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剛才看新聞說央行釋放7萬億信貸資金,可是為什麼又說人民幣貶值百分之二哪我十萬塊私房錢不是少了二千
這個問題我覺得你問經濟學家比較靠譜,既然釋放了7WY,那就說明貨幣市場流通貨幣多了,自古都有一句話,物以稀為貴,東西多了就不值錢了,所以貨幣就貶值,但是貶值並不等於錢少了,只是說同一樣東西,你用同樣的錢買不到原來的重量了。舉個例子,鐵原來100元一斤,貨幣貶值之後,鐵變成120元一斤,你再拿100塊錢去賣,只能買八兩了
❷ 政府七萬億經濟刺激方案何時決定
1、首先非常重要的現狀:中國經濟規模,經濟總量非常龐大,但是中國國內可流通的現貨貨幣並不多,中國的貨幣主要體現在實物貨幣上,比如房地產,房地產一直作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型產業,一個房子會引發市政、建材、家電、汽車、裝修。。。。蝴蝶效應。中國近10年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房地產即代表了投資,也代表了內需。房地產一上,就會牽動銀行,地產商把土地質押給銀行,銀行把錢借貸給房地產商,地價與房價越高,貸款的資金也就越多舉個例子,你的房子100平價值300萬,質押給銀行起碼可以貸出120萬一上吧,如果只有100萬的市值,也不過貸出30、40萬,銀行的錢都在房地產上或房地產所引發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或者伴生品的業務上,加上因為對房價進行了宏觀調控,原本寬松的貨幣政策突然收緊,比如說存款准備金率,央行收緊貨幣,銀行就要收緊貸款,原本正常的信貸或者企業的循環信貸也有很多違規信貸,突然銀行不給了,很多企業尤其是地產以及中小民意企業就傻眼了,破產、轉型、跑路還有跳樓的就多了。每到年底,最奇特的現象就是銀行資本回籠,為了達到回籠的目的,各個銀行就被迫的瞎搞,銀行間拆借利率的高企,前兩年淘寶的於額寶就在這中間賺了不少銀行間的不義之財。說到底,銀行確實沒錢。央行收緊也是被迫的,一方面要給過熱的經濟尤其是房地產經濟降降溫,另一方面海外資本釜底抽薪,李嘉誠等倉惶出逃,人家帶走的是美元,對應的資本走了,人民幣也應該相應的減少,撤走一萬億美元外資,你就得減少6萬億多的人民幣,原本這不算太大問題,問題是中國錢都在樓市當中,那麼中國究竟在樓市有多少資本那,前一陣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各地新區(大概是開發區一類的)即可容納27億中國人,這基本相當於每個中國人可以擁有兩套住房,如果中國均價按5000元一方算,我不清楚能不能算清楚。央行收緊貨幣政策,房地產非但沒有死,貌似中國的製造業,還有實體經濟差不多要撐不住了,經濟一片蕭條,相當的企業離開大陸市場遠奔海外或者被迫轉型,銀行的呆壞賬增加很快,因為缺錢,經濟不能正常運作,就會陷入到惡性循環中。
所以,所謂7萬億的經濟刺激方案是有現實依據的,就是給銀行充血,充足的流動性和資本的保障性,讓死水一潭的經濟活起來。但是願望是好的,現實是冷酷和殘忍的,銀行不喜歡民營企業、更不要說中小企業,還有現在的無數的創業的小微,小店鋪,換言之,就算喜歡你,這樣一個大資本吞噬小蝦米,大鯨魚鯨吞小魚群的現狀,破產了,生意不好了,銀行的錢你拿什麼來還?
題外話:如果政府真的支持民眾創業,支持中小民營企業,應該學西方整一部個人破產法出來,撐不住就讓人家破產好了,而不是跳樓或跑路。
2、第二個因素幾乎與房地產也有密切的關聯度,這就是中國32萬億的地方債的問題,這10年的房地產開發熱如雨後春筍,各地政府爭先恐後,把開發房地產作為政績來搞,要麼就是高污染,高危,高能耗的企業上馬,而不是民眾的福祉與經濟的科學持續的發展,這樣一搞,地方就欠了無數的債,透支了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債,如果地方政府倒閉了,那就鬧出了笑話,所以一定量的資本支持地方,也有助於地方政府職能的履行,機構的正常,人員的穩定,公務員隊伍的穩定社會才可以穩定,目前中國社會地方與群眾發生嚴重的對立,很大因素在於地方債搞得地方當局著急了,著急就不得不不擇手段,這樣就會侵害老百姓的合法權益,後果非常嚴重。
❸ 中央銀行現在投放七萬億是真的嗎
不是直接投放七萬億貨幣,而是取消銀行存貸比指標限制,釋放約7萬億信貸資金,同時推廣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起到投放基礎貨幣的效果
❹ 央行7萬億會導致人民幣大幅貶值嗎,為什麼
會影響的,但是流動性更多被資產吸收形成泡沫,實體流動的貨幣並不多,回可以參考m1m2同比差,答廣義貨幣大增但流動性一直上不去,再來看人民幣升貶,一般來說看升貶要看對誰,如果是對美元,我個人認為最終會走向貶值,即使在控制狀態下,人民幣依然無法抵擋下行壓力,最近美元走強年內加息概率上升,兩國資產收益差直接帶來匯率推動力,大方向來說,一方面想保外貿,因為改革不明朗,出口轉內銷前途未知,一方面高杠桿率要求資本留在中國造成兩難局勢,當局希望控制匯率,但長期看來終究有扛不住的時候,可以關注年末大選後的加息會議,一旦加息,人民幣可能很難堅持住
❺ 央行釋放7萬億資金對房地產有什麼改變
無論是開發商、購房人,開發資金、購房資金成本都在下降,這點自6月取消信貸比回以來,樓市上答漲的態勢就能一覽無余。
2014年11月以來,央行先後5次下調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開發商、購房人的貸款成本已經大大下降,這對於樓市是實實在在的大利好。在隨後7、8、9月的趨勢政策利好面前,機會就像是小偷,來無影去無蹤,走的時候方知損失慘重。
也因為如此,買到房的人不免暗自得意,房價一夜暴漲20萬也不足為奇。而沒有買到房的人也不免黯然神傷,房價漲了,眼睜睜的看著錢打水漂,而更令人抓狂的是,「負利率」這個小偷也趁火打劫,在你毫不察覺的情況下,讓你存銀行的一萬塊錢,一年就縮水25元!
人民幣貶值是切膚之痛,深刻的教訓告訴我們,未來的錢是國家說了算,買東西一定要選擇分期付款,比如說買房子做固定資產,投資才會越來越賺得多。所以為了保障我們的錢不「被偷」,最好的選擇就是——買房
❻ 7萬億來了,房價暴漲還會遠嗎
7萬億會不會讓房價翻番?
除了降息,原本期待中的「中國式QE」並沒有到來,央行聲明說中國完全沒必要QE,這給很多人澆了一盆冷水,但是,一件大事悄悄發生了,這是中國銀行業的重大改變,那就是75%的銀行存貸比廢除了,由監管指標變為參考指標。
這不是央行直接印刷鈔票,而是讓已經和經濟活動緊密聯系的資金再次衍生,進入經濟領域。因為這些貨幣是之前的經濟活動產生和帶來的,因此不是基礎貨幣,背後有財富的對應,這比央行直接印鈔高明得多,也是合理合法的。「來了七萬億,這比降息的效果還大,比中國式QE的效果還大,對於實體經濟來說,是大利好!」
目前存貸比的一些變化,肯定是更多地支持實體經濟,針對房地產的流向還是會有所限制。非要說對房地產有什麼影響,可能會間接對產業地產,以及與實體相關聯的地產,會有所支撐。對整體樓市有無提升,還要觀察這些資金的流向。
2013年6月,中國突然出現「錢荒」,隔夜拆借利率飆升,引發銀行業地震。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市場的流動性緊張,這背後則是很多銀行做了表外業務。本來銀行所有的業務都是表內的,但是表內業務是受存貸比限制的,多出來的錢,就做了表外非標准業務,說白了,就是拆借給其他銀行。所以說,這次的「7萬億」和以前的「4萬億」印鈔票是兩碼事。
存貸比考核的修正,是因為外匯占款減少,銀行存款來源不足。過去實體融資需求旺盛的時候,逼著銀行搞非標出表,加大了融資成本。從負債端來講是因為銀行的負債渠道多元化,守著存貸比考核會影響銀行自身的貸款投放。
4萬億是政府大搞基建,銀行放水配合。但當前實體融資需求不足,政府大搞基建也沒有08年時的條件,因此,放鬆存貸比,信用派生也不一定能出來。房價更多受制於人口、庫存這兩大因素,剛需下降,改善型需求不足才是問題,和存貸比沒什麼關系。
降低存貸比看起來能讓銀行有更大的自由度,但另外一方面是讓地方財政的債券可以在銀行做抵押,當然要放出一些流動性資金,讓銀行有錢放出來給地方財政,這是一個組合拳,「房價還是一線城市可能會上漲,二線城市分化,三四線城市還是銷售困難。」
❼ 央行宣布投放7萬億人民幣是真的假的
這是中國銀行業復的重大改變,制那就是75%的銀行存貸比廢除了,由監管指標變為參考指標。這不是央行直接印刷鈔票,而是讓已經和經濟活動緊密聯系的資金再次衍生,進入經濟領域。因為這些貨幣是之前的經濟活動產生和帶來的,因此不是基礎貨幣,背後有財富的對應,這比央行直接印鈔高明得多,也是合理合法的。「來了七萬億,這比降息的效果還大,比中國式QE的效果還大,對於實體經濟來說,是大利好!」
❽ 國家真的拿出七萬億正就金融危機嗎
不是。充許銀行用優質貸款債權向央行抵押借款。屬於盤活存量資產。況且現屬試點期。因此,銀行增加的可用資金估計5000億左右。更多的效果要2016年3月顯現。可能試點結束,全國正式推廣
❾ 七萬億投資項目具體有哪些,每個項目具體投入多少資金
這些數據豈是能這么隨意公開的。目前只曉得投在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路、版健康養老權服務、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交通、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這七大類項目,清潔能源項目工程包26個、礦產資源工程包37個、交通工程包的項目數量20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