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復星國際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1992年:開始抄業務運營;
1994年:8月開始開展房地產開發業務,12月通過復星醫葯開始開展醫葯業務 (當時公司名為復星實業) ;
1998年:7月復星醫葯成為上交所上市公司,8月復地成立(當時公司名為上海復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2000年:8月復星醫葯完成2250萬股的A股配股,10月投資友誼復星;
2002年:8月投資建龍集團,11月成為豫園商城單一最大股東;
2003年:1月復星及建龍集團投資寧波鋼鐵,同月投資國葯控股,3月成立南鋼聯,5月德邦證券成立,10月復星醫葯發行9.5億元人民幣可轉債;
2004年:2月復地成為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4月投資招金礦業;
2005年:1月南鋼股份完成1.2億股A股增發,3月復地完成1.466億股H股配售; 2006年:啟用新品牌和品牌標識語——匯聚成長力量,4月復地完成 1.759億股H股配售,12月招金礦業成為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
2007年:投資華夏礦業,7月16日復星國際H股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2. 南鋼股份為什麼要接受復星集團的收購,而股東為什麼不願意被收購
復興集團抄作為一家襲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南鋼集團和南鋼股份接受它的收購,一是因為南鋼集團當時的效益好在很大一部分上源於當時的鋼鐵價格的上漲以及南鋼股份將募集資金用於還貸而降低了財務費用,當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南鋼集團並沒有規模優勢,一旦鋼材價格回落,勢必對公司業績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南鋼集團決定通過實施寬中厚板項目,盡快提高自身的規模和競爭力,為此便決定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募集資金,而合資組建項目公司便成為了股權籌資的第一選擇;二是強強聯合的表現,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股東不願意接受收購要約,一是復星集團提出的收購價格過低,低於當時的二級市場價格以及市場對南鋼集團股價的未來預期;二是南鋼集團的股權分裂。在我國,股權分裂的情況客觀現實存在,這就要求要約收購必須分別實行定價,而流通股的價格必須高於非流通股,這就使得當時的要約收購變得相當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