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了解融資融券,股票方面的開戶的問題都可以登錄http://gd.gtja.com/gd/wykh/wykh.jsp?uan=fzjg_gd_wykh跟在線工作人員咨詢,企業QQ 800055221,廣東地區客戶炒股手續費、網路預約等事項歡迎垂詢廣東地區官方企業電話4000-163-158。
我公司融資融券標的證券名單如下:
序號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序號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1 510010 交銀治理ETF 1 000001 平安銀行
2 510050 50ETF 2 000002 萬 科A
3 510180 180ETF 3 000009 中國寶安
4 510880 紅利ETF 4 000012 南 玻A
5 510300 華泰柏瑞滬深300ETF 5 000021 長城開發
6 600000 浦發銀行 6 000024 招商地產
7 600005 武鋼股份 7 000031 中糧地產
8 600009 上海機場 8 000039 中集集團
9 600010 包鋼股份 9 000059 遼通化工
10 600015 華夏銀行 10 000060 中金嶺南
11 600016 民生銀行 11 000061 農 產 品
12 600019 寶鋼股份 12 000063 中興通訊
13 600028 中國石化 13 000069 華僑城A
14 600029 南方航空 14 000100 TCL 集團
15 600030 中信證券 15 000157 中聯重科
16 600031 三一重工 16 000338 濰柴動力
17 600036 招商銀行 17 000400 許繼電氣
18 600037 歌華有線 18 000401 冀東水泥
19 600048 保利地產 19 000402 金 融 街
20 600050 中國聯通 20 000422 湖北宜化
21 600058 五礦發展 21 000423 東阿阿膠
22 600064 南京高科 22 000425 徐工機械
23 600068 葛洲壩 23 000503 海虹控股
24 600085 同仁堂 24 000522 白雲山A
25 600089 特變電工 25 000527 美的電器
26 600096 雲天化 26 000528 柳 工
27 600100 同方股份 27 000538 雲南白葯
28 600104 上汽集團 28 000540 中天城投
29 600108 亞盛集團 29 000541 佛山照明
30 600109 國金證券 30 000550 江鈴汽車
31 600111 包鋼稀土 31 000559 萬向錢潮
32 600115 東方航空 32 000562 宏源證券
33 600118 中國衛星 33 000568 瀘州老窖
34 600123 蘭花科創 34 000581 威孚高科
35 600132 重慶啤酒 35 000612 焦作萬方
36 600150 中國船舶 36 000623 吉林敖東
37 600151 航天機電 37 000625 長安汽車
38 600158 中體產業 38 000629 攀鋼釩鈦
39 600160 巨化股份 39 000630 銅陵有色
40 600166 福田汽車 40 000651 格力電器
41 600169 太原重工 41 000652 泰達股份
42 600173 卧龍地產 42 000655 金嶺礦業
43 600175 美都控股 43 000680 山推股份
44 600177 雅戈爾 44 000686 東北證券
45 600183 生益科技 45 000690 寶新能源
46 600188 兗州煤業 46 000709 河北鋼鐵
47 600196 復星醫葯 47 000718 蘇寧環球
48 600208 新湖中寶 48 000728 國元證券
49 600216 浙江醫葯 49 000729 燕京啤酒
50 600219 南山鋁業 50 000758 中色股份
51 600220 江蘇陽光 51 000762 西藏礦業
52 600221 海南航空 52 000768 西飛國際
53 600239 雲南城投 53 000776 廣發證券
54 600246 萬通地產 54 000778 新興鑄管
55 600252 中恆集團 55 000780 平庄能源
56 600256 廣匯能源 56 000783 長江證券
57 600259 廣晟有色 57 000786 北新建材
58 600266 北京城建 58 000792 鹽湖股份
59 600271 航天信息 59 000793 華聞傳媒
60 600309 煙台萬華 60 000800 一汽轎車
61 600320 振華重工 61 000825 太鋼不銹
62 600322 天房發展 62 000829 天音控股
63 600325 華發股份 63 000839 中信國安
64 600331 宏達股份 64 000858 五 糧 液
65 600348 陽泉煤業 65 000869 張 裕A
66 600352 浙江龍盛 66 000876 新 希 望
67 600362 江西銅業 67 000878 雲南銅業
68 600369 西南證券 68 000895 雙匯發展
69 600376 首開股份 69 000897 津濱發展
70 600383 金地集團 70 000898 鞍鋼股份
71 600395 盤江股份 71 000917 電廣傳媒
72 600406 國電南瑞 72 000927 一汽夏利
73 600415 小商品城 73 000930 中糧生化
74 600418 江淮汽車 74 000933 神火股份
75 600432 吉恩鎳業 75 000937 冀中能源
76 600489 中金黃金 76 000960 錫業股份
77 600497 馳宏鋅鍺 77 000968 煤 氣 化
78 600508 上海能源 78 000969 安泰科技
79 600516 方大炭素 79 000983 西山煤電
80 600518 康美葯業 80 000999 華潤三九
81 600519 貴州茅台 81 002001 新 和 成
82 600528 中鐵二局 82 002007 華蘭生物
83 600547 山東黃金 83 002008 大族激光
84 600549 廈門鎢業 84 002022 科華生物
85 600550 天威保變 85 002024 蘇寧電器
86 600583 海油工程 86 002028 思源電氣
87 600584 長電科技 87 002056 橫店東磁
88 600585 海螺水泥 88 002069 獐 子 島
89 600595 中孚實業 89 002081 金 螳 螂
90 600598 北大荒 90 002092 中泰化學
91 600600 青島啤酒 91 002106 萊寶高科
92 600622 嘉寶集團 92 002122 天馬股份
93 600635 大眾公用 93 002128 露天煤業
94 600638 新黃浦 94 002142 寧波銀行
95 600641 萬業企業 95 002146 榮盛發展
96 600642 申能股份 96 002155 辰州礦業
97 600643 愛建股份 97 002202 金風科技
98 600649 城投控股 98 002304 洋河股份
99 600655 豫園商城 99 159901 深100ETF
100 600657 信達地產 100 159902 中 小 板
101 600660 福耀玻璃 101 159903 深成ETF
102 600663 陸家嘴 102 159919 嘉實滬深300ETF
103 600664 哈葯股份 103 159920 華夏恆生ETF
104 600674 川投能源
105 600675 中華企業
106 600690 青島海爾
107 600703 三安光電
108 600736 蘇州高新
109 600737 中糧屯河
110 600739 遼寧成大
111 600741 華域汽車
112 600747 大連控股
113 600748 上實發展
114 600759 正和股份
115 600773 西藏城投
116 600795 國電電力
117 600804 鵬博士
118 600811 東方集團
119 600812 華北制葯
120 600823 世茂股份
121 600832 東方明珠
122 600837 海通證券
123 600863 內蒙華電
124 600872 中炬高新
125 600875 東方電氣
126 600879 航天電子
127 600884 杉杉股份
128 600887 伊利股份
129 600895 張江高科
130 600900 長江電力
131 600997 開灤股份
132 600999 招商證券
133 601001 大同煤業
134 601006 大秦鐵路
135 601009 南京銀行
136 601018 寧波港
137 601088 中國神華
138 601099 太平洋
139 601101 昊華能源
140 601106 中國一重
141 601111 中國國航
142 601117 中國化學
143 601118 海南橡膠
144 601158 重慶水務
145 601166 興業銀行
146 601168 西部礦業
147 601169 北京銀行
148 601179 中國西電
149 601186 中國鐵建
150 601268 二重重裝
151 601288 農業銀行
152 601299 中國北車
153 601318 中國平安
154 601328 交通銀行
155 601377 興業證券
156 601390 中國中鐵
157 601398 工商銀行
158 601588 北辰實業
159 601600 中國鋁業
160 601601 中國太保
161 601607 上海醫葯
162 601618 中國中冶
163 601628 中國人壽
164 601666 平煤股份
165 601668 中國建築
166 601688 華泰證券
167 601699 潞安環能
168 601717 鄭煤機
169 601718 際華集團
170 601727 上海電氣
171 601766 中國南車
172 601788 光大證券
173 601808 中海油服
174 601818 光大銀行
175 601857 中國石油
176 601866 中海集運
177 601888 中國國旅
178 601898 中煤能源
179 601899 紫金礦業
180 601919 中國遠洋
181 601939 建設銀行
182 601958 金鉬股份
183 601988 中國銀行
184 601989 中國重工
185 601998 中信銀行
㈡ 土地一級開發和二級開發的區別
土地一級開發,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權委託的企業,對一定區域范圍內的城市國有土地、鄉村集體土地進行統一的征地、拆遷、安置、補償,並進行適當的市政配套設施建設,使該區域范圍內的土地達到「三通一平」、「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的建設條件(熟地),再對熟地進行有償出讓或轉讓的過程。
從空間上來講,土地一級開發主要可分為成片(或連片)開發及分片開發兩類。當然,這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在法律上還沒有明確的規模指標界定;從時間上來講,一種是可以先做一級開發、再做二級開發,即一、二級開發分離的形式,另一種是一級開發包含在二級開發之中的形式;從性質上來講,一類是存量一級開發,包括舊城改造、舊村改造、城中村改造及退二進三(工業廠區改商業、住宅等第三產業)項目,另一種是增量一級開發,包括徵用和農轉用土地,有些是已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的成片征地開發,有些是總體規劃區以外單獨立項基建類項目。
根據土地一級開發涉及的類型不同及發展歷程,當前土地一級開發的開發模式主要有五種:
第一,割臘肉式:誰看上哪一塊就割給誰,開發商、用地單位自行做一級和二級開發。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政府無需投入,缺點是政府收益也低,城市整體規劃難以實施,開發進度無法掌控、保障。盡管國家三令五申強調,今後經營性城市建設用地將一律先由政府進行一級開發,再進入土地市場,但割臘肉式仍將會延續相當長的時間。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在缺乏大額保證資金的情況下,很多制度是蒼白的。
第二,指婚式(即五統一):成立土地儲備機構或指定專門成立的國有公司承擔一級開發,好處是政府收益相對豐厚,缺點是政府需要大量鋪墊資金,開發進度慢,沒錢的地方玩不起,更等不起。
第三,招親式:政府公開招標方案優、成本廉的企業承擔一級開發,根據土地使用權的轉移與否及分利辦法不同,在實際操作中又衍生為多種形式,如一級開發不發生土地使用權轉移的委託式,實際上相當於工程承包,也可以發生兩次土地使用權轉移,即政府將生地出讓給一級開發商,開發成熟後再由一級開發商轉讓給二級開發商,另一種叫「生地出讓-熟地回購」,即一級開發成熟後再由政府收儲統一上市。在政府與一級開發商的分利辦法上有固定收益、溢價分成、固定收益+溢價分成及完全市場操作等幾種,在惠州市政府與中信深圳集團一級開發合作中,政府作出了土地增值收益全部歸中信的承諾。
第四,新城公司式:直接成立新的城區公司壟斷一級開發經營,好處是政府主導,缺點是與市場脫節,甚至滋生腐敗。
第五,借殼上市式:目前國內土地證券仍為空白,可與境外有信譽、有資質機構合作土地一級開發,借殼上市融資,其缺點是政府容易陷入被動。如香港華潤曾經操作的10平方公裏海南石梅灣項目採用的就是這一形式。
土地二級開發即土地使用者將達到規定可以轉讓的土地通過流通領域進行交易的過程。包括土地使用權的轉讓、租賃、抵押等。以房地產為例,房地產二級市場,是土地使用者經過開發建設,將新建成的房地產進行出售和出租的市場。即一般指商品房首次進入流通領域進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場。
㈢ 推薦幾只股票
轉發:中金公司,最後一隻恐龍走向何方?
2009年1月22日星期四,鼠年年末。農歷新年氣息漸濃,在國際貿易中心28層工作的中金公司(CICC)投行部(IBD)員工們已經不再像往常那樣忙碌,大家在談論著春節假期的出遊計劃、牛年的工作規劃和08年公司幾近腰斬的收入……當然,最熱門也最敏感的話題還是當日下午即將發放的08年年終獎金(Bonus)。
管理層、特別是公司總裁朱雲來(Levin)和IBD Head丁瑋在不同場合已經給所有人不止一次的打了預防針: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承銷收入下降大半、08-09年度公司人數膨脹一倍,大家都要降低對Bonus的預期與公司共度寒冬……但對那一幫剛剛經歷了07年公司收入達到6億美金、IBD年薪超過華爾街一流投行的投資銀行家(Banker)們來說,對即將到手的Bonus仍抱有極高的期望。畢竟,這是一年辛苦忙碌工作的成果。按照Levin的說法計算,即使人均收入下降75%,即使只獲得相當於07年25%水平的Bonus,也還是可以接受的。況且,Levin也提到公司管理層要做出表率,以身作則,如果真的能夠與外資投行的管理層降薪力度持平,員工們的收入水平將還是很可觀的……
即使做了如此充分的心理准備,Banker們拆開Bonus信封時,幾乎沒有人願意相信自己的眼睛:Bonus僅相當於07年的5% ~ 10%!對於一年加班時間以千小時計算的Bankers來說,與普通行業最直觀、最容易區分也最引以為傲的差別就是年終高額Bonus。而CICC的Bonus也是其區分其他境內證券公司,自詡與境外投資銀行摩根(MS)、高盛(GS)、瑞銀(UBS)等為伍的特殊資本。08年年終獎金的大幅降低,是否意味著這一隻中國本土的金融恐龍從此將摘下「一流國際投行」的王冠,歸於平凡?加之08年金融風暴的洗禮, Banker這個高傲、自私、貪婪卻又承載著無數年輕精英血汗和夢想的職業是否就此在中國境內消失,我們不得而知,但CICC今年年終的無奈和今後的發展方向確是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一、 自欺欺人的全業務(Full Service)投行
作為CICC的掌舵人,Levin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就是「Full Service」,也就是向客戶提供包括承銷、兼並收購、財務顧問、資產管理、證券經紀、研究咨詢的全方位服務;同時藉助強大的研究能力,以自有資金為支點,藉助杠桿進行私募投資和股票、債券等其他有價證券投資。
因其特殊的合資身份和其他種種問題,CICC在證券經紀、證券自營和直接投資這3個目前資本市場最賺錢的領域一直無法取得與其直接競爭對手(如中信證券)相當的地位。在07年到08年上半年A股市場風起雲涌加之資產價格大幅飆升的過程中,CICC錯過了資本盈利的大好時機。後知後覺的管理層選擇08年瘋狂擴張各項業務卻又遭受了金融危機的寒冬,所謂亡羊補牢卻作繭自縛。此外,因政府換屆等眾所周知的原因,Levin的影響力也被大大削弱,大型國有企業把CICC當作「客戶」給予關照的情況已經很少見到了。絕大部分換屆後的地方政府也不再將Levin + CICC作為特殊選擇,直接競爭無疑導致了收入的進一步降低。
2008年初,MS欲出售CICC股權一案,因管理層強勢的干預和金融危機造成的估值大幅縮水,至今未有定論。金融危機遲早將成為過去,但是管理層的實際控制卻並未因時間的推移而出現任何松動的跡象,只要CICC的股權問題一天不得到妥善的解決,Full Service終將是一紙空談。而CICC也將繼續依賴其IBD的承銷、財務顧問和資產管理等窮途末路或羽翼未豐的收入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08年CICC債券自營收入超過10億人民幣,幾近公司收入的一半。而這些收入竟僅由不足10人的小團隊直接創造,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驚喜。但仔細分析,這種情況是建立在08年基準利率大幅波動的基礎之上,而CICC的交易頭寸也受制於其資本不足,使這種收入更多的只是一種安慰,反而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和09年的嚴峻形勢。
解決上述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擴充資本實力,而從2004年就甚囂塵上的CICC上市至今仍遭擱置。股權歸屬、激勵計劃、上市方案等等問題當然存在,但最直接的障礙還是信息披露,或者說,是收入披露——所有員工的收入披露。在08年年底,一個表現出色的分析員(本科第一年畢業生)收入可以輕松超過1,000,000RMB,一個卓有貢獻的VP(年紀低於30歲,畢業4-5年)可入賬10,000,000RMB,而那些資深的董事經理們一定會為馬明哲事件而暗自竊喜:老馬管理20萬人,年薪40,000,000RMB引發如此多的爭議,而CICC超過兩位數的高管年薪遠遠高於這個數字。如果這些數字出現在CICC 2007年年報上,將具有何等爆炸性的效果? 2008年度對基層員工的大幅降薪也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管理層的巨額高薪。要知道,在股東弱勢又無需信息披露的情況下要求高管抑制自身的慾望確實是強人所難。從這層意義上說,CICC的管理層在2008-2009年的金融寒冬當中,要比華爾街的那群大佬們們幸福的多了。
二、 投資銀行文化之痛
在CICC IBD 的Banker中間,流傳著這樣一種有趣的說法:中信、銀河、國信等中資證券公司被稱為「本地券商」,MS和GS等公司被稱為「外資投行」。其實,除了國別,這兩類機構的內涵並無二致,區別的產生,更多的來源於一種尊敬,尊敬「外行」們悠久的歷史、高貴的血統、咋舌的高薪甚至還包括那些真材實料同時也目空一切的精英。同時,這種區別也透露出一種歸屬感,畢竟,CICC對外一貫是以「投行」自居的。
CICC 08年IBD收入大幅縮水,雖然全年實現股本融資509億,債券融資2215億,兼並收購金額489億。但是IBD的收入僅為5億左右,粗粗算來,承銷的傭金比例不足0.2%。這個數值大大低於0.5~1%的行業標准,主要的原因在於:
1、債券收入佔比過高,這也反應出08年承銷市場的普遍情況。相比承銷費比例相對較為豐厚的股本融資,債券融資的承銷費率要低的多。許多超過100億元的大型債券融資項目當中,承銷費收入竟不足千萬,費用比例以萬分位計算。這不僅僅是CICC的尷尬,也是08年境內證券公司需要共同面對的窘境。
2、多家券商分食使得本就微薄的承銷傭金更加可憐。除大型國企IPO外,中小型企業IPO、後續股本發行和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等融資項目類型中,CICC早已風光不再。平庸的銷售力量、高高在上的承銷費率預期、羸弱的資本承諾實力使得CICC不再是企業的第一選擇,在很多承銷項目中,CICC的承銷費用分成已經大大低於中信、中銀國際等競爭對手。
3、新興業務瓶頸明顯,在成熟資本市場中,兼並收購業務和固定收益類新產品承銷是IBD的主要收入來源,而在CICC IBD的收入版圖中,兼並收購仍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境內兼並收購業務必須面對境內企業股權結構固化、行政審批嚴格等硬傷,而受制於國際服務能力的不足,跨境業務中CICC也很難爭取到足夠的優勢。但最為致命的是境內企業對兼並收購服務的認同程度非常之低,畢竟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公平交易而不是像融資服務那樣「空手套白狼」無本萬金。許多兼並收購項目成了免費服務或是客戶關系維護。這種情況在CICC尤其常見,將兼並收購作為IPO融資的「添頭」聽來好笑確是近期多數項目的真實寫照。而曾經走在ABS等固定收益類新產品開發前沿的CICC也無法改變金融危機在世界范圍內對這些產品的反思,新產品開發和承銷工作基本停滯。
三、 境內投資銀行走向何方
投行也好,券商也罷,說的都是立足於境內外證券市場的服務機構,並無高下之分。在華爾街,投資銀行因超強的盈利能力和高端的服務姿態為從業人員贏得了打工皇帝的美譽。這個行業交織了太多夢想、榮耀和批評,他深深的根植於美歐(不是歐美,在歐洲,這種老美的東西總不是那麼淋漓盡致)商業文化中,發揮著潛移默化卻又無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對於那些剛剛畢業的名牌大學畢業生或者工商企業的行業專家來說有著難以名狀的魔力。但是,這一切的根源都是那一份似乎與個人日常工作並不成正比的、極高的年薪而已。沒有了Bonus作為底座,再漂亮的獎杯都將會無處擺放。
除CICC之外,境內的投行(至少聽起來似乎比券商好聽些,先這么叫著吧)其實並不具備這些光環,原因很簡單,薪水不那麼誘人。
過去10年,以MS、GS、UBS為代表的外資投行再加上一個如日中天的CICC幾乎壟斷了所有的巨型海外IPO項目,這些項目也是境內投行業務利潤最為豐厚的部分。隨著大型國企上市浪潮的逐漸褪去和IPO項目競爭的日趨激烈,CICC的好日子也在一步步遠離人們的記憶。在未來2年內,除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業銀行等屈指可數的3-5個大型IPO項目外,CICC的傳統優勢項目將徹底消失。寒酸的中小型IPO,風險極大、CICC因資本實力弱而無法承擔的後續發行,債券承銷,兼並收購等「二三流」項目能否滿足CICC這只史前巨獸的胃口,答案將逐漸揭曉,而09年年初的Bonus信封,似乎為故事的結局暗藏下一個並不隱晦的伏筆。
在華爾街,投行們 「賣力賺錢」的IBD早已淪為客戶關系維護的紐帶、而非主要收入來源,直接和間接「用錢賺錢」的資產管理(Asset Management)和交易(Trading Desk)成為盈利的主要手段。雖然金融危機對這種瘋狂的資本行為敲響了警鍾,但投行的盈利模式並沒有回到100年前依靠IBD傭金的時代,而是在對整體的業務模型進行完善和調整,進一部擴充資本實力,為幾年後更加瘋狂的反攻倒算埋下種子。
更加本質的問題在於,中國商業文化的力量遠遠強於所謂的「投行文化」和其他任何一種外來的商業文化。所有的外來行業,想要在中國生根發芽必將打上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烙印。這種中國商業文化包括股權問題、政府問題、社會結構甚至風俗習慣。
CICC,這只孤獨的恐龍,面對如此惡劣的國內、國際經濟環境和大而無形的文化環境是否走到了輝煌生命的盡頭?一個薪資水平向 「國內券商」看齊的CICC是否還是國內外一流學府傳說中的那個令人神往的聖地?時間將給出答案,相信我們不用等待太久。
㈣ 國電投集團核資產將以什麼方法上市
公司上市的途徑
1、首發股票上市(ipo上市)
首發上市(ipo上市)是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公司向證券管理部門提出申請,證券管理部門經過審查,符合發行條件,同意公司通過發行一定數量的社會公眾股的方式直接在證券市場上市。
為抑制房地產開發過熱,去除經濟泡沫成分,我國1995年開始禁止房地產業公司ipo上市。經歷多年的調整,房地產市場面臨新的發展良機,2001年始,隨著天鴻寶業的上市,國家開始解禁,資本市場在時隔八年後重新對房地產企業開放。2001年至今,中國房地產行業共有天鴻寶業、金地集團、天房發展、棲霞建設四家公司通過了證監會的發行申請進行ipo上市。
2、 買殼上市
買殼上市是指在證券市場上通過買入一個已經合法上市的公司(殼公司)的控股比例的股份,掌握該公司的控股權後,通過資產的重組,把自己公司的資產與業務注入殼公司,這樣,無須經過上市發行新股的申請就直接取得上市的資格。
3、ipo上市與首發上市的比較
在我國,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通過ipo申請達致上市目標的。首先,《公司法》對企業的ipo申請上市有比較苛刻的條件限制;其次,有關管理部門對民營企業ipo申請的審查相當嚴格;尤其對房地產企業上市申請的審查更是審慎有加。2001年恢復房地產企業ipo上市至今,中國股市ipo的公司接近180家,房地產行業IPO公司卻僅僅只有四家,而且清一色是由國有股份控股,就說明了這一問題。因此,預計民營企業進行IPO申請上市的路途將會是比較坎坷、艱辛的。尤其是2003年9月2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通知提高IPO首發上市公司的門檻,明確要求除國有企業及有限公司整體變更外,必須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滿三年方可申請IPO,等等 ,這就基本上堵死了民營企業通過IPO申請上市,較快進入資本市場的的途徑。
相比之下,買殼上市的優勢在於:不因出身是「民企」而受法規歧視;避開IPO對產業政策的苛刻要求;不用考慮IPO上市對經營歷史、股本結構、資產負債結構、贏利能力、重大資產(債務)重組、控股權和管理層的穩定性、公司治理結構等諸多方面的特殊要求;只要企業從事的是合法業務,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符合《公司法》關於對外投資的比例限制,就可以買別人的殼去上市。
買殼上市具有上市時間快,節約時間成本的優點,因為無須排隊等待審批,買完殼通過重組整合業務即可完成上市計劃,對比之下,完整的一個IPO上市計劃預計最快也要耗3-5年。
買殼上市後,通過對資產與業務的重組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保持良好的融資渠道,可以向社會公眾籌集發展資金,通過向持控股地位的我集團公司購買優質資產,既可以使上市公司獲得良好的經營項目,進一步提高經營業績,維持再融資的可能,又可以使民營企業獲得寶貴的發展資金,積極開拓市場,迅速發展壯大自身實力。同時,由於經營業績的提高也可以提升公司的市場形象,尤其是有促使股價高於每股凈資產,獲得「溢價」收入,並在合適的時機賣出股票兌現其「溢價」增值部分,實現投資的保值增值。
4、香港與內地證券市場的比較
買殼可以選擇在國內買,也可以選擇在香港買。上市地點的選擇很重要,其中,對股票流通性的考慮是極其重要的因素。由於歷史原因,內地的深圳、上海兩個交易所,其上市的1400多隻股票中,除了方正科技、興業房產、飛樂音響、愛使股份、申華控股等5隻股票是全流通的外,其餘上市公司的股票都有相當部分暫時不能流通,而且大多數都是不流通股占控股地位,要買殼就不得不買入暫時無法流通的股份。而對市場而言,「任何的買入都是為了賣出」,對民營企業的長期經營策略而言,將來選擇合適的時機將持有的上市股份退出也是目前必須考慮的問題,鑒此,股份流通性差、退出機制先天不足的國內股票市場對比於香港證券市場略顯不足。
相反,在香港聯交所買殼上市後,由於其股份是全流通的,上市公司退出機制相當完善,從而也為前述的股價「溢價」收入的兌現提高了良好的保障,單從流通性考慮,在香港市場買殼比較符合民營企業將來退出的需要。
㈤ 近期什麼股票可以買
前天大盤收出滯漲十字星,昨天更是巨陰吞陽,說明做多猶豫!可能回檔再反彈,最後走出箱體反轉行情<V型反轉A股現在不具備那樣的信心,探底反轉現在已多次下探,做多熱情不高>.現在不是買票的好時機!不要跟漲,不要殺跌!!等回抽再買看好的個股!近期中金公司30億入市抄底,中國平安10億抄底基金,現在的位置量在價先的股更好一些,這樣量價齊升,無實質利好!沒有領漲板塊!行情當超跌反彈看待!超跌績優個股不要介入大非未解禁的.牛市有熊股,熊市也有牛股!我們炒的是個股,又不是炒大盤!抓住熱點波斷獲利才是解救自已的最好辦法!政策面降稅對於市場來說意義不大!!想反轉行情只有限制大非減持!但這個是不現實的,另一個就是增發融資等要和分紅掛鉤!只有這樣才能談得上價值投資.管理層也在注意這個融資問題,相信近期政策面會比較平靜!!利好可能在奧運會前推出來營造氣份!大家謹慎操作! 昨日天津保稅區已經獲國家批准,暴跌可建倉:濱海能源,津濱發展 另煤炭板塊今年煤價出口可能翻倍,逢低關注..
㈥ 國企改革概念股:全國各地方國企改革概念股都有哪些
全國各地國企改革概念股。
重慶國企改革概念股:
太極集團(600129)、重慶百貨(600729)、桐君閣、西南葯業、重慶港九(600279)、涪陵榨菜(002507)、川儀股份(603100)、重慶燃氣(600917)。
重慶鋼鐵(601005)、重慶水務(601158)、重慶百貨、建峰化工(000950)、渝開發、渝三峽A、西南證券(600369)等。
貴州國企改革概念股:貴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啟動,表明在國資委控股公司數目較多的省市,改革競賽正在展開。
(6)天房發展融資擴展閱讀:
威脅論:
「中國概念股威脅論」在美國升溫
美國投資人所熱衷的中國概念股有趨勢釀成「中國問題綜合症」。針對在華爾街掀起的新一輪中國大陸企業上市的風潮,一股強烈的反對暗流也同時涌現。
一些文章告誡美國投資者,不應承擔中國企業的投資風險,甚至有國會議員勸誡政府,立刻阻止中國公司特別是國有企業借紐約證交所到美國投資市場上去斂錢。
中國大陸已有近30家企業到美國上市,而且幾乎每一隻股票都曾在華爾街掀起過不同程度的「中國概念股」熱潮,其中數家華資企業股價在上市後翻了一倍多。2002年11月,當中國電信上市時,雖然正值美國股市最不景氣之時,其上市消息卻依然引起了當地投資者的熱烈反響。
接下來,中國人壽以35億美元上市,成為2003年全球募集資金最大的一次上市,投資者認購量達到發行量的25倍,機構投資者的訂單高達500億美元,堪稱華爾街和香港市場的大贏家。
㈦ 土地開發如何分配
土地開發規劃
土地開發從廣義上來講指因人類生產建設和生活不斷發展的需要,採用一定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經濟手段,擴大對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圍或提高對土地的利用深度所進行的活動。包括對尚未利用的土地進行開墾和利用,以擴大土地利用范圍,也包括對已利用的土地進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約經營程度。從狹義的角度理解,土地開發主要是對未利用土地的開發利用,要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未利用土地開發是補充耕地的一種有效途徑。
概念
編輯
廣義概念
土地開發從廣義上來講指因人類生產建設和生活不斷發展的需要,採用一定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經濟手段,擴大對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圍或提高對土地的利用深度所進行的活動,包
土地開發規劃
括對尚未利用的土地進行開墾和利用,以擴大土地利用范圍,也包括對已利用的土地進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約經營程度。
狹義概念
從狹義的角度理解,土地開發主要是對未利用土地的開發利用,要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未利用土地開發是補充耕地的一種有效途徑。
用途劃分
按開發後土地用途來劃分,土地開發可分為農用地開發和建設用地開發兩種形式。其中,農用地開發包括耕地、林地、草地、養殖水面等的開發;建設用地開發指用於各類建築物、構築物用地的開發。
發展
編輯
發展歷程
土地開發從廣義上來講,是指因人類生產建設和生活不斷發展的需要,採用一定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經濟手段,擴大對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圍或提高對土地的利用深度所進行的活動,包括對尚未利用的土地進行開墾和利用,以擴大土地利用范圍,也包括對已利用的土地進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約經營程度。
土地開發一般分為一級開發和二級開發。1、土地一級開發,是指政府實施或者授權其他單位實施,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年度土地一級開發計劃,對確定的存量國有土地、擬徵用和農轉用土地,統一組織進行征地、農轉用、拆遷和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行為,包含土地整理、復墾和成片開發。2、土地二級開發是指土地使用者從土地市場取得土地使用權後,直接對土地進行開發建設的行為。本報告通過結合二級市場的需求現狀,各主要經濟區域土地開發市場發展現狀與潛力及土地開發行業外部宏觀環境,為相關開發企業及投資機構研究分析、闡明土地一級開發市場的投資前景與機會、盈利模式及如何做到風險規避。
長時期以來,我國土地一級開發市場由政府壟斷,市場化運作經驗缺失,「生地出讓」、「一二級聯動」等土地開發模式占據主流。但從近些年土地開發業務的發展情況來看,土地一級開發越來越成為一項獨立的業務,「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趨勢明顯。在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背景下,各級地方政府都面臨新城擴張和舊城改造升級的壓力,對新增建設用地和存量建設用地的開發需求放量增長,政府建設融資需求大增,土地一級開發迎來市場化蛻變良機。
不少企業及投資機構開始在土地一級開發市場布局,進入企業呈遞增趨勢。目前業內競爭者主要包括各級政府的城投公司,如雲南城投、中天城投等;建築類企業,如中國中鐵、中南建設等;房地產及其他綜合類企業,如北京城建、天房發展等。市場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地域特徵,開發規模較小,缺乏區域間的資源整合和有效競爭,尚未出現跨區域運作的專業品牌開發企業,與二級開發市場的市場化程度相差甚遠。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土地作為一種稀缺資源,政府對其管理和控制將更加嚴格。在政府主導的土地一級開發市場上,那些具備較強實力且具有良好運作模式的投資人將更受政府青睞,有機會取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並以此樹立企業品牌。目前,政府還未對一級開發投資人的資質、注冊資本等方面做出嚴格要求,但政府對土地一級開發市場制定相應規范是遲早的事情,企業應及早介入土地一級開發業務,在市場上佔得先機。
開發類型
1.宜農荒地的開發
2.閑散地開發
3.農業低利用率土地開發
4.沿海灘塗開發
5.城市新區的開發
6.城市土地的再開發
遵循原則
1、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原則
2、因地制宜原則
3、可持續發展原則
4、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原則
( 1 )以提高效益為中心,速度與效益相結合
(2)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的協調
(3)處理好建設發展與社會穩定的關系
㈧ 小公司虧損大公司暴雷 地產正在加速出清
華夏幸福(600340)的債務違約,讓房地產潛藏的冰山再一次浮現至世人面前。
從泰禾集團(000732)至華夏幸福,大而不倒的神話破滅,預示著行業水大魚大蒙眼狂奔終成往事,未來將不得不修復昔日無序擴張留下的後遺症,越來越多市場參與者也將被殘酷淘汰出局。
日前,雲南城投(600239)發布公告稱,預計2020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7.5億元-23億元,扣非後虧損36.3億元-31.8億元。同一日,美好置業(000667)也發布業績預警,2020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非凈利潤虧損4.3-5.5億元。
小公司暴雷尚在意料之中,大公司業績不達預期更讓市場憂慮。比如去年合同銷售漲幅領跑的中國金茂(000817.HK),以「2020年公司凈利潤將錄得40%-50%的下降」震驚各界;而保利發展(600048)則以個位數的業績增長讓資本市場大失所望。
分析人士稱,目前是房地產最黑暗的時刻,因這兩年結轉資源多數為17、18年的高地價項目,行業利潤率整體偏低,與此同時,此前擴張累積的債務也都在這兩年集中到期,「三道紅線」卡住企業再融資咽喉,洗牌在所難免。
大潮退去,虧損與暴雷逐漸浮出水面,房地產還是那個光鮮亮麗的行業嗎?
業績紅燈頻亮
房地產企業的業績預告不斷透露出凜冽寒意。
保利發展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2020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452.62億元,同比增長3.93%;營業利潤522.51億元,歸屬股東凈利潤289.0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67%和3.39%。對比2019年超過40%的利潤增長,保利發展作為TOP5房企之一,交出的2020年答卷實在難以讓市場滿意。
同為五強房企之一的融創中國(01918.HK)在2月3日披露,公司去年錄得凈利潤同比增長35%,雖維持了頭部公司的體面,但這一增速仍是該公司過去四年來的最低數值。
大公司尚且不樂觀,小公司就徹底撕掉了業績的遮羞布。1月29日晚間,恆大系公司嘉凱城(000918)發布公告表示,預計2020年歸屬股東凈利潤虧損12.5億元,扣非後虧損12.8億元。同一日,大悅城(000031)公告表示2020年凈利潤虧損3.5億元-4.5億元,扣非後虧損4.5億元-5.5億元。
前一日的28日晚間,新華聯(000620)發布公告稱,預計2020年公司歸屬股東凈利潤虧損11億元-13億元,扣非後虧損11.5億元-13.6億元。同一日,恆隆地產(00101.HK)也發布公告稱,2020年歸屬股東凈利潤虧損25.71億港元。此外,還有包括天房發展、珠江實業等房企均發布業績預虧公告。
如果說小房企的滑落是因為本身承壓能力較弱,那麼規模房企的業績接連暴雷則引發了行業不小的震動。
1月20日,金隅集團(601992)公告稱,預計2020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億元-30.30億元,同比降低18%-27%;22日,招商局置地(00978.HK)公告稱,預期2020年歸屬於公司股東凈利潤將較去年同期減少約60%;25日晚間,金茂公告稱由於市場調控原因,將2020年度凈利潤做計提減值處理,導致當年凈利潤下滑40%-50%。
高地價魔咒
無論虧損亦或是利潤下滑,各公司給出的理由大同小異。以金茂和招商局置地為例,金茂表示計提減值的原因在於「房地產市場的調控等因素,導致項目售價不及預期」,招商局置地則表示「與2019年相比,2020年該集團結轉項目中低毛利項目佔比較高,所以整體毛利率同比下降」。
某券商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表示,2020年房地產行業出現大面積虧損或利潤下滑是預料之中的事,其核心原因在於2020年的利潤轉結基本來自於2018年前後所拿地塊,記得在2018年前後,全國土地市場火熱,高價地頻出,一些房企甚至在一年中多次拿到地王。
地價太貴,導致開發成本攀升,必然會出現毛利率、凈利率的下降,從而引發虧損或利潤的減少。
另一邊,土地成本的上漲並沒有帶來終端市場上房價的普遍上漲,尤其在嚴格執行限價的熱門城市,開發商所能運作的空間極為有限。深圳是限價的代表,2020年開始,深圳從嚴限價政策,官方明確提出,將通過「限價令」,避免部分樓盤價格過快上漲以及因結構性差異導致的價格波動而影響購房者預期。
在限價的作用下,一二手房倒掛明顯,「打新」屢禁不止,這導致了很多新房「賣不上價」,或利潤被大幅壓縮,甚至有大量項目因為開發周期長,資本成本高,不得不面臨虧損的事實。
以金茂為例,該集團憑借「金茂府」成功樹立起豪宅標桿的品牌形象,在多個城市也敢於重金拿高價地。2016年,該集團以83億奪得深圳龍華地王項目,土地成本高達5.6萬/平方米,2019年項目開盤時盡管銷售均價已超過10萬/平方米,但高昂的土地成本、三年的財務成本,以及豪宅所必須的建安成本,幾乎將項目利潤吞噬殆盡。
不拿地難受三天,拿地難受三年,高地價的魔咒成為房地產企業無法突破的宿命。上述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表示,最近兩到三年或許是房企即將面臨的一個漫長陣痛期,各家都需要苦練內功,盡早將2018年前後的高價地出手。
多位地產行業人士向第一財經坦言,房企並不喜歡高房價和高地價的現狀,因為房價上漲會受到調控打壓,但地價卻不會相應下調,最終的結果讓房企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
遺憾的是,作為房地產最重的一塊成本,土地價格並沒有走低的跡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7.6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6%;銷售額17.36萬億,同比增長8.7%。同時,財政部公布2020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共計8.4萬億元,同比增長15.9%。更為關鍵的是,2020年土地市場繼續火熱,不少城市的房價漲幅已然跟不上地價漲幅。
洗牌陣痛期
當毛利率受制於土地成本之際,不少公司曾將業績增長訴諸規模擴張來實現,加大杠桿、提高資金周轉率,確保盈利空間。不過,隨著「三道紅線」融資新規的實施,規模增長的閘門已被關閉。
2020年9月,12家房企試點的「三道紅線」融資新規,企業按照「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凈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三個指標獲得融資增量,如果同踩三條紅線,即使公司總資產和權益擴大,但債務總額將不得同比例增加。2021年初,「三道紅線」融資新規已普及至幾乎所有規模房企。
一位第三方機構地產分析人士指出,三道紅線的出台讓房企利用加杠桿手段進行規模發展的路徑被堵死,這將固化目前房企的排名,未來很難再有利用杠桿彎道超車的機會。
與此同時,針對房地產行業的管控趨嚴,使得資金開始變得謹慎,更傾向於流向財務盤面穩健的上市大型房企和杠桿比率較低的國有房企。
「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上的變化很明顯,國有企業憑借暢通的融資渠道和相對更低的融資成本,敢於在土地市場上出手。」一家中型地產公司高層透露,前幾年表現激進的民營企業變得謹慎,紛紛下調增長目標,畢竟保命比掙錢更為重要。
另一地產從業人士則向第一財經透露,其所在公司原本希望在最近兩年沖進TOP10行列,現在即便內部沒有徹底放棄,但已經不再公開提這個目標,戰略上也不再定硬性指標了。「反正這兩年是不太可能實現的。」
不過,在反復調控的地產江湖浸淫多年,資質優秀的房企並非只會坐以待斃,辦法總比困難多。
一家TOP20房企土地投資口的負責人稱,正加緊與國資背景的公司合作,具體方式是由國資企業出面拿地並解決融資問題,此後便由運營能力強的民企去操盤,畢竟在效率上,優秀的民營房企還是具備優勢的,而運營效率低下又往往是國資大公司的短板,雙方取長補短。據透露,一家頭部民營房企日前在江蘇先後摘得三宗地塊,便分別與三家國企合作開發。
回望2015年以來,民營資本憑借著杠桿資金的加持大肆擴張高速增長。彼時,一位央企地產公司負責人吐槽稱,不是我們太慢,而是他們太快。5年之後,畫風已轉,新的洗牌已經開始,且愈演愈烈。
㈨ 公司上市的方式有哪些
公司上市的途徑一共有2種。
1、首發股票上市(IPO上市) 。是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公司向證券管理部門提出申請,證券管理部門經過審查,符合發行條件,同意公司通過發行一定數量的社會公眾股的方式直接在證券市場上市。
2、買殼上市。指在證券市場上通過買入一個已經合法上市的公司(殼公司)的控股比例的股份,掌握該公司的控股權後,通過資產的重組,把自己公司的資產與業務注入殼公司,這樣,無須經過上市發行新股的申請就直接取得上市的資格。
上海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有關條件與具體要求如下:
1.主體資格:A股發行主體應是依法設立且合法存續的股份有限公司;經國務院批准,有限責任公司在依法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時,可以公開發行股票。
2.公司治理:發行人已經依法建立健全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獨立董事、董事會秘書制度,相關機構和人員能夠依法履行職責;發行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規定的任職資格;發行人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已經了解與股票發行上市有關的法律法規,知悉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法定義務和責任;內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執行,能夠合理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生產經營的合法性、營運的效率與效果。
3.獨立性:應具有完整的業務體系和直接面向市場獨立經營的能力;資產應當完整;人員、財務、機構以及業務必須獨立。
4.同業競爭: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間不得有同業競爭;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施後,也不會產生同業競爭。
5.關聯交易(企業關聯方之間的交易):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間不得有顯失公平的關聯交易;應完整披露關聯方關系並按重要性原則恰當披露關聯交易,關聯交易價格公允,不存在通過關聯交易操縱利潤的情形。
6.財務要求:發行前3年的累計凈利潤超過3000萬;發行前3年累計凈經營性現金流超過5000萬或累計營業收入超過3億元;無形資產與凈資產比例不超過20%;過去3年的財務報告中無虛假記載。
7.股本及公眾持股:發行前不少於3000萬股;上市股份公司股本總額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公眾持股至少為25%;如果發行時股份總數超過4億股,發行比例可以降低,但不得低於10%;發行人的股權清晰,控股股東和受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持有的發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權屬糾紛。
8.其他要求:發行人近3年內主營業務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發行人的注冊資本已足額繳納,發起人或者股東用作出資的資產的財產權轉移手續已辦理完畢,發行人的主要資產不存在重大權屬糾紛;發行人的生產經營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近3年內不得有重大違法行為。
首次公開募股(IPO)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