賣家的資金來進行別的投資運作,和銀行的性質差不多,賣家存在消保,支付寶,等等是一筆很大的流動資金。
⑻ 上市公司的老闆是如何賺錢的
如果真的是全流通,那麼大股東也是靠填權才能賺到錢。如果不填權,還要損失所得稅。你的理解是正確的。如果大股東想變現 ,只有賣股。
⑼ 公司上市和公司老闆有什麼關系 ,公司的老闆怎麼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是上市以後購入的么
公司老闆在公司上市前就持有公司股份,這個就是原始股,上市之後股票流通了,老闆手中的股票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出售,但一般老闆為了保持絕對的控股權不會大肆拋售。
⑽ 公司老闆讓出資購買股票
1、如果公司有可能上市,員工買公司的股份是可以的,上市後獲利也會豐厚。風險內就是不上容市,但應該有一定的分紅吧!
2、根據你說的情況,上市的可能性不大,公司有些不規范,這樣 的情況讓買股份則可能是老闆需要籌資解決公司的資金問題,上市只是個借口。若這樣風險就是血本無歸,更別指望分紅了。
3、因為不清楚你們是什麼樣的公司,產品是什麼,所以無法更多判斷。可以咨詢老闆公司上市的過程走到哪一步了?按我了解的情況是步可能今年上市的,因為現在等待上市的公司並且都審批了的,並准備通過IPO的至少300多家,按交易所公布今年底也就只能上市100家。所以如果你們公司連申報都還沒有的話,別說今年,明年都不可能!
4、你可以去(或者電話)當地的券商了解,一般准備上市的公司都有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