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5G通訊概念股有哪些5G通訊龍頭股哪些
麥捷科技(39.29 停牌,買入):生產的濾波器將受益於5G手機通信頻段的大版幅增加。
通宇通權訊(47.41 +1.41%,買入):的基站天線業務有望在5G開始大規模建設後顯著增長。
中興通訊(15.39 -1.16%,買入):中國晶元行業龍頭之一,子公司中興微電子是國產晶元的先驅。集團是中國電信市場的主導通信設備供應商之一,其各大類產品也已經成功進入全球電信市場。
⑵ 5g龍頭股排名前十是怎樣的
1.300698 —— 萬馬科技,相關性:主營通信網路配線及信息化機櫃領域里的ODN產品、光器件產品,5G光鏈路智能光纖箱;光器件占營收12%
2.300565 —— 科信技術,相關性:主營的ODN產品、無線接入產品、傳輸網物理連接設備;具備FTTX接入網中ODN設備端到端全套解決方案
3.002309 —— 中利集團,相關性:光纖及光棒占營收2%;200噸光棒、600萬芯公里光纖產能在2015年底正式投產;另擬建設年產600噸光纖預制棒和1300萬芯公里光纖,工期2年
4.002929 —— 潤建股份,相關性:主營網路建設和網路維護,同時還有少量的網路優化和設計業務;客戶主要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通信運營商及中國鐵塔
5.300310 —— 宜通世紀,相關性:公司的天線設備保持技術領先,目前在持續跟進5G天線業務
6.000586 —— 匯源通信,相關性:為電信運營商提供光通信設備及配套產品,由於對手競爭行業影響力下降
7.002093 —— 國脈科技,相關性:公司在19年1月互動平台表示,重點優先布局5G網路規劃設計業務,並將直接受益於5G網路規模建設
8.603322 —— 超訊通信,相關性:綜合通信技術服務商,是行業內少數的幾家可以提供「一體化」服務的通信技術服務商之一;採用直接服務於通信運營商的經營模式,該模式不依賴於設備商;正在進行5G小基站及NB-IOT小基站的研發
9.000836 —— 富通鑫茂,相關性:主營匹配包層單模光纖、通信用低水峰單模光纖,通信用光纜等,占總收入的8成以上
10.002231 —— 奧維通信,相關性:為運營商提供移動通信網路優化覆蓋設備及系統;網優覆蓋設備主要包括各類直放站、數字光纖分布系統、各類功分器合路器等無源器件、各類室分天線、美化天線等
11.300050 —— 世紀鼎利,相關性:在5g技術和人員的儲備上都有充分的准備,並且與業內領導企業已經開展了深度的合作
12.300560 —— 中富通,相關性:從事通信網路維護服務和通信網路優化服務,更多面向通信設備商;公司業務涵蓋接入網、傳輸網和核心網,支持國內網路的幾乎全部主流制式;17年10月22日公告,擬收購廣州歐康,該公司主要從事通信網路工程及維護業務;19年3月,中標1.02億元中國移動傳輸管線工程項目
13.002281 —— 光迅科技,相關性:國內唯一能夠自產10G及以上高端光晶元的廠商,擁有5G網路用6Gbps/10Gbps/25Gbps/50Gbps/100Gbps中短距光收發模塊;未來5G基站在中頻、高頻頻段站址密度是4G的數倍,前傳網路對25G低價光模塊的需求極度旺盛
14.603602 —— 縱橫通信,相關性:主營基站安裝工程服務、室內分布系統技術服務、綜合接入技術服務和網路代維服務;客戶主要是三大電信運營商及鐵塔公司
15.300414 —— 中光防雷,相關性:子公司凡維泰科技自主研發完成單載波及雙載波小站產品,已取得了中興通信small cell的供應商資格,用於小基站;已取得了愛立信磁性元件的供應商資格,開始批量生產
⑶ 業績好的5g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業績好的5g概念股龍頭有三維通信、烽火通信、欣天科技。
5G移動網路與早期的2G、3G和4G移動網路一樣,5G網路是數字蜂窩網路,在這種網路中,供應商覆蓋的服務區域被劃分為許多被稱為蜂窩的小地理區域。表示聲音和圖像的模擬信號在手機中被數字化,由模數轉換器轉換並作為比特流傳輸。
蜂窩中的所有5G無線設備通過無線電波與蜂窩中的本地天線陣和低功率自動收發器(發射機和接收機)進行通信。收發器從公共頻率池分配頻道,這些頻道在地理上分離的蜂窩中可以重復使用。本地天線通過高帶寬光纖或無線回程連接與電話網路和互聯網連接。
與現有的手機一樣,當用戶從一個蜂窩穿越到另一個蜂窩時,他們的移動設備將自動「切換」到新蜂窩中的天線 。
5G網路的主要優勢在於,數據傳輸速率遠遠高於以前的蜂窩網路,最高可達10Gbit/s,比當前的有線互聯網要快,比先前的4G LTE蜂窩網路快100倍。另一個優點是較低的網路延遲(更快的響應時間),低於1毫秒,而4G為30-70毫秒。
由於數據傳輸更快,5G網路將不僅僅為手機提供服務,而且還將成為一般性的家庭和辦公網路提供商,與有線網路提供商競爭。以前的蜂窩網路提供了適用於手機的低數據率互聯網接入,但是一個手機發射塔不能經濟地提供足夠的帶寬作為家用計算機的一般互聯網供應商 。
⑷ 要借5G打翻身仗,諾基亞能重回行業龍頭嗎
5G推進加快,設備更新帶來機會
5G應用比預期提早一年,此前一致預計要到2020年開始,近期的全球移動通訊大會上,公司CEO Rajeev Suri表示美國及中國運營商計劃18年年底或19年年初開展5G服務,時間點提前一年。
授權手機業務增長
有消息稱,獲得公司手機技術及品牌授權的手機廠商HMD公司去年手機銷售超過7000萬部。一名IDC的高級研究主任Francisco Jeronimo兩周前推特上表示,HMD去年功能機出貨5920萬部。因此,可推斷17年諾基亞安卓手機出貨超過1000萬部,出貨量的增長將為公司帶來更多專利授權費。預計19年智能手機年銷售有望加倍。HMD加入谷歌的全球安卓系統計劃Android One及Android Go,得到其營銷支持,且產品多樣化,除了廉價的85美元Nokia 1,還有在世界移動大會上發布的多款機型,其中旗艦機Nokia 8 Sirocco對標三星Galaxy S9+ 及iPhone X ,售價為750歐元,合940美元。
⑸ 5G網路什麼時候普及 5G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雖然到現在,5G標准還未完全確定,但是包括我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已經明確將第一時間(2020年或更前)開始大規模商用,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都明確了將在2018年開展商用實驗。5G是什麼?離我們還有多遠?規模商用還有哪些問題要解?中國與世界領先水平有多大差距?
5G網路時間表確定,最快2020年正式商用。
據《經濟參考報》11月23日報道,我國5G網路商用時間表已正式出爐。根據工信部、中國IMT-2020(5G)推進組(以下簡稱「5G推進組」)的工作部署以及三大運營商的5G商用計劃,我國將於2017年展開5G網路第二階段測試,2018年進行大規模試驗組網,並在此基礎上於2019年啟動5G網路建設,最快2020年正式商用5G網路。
5G概念股龍頭(僅作參考):002281,002792,600498,300308,000063
⑹ 5g概念是什麼 5g概念股龍頭個股解析
5G概念指:在3G、4G之後的第五代行動電話行動通信標准,也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
5g概念股龍頭個股解析:通過超寬頻雲管端平台搭載各類互聯網應用,特別是通過大麥盒子和大麥電視的推廣和部署,構建全球OTT平台,打造寬頻、互聯網電視、語音、智慧家庭、在線教育和移動轉售六合一的統一通信雲平台。
當然現如今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的第一階段測試結果剛剛發布,故目前還沒有任何電信公司或標准訂定組織的公開規格或官方文件提到5G。
目前,業內普遍認為,5G網路一旦正式商用,將有望撬動規模達萬億元的物聯網產業。多個市場機構表示,典型的物聯網細分行業在技術和應用層面已相當成熟,但現有4G網路的通訊能力大大限制了上述產業的發展。
隨著5G的正式商用,網路問題將迎刃而解,上述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所以,5G產業市場前景廣闊。
(6)5g智能車輪龍頭日上集團擴展閱讀:
5G在未來市場的概念解析:
5G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它的特點就是「快」,未來5G網路的下載速度可達到幾十Gbps(千兆位交換帶寬),這比目前廣泛使用的4G網路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高清電影可以在一秒鍾之內下載完畢。
5G不僅快,它的埠延時也短,這就意味著網路反應更加靈敏。「高性能、低延時、大容量」的5G給信息通信及相關產業帶來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從最初單純的手機組裝加工,到如今發展出涵蓋方案設計、零部件生產、整機製造、應用開發等完備的產業鏈條,廣東的智能手機產業生態不斷完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17年,廣東五大手機廠商共申請專利6918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6067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628件。
2018年上半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前五名中,有3家珠三角信息通信設備廠商——華為、OPPO和中興。這些為5G信息通信技術向縱深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⑺ 5G通訊概念股有哪些 5G通訊龍頭股哪些
麥捷科技(39.29 停牌,買入):生產的濾波器將受益於5G手機通信頻段的大幅增加。
通宇專通訊(47.41 +1.41%,買屬入):的基站天線業務有望在5G開始大規模建設後顯著增長。
中興通訊(15.39 -1.16%,買入):中國晶元行業龍頭之一,子公司中興微電子是國產晶元的先驅。集團是中國電信市場的主導通信設備供應商之一,其各大類產品也已經成功進入全球電信市場。
⑻ 智能手機市場,你更看好誰的發展
現在國產智能機的幾大品牌商也不過那幾個,華為、小米、oppo、vivo、錘子手機、美圖手機、魅族、金立……這些大品牌的手機,還有很多小品牌的手機,而這些手機的和蘋果相比並不是很多。
⑼ 國內的智能電動汽車發展怎樣了之前看網上資訊,理想智能電動車銷量很火爆,還挺讓人心動的
2020年是全球電動化元年,特斯拉、新勢力、大眾等爆款車型帶動超級產品周期崛起,推動ToC需求爆發。汽車正迎來百年大變革,電動化及智能化是行業大勢所趨,汽車產業將從產業鏈向生態鏈轉變,車企、零部件供應商和科技公司之間重新進行角色分工、利潤分配、價值鏈構建,車企將依靠軟體開發、迭代升級重新掌握主控權。
2020年,中國建投集團圍繞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十四五」規劃建議,推出 「JIC講堂·科技投資系列」,以 「智聯世界」為關鍵詞,聚焦5G、晶元、人工智慧、金融科技、信息安全、智能汽車等多個科技投資重點領域,邀請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從宏觀到微觀、從技術到產業、從理論到實踐,通過專題講座,線上線下聯動,為觀眾闡述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如何為中國輸送嶄新的發展動能,研判行業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前沿趨勢、投資方向,交流分享實踐經驗。
近日,中國建投2020年度「JIC講堂·科技投資系列」 第三場在建投書局舉行。東吳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電力設備新能源首席分析師曾朵紅以「智能汽車駛向怎樣的未來?」為主題,詳細解析了汽車產業鏈的深度變革與主流車企的智能化戰略。關於智能汽車產業格局,曾朵紅表示,特斯拉是頭牌標桿,傳統車企正在追趕,而造車新勢力已成氣候,未來潛力巨大,電動化零部件環節,中國企業已具備全球競爭力,智能化領域也將孕育出更加優秀的企業。
東吳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電力設備新能源首席分析師 曾朵紅
新能源汽車最早是2010年開始萌芽,經歷幾波大的產業周期逐步穩定下來,在現在這個節點應該是真正的「元年」。新能源車企在目前可以分為四個大類,一是特斯拉,特斯拉引領整個電動化趨勢,一定意義上也加速了電動化的趨勢;二是國內的造車新勢力;三是海外傳統車企;四是中國的傳統車自主品牌。
從特斯拉看全球車企智能化最高水平
造車新勢力市值實現超越,電動化+智能化加碼汽車產業未來。從主流車企的市值對標來看,特斯拉的最新數據超過4500億美元,遠超傳統車企豐田(以前最大在2000億美元左右)。除了特斯拉,中國的幾個造車新勢力,也比肩一線車企的市值。蔚來市值超過寶馬,接近戴姆勒。
特斯拉是如何做的呢?首先特斯拉的定位重塑了整個商業模式,樹立了電動車領域第一品牌。特斯拉從豪華車領域開始主打品牌,然後逐步下沉到中高端市場,整個市場空間也是逐步從50萬輛擴展到800萬輛,這樣的定位使得它能夠有效地樹立品牌,同時又能夠逐步把規模和體量做起來。它對標科技類企業,10年資本開支120億美元,改變傳統車企商業模式,打造電動車企巨頭+科技巨頭,真正重構了汽車行業。
特斯拉是怎麼做的呢?第一,從硬體角度,在「三電」技術上做了很全的布局或者自研。從圓柱電池,到BMS電池管理系統,是它有特色的核心競爭力,另外特斯拉的電機、電控都是自研,把控了最核心的技術。
第二是特斯拉的智能駕駛。特斯拉率先推出Autopilot(輔助駕駛系統),L5級完全自動駕駛即將實現。一開始它就用類智能手機的方式定義汽車。所以它的智能駕駛不斷升級,從架構上採用開放的體系,同時不斷地完善功能,現在iX3(參數|圖片)有比較大的看點,明年或者到後年iNext也可能會是爆款車型。寶馬的電動車平台上不是全新平台,而是兼容的平台。
戴姆勒的目標也比較宏大,2030年電動汽車要佔銷量的一半,也投入了上百億歐元。戴姆勒EQA、EQB、EQS的平台也是全球布局。戴姆勒推出新車型的速率比大眾略慢一點,預計2022年推出車型會非常多,電動車銷量的上升也值得期待。另外,戴姆勒到2025年計劃達到17~18%的滲透率,也是比較可觀的。
豐田從2017年開始全面擁抱電動化。推的進度比大眾慢半年到一年,明年開始有純電平台e-TNGA的車型推出。豐田去年也多次頒布了電動化的戰略,將要計劃推的車型也非常多,覆蓋了中大型SUV以及中小型轎車。在中國市場先推C-HR的純電版本,這是已經上市的車型,還有奕澤的純電版本,已經開始在一汽豐田、廣汽豐田銷售。
基本上全球前十大車企,從2020年、2021年、2022年都是真正平台化的電動車型開始逐步上市的年份,這三年對這個行業是一個滲透之年。奧迪、保時捷、雷諾日產、現代起亞等車企也都開始打造自己的純電動平台。
國內自主品牌的電動化&智能化戰略
國內主流車企在電動車上都有自己的規劃, 2025年都希望自己的電動車佔比在20—25%之間。在智能化的規劃方面,從2020年開始有實質性的動作,設置了智能化部門或者成立了智能化的汽車研究中心。傳統車企裡面最具備代表性的是比亞迪,發展到現在形成了非常全面的車型體系,從純電到插電,從SUV到小轎車,從高價格到中高價格的定位都有。過去幾年唐、秦、宋、秦pro,每年都有新的車型升級和改版,新推的「漢」,有一定質的飛躍。比亞迪在傳統領域是比較中低端的品牌,但是電動車領域逐步往中高端方向拓展,請了全球最知名的設計師做外形設計,動力性能方面也具有領先優勢,同時自己也具備電池技術。比亞迪在智能化的布局方面,與華為簽署了全面的戰略合作協議,也是全面引入外部的力量,做一個綜合的提升。
長城電動化相對沒那麼快,但是決心也非常強,在智能化方面節奏跟得比較緊,主要體現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吉利在這兩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國內的車企目前階段都還是自研一部分,同時藉助較多的外力,以此來實現有吸引力的功能。每家車企都有特色的地方,也有自己比較細分的市場,同時他們的共性都是以全新的理念打造電動車。
軟體定義汽車,重塑產業鏈
曾朵紅表示,電動化是核心,未來五年國內新能源車的復合增速預測是35%~40%。車企有非常多的機會顛覆整個格局,此外配套的核心零部件——電池、電機、電控等零部件也有一些機會。從智能駕駛的角度,商業模式也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電動車只是變化的起點,電動化之後會逐步進入智能化階段,整個盈利模式從賣車向賣軟體轉變,有了軟體以後會產生更多的增值服務,這也會帶來一系列機會。車企會重新掌握產業鏈的主動權,在整個產業鏈的整合和創新上會有更多的話語權。
此外,不論是硬體、晶元,還是軟體的演算法和體系,也會有一些新的機會。部分實力強的車企自己做,也會有第三方廠商提供智能化的解決方案,例如華為在智能化領域會有非常大的作為。
電動化和智能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電動化已經轟轟烈烈開始,智能化也在孕育之中,所以未來整個產業鏈會有非常好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