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一套人民幣十二珍為什麼是珍品 那比較突出呢
你好,很簡單 東西存世量很少 物以稀為貴
Ⅱ 中國第一套人民幣是怎麼樣的
至於目前的市場價,大全套全世界不到100套。估價450元(上品)
中國人民銀行第一套人民幣誕生於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4月中共中央宣布成立以董必武為主任的「華北財經辦事處」,統一華北各解放區財經政策,調劑各解放區財經關系和收支,同時著手開展統一貨幣的工作。1947年10月成立了以南漢宸為主任的「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著手中國人民銀行的籌建工作。中共中央原定於1949年1月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和發行人民幣,因戰爭形勢的發展,要加速人民幣的印製,為此南漢宸還及時請董必武給中國人民銀行票題了字。1948年下半年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對華北、華中、西北三大解放區的各印鈔廠進行改組:將晉察冀邊區印鈔廠改組為第一印刷局;晉冀魯豫邊區各印鈔廠合並組建第二印刷局;華中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各印鈔廠合並成第三印刷局;石家莊印鈔廠定為總行直屬印刷局。1948年12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宣布,華北解放區的華北銀行,山東解放區的北海銀行和西北解放區的西北農民銀行合並,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總經理為南漢宸(1895--1967,山西洪洞人),副總經理為胡景沄、關學文,上午九時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發行科將首批人民幣付給平山縣銀行,人民幣誕生了。 中國人民銀行首批發行的人民幣有以下三種: (一)1948年 拾元 灌田、礦井券 此券印製於1948年11月1日至11月23日,無水印,印刷工藝為石印四色,由中國人民銀行直屬印刷局製版印刷,三冠柱體七位號碼,正面圖案:左邊二人灌田,右邊為礦井、鐵路。職章位於圖案下方,總經理章居右,副經理章在左,中下方印有「中華民國三十七年」。票幅121×65毫米,框距113×55毫米,票面的綠色底紋由「拾元」及禾穗組成,正面主色淺綠色與深綠色。背面為藍綠色花符。 暗記:正面左圖彎腰人屁股下有實體字母W,右圖左側房屋下有空體字母W;背面中央「拾元」的兩字之間有一空心加圓框的五角星圖案,左側面額10的右下方有1,右側面額10的左下方有0。 該券存世較多,為第一套人民幣中的低檔品種,目前錢幣收藏品市場九至新品的價位在350元至600元左右。此券有兩個品種:淺色薄紙、黃色厚紙,以淺色薄紙稍少,兩個品種的暗記相同。 (二)1948年 貳拾元 驢子、火車券 此券印製於1948年11月1日至1949年5月,無水印,印刷工藝為膠印四色,由中國人民銀行第三印刷局製版,濟南第二印刷廠印刷,有ⅠⅡⅢ冠及ⅣⅡⅩ冠(補號)兩種冠號,柱體八位號碼。正面圖案:左邊為農夫趕驢子運肥,右邊為對開行駛中的火車。職章位於圖案下方,總經理章居右,副經理章在左。中下方印有「中華民國三十七年」。票幅120×64毫米,框距112×55毫米,淺藍色底紋由幾何圖形與花紋組成,正面主色為棕色與綠色。背面為紫色花符。 暗記:正面左圖的右邊第二棵樹中上方有數字20,右邊第一棵樹叢上方有「人」字,右下方斜印字母R;右圖左邊火車頭右下角有「上」字。背面無暗記。 該券紙質不易保存,發行量與存世量均比拾元灌田、礦井券少許多,在第一套人民幣中可列入中檔品種,九至新品的目前市場價位在3500元至6000元左右,目前發現有黃色與白色兩種紙張印刷,以白色紙張為少。 (三)1948年 伍拾元 驢子、礦車券 此券印製於1948年11月8日至1949年2月,無水印,印刷工藝為膠印五色,由中國人民銀行第一印刷局製版印刷,只有一種ⅠⅡⅢ冠,柱體八位號碼。正面圖案:左邊為驢子拉水車,遠景為工廠;右邊為煤礦與礦車。職章位於圖案下方,總經理章居右,副經理章在左。中下方印有「中華民國三十七年」。票幅133×70毫米,框距122·5×61毫米,淺藍色底紋由「伍拾元」與幾何圖形組成,花邊與中間花符為紫色。背面為棕黃色幾何圖形。 第一套人民幣五十元背面暗記:正面左圖左邊遠處房屋的山頭上有「人」字,右邊的小煙囪上有「民」字,右下方有「中」字;票面方框右下角有「民」字。背面右邊面額「50」左上有「00」。該券存世稀少,八五品以上更為罕見,屬第一套人民幣中的高檔品種,已列入所謂的「第一套人民幣十二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於存世量有所變化及研究的深入,至目前「第一套人民幣十二珍」定為:六種「少數民族券」、二種「平頭3」券(不含百元北海·角樓)、二種「五萬元券」、「紅火車大橋券」及「驢子·礦車券」。此券九至新品目前的市場價位在1·5萬元至2·3萬元之間。 從此券的加印號碼上看,有原版與再版之分。原版是由 第一套人民幣五十元正面於在石家莊加印八位號碼時由兩組號碼機加印(當時無八位號碼機),造成了號碼大小高低稍有不同,目前發現的原版券首位號碼為0至6. 1949年初北平解放後又用八位號碼機加印了一批該券,號碼大小一致且排列有序,目前發現的再版券首位號碼有7·8。原版券在平山縣首發時,時任總行發行科科長的石雷先生用5000元冀南幣換下了一張00000001的此券,具有收藏價值以外的特殊意義。 第一套人民幣從首發到佔領全國市場有一個逐步的過程,首先徹底肅清國民黨政府發行的貨幣,其次禁止金銀及外國貨幣流通,同時逐步回收各解放區發行的貨幣。1951年4月人民幣成為東北和內蒙古地區的本位貨幣,1951年底人民幣成為新疆地區的本位貨幣,到1951年10月人民幣成為西藏地區的本位貨幣後,除台灣地區以外人民幣成為全國的唯一法定貨幣。第一套人民幣到1953年伍仟元渭河橋發行完畢為止,共發行了十二個面額,六十二個版別。 統一發行人民幣是為迎接全國解放採取的一項重大措施,它清除了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各種貨幣,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通貨膨脹和中國近百年外幣、金銀幣在市場流通買賣的歷史,促進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在建國初期經濟恢復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一套人民幣於1955年5月15日起停止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