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宏盟的集團簡史
1986年源 DDB Needham與BBDO合並
1986年 宏盟集團成立
1993年 收購TBWA
1996年 收購Ketchum Communications
1996年 Ketchum和香港的Newscan合資成立Ketchum Newscan
1999年 buys Sheppard Associates
2001年 buys Grizzard Communications for US$91m
2001年 Matthew Freud leads £10m buyout of Freud Communications
2001年 收購The Washington Group
2002年 在芝加哥建立Element 79 Partners
2013年 宏盟集團與法國陽獅集團合並,超越英國WPP成為全球最大的廣告集團。
⑵ 陽獅集團的介紹
陽獅集團(Publicis Groupe),法國最大的廣告與傳播集團,創建於1926年,總部位於法國巴黎專。創始人是屬:Marcel Bleustein-Blanchet(1906-1996)。2014年11月,陽獅集團同意以37億美元收購美國專精於數字廣告的咨詢和技術服務公司Sapient,以拓展美國市場。
⑶ 陽獅集團的發展歷程
陽獅廣告在20世紀的80年代開始國際化和集團化運營,從單一的廣告代理公司向多種市場營銷服務和傳播業發展,同時積極開拓法國以外的市場。到1987年,已經躋身世界前20位的傳播業集團。1988年,陽獅集團與FCB結成聯盟關系,共同開拓國際廣告市場。 1996年,陽獅集團結束了與FCB的合作,獨立在國際廣告市場擴張網路,到1999年。陽獅集團在76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業務,成為世界排名前10位的傳播業集團。
陽獅擁有三個全球運作的代理商(Publicis,Saatchi & Saatchi和Leo Burnett)、兩大媒體公司(實力媒體與星傳媒體)。
進入21世紀,陽獅集團以並購國際大型廣告公司和傳播集團而聞名。 2001年收購薩奇廣告(Saatchi & Saatchi); 2002年收購BCOM3集團(由李奧貝納(Leo Burnett)、達美高(D'Arcy)和日本電通(Dentsu)成立的傳播集團); 2003年完全收購實力傳播集團(Zenith Optimedia); 2006年在中國整合實力傳播(Zenith Optimedia)、星傳媒體(Starcom MediaVest)的媒介業務成立博睿傳播(China Media Exchange),成為中國第一大廣告媒介采購集團。
陽獅集團已經成為世界排名第四的跨國傳播服務集團(Adage2006年報道),Jack Klues在2010年就任CEO
⑷ 陽獅集團與宏盟集團為什麼沒能成功合並
集團並購背後復都是資本運作。直接追求制的就是財務報表好看,股東分紅高。陽獅和宏盟合並,短期內的財務表現不會差。單從資本運作的角度來看,這次合並真的是一步值得鼓掌的棋,大膽、霸氣。老二老三聯手,把老大擠下去,三足鼎立變成兩家對峙,這種戲碼在政治軍事上常見得很,「對付敵人的最好方法,是把敵人變成朋友」;外資廣告體系的集中度越來越高,令人心驚。這次合並也體現了這個趨勢。整個廣告傳播業,正處於大規模擴張前的資源整合時期。集中度越高,由於規模效應,利潤越高。同時,行業准入門檻變高。同時,巨頭們的話語權、定價權,對廣告市場的控制能力,與日俱增。本土的廣告公司,在外資廣告體系的專業化、規模化優勢之下,本來就活得很艱難。跨國企業不會選本土廣告公司;國內的廣告主,財大氣粗之後,還是會換成名氣大的國際4A。
⑸ 全球四大廣告集團是哪四個
奧美,電通,李奧貝納,不知道答的對不
⑹ 陽獅公司怎麼樣
vc傳媒 世界十大廣告之一 我們有備案 有相關報道 有最完美的獎金分配製度 有巨資打造最給力的系統 7月15開盤 有待你的考察
⑺ 奧美世紀和李奧貝納和奧美,請問這幾家公司有做什麼關聯。
奧美廣告屬於世界五大廣告集團之一WWP(WWP有60多個子公司,包括:智威湯遜、專奧美廣告、精信集團、傳屬立、揚羅必凱廣告、揚雅......)而奧美世紀又是奧美廣告的屬下公司。
李奧貝納屬於世界五大廣告集團之一陽獅集團(旗下有陽獅、盛世長城、李奧貝納、Arc......)
世界五大廣告集團:Omnicom(宏盟)集團、WWP集團、Interpublic集團、陽獅集團、其他廣告集團
⑻ 全球六大傳媒集團是哪些
NO.1 Omnicom集團(紐約),中文名:宏盟集團
NO.2 WPP集團(倫敦),簡稱:版WPP
NO.3 Interpublic集團(紐約)權,簡稱:IPG
NO.4 Publicis Groupe(巴黎),中文名:陽獅集團
NO.5 Dentsu電通(東京),中文名:電通
NO.6 Havas(法國)
⑼ 宏盟的集團擴張
宏盟擁有三個全球運作的廣告公司——BBDO、DDB、TBWA以及由業務多樣的代理商組成的多元代理服務系統DAS(Diversified Agencies Services)。它的發展起源於BBDO與DDB。
BBDO與DDB的合並
1891年,George Batten在紐約成立Batten傳播公司。1919年,Bruce Barton與 Roy Durstine在紐約成立Barton &Durstine。1920年,Barton, Durstine與Alex Osborn合並;1928年, Batten傳播公司與Barton, Durstine Osborn合並成立Batten,Barton,Durstine & Osborn(簡稱BBDO,中文名為天高,大陸地區與中廣聯成立的合資公司叫天聯)。
1949年,名列《廣告時代》「20世紀最有影響的廣告人」第一位的藝術廣告派代表——Bill Bernbach(伯恩巴克)和Ned Doyle離開Grey,與Mac Dane共同創建了Doyle Dane Bernbach (DDB)。1982年伯恩巴克去世後,DDB的繼任者開始把目光從藝術轉移到了資本運作上。1986年,DDB與Needham, Harper & Steers合並成DDB Needham。1986年,DDB Needham與BBDO合並,建立了宏盟集團。
收購虛擬廣告公司
1968年,Jay Chiat和Guy Day建立了Chiat/Day廣告公司。Chiat/Day一直崇尚放盪不羈的創意,它因此贏得了許多客戶,也失去了許多客戶。1994年,試圖降低運營成本、提供工作效率的Chiat/Day又出驚人之舉,把原來的辦公室改成倉庫,讓員工拎著筆記本、手機回家,實行虛擬辦公!但事與願違,虛擬辦公導致了工作效率更低、大批員工離職。1995年,Chiat/Day被宏盟收購,並與宏盟 1993年時收購的TBWA合並,組成了TBWA/Chiat/Day(李岱艾)。
2013年4月28日,與法國陽獅集團合並,超越英國WPP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廣告公司。
歐洲中部時間7月28日14點,陽獅集團與宏盟集團於巴黎聯合宣布,正式合並組建Publicis Omnicom集團(Publicis Omnicom Group)。作為世界上第二大和第三大的傳播集團,宏盟集團與陽獅集團的合並也將成為傳播行業歷史上最大的並購案。2012年兩家公司的合並銷售額達到227億美元,遠遠超過了目前第一大傳播集團WPP的159億美元銷售額。同時,此次合並交易的市值也將達到351億美元。分析人士指出,新成立的公司將控制美國電視網廣告支出的40%以上。合並後,公司將在紐約交易所和巴黎交易所同時上市。宏盟集團首席執行官約翰·雷恩(John Wren)和陽獅集團首席執行官莫里斯·利維(Maurice Levy)將擔任新公司的聯席首席執行官。在合並動機方面,有消息指出,莫里斯·利維希望得到一些宏盟集團的全球創意網路,而宏盟集團則想在新興市場藉助陽獅集團在媒介與數字方面的優勢,特別是中國。目前,總部設在紐約宏盟集團旗下所屬公司包括BBDO、TBWA、DDB、Organic、Proximity、Tribal等;總部設在巴黎的陽獅集團旗下所屬公司包括李奧貝納(Leo Burnett)、陽獅(Publicis)、盛世長城(Saatchi & Saatchi)、BBH、星傳媒體(Starcom)、實力傳播(ZenithOptimedia)、Rosetta、Rokkan、Razorfish等。合並之後這些公司將共同歸屬於Publicis Omnicom集團,為客戶提供橫跨傳播、廣告、營銷及數字領域的服務。合並之後的客戶關系或許將是新集團需要妥善處理的重要事務。比如可口可樂是李奧貝納的客戶,而前者的死敵百事可樂則由TBWAChiatDay進行代理。這樣的情況還包括:尼桑、大眾、賓士是宏盟集團的客戶,通用與豐田是陽獅集團的客戶;還有AT&T(宏盟集團)與Verizon(陽獅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