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價格上限一定是低於均衡價格
因為,現價上限高於均衡價格沒有意義,達到均衡價格之後,市場調節的作用會使得市場價格在均衡價格附近浮動,所以必然導致上限價格低於均衡價格。
B. 怎麼理解價格的上限和下限
價格上限是出售一種物品的法定最高價格;價格下限是指出售一種物品、服務或者資源的法定內最低價格容。
價格上限可以高於均衡價格也可以低於均衡價格,價格下限總是高於該產業自發形成的均衡價格。高於時價格上限是非限制性的,低於均衡價格時是限制性的。租金控制是一個例子。如果價格上限低於均衡價格,需求量則大於供給量。就會引起短缺,賣者必須以某種方式在買者中配給物品或勞務。
(2)價格上限如何影響市場擴展閱讀
當價格上限高於供求平衡的價格時,價格上限是非限制性的,市場力量自然而然地使經濟向均衡變動,價格上限對價格或銷售量沒有影響。當價格上限低於供求平衡的價格時,價格上限對市場有一種限制性約束,就產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賣者必須在大量潛在買者中配給稀缺物品。
價格下限價格下限高於均衡價格時,會造成供應商多生產產品以期在價格下限時售出產品,但往往不能全部售出;消費者將減少該產品的購買量,並增加對替代產品的購買。
C. 簡要說明支持價格政策和限制價格政策的可能後果(簡答題)
(1)支持價格政策
又稱為最低限價政策,是指政府制定高於均衡價格的市場價格。政府制定支持價格往往是出於保護生產者收入的目的。如果某行業的供給波動性較大(例如糧食生產受氣候變化影響),或者行業的需求缺乏彈性,那麼供給的變動很可能造成價格嚴重波動,從而影響生產者的收入。支持價格政策會阻止低價格造成的生產者收入下降。由於政府制定的價格高於均衡價格,因而產品會出現過剩。
(2)限制價格
又稱為最高限價,是指政府制定的低於市場均衡價格的市場價格。政府實行限制價格政策的原因一般是出於對公平的考慮。如在戰爭或飢荒時,政府會為生活必需品制定最高限價,使窮人能夠擔負得起,以利於社會穩定。由於限制價格低於均衡價格,市場就會出現短缺。
支持價格和限制價格的運用及其作用:
(1)支持價格
例如,農產品生產周期比較長,而且其需求的價格彈性比較小。過低的農產品價格會降低農戶的收益,挫傷農民的積極性,即所說的「谷賤傷農」。因此,許多國家的政府對農產品實行支持價格。
農產品支持價格的運用對經濟穩定和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第一,穩定了農業生產,減緩由於價格波動給農業造成的沖擊。
第二,通過對不同農產品的不同支持價格,可以調整農業結構,使之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動。 第三,擴大農業投資,促進了農業的現代化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2)限制價格
例如,法國在二戰後對關系國計民生的煤炭、電力、煤氣、交通與郵政服務等,實行了限制價格政策。在英國、瑞典、澳大利亞等國,則對房租實行限制價格政策。還有一些國家,對糧食等生活必需品實行限制價格政策。
像我國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對糧食採取壓低價格收購和銷售的政策,結果導致供不應求短缺局面。因為,在政府定價水平上,人們想要購買的糧食數量遠遠大於他實際能得到的數量。
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只能由政府出面實行配額分配,於是糧票、肉票、油票等大量票證被用來作為生活資料分配手段,降低了資源配置的效率。從長期來看,由於價格被人為壓低,不能發揮市場價格機制的激勵效果,不僅生產者缺乏增加生產的積極性,而且消費者也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短缺狀態。
D. 說明政府的價格上限控制如何影響市場價格和交易量畫供求圖說明。
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說商品的價格應該是在市場上形成的,但是政府具有宏觀調控職能可以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政府可以制定價格上限或下限來維護生產者或者是消費者的利益。
E. 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為什麼要價格上限和價格下限政策
經濟學角度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但是有些商品的價格是不能無線的,上江河不能無限地下跌的,所以有時候國家人為地設置價格上限和價格下限。
F. 政府設置價格上限會發生哪些經濟後果
價格上限(限制價格)政府為了限制某些商品和要素價格上漲而規定的最高價格,其目的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
價格上限對市場的影響
當政府受消費者抱怨的推動,對市場實行價格上限時,可能有兩種結果。當價格上限高於供求平衡的價格時,價格上限是非限制性的,市場力量自然而然地使經濟向均衡變動,價格上限對價格或銷售量沒有影響。當價格上限低於供求平衡的價格時,價格上限對市場有一種限制性約束,就產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賣者必須在大量潛在買者中配給稀缺物品。
G. 限制價格對一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有何影響
如果一國貨幣升值,對一國的經濟的影響(以人民幣為例):
1.最直接的是影響出口。
西方經常批評我國操縱人民幣刺激出口。大家知道,我出口商品競爭優勢就是物美價廉。出口商生產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則會相應提高;相對於發達國家以資本技術優勢參與國際分工來講,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是以勞動力成本為優勢的人民幣升值,相對外商的競爭優勢就下降了,出口也就減少。出口減少,供求大於需求,很多企業就撐不下去,大部分加工型出口型企業只能相繼倒閉.
2.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
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一方面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國內不同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產業之間的差距,凸現國內經濟結構失衡。人民幣的快速升值將使資源部分轉向服務業、國內製造業和農業,使經濟結構得到改善。人民幣升值,通過相對價格效應,將削弱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壓縮了出口產品的利潤空間。這樣「 兩高一資」 產品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將進一步得到抑制;紡織、服裝、鞋類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將有所放緩, 勞動密集型企業要想繼續保持競爭力, 將不得不轉向開發新產品、提高技術水平、培育自主品牌等來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以尋求新的利潤來源;從而促進出口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時人民幣的升值亦會通過相對價格效應,使得資源性產品、關鍵技術設備進口將繼續較快增長, 發揮進口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對於進出口重要載體的外商投資企業而言, 盡管人民幣升值使外商投資成本增加, 但技術密集型外資企業受到的影響遠小於勞動密集型企業,這有利於鼓勵外資在更大程度上參與國際產業結構調整過程, 促使其走高技術、低消耗、高效益之路, 開發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同時更多地關注國內市場, 從而減少我國經濟對外貿的依賴。同時,人民幣升值為企業技術進步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和土壤。人民幣升值降低了國內企業進口國外先進設備、工藝及技術成本,提高企業進口積極性,快速提升了我國企業的技術水平,這也將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結構升級。因此,從中長期看,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H. 如果政府從市場上取消了一個價格上限會出現什麼情況
取消價格上限當然會使某些價格出現了一些波動,但是價格都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只要供求關系平衡不會有太大問題。
I. 價格上限和價格下限如何影響市場
均衡價格在價格上限一下,則對市場結果無影響。在價格上限以上,則會對市場有限制性約束,會使需求量大於供給量,造成短缺
J. 商品短缺是由價格上限還是由價格下限引起的商品過剩呢
社會商品生產總量大大超過有支付能力需求量的經濟現象。是經濟危機的主要特徵專,生產過剩可屬能會導致經濟危機。大部分國家如英國、美國等都發生過生產過剩導致的經濟危機,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也就是生產過剩導致的。
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在最大程度上獲得利潤,他們為提高生產效率,縮短自身的個別必要勞動時間,不可避免的導致了生產力的進步;
從而導致社會上的商品在數量上和種類上都得到增加,而由於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必然導致商品銷售市場的相對縮小,即導致了生產過剩的「瘟疫」。
國家在應對生產過剩狀況時,採用更多的國家宏觀調控和政府幹預手段,在遏制生產過剩狀況進一步惡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馬克思主義看來,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矛盾不可調和,這就是所謂「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
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且其爆發頻率的增加,強度的增大,影響范圍的拓展(空間上和涉及的經濟領域),持續時間的進一步延長都最好的證明了這一點。
同樣在社會主義體制下也會發生生產過剩現象。2011年4月份,中國的河南,山東,安徽等地的蔬菜同期上市,就造成嚴重的生產過剩。