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研究國內外現狀怎麼寫論文的開題報告
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研究國內外現狀
K開題報告不難的
❷ 如何查找上市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費用
一、反信息欺詐:會計信息決策有用性的收益定價
盡管會計信息來源於企業組織,但單純的企業組織理論已難以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結構作出滿意的解釋。企業組織與公眾信息需求是決定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結構的兩大基本因素。一方面,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披露是企業按照一定要求,採用一定形式的對外會計報告,可見,上市公司信息來源於企業資產配置所引起的會計信息。顯然,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首先便取決於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然而,正是在這一環節上,公眾作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使用者或需求者處於委託人的地位,或處於信息不對稱的弱勢地位;從而,信息需求方難以控制具有代理人行為特徵的上市公司的信息製造過程,無法決定上市公司的信息製造質量。按現代委託理論,受利益驅動,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委託人將面臨代理人的「道德風險」。因此,要保障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決策有用原則的實現,離不開對委託人「道德風險」形成有效防範的約束機制。
另一方面,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也沒有體現會計信息披露誠實信用的收益性。實際上,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既是一種制度要求,更是一種道德要求。這意味著在規范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是一種行為基本准則,不過是獲得正常利潤的「入場券」而已。但是,誠信的「基準化」在現實世界中不過是一種理想化的構想。由於現實中存在大量的道德「失范」或「敗德」的行為,從而誠信的收益就只能被體現在非誠信的負收益上,即誠信的「逆向定價」上。換言之,誠實信用的信息披露的邊際收益等於信息欺詐的成本支出。而信息欺詐成本又是由社會反欺詐的力度決定的。由此可見,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披露機制的微觀基礎在於「反信息欺詐」機制的建設。
總之,實現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監督工具到決策有用的轉變,建立一個決策有用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機制,不能單純依靠財務會計信息結構的調整,還必須強化反信息欺詐的機制建設。反信息欺詐是維護社會經濟信息供給行為基本標準的微觀基礎,是對信息製造者信息供給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的一種制度設計。
二、會計信息披露誠信行為的逆向定價:信息欺詐成本
傳統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特徵,在於信息披露主體的行為除了受上市公司制度、規范和慣例等制度性因素制約外,信息披露的時機、規模與質量主要是受主體自身的道德約束。這種約束結構意味著,信息供給者的行為對信息披露制度的吻合程度,主要由其道德水平決定。信息披露主體一旦出現「敗德」問題,信息披露的失范將是不可避免。而在信息披露失范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不僅無法起到決策有用的功能,甚至也不可能具有監督功能。
在誠信逆向定價的模式中,信息欺詐成本的上升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涉及到三大主體,即信息披露的管理當局,信息製造者與信息使用者。因而,會計信息欺詐的邊際成本實際上是由這三大因素決定的。具體來說:
1、信息管理當局對信息欺詐的懲罰力度是決定信息欺詐成本的直接因素之一。它構成「管理懲罰成本」,用C1表示。
2、如果市場能夠給信息欺詐者回報以巨額損失,就形成了信息欺詐的「市場懲罰成本」,用C2表示。
3、只有在信息欺詐必須支付「違約懲罰成本」的市場環境下,才能對信息欺詐行為產生制約作用。違約懲罰成本則可表示為C3。那麼,信息製造者的信息欺詐總成本是管理懲罰成本,市場懲罰成本與違約懲罰成本三者的總和,用C表示,而用R表示誠信收益。因此,
C=C1+C2+C3(1)R=-(C1+C2+C3)(2)因此,誠信的逆向定價模型可以簡化為R=-C(3)
(3)式清楚的表明,在理想的市場經濟體制下,R=0。而在現實條件下,R轉化為R,並取得了間接或虛擬的收益形式。換言之,誠信的信息披露行為,其機會收益表現為信息欺詐的實際成本支出。因此,要提高R,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提高C,即使信息欺詐成本趨向於極大值。從這個意義上說,財務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信息披露誠信機制的建立,關鍵在於提高對信息欺詐的懲罰力度,在於反信息欺詐制度的建設。
三、會計信息披露誠信機制的強化:反信息欺詐機制
上面的分析已說明,通過提高管理懲罰成本、市場懲罰成本以及違約懲罰成本,對於建立與完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前面所說的C3,在會計信息披露誠信機制建設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首先,信息使用者對信息披露違約行為懲罰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對於控制信息欺詐具有及時高效的作用。
其次,建立違約懲罰制度,強化委託人信息監督機制,提高投資人的信息披露的干預能力是強化反信息欺詐機制的常規性動力。
最後,投資者行使正當權利,提高違約懲罰成本,是促進建立和完善反信息欺詐機制的強制性推動力。
由此可見,上市公司財務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效率改進,不僅依靠於全社會信息意識的形成,以及社會道德體系的完善,更重要的在於建立健全強有力的社會反信息欺詐機制,同時這也是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誠信機制形成完善的動力,是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基本方向。
❸ 購買基金的風險有哪些
不同的基金風險是不同的,比如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屬於低風險,混合基內金屬於中高風容險,因此不能一概而論說基金風險,必須要針對基金的種類說風險。但不管是什麼基金,風險都是存在的,只不過低風險虧損的概率比較小,而中高風險、高風險就有可能會虧損。
❹ 求助!一篇有關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英文文獻。作為參考資料,只要作者姓名,雜志名,頁數,年份!
Shuhai L, Zhonglin B. External detec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accounting fraud: Case studies based on breakpoint test[C]//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 (ICE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1: 1-4.如滿意,望採納,會議論文專一篇屬
❺ 公司退市後散戶手中股票怎麼辦
被強制退市的公司,散戶手中的股票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在該上市公司受證回監會調查信息披答露之前買入的股民,可以通過索賠減少損失。賠償金來源比較多樣,比如保薦券商、上市公司的資產等。
另外一種是,該上市公司已經被證監會宣布調查,股民「賭博式」投資購入該股票,在公司被強制退市之前還沒有出售,那麼就捏在手裡,到新三板去繼續折騰。這份股票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價值的。上市本身就是造假的,退市之後還能發展成什麼樣子。
(5)上市公司公告欺詐擴展閱讀:
退市是上市公司由於未滿足交易所有關財務等其他上市標准而主動或被動終止上市的情形,即由一家上市公司變為非上市公司。退市可分主動性退市和被動性退市,並有復雜的退市的程序。
退市制度——證監會
❻ 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特徵
財務舞弊是指財務造假主體在會計信息加工處理和報告過程中,為獲取不正當的經濟利益,採用欺騙性手段故意謊報重要性質和實質性財務事實的違法、違紀行為。中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經歷了從公開到隱蔽,從單一到多樣,從集中在期末的舞弊到連續、均勻、系統的舞弊,從真賬假作到假賬真作的過程。
1.利用不當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舞弊。由於同一交易或事項往往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加之中國的具體會計准則還沒有涉及到企業核算的方方面面,因此許多上市公司就利用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選擇和變更來操縱利潤,粉飾經營業績。(1)選用不當的借款費用核算方法。根據中國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對借款所發生的利息費用、匯兌損益及相關的金融機構手續費,在籌建期間發生的與長期資產購置無關的借款費用,可以予以資本化,計入這些長期資產的成本,待長期資產投入使用後,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然而,不少上市公司就通過濫用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來調節利潤。(2)選用不當的股權投資核算方法。中國企業會計准則已對長期投資的核算作了詳細規定: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的投資滿足一定條件時,如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時,應採用權益法;反之則採用成本法。但很多公司在這兩種方法上做起了文章,當被投資公司盈利時,不該用權益法的投資也用權益法核算,當被投資公司虧損時,該用權益法核算的又改成成本法核算。(3)選用不當的折舊方法。延長折舊年限,由加速折舊法改為直線法,甚至不提折舊等虛增利潤在實際操作中屢見不鮮。(4)選用不當的收入、費用確認方法。上市公司為了利潤最大化或平滑利潤,通常在產品或資產的風險或報酬未完全轉移之前就確認銷售業務和其他資產的轉讓收入。(5)選用不當的合並政策。同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相對應的是納入合並報表的合並范圍,所以上市公司還常常通過改變合並范圍來調節利潤。
2.利用剝離與模擬等「會計創新」舞弊。剝離與模擬是與企業改制上市相伴而生的。在行政審批制下,由於實行「規模控制,限報家數」政策,股票發行額度成為十分稀缺的資源。企業通過激烈競爭拿到的股票發行額度往往與其資產規模不相匹配,只好將一部分經營業務和經營性資產剝離,或者進行局部改制,將原本不具有獨立面向市場能力的生產線、車間或若干業務拼湊成一個上市公司,並通過模擬手段編制這些非獨立核算單位的會計報表。剝離與模擬在中國證券市場發展中功不可沒,如果不允許剝離與模擬,許多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是不具備上市資格的,是無法通過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擺脫困境的。另一方面,剝離與模擬猶如「整容術」,通過將劣質資產、負債及相關的成本和潛虧剝離,便可輕而易舉的將虧損企業模擬成盈利企業,剝離與模擬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3.利用資產重組和關聯交易舞弊。從理論上說,資產重組、關聯方交易與財務舞弊並不存在必然的聯系,如果資產重組與關聯交易確實以公允的價格定價,且在報表及附註中按會計准則的要求做了恰當的披露,則不會對信息使用者產生誤導。但事實上,中國上市公司的很多資產重組和關聯交易都採用了協議定價的原則,定價的高低取決於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潤可以在關聯方之間轉移。這樣資產重組與關聯方交易就成為一種十分重要和常見的財務舞弊手段,如廣電股份、陝長嶺、波導股份等。
4.地方政府「援助」舞弊。目前,利用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上市指標爭取難度大、殼資源緊張的情況下,許多地方政府往往不忍目睹上市指標作廢,讓已上市公司失去寶貴的籌資資格。於是有的地方政府紛紛向上市公司伸出「援助之手」,採用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的形式幫助上市公司實現一定的盈利目標,這些補貼往往數額巨大且缺乏正當理由。這種地方政府「援助」為不少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粉飾財務報表開了方便之門。
5.虛構經濟業務舞弊。(1)虛構銷售。虛構銷售業務是性質最為嚴重也最難以審查的舞弊方法之一。如以銀廣夏為代表的上市公司為了虛構銷售業務往往從原始的銷售合同開始就全套造假;黎明股份的虛構行為更是百密無疏,即通過與關聯企業或非關聯企業對開增值稅發票的形式,虛構購銷業務,在迴避增值稅的情況下虛增收入和利潤。(2)虛構資產評估。虛假的資產評估包括未經正規程序立項的資產評估、虛無資產評估和不恰當的評估。瓊民源就對未具有完全產權的資產進行評估,確認巨額的資本公積。
❼ 什麼情況下允許上市公司退市
一般上市公司復不會自己制退市,而是證監會交易所會強制上市公司退市。
目前A股公司因業績因素的退市標準是連續3年虧損就要暫停上市(暫時保留代碼和資格),如果之後6個月內仍繼續虧損就要面臨退市處理。退市的另一種情況發生在公司實施私有化時,在大股東或戰略投資者回購全部流通股後,即可宣布公司由公眾上市公司重新變為私有公司。
❽ 上市公司因欺詐發行強制退市能否重新上市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實施辦法(2018年修訂)》第八條規定,公司因觸及欺詐發行強制退市情形,其股票被強制終止上市的,不得申請重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