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教生物制葯行業成本核算流程
1、研發成本來,以歸集生物醫葯研源發,設立研發成本-**項目
-工資、設備折舊費、材料費、測試化驗、加工費、專家評審費、差旅費、辦公費、低值易耗品等相關科目。研發成功,結項,根據研發產品的業務做相關賬務處理,項目出售(轉讓),研發成本與轉讓收入配比結轉;形成無形資產,借記無形資產,貸記研發成本,研發成本是無形資產的歷史成本,無形資產評估的基準,是科技企業,科研投入資金的審計依據。研發產品自用,在管理費用科目列支。研發失敗,研發成本轉入長期待攤費用科目列支。
2、化學試劑的銷售,設立庫存商品,核算化學試劑采購成本。
2. 生物醫葯行業就業前景
生物制葯專業就業前景
生物技術葯物已廣泛用於治療癌症、艾滋病、貧血、發育不專良、糖尿病、屬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纖維變性和一些罕見的遺傳疾病。現在許多大型制葯公司面臨著大量專利即將過期、而同時產品儲備非常不足的情況,因而不得不從生命科學公司中尋找新葯。新的葯物發現技術使得尋找特殊疾病葯靶的途徑變得越來越便宜、迅速和精確。
我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然而從事生物技術產業研究與開發的人數為 1.7 萬,生產和經營的人數為 0.9 萬,僅相當於美國生物技術產業人數的 1/4 。從事生物醫葯產品研究與開發的人才更是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的瓶頸。由此可見, 我國生物醫葯產業的發展亟需大量的醫葯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3. 生物醫葯產業 和 醫葯產業兩個概念一樣嗎
不一樣,看看十二·五規劃的提法就能夠看出來,戰略發展產業有生物醫葯,但是沒有提回醫葯產業。答醫葯產業是我們通常指通過常規化學合成、修飾、等方法的化學制葯或者是以前傳統中葯的制劑、丸劑等中成葯產業。生物醫葯產業,主要強調的是通過應用生物技術進行制葯的新興產業主要是通過,基因工程菌發酵、轉基因小鼠、轉基因植物、等運用生物技術進行制葯的系列產業。生物醫葯產業同傳統制葯相比,技術含量很高,生產規模小產業規模大,效益高,是典型的高科技產業。
4. 生物制葯行業與生物醫葯行業有區別嗎什麼區別
一、技術不同
1、生物制葯行業
生物葯物是指運用微生物學、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成果,從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器官、體液等。綜合利用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葯學等科學的原理和方法製造的一類用於預防、治療和診斷的製品。
生物制葯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為主,包括微生物、人體、動物、植物、海洋生物等。
2、生物醫葯行業
制葯產業與生物醫學工程產業是現代醫葯產業的兩大支柱。生物醫葯產業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葯產業共同組成。各國、各組織對生物技術產業的定義和圈定的范圍很不統一,甚至不同人的觀點也常常大相徑庭。
二、發展不同
1、生物制葯行業
生物葯物的陣營很龐大,發展也很快。全世界的醫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別是合成分子結構復雜的葯物時,它不僅比化學合成法簡便,而且有更高的經濟效益。
2、生物醫葯行業
中國生物醫葯產業園是伴隨著高級創新開發區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做出了加速發展高級創新技術產業的戰略決策。
1991年以來,國務院先後共批准建立了56個國家級高級創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中包括2009年5月新成立的泰州國家醫葯高級創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也是中國首個國家級醫葯高級創新開發區。中國國家級高級創新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超過100個,均涉及生物技術產業。
三、定位不同
1、生物制葯行業
眼光盯准生物醫療領域
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第三季度,醫葯行業成為醫療健康細分行業的重點投資領域。其投資案例數量為4起,占醫療健康行業總投資案例數量50.0%,投資金額為4963萬美元,占醫療健康行業總投資金額78.8%。
2、生物醫葯行業
十二五生物醫葯振興規劃將在2018年內出台,生物醫葯「十二五規劃」確定了生物醫葯發展的重點,包括基因葯物、蛋白葯物、單抗克隆葯物、治療性疫苗、小分子化學葯物等。同時,國家將拿出100多億元來支持重大新葯創制,平均每個新葯持獲得500-1000萬元的項目資金。
5. 400萬人民幣資本,想投資生物技術或醫葯行業,各位有什麼方案
我是生物技術專業的,記得聽過一位美國教授對這個行業是這么評價的專:利潤高,但風險大屬,投資成本高,周期很長.中國目前的生物行業贏利的不多,很多都在虧本經營.需要慎重考慮分析
但是具體情況還需要具體分析.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是專家,但希望這些信息對你能起參考作用.
6. 如何快速查找生物醫葯行業的業績快報
1、基礎研發實力世界Top10
像美國一樣,中國生物制葯產業的基礎由大學和公立研究機構的研究活動奠定,兩者的研究項目都是在政府資助下完成。資助渠道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等。從其成立至今的20多年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每年對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的資助都占其資助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中,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的重點實驗室數量在7大科學領域中居於首位,占總數的23.5%。由科技部推行的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中,生物技術占民用領域經費總額的四分之一以上。
近年來中國在生物制葯領域的基礎研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在發表論文數量和被引用次數方面,中國排列前十,中國科學院也是美國以外唯一入選發文數量前十的研究機構。
2、怎樣看待中國生物制葯行業的創新能力
雖然中國生物制葯領域在基礎研發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從企業層面,行業研發水平給大多數投資者的印象是「仿製」,對於這一點,我們認為:
(1)技術創新具有「閥值效應」,當前中國生物制葯企業還不具備這種規模
根據創新經濟學的觀點,技術創新遵循「閥值理論」,即只有當研發資源集中到一定程度才能使研發成果穩定輸出。眾所周知,新葯研究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過程,我國生物制葯企業普遍規模小,銷售收入少,即使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較高,其絕對值仍然很小,特別是在技術研發的產業化方面,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單個企業大量投入資金進行創新葯研究極困難,這也是我國生物制葯企業原創研究少、仿製產品多、產品重復生產的原因之一。
縱觀美國生物制葯行業的發展,大量小型生物制葯企業無法獲得資金支持的情形亦比比皆是。從成功的生物制葯企業發展歷程來看,資本市場、風險投資、傳統大型化學制葯企業的積極參與是其得以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在這些方面,中國皆處於處級發展階段。像其他新生行業的發展初期一樣,對生物制葯行業的實業投資往往伴隨著痛苦、曲折、寂寞與忍耐,但誰會否認這是個充滿希望的行業?對生物制葯行業二級市場的投資亦如此。
7. 生物醫葯行業目前有哪些稅收優惠
一、促進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創業投資優惠,為鼓勵中小型高新技術生物醫葯企業發展,創業投資企業採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於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生物醫葯企業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抵扣。投資收益免稅,為避免重復征稅,鼓勵企業投資,對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直接投資於生物醫葯企業取得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免徵企業所得稅。
二、促進科技進步的稅收優惠政策:高新技術企業低稅率優惠,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企業的固定資產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生物醫葯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關於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有關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3〕70號),將新葯的研製臨床試驗費增補列入可加計扣除范圍。
三、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孵化器優惠,《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117號)規定,符合非營利組織條件的孵化器收入,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有關稅收政策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我省的科技生物醫葯企業孵化器可向財稅部門申請認定為非營利組織,其非營利性收入享受企業所得稅免稅優惠。技術轉讓所得減免稅優惠,生物醫葯企業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可以免徵、減征企業所得稅。具體是指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技術轉讓的范圍,包括生物醫葯新品種以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確定的其他技術轉讓,同時,企業應簽訂技術轉讓合同,並單獨計算技術轉讓所得。
8. 生物醫葯行業有什麼工作
本專業畢業生適應於各類生物醫葯企業從事生產技術管理、生產操作、檢驗、質量管理等工作。
生物制葯作為世界制葯行業的領先產業,就業潛力巨大,為熱門行業。
9. 為什麼生物醫葯產業的特徵之一是「高投入」,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我一直覺得這是個低成本的活
二、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意義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實現,對於一個國家科技、經濟的發展、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一)高新技術產業化可以形成新的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化所形成的新型產業,被稱為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就是由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推廣、應用等所形成的企業群或企業集團的總稱,它是把生產過程和最終產品建立在堅實的高新技術基礎之上的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九大技術產業:生物工程產業,如微生物、酶、細胞、基因四大工程,動植物、葯物、疫苗、生物計算機等的研究和開發;生物醫葯產業,如與新材料相結合,有效替換和重建的各種人工臟器及各種診斷儀器等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光電子信息產業,如光、電、聲、磁物理性質的綜合利用,全息圖象處理等的研究與開發;智能機械產業,它使人們在體力、智能方面得到徹底解放;軟體產業,如資料庫、信息庫、知識庫等的建立,系統軟體、智能軟體的研究和開發等;超導體產業,如超導電機、超導輸電、超導輸能,超導電子器件、超導計算機等的研究、開發和利用;太陽能產業,研製生產各種太陽能跟蹤、捕獲、轉換、傳輸、存貯等裝置;空間產業,包括提供衛星發射、載荷、太空旅行、空間商業服務,地球外進行生產和實驗,外星球上採掘新資源等的研製與利用;海洋產業,包括南極的開發,海水的處理和利用,深海采礦,建立海底城市等的研製與開發。以上九大產業又可以交叉滲透,形成綜合性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可用兩個字來概括,即高和新。「高」體現在以下六大方面:高效益,因為高新技術產業能夠獲得首創利潤;高智力,高新技術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具有創新性和突破性;高投入,高新技術產業的生產手段是高精密儀器,價格昂貴,且參加人員大都是高級科研人員,薪高;高競爭,高新技術具有時效性,第一個掌握它的才算高,才算新,大家都掌握了,就無所高和新了,因此競爭特別激烈;高風險,競爭中失敗了,就意味著破產,並且在競爭中不可能人人獲勝;高勢能,即高新技術產業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和軍事、文化等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和擴散性,有著很高的態勢和潛在能量。「新」的特點可以從三個層次來理解:(1)技術的改進,(2)技術的復合,(3)技術的創造,三個層次都屬於創新。(二)高新技術產業化能夠加速高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傳統的科技研究成果應用到生產中,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一般的途徑是: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工程科學→生產。從科技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需要諸多的中間環節,從科研到生產這一過程的周期長,並且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程度不同,受到當時勞動者的科技素質、生產設備和能源資源等方面的限制,而高新技術產業化所形成的產業是高度知識密集的產業,是把生產過程和最終產品建立在堅實的高新技術基礎之上的,是將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研究和社會商品生產融為一體的產業,從而克服了傳統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緩慢的缺陷,除了高新技術產品本身是商品外,高新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的諸環節的周期大大縮短,並且高新技術產業的工作人員本來就是高層次的科技人員,其設備、設施都是一流的,能源、資源問題是高新技術產業自己要解決的,因此,高新技術產業化保證了高新技術產品的加速推廣和應用。同時,高新技術產業將技術的改進、技術的復合和技術的創造,即技術創新與傳統的產業作為一體來研究、開發和利用,因此,高新技術產業化能夠使其研究成果直接建立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從而能夠使其成果具有直接的應用性和民用性,保證了高新技術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並且高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本身就是社會生產中的一個部門,本身就是現實的生產力,因此,它對其他產業的滲透作用就更加直接、廣泛,更加有利於高新技術在其他各行各業中的應用和推廣。再者,高新技術產業化必然伴隨高新技術產品的商品化和國際化。既然高新技術產品是商品,那麼高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是否成功,關鍵是看其產品在高競爭中是否獲勝,是否具有首創利潤,同時國際化的特點要求高新技術的成果要在國際大市場中立足、取勝。這樣高新技術成果的商品化和國際化必然帶來其高競爭性,這高競爭性反過來刺激高新技術產業保質保量地進行研製和開發,並且一開始就把高新技術產品是否能夠快速地轉化到生產中去,是否快速地推廣應用作為開發高新技術產品的首要條件。因此,高新技術產品的商品化、國際性以及由此帶來的高競爭性大大刺激高新技術產業加速研製高新技術產品,加速推廣應用這些產品。(三)高新技術產業化能夠使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科技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關鍵因素,其實質是科技成果不斷地向生產領域轉化。而高新技術產業化能夠使高新技術成果直接地轉化為經濟效益。如美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化所帶來的高經濟效益。據美國國際資源發展公司的調查資料,1980年美國高新技術陶瓷的產值為8.3億美元,1985年為14.65億美元,預計1995年將要達到66億美元。人工智慧正悄悄地進入製造業,產品市場價格正日趨上升。1981年其產品價值為5200萬美元,1986年猛增到10億美元以上。同時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結果將使美國的農業大量利用高新技術成果來提高經濟效益。據1986年美國報刊的有關報道,預計今後25年,為了滿足世界市場的需要,年產量需增加1.8%,而其中僅0.3%的產量來自於生產的土地面積的增加,而1.5%的產量主要是依靠高新技術,特別是利用分子生物技術——基因拼接技術和細胞融合技術,改變動、植物的遺傳特性。目前,美國開發生物高新技術用於動植物的一項進展是用微生物大量生產蛋白質類的葯品,包括激素、酶、氨基酸和飼料添加劑等。僅僅這項進展就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如一些公司通過遺傳工程技術研製的生長激素,用於刺激乳牛產奶。技術評價局預言,今後三年內,美國將把生長激素投入商業性生產,1982年每頭奶牛產奶為5400公斤,到2000年,每頭奶牛至少產奶10800公斤,年增長率為3.9%。可見,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結果能夠使高新技術成果直接地推廣應用於生產,轉化為高經濟效益。美國僅是高新技術產業化使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為高經濟效益的發達國家中的一例。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在不斷地促使高新技術產業化,使高新技術成果直接轉化為經濟效益,如日本、新加坡、韓國、西歐各發達國家等,近年來的高經濟效益,主要是來自高新技術產業化,保證了高新技術產品的高效益。
10. 生物醫葯行業規模 是用什麼估算的
廣州市生物醫葯高級職業技術學校(廣州市醫葯職業學校)創辦於 1964 年,是頗具規模專和影響的全日屬制公辦國家重點職業學校,隸屬廣州市教育局管理,主要為廣州及珠三角地區醫葯行業培養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學校教育資源豐富,教學與實驗實訓設備先進,校園環境優美,學習生活設施完善。
學校與廣東食品葯品職業學院聯合辦學,學生入學後同時注冊該院成人大專高等學歷教育。實現學生達到「雙證」教育。
學校注重與行業發展的緊密結合,建有廣州地區醫葯行業葯物制劑、葯物分析、中葯制劑專業職業技能考核點。學生畢業時既可取得教育部門驗印的畢業證書,又能獲得勞動部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 嚴謹的校風和一流的教學質量,使畢業生受到各地區衛生部門,醫葯、食品、化妝品、保健品等各企業的歡迎。 每年的畢業生供不應求。
醫葯行業發展前景無可限量。在省、市的「十二五」規劃中,醫葯產業被列為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我校目標是建設國家示範性職業學校,致力於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醫葯類人才。
歡迎廣大考生報讀我校「雙證」教育,學生畢業後可同時獲得成人大專畢業證書及高級技能職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