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球最大自動化碼頭用了哪些黑科技
茫茫天海間,數十台漆成紅色的岸橋、軌道吊依次排開,在東海的波濤間巍然矗立。這里,是正在建設中的全球最大集裝箱全自動化碼頭——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近日,記者走進洋山,一睹這個「超級工程」背後的秘密。
從設備到「大腦」均為中國智造
從2014年底開工到2017年底開港,只用短短三年時間,一個世界一流水平的碼頭將出現在世人眼前。洋山的崛起,離不開中國智造的強大支撐。
洋山四期建在茫茫東海之中,依託顆珠山島及大、小烏龜島圍海填築形成,總用地面積達到2.23平方公里。項目前期的基建工程由中交上海航道局、中交三航局和中建港務聯手完成。
全自動化碼頭所用的岸橋、軌道吊和AGV,由「港機巨頭」振華重工自主研發製造。與此同時,振華還開發了設備控制系統。振華重工總裁黃慶豐說,以洋山四期為標志,振華逐步從賣硬體轉向賣軟體、從賣設備轉向賣系統。
整個項目的生產調度,由上港集團自主開發的碼頭操作系統來承擔。如此一來,碼頭運行的「神經」和「大腦」,均實現了國產化,這是洋山四期特別令人自豪的地方。
張斌說,得益於中國智造的進步,上海港的運營水平已經穩居世界前列。比如,洋山港每100米岸線的年均吞吐量超過28萬標箱,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左右。洋山四期建成後,相比一二三期,岸線更短,佔地更少,效率會進一步提升。
串起長江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
翻開地圖,位於長江和東海交匯處的洋山港,一手牽著長江經濟帶,一手挽起海上絲綢之路。
「上海港的發展,離不開強大的長江經濟腹地。」上港集團副總裁方懷瑾說。去年一年,長江支線給上海港貢獻的集裝箱貨源在1000萬標箱以上,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中。
溯江而上,從下游的太倉、南京,中游的九江、武漢到上游的重慶、宜賓,上海港在長江沿線12個地區共投資了22個項目,織起一張完整的綜合物流網路。洋山四期的建成,將進一步提高上海港服務長江經濟帶的能力。
眼光向外,來自長江流域的貨物在洋山港集結後,將換上大船沿著海上絲綢之路,被送往東南亞、南亞和歐洲等廣大區域。
目前,上海港正積極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布局,已中標以色列海法新港25年的碼頭經營權。方懷瑾說,洋山四期所代表的安全高效,是上海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張王牌。「假以時日,中國港口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水平,也有望復制到海上絲路沿線中去。」
㈡ 世界最大無人碼頭即將開港是真的嗎
巨大的集裝箱被輕輕抓起,軌道吊伸出長臂,准確地鎖住集裝箱,沿著軌道進入內場,AGV(無人車)早已等在那裡,集裝箱被迅速拖向指定堆場,一直到放上卡車。邵妙娜坐在中央控制室里,眼前的四個電子屏監控著整個流程,她的辦公桌就像一台大型游戲機,兩邊各有一個操縱桿和滑鼠,「正常全程完全不需要人工介入,只要幾秒鍾的安全確認,萬一有問題需要介入,監控設備會第一時間切到現場,控制調整一下就好。」
抬頭向窗外望去,紅色橋機巨臂擎天,塔吊車一字排開,巨大的集裝箱迅速被吊起放下,車流不息,然而繁忙的港口內卻不見一人。作為軌道吊遠程操作員,邵妙娜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總是心潮澎湃,「這里是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無人自動碼頭的洋山港四期,能參與這個過程真覺得很幸福。如今,我們已經進入開港前最後的沖刺階段。」
全自動化碼頭,在全球也屬於技術前沿,過去我國沒有全自動化碼頭設備設施的製造能力,也沒有成套的軟體運行控制系統,如今隨著洋山四期的建成,中國人在港口科技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方懷瑾說:「全自動化碼頭所用的岸橋、軌道吊和AGV,由振華重工自主研發製造,指揮調度控制系統則由上港旗下的海勃研發,如此一來,整個碼頭的『大腦』與『機體』,都實現了完全的國產化。隨著洋山四期的投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品牌、中國製造、中國服務、中國標准都將創造一個又一個的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