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炒重組股票
如果重組來是確定的,並且從漲幅上自還沒有體現出來,則可以潛伏進去。
股市有句話說:「選勢不如選股。」一般而言,好的股票不只是要在漲勢中保持著上漲的勢頭,更重要的是要在跌勢中具有抗跌性,能夠逆勢上升。我國目前有兩千多隻股票,而且還不斷有新股上市。面對這么多的股票,怎樣才能選到最值得我們投資的股票呢?根據我國股市的實際情況,選股時可主要考慮這幾條標准:
一、業績優良的股票;
二、成長性好,業績遞增或從谷底中回升的股票;
三、行業的潛在龍頭、題材獨特或國家重點扶持的股票;
四、公司規模小,每股公積金較高,具有擴盤能力的股票;
五、價位與其內在價值相比或通過橫向比較,有潛在的升值空間;
六、適當考慮股票的技術走勢,均線含苞待放形態的股票形成主升的概率最大。
選好了股票之後你還得認真地分析買賣點,考慮控制風險的相關措施,再想些資金管理的策略,這樣你做起股票來就不會被捲入被套的狂潮了。
2. 炒作重組股的技巧有哪些
炒作重組股的技巧要和資產重組的模式結合起來,總結起來有這么幾種:
一、地方政府重組模式。該種模式的重組目的是使地方企業保持融資能力、均衡整合地方企業資產,在一般情況下,這種重組容易出現在第二季度,二級市場上的股價表現一般,短線波動概率較大。
二、保配重組模式。公司大股東為了使上市公司保住配股權或者不被ST、PT而進行的內部資產置換,這種情況容易出現在每年的最後一個季度,特別是12月份。這類個股的股價波動容易出現逆勢獨立波段,部分個股可能會因置換資產較好而出現中線黑馬機會。
三、借殼上市重組模式。由一家新的實力企業購買上市公司法人股權並成為第一大股東,或是實現資產的徹底置換。為了使得借殼上市的成本較低,在一般情況下,這類上市公司的股價容易出現階段上台階性的飆升。這種重組容易出現在每年的年中,股價上漲較大但一般不送股,且易增發新股。
四、炒作方式重組模式。這種重組模式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股價炒作具有題材性。具體方式有兩種:一是合作式或者局部性重組,股價容易出現短線急漲行情;第二種是成為大股東模式的長線炒作重組,這種重組過程往往具有時間與步驟的階段性,以利於炒作者節省資金,股價往往會出現上升通道走勢。
在眾多重組股中我們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種類型:
一、經營上陷入困境的公司最容易成為重組的對象。一般來說,公司業績出現虧損、被特殊處理等等,最易被買家相中。
二、股權轉讓是重組的前奏。新股東通過受讓股權坐上第一把交椅,意味著「重組」拉開了序幕。投資者應該關注新東家的背景、實力、所屬的行業以及受讓的股權所投入的成本。若新股東從事高新技術產業,則意味著日後有源源不斷的題材,受讓股權的成本越高,說明新東家志在必得,升幅自然可看高一線。
三、第一波行情宜舍棄。第一波行情屬於重組行情的「預演」,此時往往是知道內幕的人哄搶籌碼將股價抬高所致,隨後必然會出現一次急跌洗盤的過程。
四、第一波行情沖高之後急跌並伴隨著基本面的利空消息,急跌之後才是參與的時機。實際上,這是最後的利空消息,公司往往會將各種潛虧全部計提,為日後的舊貌換新顏打好基礎,股價因而出現最後一跌,成為參與的最佳時機。
這些可在平時的操作中慢慢去領悟,炒股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定的經驗和技術,這樣才能作出准確的判斷,新手如果覺得自己技術還是不能達到穩定盈利的不防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跟著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這樣要靠譜得多,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3. 重組失敗,融資融券,大股東被套牢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我知道的只有一家:
一是金石東方,2017年8月的大股東融資的增發價是23.07元 ,後來有過10轉8和1.1元的分內配,除權後增發價相應降低為12.71元,容最新價僅為9.05元,尚有20%多的上升空間。
4. 炒殼重組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上市公司抄本身就是一種資源襲,在監管制度缺乏和退市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是一種稀缺資源!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是有本質區別的, 再好的公司沒有上市,你把自己的股票打折賣給別人,別人可能不會要! 但是上市公司就不同了,跟本不需要去到處求人融資,需要現金的時候,打開股票交易軟體,輸入數量,敲一下回車鍵錢就來了! 中國有家上市公司只有不到十名員工了,但是公司股票市值卻又將近20億!
所以說上市公司的殼本身就是一種珍貴的資源,很多沒有上市的公司或者是資金雄厚的自然人往往會選擇借殼上市,把資產注入那個上市公司。,在一段時間里造成了上市公司業績飛漲,再加上一些媒體和股評師推波助瀾,吸引了很多不明就裡的投資者!造成股價飛漲。
不過根據歷史經驗來看,炒殼重組的風險是很大的,散戶往往一不小心是接到最後一棒!
5. 獐子島黑天鵝事件是不是重重地打了炒小炒差炒重組者一耳光
贊成!前有銀廣夏、藍田股份,今有獐子島,都是騙局。
以下摘抄自網上。
疑點一:為何突然才發現異常?
由於黃海冷水團具有不可預測的復雜特性,因此公司方面表示面對這樣的天災幾乎無能無力。但是令人生疑的是,扇貝大規模死亡為何突然在收獲前發現,公司方面為何沒有日常的扇貝檢測措施。獐子島方面回答依舊歸結於管理技術不足。然而資深水產養殖技術員韓供文表示海水養殖監測扇貝並非難事,成熟的做法是,潛水員較為頻繁的下水監測扇貝生長狀況。
且韓供文表示,扇貝最容易死亡的時期是在其生長的前兩年。而非已處於收獲期的第三年。
疑點二:冷水團異常程度幾十年不遇?
獐子島董秘孫福君表示今年遭遇的冷水團異常二十年不遇。且全縣養殖海域都遭到嚴重損失。目前正在爭取政府方面的財政支持。
一位不願具名長海縣大長山干貝加工廠員工表示,並沒有感受到今年縣里扇貝受到多嚴重的損失。另一位常年在長海縣收購海產品的批發商表示,確實有損失,所以扇貝漲價了。但是並沒有外面傳的那麼誇張。貨源還是比較穩定的。
走訪了多名水產養殖學院教授,均表示冷水團殺傷力並沒有大到能將百萬畝扇貝全部殺死。但以上教授均表示沒有具體數據不方便做直接判斷,只能以正常經驗來斷定。同時亦有業界人士表示「獐子島的理由不能信服」。巧合的是,獐子島方面表示,此次冷水團異常僅僅對2011年投苗的即將處於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產生損失。2012年之後的投苗沒收到影響。對此,技術中心總監梁峻介紹稱,遭遇冷水團,越小的個體耐受性越強,監測發現最近播種的受影響很小。
定增擴張一錢兩用,8億定增只投入少產出
2009年12月,獐子島推出定增方案,募集不超過8億元用於新增年滾動25萬畝蝦夷扇貝底播增殖等項目。且公司對於募投項目啟動極為迫切,在增發尚未實施之前就事先墊資開展項目,2011年定增資金到位後,直接定額償還給公司。
期間,公司數次發布公告稱,將部分閑置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資深會計從業人員王小魚稱,流動資金使用上較為自由,是允許用以除購買固定資產外的大部分用途,而定增募投資金只能用於專項。
值得一提的是,在定增資金完成使用的幾年,正好是公司大規模擴大投苗的2010年與2011年。然而正如上文所述,出於畝產下降與冷水團異常等原因,公司在這兩個年度的擴大產能最後並未收到果實。
大股東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除了上市公司獐子島之外,還積極投入房地產行業。2010年11月15日,獐子島與大股東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書》,擬以現金方式,將公司持有的大連獐子島耕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投資發展中心,股權轉讓價格為1.2億元。然而當時該地產公司總資產達到3.7億元。
令人玩味的是,所有事情似乎都與2010年、2011年整個年度緊密聯系著。像一個緊密的圓圈。
從2008年開始,大股東就一直質押其所持獐子島股權以獲得貸款,一旦質押到期,幾乎立刻繼續新一輪質押貸款。同時獐子島又於2014年6月推出定增計劃:擬募集不超過13.7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大股東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與上市公司獐子島似乎很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