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近來人民幣不斷貶值
煤國放水,是對國內放水。這樣國際上的煤元沒有變化,煤國國內煤元增加。意味著那些持有煤元的國家的財富被吸走了。這些國家的財富被煤國吸走了,簡稱煤元迴流。由於國際交易大家都用煤元,於是乎,對這些國家而言,煤元迴流,就意味著本國貨幣貶值。
包括仁民幣在內,也會受到影響。貶值是必然結果。
但是,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是,粽子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和煤元國債,而且粽子國還有大量的貿易順差,這使得粽子國手裡也有大量的煤元,所以粽子國也有一定的操縱煤元匯率的能力。所以粽子國能夠在其他國家貨幣貶值的背景下,維持自己的貨幣貶值的不要那麼多。這叫穩定匯率政策。
所以,對比煤元,仁民幣是貶值的。但是對比其他國家的貨幣,仁民幣又是升值的。
樓上的那位同學對於仁民幣過於樂觀了,粽子國雖然生產了很多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裡面有大量的核心部件是來自其他國家的。所以,粽子國賺到的每一分錢,都要分給其他國家的。
世界上窮人多,但是窮人不會買很多東西,真正買東西的還是那些有錢的主兒。仁民幣貶值升值只取決於自身的定位。不要奢望煤國會因為你是生產大國就同情你,如果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做背景支撐,對方扒了你的皮還要抽你的勁,喝完了血,連渣渣都要榨出油來。沒有軍事力量就沒有外交發言權。所以包括粽子國在內,未來還會受到跟過的來自煤國的吸血,因為人家手裡有槍,豪橫。
❷ 為什麼人民幣還在不斷貶值
人民幣貶值是多層面的
一、美國正在加息同期,我們在定向放水。
二、貿易爭回端答常態化,國際貿易順差有所收窄,人民幣匯率變化正常
三、決策層在下一盤很大 棋,超發的人民幣總要消化掉的,而且不能死守,匯市、樓市、股市都要調整,容忍度提升
四、國內經濟基本面下行,投資、消費都下滑
❸ 本次人民幣貶值的後果是什麼 為什麼要貶值
1、進口減少:因為進口貨物時,須先用人民幣到銀行兌換成美元等外幣,然後再從國外購買貨物。人民幣貶值後,相同的人民幣換得的美元更少,所購買到的貨物量更小,導致進口成本增加。所以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將對進口不利。
2、出口增加:人民幣貶值後,出口同樣的貨物所收到的美元,能從銀行換回更多的人民幣,利潤會增加。所以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能夠有利於企業出口,但會增加工業污染、破壞生態環境,不利於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3、國際游資大量外逃,使國家的外匯儲備減少:當人民幣貶值成為持續性趨勢,國內外的投資者會力求持有美元等外幣資產以保值,會使大量人民幣兌換成外幣,引發國內的大量資本外流。達到一定嚴重程度後,會使國家的外匯儲備減少、甚至出現赤字,無法清償到期的國際債務,引發嚴重的金融危機,國家信譽將嚴重受損,國內政治和經濟將面臨嚴重困難。
4、出口增加,導致國家的外匯儲備增加:人民幣貶值會增加出口,使國家的外匯儲備增加。但是,本幣貶值對出口的增加是有限度的,主要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如果工業化水平高,本幣貶值對出口和外匯的增加就會明顯,否則就不明顯。
5、進口影響物價,生產、生活消費品物價上漲:人民幣匯率貶值,會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推動物價總體水平上升,產生通貨膨脹。
6、資本流動影響物價,使股市和樓市價格降低,資產泡沫破滅: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會使國際資本投資者產生悲觀預期,導致其大量拋售在中國的股票、房產等,然後用變現得到的人民幣兌換成美元等外幣逃出國外(熱錢外逃)。由此導致股市和樓市的價格持續下跌,隨之國內資產泡沫破滅。
7、對黃金價格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或上漲:當前,黃金和國際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定價的。人民幣貶值,等於美元升值,也就等於黃金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所以,在本幣貶值時,要持有、買入黃金等硬通貨。
❹ 為什麼說人民幣長期貶值將導致外匯流出
人民抄幣長期貶值可能造成外匯流出,也可能造成外匯流入
一外匯流出的情況
1保值者:人民幣貶值導致的直接資產貶值,為了保證國際資產價值,國際投資者為了保值自己的資產,所以流出,換成保值的其它國際資產,如美元、黃金等
2投機者:國內的投機者用手中人民幣換成美元,待人民幣過一段時間貶值後,用手中美元可以換回更多的人民幣
二外匯流入:
由於貶值我,有利於出口,利於貿易順差,從而導致更多的外匯以進出口貿易的方式進入中國
❺ 人民幣為什麼會貶值這么快
一方面是錢印多了,二方面是我國對外幣進行了管制,外貿產品出口,外幣進了銀行,國家印了紙幣給商家,用外幣去國外投資常損失,國內錢多商品少所以物價上漲?
❻ 人民幣為什麼突然貶值 幣為什麼會貶值
從匯改到現在,人民幣對美元已升值達%了,盡管目前升值趨勢還在保持,但總有一天升值會到頭。這一天何時會到來呢?杜亞斌認為,人民幣升值會到什麼點位很難確定,因為金融領域對資產價格的確定很多都是靠預期的,通俗地說就是帶有猜測成分,要視各方面情況發展而定。杜亞斌認為,影響人民幣升值的一大因素是美國經濟,受次貸危機影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很大,為刺激經濟,美聯儲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連續多次採取降息舉措,向金融市場投放了大量貨幣,對人民幣升值帶來了較大壓力。國內企業出口情況也對人民幣升值有影響,出口貿易順差是人民幣升值的一大動力,如果哪一天國內出口貿易順差大幅減少或消失,人民幣升值壓力也會隨之減少或消失。因為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國際投資者將會對人民幣價值進行重新評估,他們會調整自己的資產結構,拋出人民幣資產。「人民幣升值遲早肯定會到一個臨界值。」杜亞斌表示,現在國外投資者都是看多、做多人民幣,但是人民幣升值到一定程度,空頭就會發展起來,既有看多、做多的人,也有看空、做空的人,人民幣匯率就會雙向波動起來,目前這種單方向的升值壓力就不復存在了。但是,只要中國經濟不出現大問題,人民幣就不會突然大幅貶值。「最近人民幣升值速度明顯加快,到底人民幣升值速度的快慢對經濟會有何影響?」對此,杜亞斌認為,採取「慢升」的政策會給海外投資者帶來較大的升值預期,刺激熱錢流入,流動性壓力大,造成經濟過熱。「快升」則可以打消熱錢對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預期,但對經濟會有一定沖擊,因為熱錢可能會撤走,不過,中國經濟抗沖擊能力比較強,即使有沖擊,也可能不如人們想像的那樣大。
❼ 這兩天為什麼人民幣大幅貶值
這個就像蹺蹺板,美元升值了人民幣就貶值了。
❽ 為什麼人民幣難以"適度"貶值
第一種選擇的難處在於不好把握分寸。
人民幣貶值到何種幅度再出手才算合適呢?3%、5%還是7%?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如果監管當局出手時的貶值幅度尚未達到市場預期,市場就可能認為這是監管當局在控制貶值節奏,而不是真的在扭轉貶值趨勢,這時反而會刺激市場「抓住好時機」購匯的沖動,導致貶值壓力更大,外匯儲備的萎縮壓力也會更大。
有朋友可能會問,那就等貶值幅度達到市場預期時再出手唄,但這也是件知易行難的事情。因為市場投資者的預期千差萬別,而且還是動態變化的,很難找到一個市場公認的合理的目標價位。即使能形成趨同的預期,但往往是在一個預期被實現之後,很可能會刺激新的更大的貶值預期產生。
我們簡單審視一下自己的思維習慣就能發現這一點。假設投資者普遍認為人民幣的合理貶值幅度是2%,結果1個月後發現人民幣果然貶值了2%,但他們同時發現這1個月里結售匯逆差擴大了,外匯儲備下滑了,此時他們很可能認為自己當初的預期錯了,人民幣應該貶值4%或者更高的預期就會在心底油然而生。
更可怕的是,面對美國可能對中國商品施加的25%的征稅幅度,一旦市場認定監管當局將通過貶值來抵消征稅影響,那麼其預期的貶值幅度有可能很高,很可能超過10%。但根據歷史經驗,人民幣對美元如果單邊貶值超過3%就可能導致市場情緒的巨大波動,且惡化的情緒具有極高的傳染性,如果再加上一些故意搗亂的媒體煽風點火,局勢就可能變得難以控制。
因此,綜合來看,一旦市場發現人民幣在「主動貶值」,監管當局很難把握市場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底線,最終可能不得不再次依靠加強資本管制來對沖風險,但這無疑是個下策。因為我們在2017年下半年才將2015年收緊的外匯政策逐步放鬆,比如將遠期售匯風險准備金率下調至零,如果很快再次收緊政策,這無疑是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我們再看第二種選擇,也就是在「主動貶值」過程中,一發現結售匯逆差有擴大跡象就出手引導市場,即使此時貶值幅度還不大,但要防患於未然。
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個可行的策略,但我們仔細一想就會發現有個大漏洞。結售匯逆差與貶值壓力是成正比的,逆差越大,貶值壓力越大,相應地貶值速度和幅度越大,所以監管當局必須在結售匯逆差擴大的苗頭剛出現時就出手抑制,否則幾乎必然出現貶值幅度擴大的結果,而貶值幅度擴大可能隨即成為刺激結售匯逆差進一步擴大的誘因。但如果監管當局在貶值幅度還比較小的時候就要做反向干預,那麼主動引導人民幣貶值的意義何在呢?
總結一下,面對出口增大的壓力,我們如果能夠引導人民幣「適度貶值」,應該是件好事,但在現實操作當中,一旦市場發現人民幣有主動貶值的跡象,由於監管當局難以准確預測投資者的反應,所以很可能陷入貶值幅度大了風險難以控制,貶值幅度小了絲毫起不到作用的尷尬境地,所以「適度」也就無從談起了。如果我們難以把握「適度」的分寸,最好不要主動挑撥市場那敏感而又難以捉摸的神經。
❾ 為什麼中國人民幣會貶值的成這樣
對外升值來對內貶值。請看理由:
現在自兌美元1:6.3,在國際上升值了。這是這幾年美國對我國施加壓力造成的,因為中國自改革開放一是貿易順差,尤其在去年經濟危機之下中國仍然貿易順差十分不利於緩解西/方的金融危機,於是美國就出了個鬼主意印刷了7000億美元拿到了中國消費。
而中國的生產力是一定的商品數量是一定的,7000億美元的到來直接加劇了通貨/膨脹,所以這幾年物價一日比一日高。
你再去瞧瞧陝北地區,一個饅頭都在一塊以上,要知道陝北除了神木等縣是有資源的,而其它市縣窮的要命,但物價房價比省會都高,原因就是大量的賣資源的熱錢美鈔日元的流入,而生產力遠遠跟不上貨幣的流通速度,直接導致物價高漲。
全國都是一個道理,世上的錢本來值錢,但花錢的人多了起來錢也就不值錢了
❿ 為什麼有人覺得人民幣一直在貶值
匯率政策被許多國家看作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本幣貶值被認為能夠促進出口,拉動經濟增長。8月11日至13日,人民幣連續3天貶值,貶值幅度接近5%。此舉引發了全球范圍的金融市場波動,包括全球股市、大宗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等都出現了波動,而且其影響還在繼續擴散。那麼,本次人民幣貶值的原因是什麼?
中美經濟形勢的相對變化是人民幣近期貶值的主要原因。匯率的決定因素很多,但匯率波動主要還是應該從實體經濟的表現來理解,其他短期因素和預期因素只能算是一種擾動,擾動之後匯率最終還是會向基本面決定的匯率回復。因此,我覺得要理解本次人民幣貶值,主要還是應該從中美兩國實體經濟的表現入手。兩國實體經濟的表現決定了兩國貨幣匯率的基本走勢。就美國經濟來說,統計數據似乎表明美國經濟狀況還不錯。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在2%以上,失業率也降到了5.3%,被認為已經走出了危機,至少跟前幾年相比經濟形勢好轉了許多。所以現在許多人認為美國現在處於加息的前夜,這有助於推動美元走強。
而近幾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持續下滑,去年的經濟增長率只有7.4%,勉強達到了年初確定的7.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今年前半年的經濟增長率為7.0%,也是勉勉強強實現了經濟增長目標。但進入二季度,中國的經濟形勢逐步惡化。因此,不管從生產方面還是從需求方面來說,2015年中國經濟的表現都明顯減弱,要實現全年7.0%的經濟增長目標存在較大難度。
因此,總體來說,從經濟的自然走勢看,一方面是美國經濟逐步走強,另一方面是中國經濟逐步走弱,兩相比較之下,自然就會出現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中美經濟形勢相對增長率的變化,表明以前那種盯住美元的匯率在逐步偏離均衡匯率,因此人民幣實際上已經出現了貶值的市場需要。
穩增長是近期人民幣貶值的另一原因。穩增長是中國目前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在經濟形勢趨弱的情況下,政府為了穩增長,理論上說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可以採取。但這兩個政策目前都已經失靈了。
財政政策之所以失靈,主要原因在於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現在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首先,對地方政府官員的考核機制變了。以前地方政府官員的升遷靠經濟發展,因此經濟增長很重要,現在這一指標的重要性下降。其次,房價下跌、中央對地方政府債務的加強管理導致地方政府可用資源的下降,也對地方政府的投資產生了約束。以上兩點導致中國財政政策傳導機制的變化。以前中央政府一個政策下去,地方政府投資的積極性很大,現在則沒有了那種積極性。其結果,財政政策就失靈了。
另外,中國經濟中目前缺乏好的投資機會,中小微企業的經營風險也較大,這導致了商業銀行的惜貸行為,弱化了貨幣政策的效果。同時,虛擬經濟的收益率過高,實體經濟收益率過低,導致人們對實體經濟投資的積極性下降。近年來中國房價快速上漲,導致實體經濟投資的收益率遠遠低於炒房的收益率。股市收益率過高同樣會抑制實體經濟的投資。這些因素一起導致貨幣政策失靈。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幾乎失靈的情況下,穩增長的手段似乎只剩下了匯率政策一個。因此,穩增長就成為人民幣貶值的另一重要原因。
因此,一方面經濟的自然走勢要求人民幣貶值,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也被認為有助於穩增長。所以,人民幣貶值就這樣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