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有幾家核電建設集團
中國電力投資公司
中國華能電力投資公司
中國大唐國際
中國核工業公司
中國中回國廣東核電公司
這5家號答稱是中國核電投資5大巨頭,但是從實力看中廣核集團第一,中電投第二,中核建是後起之秀,大唐和華能尚未有太大動靜,只是和中廣核合作開展.
❷ 核電站的建設歷史
第一代核電站
20世紀50年至年代初,蘇聯、美國等建造了第一批單機容量在300MWe左右的核電站,如美國的希平港核電站和英第安角1號核電站,法國的舒茲(Chooz)核電站,德國的奧珀利海母(Obrigheim)核電站,日本的美浜1號核電站等。第一代核電廠屬於原型堆核電廠,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試驗示範形式來驗證其核電在工程實施上的可行性。
第二代核電站
20世紀70年代,因石油漲價引發的能源危機促進了核電發展,世界上已經商業運行的400多台機組大部分在這段時期建成,稱為第二代核電機組。第二代核電廠主要是實現商業化、標准化、系列化、批量化,以提高經濟性。自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世界上建造了大批單機容量在600-1400MWe的標准化和系列化核電站,以美國西屋公司為代表的Model 212(600MWe,兩環路壓水堆,堆芯有121合組件,採用12英尺燃料組件)、Model 312(1000MWe,3環路壓水堆,堆芯有157盒組件,採用12英尺燃料組件,),Model 314 (1040MWe,3環路壓水堆,堆芯有157盒組件,採用14英尺燃料組件),Model 412(1200MWe,4環路壓水堆,堆芯有193盒組件,採用12英尺燃料組件,)、Model 414(1300MWe,4環路壓水堆,堆芯有193盒組件,採用14英尺燃料組件)、System80(1050MWe,2環路壓水堆)以及一大批沸水堆(BWR)均可劃入第二代核電站范疇。法國的CPY,P4,P4′也屬於Model 312,Model 414一類標准核電站。日本、韓國也建造了一批Model 412、BWR、System80等標准核電站。
第二代核電站是世界正在運行的439座核電站(2007年9月統計數)主力機組,總裝機容量為3.72億千瓦。還共有34台在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0.278億千瓦。在三里島核電站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之後,各國對正在運行的核電站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進,在安全性和經濟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從事核電的專家們對第二代核電站進行了反思,當時認為發生堆芯熔化和放射性物質大量往環境釋放這類嚴重事故的可能性很小,不必把預防和緩解嚴重事故的設施作為設計上必須的要求,因此,第二代核電站應對嚴重事故的措施比較薄弱。
第三代核電站
對於第三代核電站類型有各種不同看法。
美國核電用戶要求文件(URD)和歐洲核電用戶要求文件(EUR)提出了第三代核電站的安全和設計技術要求,它包括了改革型的能動(安全系統)核電站和先進型的非能動(安全系統)核電站,並完成了全部工程論證和試驗工作以及核電站的初步設計,它們將成為第三代核電站的主力堆型。
中國自主創新的第三代核電項目正在浙江三門和山東海陽進行建設,和正在運行發電的第二代核電機組相比,預防和緩解堆芯熔化成為設計上的必須要求,而這一點也正是作為第二代核電站的福島核電站事故中暴露出來的弱點。據悉,中國第三代核電站將裝備有蓄水池,這樣的「大水箱」在緊急情況下能釋放出大量的水,從而達到降溫等應急需求。
通過總結經驗教訓,美國、歐洲和國際原子能機構都出台了新規定,把預防和緩解嚴重事故作為設計上的必須要求,滿足以上要求的核電站稱為第三代核電站。
世界上技術比較成熟、可以據以建造第三代核電機組的設計,主要有美國的AP1000(壓水堆)和ABWR(沸水堆),以及歐洲的EPR(壓水堆)等型號,它們發生嚴重事故的概率均比第二代核電機組小100倍以上。美國、法國等國家已公開宣布,今後不再建造第二代核電機組,只建設第三代核電機組。而中國有13台第二代核電機組正在運行發電,未來重點放在建設第三代核電機組上,並開發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品牌的第三代先進核電機組。為此,國務院決定以浙江三門和山東海陽兩個核電項目作為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依託工程,建設4套第三代AP1000壓水堆核電機組。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已將「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列為重大專項(CAP1400)。
第四代核能系統
第四代核能系統概念(有別於核電技術或先進反應堆),最先由美國能源部的核能、科學與技術辦公室提出,始見於1999年6月美國核學會夏季年會,同年11月的該學會冬季年會上,發展第四代核能系統的設想得到進一步明確; 2000年1月,美國能源部發起並約請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法國、日本、韓國、南非和英國等9個國家的政府代表開會,討論開發新一代核能技術的國際合作問題,取得了廣泛共識,並發表了「九國聯合聲明」。隨後,由美國、法國、日本、英國等核電發達國家組建了「第四代核能系統國際論壇(GIF)」,擬於2-3年內定出相關目標和計劃;這項計劃總的目標是在2030年左右,向市場推出能夠解決核能經濟性、安全性、廢物處理和防止核擴散問題的第四代核能系統(Gen-IV)。
第四代核能系統將滿足安全、經濟、可持續發展、極少的廢物生成、燃料增殖的風險低、防止核擴散等基本要求。
世界各國都在不同程度上開展第四代核電能系統的基礎技術和學課的研發工作。
第四代核電能系統包括三種快中子反應堆系統和三種熱中子反應堆系統:
❸ 中國已有的核電站和正在建設的核電站有哪些
浙江省
秦山核電站一期核電站
秦山核電站位於杭州灣畔,一期工程是中國第一座依靠自己的力量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1985年3月澆灌第一罐核島底板混凝土,1991年12月首次並網發電,1994年4月設入商業運行,1995年7月通過國家驗收。
秦山核電站二期核電站
是建設我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運營的首座2× 60萬千瓦商用壓水堆核電站,於1996年6月2日開工,經過近6年的建設,第一台機組於2002年4月15日比計劃提前47天投入商業運行。
秦山核電站三期(重水堆)核電站
採用加拿大成熟的坎杜6重水堆核電技術,建造兩台7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1號機組於2002年11月19日首次並網發電,並於2002年12月31日投入商業運行。2號機組於2003年6月12日首次並網發電,並於2003年7月24日投入商業運行。
三門核電站
位於浙江南部,2004年7月一期工程建設獲得國務院批准。這是繼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之後,獲准在浙江省境內建設的第二座核電站。三門核電站總佔地面積740萬立方米,可分別安裝6台100萬千瓦核電機組。全面建成後,裝機總容量將達到1200萬千瓦以上,超過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一期工程總投資250億元,將首先建設兩台目前國內最先進的100萬千瓦級壓水堆技術機組。三門核電站最快將在2010年前後發揮作用。
廣東省
大亞灣核電站
1987年8月7日工程正式開工,1994年2月1日和5月6日兩台單機容量為984MWe壓水堆反應堆機組先後投入商業營運。
嶺澳核電站
一期工程於1997年5月開工建設。它位於廣東大亞灣西海岸大鵬半島東南側。嶺澳核電站是「九五」期間我國開工建設的基本建設項目中最大的能源項目之一。嶺澳核電站(一期)擁有兩台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2003年1月全面建成投入商業運行,2004年7月16日通過國家竣工驗收。目前正展開二期工程建設。
陽江核電站
陽江核電有限公司是中國廣東核電集團的成員單位,於2005年2月23日正式注冊成立,位於廣東省陽江市東平鎮,是國家十五計劃的重要能源項目之一,規劃建設六台百萬千瓦級或更大容量的核電機組。按照國家核電發展規劃,陽江核電站將採用國際最先進的第三代核電技術,並作為我國核電自主化依託項目進行建設。
台山核電站
台山核電站位於廣東省台山市赤溪鎮,是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在廣東省內開工建設的第四座核電站。一期工程建設兩台EPR三代核電機組,單機容量為175萬千瓦,是目前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2008年8月26日,一期工程核島負挖正式開始,標志著我國首座採用EPR三代核電技術的核電站進入主體工程開工前的准備階段。
福建省
寧德核電站 2008年2月8日開工建設。
寧德核電站由中廣核集團控股建設和運行,一次建設4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是目前我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自主化、國產化程度最高的核電站,設備國產化比率將超過80%。
福清核電站 2008年11月21日開工建設。
福建福清核電項目已列入國家中長期規劃,將連續建設6台機組,總投資近千億元。首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將於2013 年建成投產。工程採用二代改進型成熟技術,綜合國產化率達到75%。
山東省
海陽核電站
海陽核電項目確定為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依託項目,採用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核電技術,一期工程將建設兩台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規劃容量為六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並留有擴建條件,分三期實施;一期工程擬於二O一O年開始發電。海陽核電站全部建成之後,將成為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核能發電項目。
華能石島灣核電廠
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廠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0 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是在由清華大學自主設計、建造和運營的1 萬千瓦高溫氣冷實驗堆的技術基礎上建設的。一期工程規劃建設一台20 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機組,計劃於2009 年9 月開工建設,2013 年11 月投產發電。
江蘇省
田灣核電站
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田灣,廠區按4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規劃,並留有再建2至4台的餘地。一期建設2台單機容量106萬千瓦的俄羅斯AES-91型壓水堆核電機組,設計壽命40年,年平均負荷因子不低於80%,年發電量為140億千瓦時。工程於1999年10月20日正式開工,單台機組的建設工期為62個月,分別於2004年和2005年建成投產。
遼寧省
紅沿河核電廠
2007 年8 月18 日,第二座採用自主品牌核電技術CPR1000 的核電站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正式開工建設。其中,一期工程計劃投資260億元,規劃建設2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一期工程竣工投產後,年發電量可滿足兩個中等城市一年的用電需求。工程建設工期為6年。
湖南省
桃花江核電站
湖南桃花江核電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5月21日,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華潤電力工程服務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湖南湘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控股。項目於2006年5月開始啟動,於2008年2月1日正式獲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批復。
廣西省
防城港核電站
防城港核電廠一期工程位於防城港市港口區光坡鎮東面約8km處的光嶺至山雞啼一帶,廠址東臨欽州灣,西為老虎港,地處欽州灣盆地西北邊緣。項目規劃建設六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一次規劃,分期建設,一期工程建設兩台百萬千瓦級機組,採用二代改進型(CPR1000)技術路線,總投資約690億元人民幣。由中廣核集團公司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廣西投資集團公司共同投資,其中中廣核佔61%,廣西投資集團公司佔39%。中廣核集團為主負責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目前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在南寧已經成立。
❹ 截止目前為止中國的在建的核電站機組數目,其中中核集團佔有多少
正在建設中的核電站:
廣東嶺澳二期核電站,額定功率 100 萬千瓦 ,機組數量 2台 ;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一期,額定功率 100 萬千瓦 ,機組數量 2台 ;
福建寧德核電站一期,額定功率 100 萬千瓦 ,機組數量 規劃6台機組,一期4台 ;
福建福清核電站,額定功率 100 萬千瓦 ,機組數量 規劃6台,一期在建2台 ;
廣東陽江核電站,額定功率 100 萬千瓦 ,機組數量 規劃8台,一期6台 ;
浙江秦山核電站擴建方家山核電站,額定功率 110 萬千瓦 ,機組數量 2台;
北京中國實驗快堆(這個是清華大學的實驗性快堆)額定功率 25 萬千瓦 ,機組數量 1台;
浙江三門核電站,額定功率 125 萬千瓦 ,機組數量 規劃6台,一期2台台;
廣東台山核電站一期,額定功率 175 萬千瓦 ,機組數量 規劃6台,在建2台 ;
山東海陽核電站,額定功率 125 萬千瓦 ,機組數量 規劃6台,一期在建2台 ;
山東石島灣核電站,額定功率 20 萬千瓦 ,機組數量 一期1台高溫氣冷堆,規劃6台壓水堆台
海南昌江核電站一期,額定功率 65 萬千瓦 ,機組數量 規劃4台,一期2台 。
綜上,中國大陸在建的核電站機組數目應該是28—56台(台灣地區暫時不算在內)。
樓主所問 中核集團佔多少是很含糊的提問。
核電站一般都是幾個公司合建。
雖然麻煩我還是說一下吧(有中核公司參股的我都列出):
福建福清核電站:主要股東 中核集團公司、華電福建發電有限公司
浙江三門核電站:主要股東 中核核電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浙江秦山核電站擴建方家山核電站:主要股東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海南昌江核電站一期:主要股東 中核集團公司、華能核電有限公司 。
回答完畢,請檢驗。
❺ 中國核電站有幾個 在哪裡
建成投產的核電站有11個,正在建設中的核電站有11個,截止年擬建的核電站有4個。
中國建成投產的核電站:
秦山核電站(中核 6台機組) 廣東大亞灣核電站(中廣核 2台機組)
嶺澳核電站(中廣核 4台機組) 田灣核電站一期(中核 3台機組)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中廣核,國投4台機組) 寧德核電站(中廣核 1、2、3號機組)
陽江核電站(中廣核 1、2、3、4號機組) 福清核電站(中核 6台機組)
方家山核電站(中核 2台機組) 海南昌江核電站(中核2台機組)
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中廣核 6台機組)
正在建設中的核電站:
陽江核電站一期(中廣核 5、6號2台機組) 三門核電站(中核1.2號台機組)
台山核電站一期(中廣核2台機組) 海陽核電站(國電投 2台機組)
田灣核電站二期(中核4.5.6號機組) 石島灣核電站(華能集團)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中廣核5.6號機組) 福清核電站(中核 5.6號機組)
防城港核電站一期 (中廣核 3.4號機組) 陸豐核電站(中廣核6台機組)
彭澤核電站(中電投4台機組)
截止2018年擬建的核電站:
以下數據不全:
廣東惠州核電站(中廣核) 湖北咸寧核電站 (中廣核)
湖南桃花江核電站 (中核) 遼寧徐大堡核電站 (中核)
2017年全年全國累計發電量為62758.20億千瓦時,商運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2474.69億千瓦時,約佔全國累計發電量的3.94%。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國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共37台,裝機容量達到35807.16MWe(額定裝機容量)。截止2018年初我國共有核電機組56台,其中38台正在運行,18台正在建設中。
❻ 核電地發展歷史
自1951年12月美國實驗增殖堆1號(EBR-1)首次利用核能發電以來,世界核電至今已有50多年的發展歷史。截止到2005年年底,全世界核電運行機組共有440多台,其發電量約佔世界發電總量的16%。
在發達國家,核電已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核電已成為一 種成熟的能源。中國的核工業已也已有40多年發展歷史,建立了從地質勘察、采礦到元件加工、後處理等相當完整 的核燃料循環體系,已建成多種類型的核反應堆並有多年 的安全管理和運行經驗,擁有一支專業齊全、技術過硬的隊伍。核電站的建設和運行是一項復雜的技術。中國目前已經能夠設計、建造和運行自己的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就是由中國自己研究設計建造的。
2007年,中國核電總發電量628.62億千瓦時,上網電量為592.63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14.61%和14.39%。田灣核電站2台106萬千瓦的機組分別於2007年5月和8月投入商運,中國核電運行機組達到11台,運行總裝機容量達907.8萬千瓦。
截至2007年底,中國電力裝機容量達到7.13億千瓦,全國電力供需繼續保持總體平衡態勢。同時,隨著田灣核電站兩台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投產,目前全國核電裝機容量已達885萬千瓦。
2007年全國水電、火電裝機容量均保持超過10%的增長,分別達到1.45億千瓦和5.54億千瓦。而風電並網生產的裝機總容量則實現翻番,達到403萬千瓦。
中國對於核電的發展已經開始放寬政策,長期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強調要「有限」發展核電產業。而在2003年以來,中國出現了全面性能源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國內關於大力發展核電產業的呼聲日益強烈。高層關於發展核電的這一最新表態無疑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它確立了核電產業的戰略性地步,不但對解決中國長期性的能源緊張有積極意義,而且也是和平時期保持中國戰略威懾能力的理想途徑,可謂「一箭雙雕」。
從核電發展總趨勢來看,中國核電發展的技術路線和戰略路線早已明確並正在執行,當前發展壓水堆,中期發展快中子堆,遠期發展聚變堆。具體地說就是,近期發展熱中子反應堆核電站;為了充分利用鈾資源,採用鈾鈈循環的技術路線,中期發展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遠期發展聚變堆核電站,從而基本上「永遠」解決能源需求的矛盾。
國際核電企業以日系為中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富士財團的日立―美國通用、日本三井財團的東芝―美國西屋、日本三菱財團的三菱重工―法國阿海琺。日本在核電技術和市場的壟斷雛形已經出現,中國加快發展核能應用的能源戰略調整必然受制於日本。
編輯本段核電技術方案
縱觀核電發展歷史,核電站技術方案大致可以分四代,即:
第一代核電站
核電站的開發與建設開始於上世紀50年代。1954年,前蘇聯建成電功率為5兆瓦的實驗性核電站:1957年,美國建成電功率為9萬千瓦的shipping port 原型核電站,這些成就證明了利用核能發電的技術可行性。國際上把上述實驗性和原型核電機組稱為第一代核電機組。
第二代核電站
上世界60年代後期,在實驗性和原型核電機組基礎上,陸續建成電功率在30萬千瓦的壓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水冷堆等核電機組,它們在進一步證明核能發電技術可行性的同時,使核電的經濟性也得以證明。上世紀70年代,因石油漲價引發的能源危機促進了核電的大發展。目前世界上商業運行的四百多座核電機組絕大部分是在這段時期建成的,習慣上稱之為第二代核電機組。
第三代核電站
上世紀90年代,為了解決三里島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嚴重事故的負面影響,世界核電業界集中力量對嚴重事故的預防和緩解進行了研究和攻關,美國和歐洲先後出台了「先進輕水堆用戶要求」文件,即URD文件(utility requirements document)和「歐洲用戶對輕水堆核電站的要求」,即(EUR)文(European utility requirements document),進一步明確了預防與緩解嚴重事故、提高安全可靠性和改善人因工程等方面的要求。國際上通常把滿足URD文件或EUR文件的核電機組稱為第三代核電機組。對第三代核電機組要求能在2010年前進行商用建造。
第四代核電站
2000年1月,在美國能源部的倡議下,美國、英國、瑞士、南非、日本、法國、加拿大、巴西、韓國和阿根廷等十個有意發展核能的國家,聯合組成了「第四代國際核能論壇」(GIF),於2001年7月簽署了合約,約定共同合作研究開發第四代核能技術。根據設想,第四代核能方案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將更加優越,廢物量極少,無需廠外應急,並具備固有的防止核擴散的能力。高溫氣冷堆,熔鹽堆,鈉冷快堆就是具有第四代特點的反應堆。
第一代核電站為原型堆,其目的在於驗證核電設計技術和商業開發前景;第二代核電站為技術成熟的商業堆,目前在運的核電站絕大部分屬於第二代核電站;第三代核電站為符合URD或EUR要求的核電站,其安全性和經濟性均較第二代有所提高,屬於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第四代核電站強化了防止核擴散等方面的要求,目前處在原型堆技術研發階段。
中國核電分布
一、秦山核電站(中核)
秦山核電站地處浙江省海鹽縣。 秦山一期
[1]一期工程,採用中國CNP300壓水堆技術,裝機容量1×30萬千瓦,設計壽命30年,綜合國產化率大於70%,1985年3月澆灌第一罐核島底板混凝土(FCD),1991年12月首次並網發電,1994年4月設入商業運行,1995年7月通過國家驗收。經過十多年的管理運行實踐,實現了周恩來總理提出的「掌握技術、積累經驗、培養人才,為中國核電發展打下基礎」的目標。 一期擴建項目(方家山核電工程)
[2]一期擴建項目(方家山核電工程)是中核集團在秦山地區規劃建設的國產化百萬千瓦級核電工程項目,位於浙江省海鹽縣方家山,距離秦山核電站一期工程反應堆約600米,項目規劃容量為2×110萬千瓦。2008年3月4日,經國家發改委立項通知,該項目工程全面展開。 方家山核電項目的前期工作已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和廠址安全分析報告也已通過環境保護部評審。預計核島負挖工程將於2008年7月底結束,並在今年歲末具備正式開工條件。 方家山擴建項目使用國際最成熟且應用最廣泛的二代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技術,計劃工期60個月,預計其1、2號機組將分別於2013年底和2014年10月正式投產。屆時,秦山核電公司的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30萬千瓦,每年向華東電網輸送的電力超過160億度。 秦山核電站目前營運一台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方家山擴建項目竣工後,秦山核電站將形成一台30萬千瓦機組和兩台100萬千瓦機組的「1+2」群堆運行格局,其營運管理也將實現從原型堆到商業堆的重大跨越。 秦山二期核電站及擴建工程
[3]二期工程及擴建工程,採用中國CNP650壓水堆技術,裝機容量2× 65萬千瓦,設計壽命40年,綜合國產化率二期約55%,二擴約70%,1#、2#機組先後於1996年6月和1997年3月開工,經過近8年的建設,兩台機組分別於2002年4月、2004年5月投入商業運行,使中國實現了由自主建設小型原型堆核電站到自主建設大型商用核電站的重大跨越,為中國自主設計、建設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將對促進中國核電國產化發展,進而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二期擴建工程(3、4號機組)是繼由中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管理和自主運營的首座國產大型商用核電站——秦山核電二期工程(1、2號機組)建成投產後,在其設計和技術基礎上進行改進的擴建工程,是「十一五」期間開工建設的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工程建設規模為兩台65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在浙江省海鹽縣秦山核電二期1、2號機組以西約300米處的預留擴建場地建設。秦山核電二期擴建工程2006年4月28日開工, 3號機組計劃於2010年12月建成投產,4號機組力爭2011年年底投產。屆時,秦山第二核電廠的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60萬千瓦,每年可向華東電網輸送超過160億千瓦時的電力。 秦山三期核電站
[4]秦山三期(重水堆)核電站採用加拿大成熟的坎杜6重水堆技術(CANDU 6),裝機容量2×728兆瓦,設計壽命40年,綜合國產化率約55%,參考電廠為韓國月城核電站3號、4號機組。1號機組於2002年11月19日首次並網發電,並於2002年12月31日投入商業運行。2號機組於2003年6月12日首次並網發電,並於2003年7月24日投入商業運行。2005年9月22日,工程通過國家竣工驗收。
二、廣東大亞灣核電站(中廣核)
大亞灣核電站是採用法國M310壓水堆技術,裝機容量2×98.4 萬千瓦,設計壽命40年,綜合國產化率不足10%,1987年8月7日工程正式開工,1994年2月1日和5月6日兩台單機容量為984MWe壓水堆反應堆機組先後投入商業營運。
三、嶺澳核電站(中廣核)
嶺澳核電站位於廣東大亞灣西海岸大鵬半島東南側。 一期工程,採用中國CPR1000壓水堆技術,裝機容量2×99萬千瓦,設計壽命40年,綜合國產化率約30%,於1997年5月開工建設,2003年1月全面建成投入商業運行,2004年7月16日通過國家竣工驗收。 二期工程,採用中國改進型CPR1000壓水堆技術,裝機容量2×100萬千瓦,設計壽命40年,1號和2號機組綜合國產化率分別超過50%和70%,於2005年12月開工建設,兩台機組計劃於2010年至2011年建成投入商業運行。 三期工程,採用採用中國改進型CPR1000壓水堆技術,裝機容量2×100萬千瓦,設計壽命40年,預計2011年開工建設。
四、田灣核電站(中核)
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田灣,廠區按4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規劃,並留有再建2至4台的餘地。 一期工程,採用俄羅斯AES-91型壓水堆技術,裝機容量2×106萬千瓦,設計壽命40年,綜合國產化率約70%。於1999年10月20日正式開工(FCD),單台機組的建設工期為62個月,分別於2007年5月和2007年8月正式投入商運。 二期工程3號和4號機組的建設已啟動,單機容量均為100萬千瓦。 三期工程5號和6號機組的建設已啟功,採用中國二代加CPR1000核電技術。
五、紅沿河核電站(中廣核)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位於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東崗鎮,地處瓦房店市西端渤海遼東灣東海岸。規劃建設6台機組,採用中國改進型CPR1000壓水堆技術,單機容量100萬千瓦,設計壽命40年,綜合國產化率約60%,1號機組於2007年8月正式開工,至2012年建成投入商業運營。目前在建中....
六、寧德核電站(中廣核)
規劃建設6台機組,採用採用中國改進型CPR1000壓水堆技術,單機容量100萬千瓦,設計壽命40年,綜合國產化率約75%以上,1#機組於2008年2月FCD,1、2#機組計劃於2013年左右建成投入商業運行。
七、 陽江核電站
2004年,經10多年籌備的廣東陽江核電項目也有望在年底通過國家核准,這個規劃投資達80億美元、規劃建設6台百萬千瓦級機組的全國最大核電項目一期工程於2006年正式動工。目前在建中........
八、三門核電站
2004年7月,位於浙江南部的三門核電站一期工程建設獲得國務院批准。這是繼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之後,獲准在浙江省境內建設的第二座核電站。三門核電站總佔地面積740萬立方米,可分別安裝6台100萬千瓦核電機組。全面建成後,裝機總容量將達到1200萬千瓦以上,超過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一期工程總投資250億元,將首先建設兩台目前國內最先進的100萬千瓦級壓水堆技術機組。三門核電站最快將在2010年前後發揮作用。
九 、海陽核電站
位於山東煙台海陽市東南部海邊、總投資達600億元的海陽核電站首期工程已於2007年年底開工。目前,海陽核電工程前期准備工作已全面完成,計劃2010年首期工程兩台機組並網發電。與此同時,該項目的配套工程---抽水蓄能電站工程,也將與核電站一期工程同時開工建設。"兩電"工程完工後,每 年將提供600萬千瓦電能。據了解,海陽核電站建成後將是中國最大的核能發電項目。
海陽核電站項目是經過國家發改委同意、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中電投)控股建設的核電項目。中電投佔40%、中國核工業集團佔20%、國電集團佔20%、 山東魯信控股佔10%、華能集團佔5%、煙台市電力開發佔5%。據了解,由於核電對技術和安全性要求高,此前核電站的建設都是具有軍工背景的企業承擔。
海陽核電站位於海陽市東南部的海邊,在海陽市大辛家鎮的冷家莊和鄰近的董家莊。處於膠東電力負荷中心,地質條件優越,是國內基礎條件最好的核電站址之 一。工程分三期實施,一期將建設2台10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海陽核電站的規劃容量為60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並留有擴建余 地,總裝機容量870萬千瓦,發電機組全部投產後,年發電量接近三峽電站發電量的90%。一期工程投資250億元,規劃建設兩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
山東乳山核電項目工程總體規劃建設六台百萬級核電機組,一期工程建設兩台百萬級核電機組,2006年開始前期工程准備工作,爭取在「十二五」末投產發電。
國防科工委在2008年1月7日召開的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上透露,2008年中國將開工建設福建寧德、福清和廣東陽江三個核電項目。
另外,中國台灣省現有3座核電站;在建的1座;擬建的尚有2座。已經投產的台灣省慶山和國盛兩座核電站,裝機容量分別為2×63.6和2×98.5萬千瓦。
十、咸寧核電站
鄂贛交界處的湖北省通山縣,有一座湖北省第二大的水庫——富水水庫。富水河上的這座水庫建成於1964年,蓄洪、發電、灌溉、養殖、航運兼顧,年發電量1.412億度,壩高45米,頂寬6.4米,壩頂長941米,有8個泄水閘,庫面浩浩11萬畝,庫容量17.64億立方米,兩岸群峰秀麗,庫中有無數島嶼,當地人稱它為「湖北的千島湖」。這樣一個秀美的地方,還隱藏著中國首個內陸核電項目——湖北咸寧核電廠。11月18日,成都商報記者對這個正進行建設的項目進行了實地探訪。
進入位於通山縣大畈鎮大墈村的核電站工地,是一條26公里長的專用大件運輸道路——核電公路。公路已建成,目前還有一座跨湖的大橋正緊張施工中。核電站,就位於大橋連接的湖心島——獅子岩上。
咸寧核電項目於2009年全面啟動建設。今年5月15日,核電項目一期常規島及核電站輔助系統工程總承包等合同一攬子框架協議在武漢簽署,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工程有限公司舉行了咸寧分公司及咸寧項目部揭牌儀式。
據通山縣政府公眾信息網公布,至11月4日,主場區場平土石方工程完成1610萬立方米,占總量的76.1%。1、2號核島達到廠平標高,施工現場按照今年底4台機組達到廠平標高的目標加快推進。計劃今年底全部完工。
咸寧核電項目也標志著中國進入第三代核電發展階段。它將首次採用非能動型壓水堆核電技術,備受中國核電行業關注。該核電技術是目前唯一通過美國核管理委員會最終設計批準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是全球核電市場中最安全、最先進的。總投資達600多億元的咸寧核電項目,其業主是由中廣核集團與湖北省能源集團共同設立的湖北核電有限公司(雙方分別持股60%和40%,由中廣核集團控股)。2008年6月這家公司成立時預計:經過2年的前期准備和5年半的主體工程建設之後,湖北將首次用上核電。
十一、興原認證中心 興原認證中心是國家認監委批准、國家認可委認可,唯一具有對核電企業同時進行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機構。目前,對中國大部分核電企業進行了認證。通過認證,促進了中國核電的安全水平。
❼ 中國核電站有幾個,分別在哪,叫什麼名字
中國建成投產的核電站
秦山核電站(中核 6台機組)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秦山鎮
廣東大亞灣核電站(中廣核 2台機組)中國廣東省深圳市
嶺澳核電站(中廣核 4台機組)廣東
田灣核電站一期(中核 3台機組)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田灣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中廣核,國投4台機組)瓦房店市紅沿河鎮
寧德核電站(中廣核 1、2、3號機組)中國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秦嶼鎮備灣村
陽江核電站(中廣核 1、2、3、4號機組)粵西沿海的陽江市
福清核電站(中核 6台機組)福州福清市三山鎮前薛村
方家山核電站(中核 2台機組)浙江海鹽
海南昌江核電站(中核2台機組)昌江縣海尾鎮塘興村
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中廣核 6台機組)廣西自治區防城港市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有37座核電站投入商業運營,裝機容量為35,807.16 MWe(額定裝機容量)。 截至2018年底,中國共有56個核電機組,其中38個在運行,18個在建。
此外,2011年7月21日,中國實驗快堆(CEFR)成功實現了40%功率的並網發電。 2014年12月15日17:00,在國家核安全局的監督下,CEFR首次達到100%。 功率。 寧德1號機組和紅沿河1號機組分別於2012年12月28日和2013年1月17日成功連接到發電電網。
正在建設中的核電站:
陽江核電站一期(中廣核 5、6號2台機組)
三門核電站(中核1.2號台機組)
台山核電站一期(中廣核2台機組)
海陽核電站(國電投 2台機組)
田灣核電站二期(中核4.5.6號機組)
石島灣核電站(華能集團)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中廣核5.6號機組)
福清核電站(中核 5.6號機組)
防城港核電站一期 (中廣核 3.4號機組)
陸豐核電站(中廣核6台機組)
彭澤核電站(中電投4台機組)
❽ 第四代核電站的介紹
2012年12月9日,中國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核電特徵的高專溫氣冷堆核電站在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屬山東省榮成市的華能石島灣核電廠重新開工建設。石島灣核電站由華能集團、清華大學和中核建設集團合資建設,是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座高溫氣冷堆示範電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統安全特性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商用規模示範電站;計劃投資40億元建設一台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機組,預計2017年底前投產發電。
❾ 請問國核、中核、中廣核,在運行的和在籌建的核電站有哪些他們所採用的技術及特徵是什麼
樓下說的不是很詳細,中國碩大的國家核電站投產運行和在建、擬建的有三四十座,就專AP1000來說已經在大肆的屬建設了,如山東的海陽核電站,浙江的三門核電站、海南的昌江核電站等,國核主要是改進消化美國的AP1000技術,使之國產化,並不是樓下說的國核就是個空殼子。
❿ 中核集團旗下的核電站哪個最好呢,從員工待遇和電站技術先進程度兩個方面來講。
都是中核下屬的話,現在招人的核電站待遇都差不多的。至於電站技術先進程度,你既然是去電站工作而不是搞研究,這個根本就沒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